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心理学是研究人在劳动过程中伴随生产工具、机器设备、工作环境、作业人员之间关系而产生的安全需要、安全意识及其反应行动等心理活动的一门科学, 研究劳动中意外事故发生的心理规律并为防止事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的工业心理学领域。安全心理研究劳动中意外事故发生的心理规律并为防止事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的工业心理学领域。安全心理学和其它学科一样,也是在人类社会和生产实践的迫切需要的促进下产生与发展的。它需要综合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劳动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和行为科学等十余个心理学基础学科和分支学科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借鉴劳动生理学、人机工程学、安全系统工程及工业卫生学等众多学科的有关研究成果,并联系具体的生产和劳动过程的实际知识,围绕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开展研究工作,从而形成这门科学。
安全心理学_安全心理学 -安全工程师
1 邱明煌 2005年,在邱老师的努力下,国家电网公司投资130多万元人民币对《电力生产安全心理研究与应用》这一科技项目进行立项目研究。
2 张守峰 着有《员工安全心理读本》
3 曹贤龙 国内知名安全管理专家与安全培训师,开发了《电力安全心理学》与《安全心理学与安全行为》课程,通过解决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减少安全事故。
安全心理学_安全心理学 -分支学科
工业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工作生活质量研究,组织行为中的人性理论,目标设置,层峰结构,人事心理学(工作分析,人员选拔,职业指导),组织开发,组织变革,行动研究,领导,参与管理,权变理论,霍桑实验,组织水平决策,期望理论,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等。
* 劳动心理学 * 工程心理学
* 工效学:模拟,工作时制,工作负荷,心理负荷,追踪,绩效评估,动作与时间研究,照明效应,噪声效应,温度效应,振动效应等。
* 人机系统:显示器,控制器,视觉显示终端,人-计算机相互作用等。
* 安全心理学:疲劳
* 航空与航天心理学
安全心理学_安全心理学 -产生及发展
安全心理学和其它学科一样,也是在人类社会和生产实践的迫切需要的促进下产生与发展的。生产劳动是人类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创造必要的物质财富的有目的的活动。但自然界的矿藏、森林、江河湖海等各种生产资料的开发利用,包括近代兴起的大机器生产等等,有为人类造福的一面,也有危害人类的一面,这就是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不安全、不卫生的因素,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健康受损等等。随着现代工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事故问题亦日益严重。
劳动者经常面对大型、高速运转的机器,或者是高空作业,或者是地下生产,或者是置身于具有高压、高毒、放射、有害气体等危险源的生产现场,再加上电能的广泛应用,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导致人身创伤的可能性。劳动的成功性与致创性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一起大事故的发生,往往给生产单位造成巨大的物质财富的损失,甚至造成全面的破坏。而由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以及与此相关的损失和影响则往往更为严重和深远。在某些生产部门,工业事故不但是制约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早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据国际劳工组织多万人死亡和和职业病所造成的伤害,导致和世纪同样(世界卫生组织)的调研认为,要使世纪工业化造成的事故和疾病伤亡人数保持与的水平,还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另外,作为与工业化进程相关的道路交通事故,问题更为严重,其伤亡人数相当于工业事故的数倍,仅我国在近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就达万人。事故问题的严重性,迫使人们对事故发生的规律和预防途径进行不断深入的研究,以保证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安全。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事故问题的认识和预防手段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最初,由于事故的难以预测性,人们把事故看作偶然的事件,把它归于命运和天灾。而且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这种认识一直居于优势地位。现在人们才认识到,人的活动或行为本身是造成危害的一个重要因素,并认为大多数事故既可以预测,又可通过适当的措施加以预防,进而减少或消灭事故。这一认识的转变,开始于英国产业革命期间。
瓦特发明能普遍应用于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蒸汽机以后,许多种类的机器改用蒸汽作动力,人力、畜力以及风、水等产生的动力让位于机械能。然而,随着蒸汽锅炉和机器的增多,锅炉爆炸和机器事故也在增多。于是,人们开始采取许多防护措施。不过,这时人们防治事故的途径主要是改善机器的设计,加设防护设施等。随着事物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石油、电力和核能等新能源的应用,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各种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化设备的广泛应用,大大改善了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减轻了劳动强度,安全状况也有了进一步好转。但在另一方面,随着新的能源、技术和设备的采用以及人类生产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事先未曾预料到的许多因素又重新构成了新的危险源。
