左氧氟沙星英文名 左氧氟沙星 左氧氟沙星-化学名,左氧氟沙星-性状

本品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抗菌作用强,对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和流感嗜血杆菌、嗜肺军团菌、淋病奈瑟菌等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也有抗菌作用,但对厌氧菌和肠球菌的作用较差。

左氧氟沙星_左氧氟沙星 -化学名

(S)-(-)-9-氟-2,3-二氢-3-甲基-10-(4-甲基-1-哌嗪基)-7-氧代-7H - 吡啶并[1,2,3-de]-[1,4]苯并恶嗪-6-羧酸半水合物

((s)-(―)-9-fluoro-2,3-dihydro-3-mehtyl-10-(4-methyl-1-piperazinyl)-7-oxo-7H-pyrido[1,2,3-de]-1,4-benzoxazine-6-carboxylic acid)。

左氧氟沙星_左氧氟沙星 -性状

本品为黄色或灰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有苦味。微溶于水、丙酮、乙醇、甲醇,极易溶于乙酸中。

左氧氟沙星_左氧氟沙星 -基本介绍

表格描述:

CAS数据库关于左氧氟沙星(100986-85-4)的描述CAS号:100986-85-4英文名称:Levofloxacin hydrochloride英文同义词:LVFX;dr3355;Cravit;HR 355;Crarit;Tavanic;Levaquin;RWJ 25213;Ophthalmic;L-Ofloxacin中文名称:左氧氟沙星汉语拼音:Zuoyangfushaxing中文同义词:左旋氧氟沙星,利复星,左氧氟沙星片,可乐必妥,来立星,来立信,乳酸左旋氧氟沙星CBNumber:CB4122906分子式:C18H20FN3O4分子量:361.37MOL File:100986-85-4.mol化学名:
(S)-(-)-9-氟-2,3-二氢-3-甲基-10-(4-甲基-1-哌嗪基)-7-氧代-7H - 吡啶并[1,2,3-de]-[1,4]苯并恶嗪-6-羧酸半水合物所属类别:药物: 抗病源性微生物药: 喹诺酮类药物

左氧氟沙星_左氧氟沙星 -基本内容

通用名:左氧氟沙星片

英文名:Levofloxacin Tablets

汉语拼音:Zuoyangfushaxing Pian

化学名:(S)-(-)-9-氟-2,3-二氢-3-甲基-10-(4-甲基-1-哌嗪基)-7-氧代-7H - 吡啶并[1,2,3-de]-[1,4]苯并恶嗪-6-羧酸半水合物。

分子式:C18H20FN3O4・1/2H2O

分子量:370.38

主要成分:左氧氟沙星。

性状:白色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白色至淡黄色。

左氧氟沙星_左氧氟沙星 -药物药理

药理毒理

100986-85-4(左氧氟沙星)为氧氟沙星的左旋异构体甲磺酸盐;是喹诺酮类药物中一带光字活性的药物,其作用机理是能与细菌DNA回旋酶亚基A结合,从而抑制了酶的切割与连结功能,阻止了细菌DNA的复制,而呈现快速杀菌作用。本品口服吸收完全,几乎达到100%。本品半衰期较长,主要以原形从尿中排出,体内无蓄积。本品临床验证表明对大多数的临床分离菌,左旋氧氟沙星的抗菌活性为氧氟沙星的2~8倍,因甲磺酸左旋氧氟沙星为左旋氧氟沙星的有机盐,具有很强的细胞穿透力,其体内生物利用度高,所以其抗菌活性是盐酸左旋氧氟沙星的4~8倍。尤其对甲氧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肝炎球菌、流感球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以及霉形菌(支原体)的治疗效果明显强于环丙沙星、恩诺沙星。

化学性质


左氧氟沙星分子结构示意图

左氧氟沙星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为半水合物,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后者的10倍。从乙醇-乙醚中得到针状结晶,熔点225-227℃。[α]D23-76.9°(C=0.385,0.5mol/L氢氧化钠溶液)。急性毒性LD50雄、雌小鼠,雄、雌大鼠(mg/kg):1881,1803,1478,1507口服。

物化性质【外观】

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常做成片剂或胶囊,注射液为淡黄绿色的澄明液体

【熔点?】

218°C

【储存条件?】

Store at 0-5°C

【Merck?】

6771

CAS数据库编号:100986-85-4(CAS DataBase Reference)

