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琼枝 【别名】石华、石花菜、石花、海菜、草珊瑚 【汉语拼音】qiong zhi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cheuma gelatinae(Esp.)J.Ag. 【归经】肺;肝;大肠经 【功效】清肺化痰;软坚散结;解毒 【科属分类】红翎菜科 【拉丁文名】Alga Eucheumae 【主治】痰热咳嗽;瘿瘤痰核;痔疮肿痛或下血;肠炎 【生态环境】生于大于潮线附近或在0.5-7m深处的碎、死珊瑚上,少数亦生于低潮带的珊瑚礁石隙中。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集,漂去沙屑,洗净,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海南等沿海。 【动植物形态】藻体紫红色或黄绿色,夏季藻体背面黄色,腹面红色,软骨质,匍匐重叠,体长10-20cm,不规则叉状或羽状分枝,枝上部斜立,扁平,宽3-5mm,厚1-2mm,有时枝体的下部常有圆锥形齿状突起,而上面往往平滑,两侧密生羽状小枝,枝端及藻体腹面常具有圆盘状固着器,而以腹面较多。髓部中央有密集的藻丝。四分孢子囊带状分裂。囊果圆形有长柄,单生或2-3个集生。 【功效分类】清肺化痰药;软坚散结药;解毒药 【性味】甘;咸;寒;无毒 【药材基源】为红翎菜科植物琼枝的藻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出处】《中华本草》
琼枝_琼枝 -形态特征
外形特征
琼枝的细部结构图
藻体平卧于生长基质上,团块直径10~20cm,不规则对生、互生或叉状分枝,偶有羽状分枝,分枝向四面伸展,枝近于扁平,3~5mm宽,1~2mm厚;藻体表面通常光滑,腹面常具有疣状或圆锥状突起,枝两缘生羽状小枝,分枝上或小枝顶端常具有圆盘状固着器用以附着于碎珊瑚或其他藻体上,分枝基部稍绕缩,分枝亦常互相附着而呈愈合现象;藻体表面多紫红或黄绿色,有时则呈现绿色,夏季有些藻体为黄色,腹面大部分为紫红色,肥厚多肉,软骨质,制成腊叶标本后不能
附着于纸上。
细部特征
藻体内部横切面观,髓部中央具有由厚壁细胞密集成束的藻丝,丝径约17μm,其方向与藻体平行,外围是个体较大的不规则卵形或卵圆形薄壁细胞,66~100μm × 33~66μm,皮层由3~4层具有色素体,个体较小的卵圆形细胞组成,10~7μm大小;藻体纵切面观,中央为沿藻体纵向延长的藻丝。
生殖特征
四分孢子体与营养体或雌、雄配子体均同型,但四分孢子体的刺突或乳突稀少;四分孢子囊散生在藻体表面皮层细胞中,切面观,幼时卵圆形,成熟时长柱形,13μm × 5μm,层形分裂,与边缘营养细胞有纹孔联结,囊周皮层细胞加厚并延长。成熟的囊果为不太规则的球形,通常具柄,单生或二、三个合生于一个柄的突起中,年幼的囊果球形,无明显的柄,生于藻体的腹面及两侧;切面观中央为融合胞,由融合胞上发射出产孢丝,在各个产孢丝顶端产生成束的果孢子,外具囊果被。精子囊散生在藻体表面,一个皮层细胞发育成1 2个细长的精子囊母细胞,约13μm × 3μm,每个精子囊母细胞顶生1~2个精子,径约小于3μm。
琼枝_琼枝 -习性
生长于低潮线附近碎珊瑚上,深可达低潮线下2~4m,但以低潮线下1m处生长旺盛。
琼枝_琼枝 -产地
中国海南省的海南岛及东沙群岛,台湾省的膨湖岛。菲律宾,日本,印度尼西亚,大洋洲西岸,新喀里多尼亚,塔斯马尼亚岛。
琼枝_琼枝 -中药材
归经:肺;肝;大肠经
功效:清肺化痰;软坚散结;解毒
主治:痰热咳嗽;瘿瘤痰核;痔疮肿痛或下血;肠炎。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集,漂去沙屑,洗净,晒干。
功效分类:清肺化痰药;软坚散结药;解毒药
性味:甘;咸;寒;无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出处:《中华本草》
琼枝_琼枝 -食疗价值
红翎菜科植物琼枝的藻体。又称石芝、石衣菜、石花菜、海菜、草珊瑚、胶麒麟菜。我国广东、台湾等沿海有分布。夏、秋季采收,晒干用。
本品性能、应用与石花菜相似。此外,又可用于高脂血症、瘿瘤、瘰疬。
琼枝_琼枝 -释义
琼枝qióng zhī
(1)传说中的玉树。《楚辞・离骚》:“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 洪兴祖 补注:“琼,玉之美者。《传》曰:南方有鸟,其名为凤;天为生树,名曰琼枝。高百二十仞,大三十围,以琳琅为实。” 明 杨慎 《艺林伐山・琼枝旃檀》:“佛经云:琼枝寸寸是玉,旃檀片片皆香,比之圣贤,欲无德不备;喻之诗文,欲无字不二也。”
(2)喻嘉树美卉。 唐 王涯 《望禁门松雪》诗:“金阙晴光照,琼枝瑞色封。” 金 元好问 《同漕司诸人赋红梨花》诗之二:“琼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