后来,人们进一步得出结论:事故的严重性主要受技术因素的影响,但事故的发生频率则多归于人的因素。随着这种认识的深化,产生了许多新的学科,如“工业心理学”、“人体工程学”、“人类工效学”、“职业心理学”和“职业卫生学”等立足于人本身的因素的一些学科。与此同时,与安全心理学有关的一些课题也在各种名义下得到了研究。
例如在许多有关事故致因的理论中,就有不少人程度不同地探讨了人的心理因素与事故的关系。我们这里选择几种较有影响的理论介绍如下。
一、事故倾向者理论早在本世纪初,就有人提出了“有事故倾向的工人”的理论,认为事故在人群中并非随机地分布,某些人比其他人又有一些心理学家对此理论作了进更易发生事故。
后来,一步研究或修正。50年代后此理论受到许多批评,认为它没一步研究或修正。有考虑不同人明显存在的不同等的危险暴露程度的问题,也没有证实并分离出纯粹的个人事故倾向因素来。再后来,有人提出应保留事故倾向的主张,以作为工人和工作任务失配的一种解释,并认为虽然没能实现这个结论,但这并不是完全否认在识别事故易发者方面的价值。我们现在认为,这个理论的价值在于较早地提出了“人本身的一些个性特征与事故有关”这个概念。但其明显的缺陷在于对事故原因(即使是心理原因)的复杂性估计不够,而企图用单一的某个因素去说明事故的致因。另外,此理论早期指出“具有事故倾向是某些个人的、稳定的、固有的特性”,换言之,一个有事故倾向的人具有较高的事故率,而与他的工作任务、生活环境及经历无关。这就很明显的带有遗传决定论的味道,当然我们也是不能赞同的。
二、“社会环境”理论1957年一位外国心理学家提出个人与工作环境有关的两个因素,即工作场所和个人经受的生活压力应作为导致事故的原因。他认为,生活压力(工作的变更、换了监督人、婚姻、死亡、生育、分离、疾病等等)使人降低“机警性”,使人分散注意力,易于导致事故和发生其它降低工作质量的情况。他还列出了环境方面的压力来源:噪声、照明不良、温度过热或过冷等。我们认为,这个理论提出了安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在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三、心理动力理论这种理论的基础是弗洛伊德(奥地利)的精神分析理论,其假设是:事故是一种无意识的希望或愿望的结果。这种希望或愿望通过事故(个人伤害)象征性的得到满足,即在某种意义上事故是受伤害者所希望的。然而这种理论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赞同,因为它没有提供什么手段去证实某个特定的动机引起某个特定的事故,以采取措施消除那种破坏性的愿望。
四、多米诺骨牌理论海因里希在其多米诺骨牌模型中描述了一个事故致因链,即:社会的和环境的因素→人的失误(不细心,无知)→一个不安全行动或一个物理的、机械的危险→事故事件→对人的伤害。这个链条虽然被认为过于简单化,且其所表明的因果关系只是或然性的,但它仍然指出了人的心理和行为因素在事故发生中的重要地位。另外,还有“以人失误为主因”的事故致因理论、轨迹交叉理论等,其中也包含了一些安全心理学思想。以上这些理论多数从某个方面指出了人的心理和行为因素与事故发生的联系,这对安全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建立无疑会起到推动作用。
此外,多年来,许多劳动保护学家、心理学家及工程技术人员,都分别从各自的角度不断地探讨着属于安全心理学范畴的问题,积累了不少材料。可喜的是,在我国,近年来也有许多学者在积极地研究这方面的课题,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安全心理学准备了不少素材。但是,尽管人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积累了不少材料,然而直到目前为止仍然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分支,它的体系或者说内容范围仍然没有完全确定。有鉴于此,有不少中外学者指出了研究和建立劳动安全心理学这门学科的迫切性。苏联心理学家叶谢耶夫指出:“尽管国内外过去和现在对生产创伤中个性(心理)因素作用的研究一直在进行着,但这一科学领域直到目前为止,仍然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分支。为进一步减少生产创伤,就一定要研究在众多不幸事件中占有相当比重的生产创伤的心理原因,这就需要把劳动安全心理学作为一个科学分支来进行研究”。现在,工业事故与人的心理原因存在着密切联系,这一点已被大多数人所认识。但是,仅仅指出这种联系的存在是不够的。劳动安全心理学要作为一门学科,其理论必须有系统性,并应有自己较完整的体系。也就是说,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在事故发生和预防中的作用规律应有系统的研究和表述。本书的使命便是试图在这一要求下,结合煤矿安全生产的实际对此作一次尝试性的探讨。关于安全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我们认为,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科学和应用科学。
由于劳动安全问题是个影响因素众多的复杂问题,人在生产劳动中的心理和行为是否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既受到劳动者本人所处的复杂的社会环境、组织管理因素和个人素质特性的影响,又受到工作现场因素,即“机”的系统的作用。劳动安全心理学不可能避开这两个方面所涉及的复杂问题开展研究,因此,这就决定了劳动安全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科学。它需要综合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劳动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和行为科学等十余个心理学基础学科和分支学科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借鉴劳动生理学、人机工程学、安全系统工程及工业卫生学等众多学科的有关研究成果,并联系具体的生产和劳动过程的实际知识,围绕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开展研究工作,从而形成这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