安全信息

表格概述:

安全信息概述RTECS号UU8815550危险品标志Xn安全术语26-36;37;39-36;S26;S36/S37/S39;S24/25危险类别22-42/43-68-20/21/22

严重不良反应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最新一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醒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警惕左氧氟沙星注射剂和双黄连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 据介绍,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以全身性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呼吸系统损害、胃肠系统损害为主,其中过敏反应问题较为典型,临床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呼吸困难、多形性红斑型药疹、喉水肿等。 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左氧氟沙星注射剂的严重病例报告分析表明,该产品存在临床不合理使用现象,且部分不合理用药问题已成为引起严重不良事件的主要因素。如左氧氟沙星注射剂说明书中明确提示18岁以下患者慎用。在数据库中不乏18岁以下患者应用该药品且引起严重不良事件的病例报告。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建议临床医生在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剂时,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药品说明书规定用药。避免配伍禁忌,确需联合使用其他抗菌药物时应合理选择。肾功能不全者、老年患者、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等应慎用或在严格监护下使用。用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仔细观测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药,并尽快明确诊断,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此次同时被通报的双黄连注射剂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提取物制备的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

2001年11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首次通报了双黄连注射剂引起的过敏反应。通报发布后,仍陆续收到有关双黄连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 据悉,双黄连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以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为主。该产品存在临床不合理使用情况,并且部分不合理用药问题已经引起严重不良事件。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表现为:配伍禁忌用药,将多种药物混合配伍或存在配伍禁忌的药品先后使用同一输液器滴注,没有其他液体间隔;儿童超剂量用药;过敏体质患者用药等。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建议医护人员充分了解双黄连注射剂的功能主治,严格掌握其适应症,权衡患者的治疗利弊,谨慎用药。除临床必须使用静脉输液外,尽量选择相对安全的口服双黄连制剂,或采用肌注方式给药。对于无完善的急救药品和设备的医疗机构,慎用双黄连注射剂。

药代动力学

口服后吸收完全,相对生物利用度接近100%。单剂量空腹口服0.1g和0.2g后,血药峰浓度(Cmax)分别达1.36mg/L和3.06mg/L,达峰时间(Tmax)约为1小时。血消除半衰期(t1/2β)约为5.1~7.1小时。蛋白结合率约为30%~40%。本品吸收后广泛分布至各组织、体液,在扁桃体、前列腺组织、痰液、泪液、妇女生殖道组织、皮肤和唾液等组织和体液中的浓度与血药浓度之比约在1.1~2.1之间。本品主要以原形自肾排泄,在体内代谢甚少。口服48小时内尿中排出量约为给药量的80%~90%。本品以原形自粪便中排出少量,给药后72小时内累积排出量少于给药量的4%。

健康志愿者口服本品50~200mg后,平均血药峰浓度为0.57~2.04mg/L,于给药后0.8~2.4h到达。口服者的生物利用度接近100%。口服后药物迅速吸收并分布至全身,在各组织和体液中达有效浓度。血清消除半减期4~7h。主要经肾排泄,单次给药后24h内约可排出给药量的80%~85%健康成人一次口服给药后,血清中浓度随给药量而不同,Tmax约0。92~1。48h,Cmax及AUC也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未见有由连续给药而引起血清浓度的蓄积性。本品在体内几乎不代谢,用药后至48小时为止,用药量中约85%的未变化体从尿中排泄而出。健康成人一次性口服给药后,尿中浓度随给药量变化而变化。体液、组织内浓度与血清浓度相关,显示良好的分布性。口服给药后显示了迅速而高浓度的分布,几乎超过所有致病菌的MIC90。同时,本品也可良好地分布于中性白细胞。

左氧氟沙星_左氧氟沙星 -药理作用


左氧氟沙星

本品为新一代光学活性喹诺酮抗菌剂,其主要作用机理为阻碍DNA螺旋酶活性,其强度为氧氟沙星的2倍。MIC与MBC未发现有很大差别,其作用为杀菌性。此外,在细菌形态学观察中,在MIC附近浓度下出现溶菌现象。左旋氧氟沙星对包括厌氧菌在内的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群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葡萄球菌属、肠炎菌属、化脓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及包括大肠杆菌、克雷白氏杆菌属、沙雷氏菌属、变形杆菌属在内的肠内细菌,以及包括绿脓杆菌在内的葡萄糖非发酵性革兰氏阴性菌群、流感嗜血杆菌、淋球菌等都显示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另外,本品对衣原体也显示有抗菌力。在试验小鼠预防感染试验及感染治疗试验中,本品显示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左氧氟沙星_左氧氟沙星 -药理毒理

