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君子远庖厨”
陈宣章
“君子远庖厨”最早出自《礼记・玉藻》:“君子远庖厨,凡有血气之类弗身践也。”就是说,凡有血气的东西都不要亲手去杀它们。也不要去看。因为孟子加以发挥,后人就以为是孟子首先提出的。孟子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这里,不但不要亲手去杀它们,也不要去看、去听。
“君子远庖厨”其实是“眼不见为净”,而不是不吃肉,或者一边吃肉,一边指责杀生者残酷。所以孟子说“无伤也,是乃仁术也”。“仁术”,“仁”仅仅是一种“术”而已。“术”指技艺、技术、学术、方法、策略。
封建社会中,与“君子远庖厨”同时存在的是酷刑。连死刑也千奇百怪:廷杖、活埋、腰斩、绞死、下油锅、五马分尸、千刀万剐(又名“凌迟”)等等。凌迟刑的处刑方式很残忍,一般记述是说将人身上的肉一块块割下来。而历代行刑方法也有区别,一般是切八刀,先切头面,然后是手足,再是胸腹,最后枭首。但实际上比八刀要多,清朝就有二十四刀、三十六刀、七十二刀和一百二十刀的几类。二十四刀是:一、二刀切双眉,三、四刀切双肩,五、六刀切双乳,七、八刀切双手和两肘间,九、十刀切去两肘和两肩之间部分,十一、十二刀切去两腿的肉,十三、十四刀切两腿肚,十五刀刺心脏,十六刀切头,十七、十八刀切双手,十九、二十刀切两腕,二十一、二十二刀切双脚,二十三、二十四刀切两腿。实际执行时,还有更多的,最多的是明朝作恶多端的太监刘瑾被割了三天,共四千七百刀。凌迟刑现场竟然人山人海,可见孟子的“君子远庖厨”不得人心。
据说:明末著名将领袁崇焕被崇祯皇帝以“大汉奸”凌迟处死,一共割一千刀,最后的一刀才将犯人杀死。如果多一刀或少一刀,行刑的刽子手就要以自身来抵罪。刽子手先从剥皮开始,而不能伤及血管,否则受刑者一下子就死了。从他身上剥下来的皮肉,民众争相哄抬价格,一钱银子才能买到一片,他们吃一口骂一声“汉奸”。据记载:“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而生食。顷间肉已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死状极惨。(文章阅读网:www.www.AihuAu.com.net )
150年后,清朝乾隆皇帝公布一份内部资料:说袁崇焕是崇祯皇帝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袁崇焕是明朝的忠臣义士,于是大张旗鼓为袁崇焕平反。
究竟袁崇焕是民族英雄还是“大汉奸”?乾隆皇帝的内部资料是真是假?又有谁能说得清楚?清廷编辑了《贰臣传》讽刺背叛明朝、投降清廷的前明官员,为什么呢?因为清廷不希望有人背叛自己。《贰臣传》中都是众所周知的降清汉奸。袁崇焕被乾隆皇帝列为明朝的忠臣义士,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如果是真的,说明皇太极聪明;如果是假的,乾隆皇帝要彻底洗白袁崇焕,也造一个忠臣义士作榜样,为当前的清廷服务。
中国人固然有历史癖,顾准认为中国文化是史官文化(采范文澜之说),但另一方面,对于中国人来说,历史又“是一个想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的小姑娘”(胡适)。历史应该是铁的事实,只是有的史实搞不清楚。所以胡适之说是“胡说”。问题是史官的倾向、后人的“古为今用”、“史为现实用”,甚至为了买书,故意伪造史实。例如:1947年1月28日《中央日报》之《文史周刊》第35期,学者刘文兴《清初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起居注跋》中所说“顺治时太后下嫁皇父摄政王诏”,竟然是刘文兴为了买书,故意伪造的。
佛教主张“不杀生”,所以吃素。可是他们又受不了心理压力,于是就发明了“素鸡”、“素鸭”、“素火腿”等等解馋。至于吃荤之人的“放生”,是忏悔呢,还是自欺欺人呢?
《西游记》宣扬佛教,但是,许多妖魔鬼怪是佛祖安排的“考验”。这些妖魔鬼怪在人间胡作非为,草菅人命,又有什么解释呢?
“君子远庖厨”只是假“仁”,大可不必,但也不是叫你亲手杀人。吃素、放生则随便。可是,人类从来就是杂食,既吃素,也吃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