左氧氟沙星英文名 左氧氟沙星 左氧氟沙星-化学名,左氧氟沙星-性状

本品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抗菌作用强,对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和流感嗜血杆菌、嗜肺军团菌、淋病奈瑟菌等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也有抗菌作用,但对厌氧菌和肠球菌的作用较差。本品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其体外抗菌活性约为氧氟沙星的两倍。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的活性,阻止细菌DNA的合成和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

左氧氟沙星_左氧氟沙星 -适应症

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

1.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包括单纯性、复杂性尿路感染、细菌性前列腺炎、淋病奈瑟菌尿道炎或宫颈炎(包括产酶株所致者)。

2.呼吸道感染,包括敏感革兰阴性杆菌所致支气管感染急性发作及肺部感染。

3.胃肠道感染,由志贺菌属、沙门菌属、产肠毒素大肠杆菌、亲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等所致。

4.伤寒。

5.骨和关节感染。

6.皮肤软组织感染。

7.败血症等全身感染。

左旋氧氟沙星已于1993年在日本上市。该药治疗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取得良好疗效。其中治疗急、慢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达80%~100%,对嗜血流感杆菌、卡他摩拉菌、金葡菌和肺炎球菌的清除率高,而对绿脓杆菌的清除较差。对复杂性和单纯性尿路感染的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亦为80%~100%。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有效率为80%~91%、对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的清除率接近90%。治疗妇产科、耳、鼻、喉等感染的有效率亦在90%左右。目前该药正在扩大临床应用中。

葡萄球菌属、肺炎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属、消化性链球菌属、淋球菌、布拉汉氏卡他菌、痤疮丙酸杆菌、大肠杆菌、柠檬酸菌属、沙门氏菌属(除外伤寒杆菌和副伤寒菌)、志贺氏菌属、克雷白氏杆菌属、肠菌属、沙雷氏菌属、变形杆菌属、霍乱孤菌、绿脓杆菌、流感嗜血杆菌、不动杆菌属、弯曲杆菌属、沙眼衣原体之中,对本剂敏感菌所引起的下述感染症。

-肺炎、慢性支气管炎、弥漫性细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感染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继发性感染.

-咽喉炎、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炎、扁桃体周围脓肿)急性支气管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副睾丸炎、淋球菌性尿道炎、非淋球菌性尿道炎.

-子宫内感染、子宫颈炎、子宫附件炎、前庭大腺炎.

-毛囊炎(包括脓疱性痤疮)、疖、疖肿症、痈传染性脓疱病、丹毒、蜂窝组织炎、淋巴管(结)炎、化脓性甲周炎(包括瘭疽)、皮下脓肿、汗腺炎、集簇性痤疮、感染性粉瘤、肛门周围脓肿.

-乳腺炎、外伤、烫伤及手术伤口等(表浅性)继发性感染.

-胆囊炎、胆管炎.

-外耳道炎、中耳炎、副鼻窦炎、化脓性、唾液腺炎.

-眼睑炎、麦粒肿、泪囊炎、结膜炎、睑板腺炎.

-细菌性血痢、感染性肠炎、沙门氏菌肠炎、霍乱.

-牙周组织炎、牙冠周围炎、颌炎。

左氧氟沙星_左氧氟沙星 -用法用量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口服。 成人常用量:

1.支气管感染、肺部感染:一次0.2g,一日2次,或一次0.1g,一日3次,疗程7~14日。

2.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一次0.1g,一日2次,疗程5~7日;复杂性尿路感染:一次0.2g,一日2次,或一次0.1g,一日3次,疗程10~14日。 3.细菌性前列腺炎:一次0.2g,一日2次,疗程6周。

成人常用量为一日0.3~0.4g,分2~3次服用,如感染较重或感染病原体敏感性较差者,如铜绿假单胞菌等假单胞菌属细菌感染的治疗剂量也可增至一日0.6g,分3次服。

孕妇用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注意,动物实验未证实喹诺酮类药物有致畸作用,但对孕妇用药进行的研究尚无明确结论。鉴于本药可引起未成年动物关节病变,故孕妇禁用,哺乳期妇女应用本品时应暂停哺乳。

1)对怀孕期的安全性尚未确立,故对孕妇或可能怀孕的妇女不可用药。

2)因氧氟沙星会向母乳中移动,故哺乳中妇女不要用药。必须用药时,应避免哺乳

儿童用药

该品在婴幼儿及18岁以下青少年的安全性尚未确定。但本品用于数种幼龄动物时,可致关节病变。因此不宜用于18岁以下的小儿及青少年。

老年患者用药

老年患者常有肾功能减退,因本品部分经肾排出,需减量应用。

左氧氟沙星_左氧氟沙星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腹部不适或疼痛、腹泻、恶心或呕吐。

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可有头昏、头痛、嗜睡或失眠。

3.过敏反应: 皮疹、皮肤瘙痒,偶可发生渗出性多形性红斑及血管神经性水肿。光敏反应较少见。

4.偶可发生:

(1)癫痫发作、精神异常、烦躁不安、意识混乱、幻觉、震颤。

(2)血尿、发热、皮疹等间质性肾炎表现。

(3)静脉炎。

(4)结晶尿,多见于高剂量应用时。

(5)关节疼痛。

5.少数患者可发生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血尿素氮增高及周围血象白细胞降低,多属轻度,并呈一过性。

患者对本品耐受性良好。对918例患者观察中、出现消化道反应者占1.2%,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纳减和腹泻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如失眠、头痛、头晕等占0.8%;约有2.4%的患者出现一过性血清转氨酶升高、嗜酸粒细胞增多或白细胞计数减少。不良反应均轻微,与氧氟沙星相比,本品的不良反应较为少见。

在3649例中所报告的不良反应占2.77%(101例)。主要的不良反应有胃及腹部不适感、腹泻、软便、嗳气、恶心等消化系统症状2.22%(81例),发疹、红斑、瘙痒等过敏症状0.47%(17例),失眠、头痛、头重、头昏等精神症状0.60%(22例),全身疲乏、恶寒、热感、体温下降等全身症状0.14%(5例),其它有肩关节或背疼、呼吸困难、心悸、味觉异常等症状0.27%(10例)。临床检验值的变化主要为GPT升高1.9%(46/2439例)和GOT升高1.4%(34/2442例),以及嗜酸性白细胞增多1.4%(28/2063例)等。偶有休克、中毒性表皮坏死症、皮肤粘膜眼综合征、痉挛、急性肾功能不全、黄疸、间质性肺炎、伴有假膜性大肠炎等血便的重症大肠炎以及横纹肌溶解症等严重不良反应。

严重副作用偶有下列严重副作用的发生,故应在充分观察及确认有异常的情况下停止用药,并给予适当处置。

(l)休克、过敏反应性症状(初期症状,红斑、恶寒、呼吸困难等)。

(2)中毒性表皮坏死症(Lyell症候群)。皮肤粘膜眼症候群(StevensJohnson症候群)。

(3)痉挛。

(4)急性肾功能不全。

(5)黄疸(初期症状: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倦怠感、搔痒等)。

(6)(无粒白细胞症(初期症状:发热、咽喉痛、倦怠感等)。

(7)间质性肺炎(症状: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胸部X线异常、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处置方法:副肾上腺皮质激素用药等)。伴有假膜性大肠炎等血便的重症大肠炎。(症状:腹痛、频繁性腹泻等)。

(9)横纹肌溶解症(可伴有急剧性肾功能恶化)。(症状:肌肉痛、无力感、CPK升高、血及尿中的肌红蛋白升高等)。

(10)低血糖(易出现于糖尿病患者、肾功能障碍的患者)。

(11)跟腱炎、肌腱断裂等肌腱障碍。

(12)错乱等精神症状。

在国外发生的严重副作用在国外报告偶有下列其他新喹诺酮类抗菌剂的严重副作用发生,故应充分观察及确认有异常的情况下停止用药,并给予适当处置。

(l)溶血性贫血

(2)过敏性血管炎

(3)抑郁症

其它的副作用

(l)过敏症偶有浮肿、荨麻疹、热感、光过敏症,有时出现皮疹、搔痒或红斑等症状,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停止用药。

(2)精神神经系统偶有振颤、麻木感、视觉异常、耳鸣、幻觉、嗜睡,有时会出现失眠、头晕、头痛等症状。

(3)肾脏有时出现血中尿素氮(BUN)上升的现象。

(4)肝脏有时会出现GOT、GPT、Al-P、γ-GPT上升现象。

(5)血液有时会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嗜酸性白细胞增加等现象。因此,应注意观察,出现异常时应立即停止用药。消化器官有时会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泻、食欲不振、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偶有口腔炎、舌炎、口渴、腹部膨胀感、便秘等症状的出现。其他偶有倦怠感、发热、关节痛、动悸、味觉异常等出现。

左氧氟沙星_左氧氟沙星 -禁忌症


左氧氟沙星

对本品及氟喹诺酮类药过敏的患者禁用。

参见诺氟沙星,由于本品主要自肾排泄,肾功能减退者需减量应用,高龄患者亦需酌情减量。对喹诺酮类抗菌剂有过敏史者禁用。

诺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为抑制DNA的合成,在幼鼠中发现该类药物对软骨的损害,故此类药物不宜用于小儿、孕妇,乳妇应用时需暂停哺乳,因药物可分泌至乳汁中。

原有癫痫等中枢神经疾患者,应避免应用本品等氟喹诺酮类,因易发生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严重肾功能减退者亦宜避免应用,因可发生抽搐等不良反应。

对高龄者的用药本剂主要从肾脏排出(参照“体内药代动力学”),但由于高龄者大多肾功能低下,可能会出现持续高血中浓度。因此,应注意用药量及用药间隔,采取1次用药100mg,1日2次等谨慎用药方法。

左氧氟沙星_左氧氟沙星 -注意事项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1.由于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者多见,应在给药前留取尿培养标本,参考细菌药敏结果调整用药。

2.本品大剂量应用或尿pH值在7以上时可发生结晶尿。为避免结晶尿的发生,宜多饮水,保持24小时排尿量在1200ml以上。

3.肾功能减退者,需根据肾功能调整给药剂量。

4.应用本品时应避免过度暴露于阳光,如发生光敏反应或其他过敏症状需停药。

5.肝功能减退时,如属重度(肝硬化腹水)可减少药物清除,血药浓度增高,肝、肾功能均减退者尤为明显,均需权衡利弊后应用,并调整剂量。

6.原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者,例如癫痫及癫痫病史者均应避免应用,有指征时需仔细权衡利弊后应用。

7.偶有用药后发生跟踺炎或跟踺断裂的报告,如有上述症状发生,须立即停药,直至症状消失。

左氧氟沙星_左氧氟沙星 -药物相互作用


盐酸左氧氟沙星片

1.尿碱化剂可减低本品在尿中的溶解度,导致结晶尿和肾毒性。

2.喹诺酮类抗菌药与茶碱类合用时可能由于与细胞色素P450结合部位的竞争性抑制,导致茶碱类的肝消除明显减少,血消除半衰期(t1/2)延长,血药浓度升高,出现茶碱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震颤、不安、激动、抽搐、心悸等。本品对茶碱的代谢虽影响较小,但合用时仍应测定茶碱类血药浓度和调整剂量。

3.本品与环孢素合用,可使环孢素的血药浓度升高,必须监测环孢素血浓度,并调整剂量。

4.本品与抗凝药华法林合用时虽对后者的抗凝作用增强较小,但合用时也应严密监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

5.丙磺舒可减少本品自肾小管分泌约50%,合用时可因本品血浓度增高而产生毒性。

6.本品可干扰咖啡因的代谢,从而导致咖啡因消除减少,血消除半衰期(t1/2β)延长,并可能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7.含铝、镁的制酸药、铁剂均可减少本品的口服吸收,不宜合用。

8.本品与非甾体类抗炎药芬布芬合用时,偶有抽搐发生,因此不宜与芬布芬合用。

9.本品与口服降血糖药合用可能会引起血糖失调,因此用药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糖浓度,一旦发生低血糖时应立即停用本品,并给予适当处理。

与氧氟沙星相仿,本品对茶碱类等药物在体内代谢影响不明显。

本品与含有镁、铝的抗酸剂和铁剂并用会降低本品吸收,并有可能减弱其效果,但与雷尼替丁并用时未见有对其吸收阻碍作用。

苯醋酸类或联苯丁酮酸非甾体消炎止痛药与左旋氧氟沙星并用有引起痉挛的。

左氧氟沙星_左氧氟沙星 -使用安全原则

临床加大左氧氟沙星的用量,有细菌对喹诺酮药物耐药性普遍上升的客观原因,也有对该药安全性过度放心而盲目用药的因素。该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随剂量增加而上升。目前,100ml注射液的剂量已从100mg递增到200mg和300mg。但大剂量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在使用安全性与合理性方面有值得讨论与商榷之处。

大剂量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宜用于肾功能明显减退患者药典2000年版二部《临床用药须知》“左氧氟沙星”项下说明,肾功能减退者应按减退程度减量用药:血肌酐清除率(ml/min)为40~70,剂量100mg,每12小时一次;为20~40时,剂量100mg,每24小时一次;<20时,剂量为100mg,每48小时一次。

在有些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药品使用说明书中,肾功能减退患者的用药方案与药典有明显的差异:血肌酐清除率为50~80时,成人每日400mg,分两次滴注;为20~49时,首剂400mg,以后每24小时200mg;10~19时,首剂400mg,以后每48小时200mg。实际上,肾功能正常者一次注射400mg左氧氟沙星已容易诱发不良反应。此剂量给予肾功能明显减退患者时,势必形成持续的高血药浓度水平,提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加重患者的肾脏负担。建议以药典为首要的用药参考依据,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高龄老人不宜使用大剂量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李大爷90岁,因尿路感染到某社区医院住院治疗。医生给予200mg/100ml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脉点滴。不待用药完毕,家属发现李大爷目光停留在天花板上,唤之不醒,呈木僵状态,以为是病情危重。在建议医生立即停药,并采取利尿等措施加速药物排泄以后,患者才清醒过来。

药典规定:高龄老人使用左氧氟沙星宜减量为100mg,每12小时一次。有些临床医生对这一规定缺乏了解,出现老年人与成人剂量差别不大的现象。应该注意,注射200~300mg的左氧氟沙星对成人较为安全,但往往使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年患者难以承受,甚至造成不良后果。老年人的肾脏、心脏、肝脏和神经系统都在衰退,机体含水量减少,故容易形成高血药浓度水平且难以排泄。所以应根据老年个体的具体情况选择左氧氟沙星剂量。

注意根据女性个体差异选择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剂量在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患者中,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心悸和失眠等不良反应症状的以女性多见。其中又以身体瘦弱、体重明显偏低及实施减肥的女性为高发群体。这并非偶然,而是因为常用剂量就会使上述个体的血药浓度水平高于正常人群,而她们的心脏、神经系统和胃肠道的耐受能力又相对较差。左氧氟沙星的注射剂量应男女有别。而对身体瘦弱、体重过低的女性患者,单次左氧氟沙星使用剂量以不大于200mg为宜。

尿路感染者不宜使用大剂量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左氧氟沙星由肾脏排泄,在体内不分解,故尿药浓度高,适用于尿路感染者的治疗。曾有文献介绍,给予常规量的左氧氟沙星,尿药浓度可高达300mg/L;用药24小时仍可达到60mg/L,超过敏感菌MIC90的50倍。故尿路感染,尤其是下尿路感染用小剂量左氧氟沙星即可,并适宜口服用药。尿路感染者一般不必使用大剂量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大剂量反而会对肾脏功能造成不利的影响。

使用大剂量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更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大剂量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合用某些有相互作用倾向的药物时,潜在的不良反应现象可能会趋于明显。如可升高茶碱的血药浓度水平,引起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症状;合用布洛芬、消炎痛等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物时容易诱发癫痫等,应有所警觉。

使用大剂量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可考虑序贯给药法左氧氟沙星剂量相同时,注射给药的峰浓度值明显高于口服,但生物利用度和半衰期的差别不大。故推荐序贯给药法。即先注射给药以迅速升高血药浓度水平,再改用口服给药。使注射给药见效快、作用强和口服给药简便、安全、经济和药物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同时得到发挥。

左氧氟沙星过量中毒时宜慎用尿液碱化剂解救药典1995年版二部《临床用药须知》“氧氟沙星”项下明确说明:患者尿pH值在7以上时易发生结晶尿,故应避免同用碱化剂。另在“盐酸环丙沙星”项下说明:尿碱化剂可减少该药在尿中的溶解度,导致结晶尿和肾毒性。而有药品使用说明书给予的左氧氟沙星过量中毒时的解救方法却是以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以加速药物排泄。上述似乎矛盾的说明,可能是基于左氧氟沙星既可溶于酸、又可溶于碱的特征的不同阐述。但盐酸左氧氟沙星溶解度更大,故药物可在碱性尿液中析出。笔者认为应慎用尿液碱化剂解救左氧氟沙星过量引起的中毒,而以利尿、导尿等方法促进药物排泄为稳妥。

大剂量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宜用于中、重度感染左氧氟沙星为浓度依赖型抗生素,大剂量有助于提高疗效和抑制耐药菌的产生。但剂量为300mg/100ml这样的大剂量注射液应该在中度和严重敏感细菌感染时使用。将其用于轻度感染有欠妥当。而在无明确细菌感染指征的情况下,把大剂量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作为退热药物和消炎药物来使用更不可取。

左氧氟沙星_左氧氟沙星 -制备方法

左氧氟沙星的合成主要在于手性中心的引入,其制备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方法1:由外消旋的氧氟沙星经填充特殊固定相的高效液相色谱柱直接拆分得左旋体;或将氧氟沙星以硫酸羟胺处理后,用盐酸酸化得盐酸盐经碱性离子交换柱处理,得到的两性化合物,加入(S)-(+)-扁桃酸,其与(-)-异构体成盐后形成结晶,可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再经还原脱氨基得产品。

方法2:以2,3,4,5-四氟苯甲酸为原料,通过常用的方法制得2-(乙氧亚甲基)-3-氧代-3-(2,3,4,5-四氟苯基)丙酸乙酯后,再与(S)-2-氨基丙醇反应引入不对称碳原子,然后闭环、水解、引入甲基哌嗪而得产品。

方法3:也可以2,3-二氟-6-硝基苯酚为原料,与R构型的对甲苯磺酸缩水甘油酯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反应生成光学活性化合物,然后经还原并与乙氧亚甲基丙二酸二乙酯(EMME)缩合,再经Mitsunobu试剂处理,闭环,再闭环,水解,引入哌嗪基得产品。

方法4:以三氟硝基苯为原料,通过多种方法合成出光学活性的苯并嘿唑中间体后,再通过常用的方法合成出产品。

其中一种方法是以氧氟沙星制备中的消旋中间体化合物(I)为原料。方法如下:32.8g化合物(I)溶于28ml吡啶和300ml二氯甲烷,在室温下加入(S)-N-对甲苯磺酰基脯氨酰氯[由61.9g(S)-N-对甲苯磺酰基脯氨酸和50ml氯化亚砜在350ml苯中反应而得],再搅拌2h。反应液依次用10%盐酸、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饱和盐水洗,无水硫酸镁干燥。浓缩得一油状物,用乙酸乙酯-己烷结晶,得(-)-体,废弃。母液浓缩后成为一油状物,用硅胶层析,苯-乙酸乙酯(25:1,体积比)洗脱。洗脱液浓缩后,再用乙醇-乙醚结晶,得33.4g无色结晶的(+)-构型的化合物(Ⅱ),收率86%。将32.8g化合物(Ⅱ)溶于1000ml乙醇,加入500ml lmol/L氢氧化钠溶液,回流2h。浓缩后溶于苯,用饱和盐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后用硅胶层析,用苯洗脱,得12.2g无色油状的(-)-化合物(I),收率88%。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50103/103099.html

更多阅读

怎么给自己起个好听的英文名? 取个好听的英文名

怎么给自己起个好听的英文名?——简介 随着信息和交通的发展,地球慢慢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工作生活中随时需要和老外打交道!那么一个有意义、好听的英文名字是必须的!怎么给自己起个好听的英文名?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何给自己起个英文名!容易让

如何给自己取英文名 在线取英文名

如何给自己取英文名——简介英文名字的好处  我们的中文名字通常是家里取的,自己没有干涉的权力,只有洋名是我们可以自己决定的。在很多比较洋化的职场,通常大家也都习惯用洋名称呼彼此。更重要的是,出国留学后,老外可以很正确的叫出

声明:《左氧氟沙星英文名 左氧氟沙星 左氧氟沙星-化学名,左氧氟沙星-性状》为网友成熟未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