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历史沿革概述 水轰-5轰炸机 水轰-5轰炸机-概述,水轰-5轰炸机-发展沿革

黄石市历史沿革概述 水轰-5轰炸机 水轰-5轰炸机-概述,水轰-5轰炸机-发展沿革

水轰-5(代号:SH-5,英文:Harbin SH-5 Maritime Bomber),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型水上反潜轰炸机,由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605所)设计、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制造,用于中近海域侦察、巡逻警戒、搜索反潜等任务,也可监视和攻击水面舰艇。水轰-5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上飞机之一,具有大航程、超低空、全天候、大载荷等特点。该机原型于1976年首飞成功,并有水轰-5基本型、水轰-5A、水轰-5B三型,总共制造7架。1986年水轰-5服役,装备于中国海军北海舰队水上飞机部队。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曾于1987年6月开始研制水轰-5B型灭火机,并曾经进行过灭火试验。但由于多种原因,水轰-5B灭火机最终并未定型投产。

水轰-5_水轰-5轰炸机 -概述


水轰-5轰炸机

水轰-5轰炸机,水轰-5多用途两栖飞机是中国研制的第一种水上飞机,主要用途是执行搜救任务、对抗敌方潜艇、轰炸水面舰艇、布雷、杀伤地面目标、运送各类物资、空投、空中照相和无线电侦察,另外也曾用来灭火,保障消防安全,由于机载设备和武器方面存在一些技术缺陷,水轰-5最终未能大批量生产。

水轰-5机长38.9米、翼展36米,空重27.7吨、最大起飞重量45吨,最大载弹量约为6吨。

水轰-5最大速度569公里/小时、巡航速度270公里/小时,最大航程4900公里,作战半径2200公里。装有搜索轰炸雷达、光学轰炸瞄准具、磁探仪和声纳浮标投放装置,可以携带普通航空炸弹、鱼雷、深弹和鹰击8反舰导弹等武器。

水轰-5_水轰-5轰炸机 -发展沿革

需求背景

水上飞机是在陆地起降飞机的基础上,根据水面起飞降落要求进行专门设计研发的新型飞机。采用船底结构、水密隔舱、浮筒等特殊设计使水上飞机要付出比陆基飞机高的多的制造成本;而大幅度增加的重量、阻力和涉及水动力的设计限制,又使其性能指标比同等级的陆基起降飞机有所降低。
大型军用水上飞机适用性灵活,可执行直接支援陆战队登陆,攻击敌人滩头阵地的作战任务。但大型军用水上飞机最实际的用途还是依据水面起降的特点,执行一些陆基飞机所无法完成的特殊任务,并且水上飞机的型号和装备数量都比较少。
在训练和作战中不可避免出现会海洋上空的空勤人员弹射、跳伞,舰艇上的海勤人员落海;一些无法建设常规机场的海岛上,驻守部队也不可避免会出现紧急的后勤补给需求或者诸如重病、重伤人员需要尽快向后方转移的情况。相对于大型水陆两用直升机,大型水上飞机同样能在目标范围内水域降落、滑行、起飞,而其大航程、大装载容量、长滞空时间、大飞行速度的性能优势往往是无可取代的。
而诸如海上巡逻反潜/对舰攻击、投布水雷封锁航道港口之类的任务,大型水上飞机虽然理论上可以执行,但由于平台飞行性能的差距上实在过于明显,其实际能力水平和可靠性远远不及陆基和舰载飞机。上世纪冷战时期发展过的一些承担攻击任务的大型水上飞机,在后来的发展中也逐渐退役或者转作他用。仅有日本由于战败国身份的特殊政治军事条约限制,仍然在大力发展基于水上飞机的军事巡逻、反潜能力。
总体上看,大型水上飞机的定位比较尴尬:装备过多数量没有意义,而数量很少但不可避免的偶发情况又对其严重依赖。考虑到中国海区有多达6000多个岛屿,且分布面积非常广泛,大型水上飞机在装备体系中仍然有一定存在价值。

技术分析


水轰-5轰炸机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进口了一些苏联的别-6/青-6水上反潜机,并在六十年代末期退役。为了填补装备缺口,中国在1968年筹建水上飞机研究所(605所,后改名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与哈尔滨飞机制造厂(122厂)联合研制新型水上飞机,即后来的水轰-5。水轰-5型总设计师是有中国水上飞机之父之称的王洪章。这个项目非常紧迫,1968年605所还在组建过程中就已经开始了飞机设计;7月份开始方案论证以后,仅用了3个月时间就上报中央。有观点认为这与1967年日本新明和公司研制的PS-1反潜水上飞机首飞有关,在浮躁的社会气氛下,邻国的刺激对项目的决策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飞机要克服重力在天空中飞行,需要通过机翼上下表面不同流动速度的空气产生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但就像人在空气中快速挥动手掌很容易,而在水中则不仅费力而且速度也要慢得多;大型水上飞机同样面临水阻力远高于空气阻力、以及稳定性和抵抗遇浪等问题。水轰-5的机身底部外形、结构,就是参照船舶的水动力设计概念而来;事实上这种飞机的整个机身在飞机设计中都被称为“船身”,而且大量沿用了包括甲板线、舭线等船舶术语。由于要在水面上高速滑行,水轰-5船身的结构要求比常规飞机高很多:在极限气象水文条件下、时速接近200公里/小时仍然要能承受遇浪和着水的冲击而不引起结构永久变形、破裂。在由于战伤、与水面漂浮物、暗礁等碰撞引起结构破裂以后,仍然能保持较好的不沉性能。为此水轰-5采用了船底龙骨和水密隔舱等结构设计,全机分为10个水密舱,可以保证相邻的2舱进水仍然不沉。舱与舱之间的水密隔框上设置可以承受一定压力的水密门供飞行员等空勤人员通行。如果说船底龙骨和水密隔舱在原理上都和正常船舶没有区别的话,那么水轰-5这种前低后高,而且中间通过一个台阶(称为断阶)形成不连续面的船底外形,就是水上飞机的独有设计了。断阶前方的前船体部分是主滑行面,设计与高速快艇类似;水轰-5起飞时在发动机推动下不断加速,水通过船底突出的分水体不断被分流至两侧形成高速水流。它的外形对水面滑行过程中的阻力大小、姿态稳定特性,喷溅情况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水轰-5底部中间明显的断阶,则是针对起飞和降落做的优化设计。采用断阶后,前船体的主滑行面和高速水流被强行截断,并在后方形成低压区。经过针对性设计的低压区有效的改善了水轰-5的水动力与飞机重心、气动力的互动效果,使飞机纵向的倾角变化随着滑行速度变化规律起来,保证了起飞降落中的稳定。最重要的是,断阶这种在常规飞机上会造成明显阻力损失而不可接受的设计,通过巧妙的引入气动力干扰水动力,使水上飞机在起飞性能上获得了明显的提升。随着速度增加,水阻力也越来越大,在水上飞机达到起飞临界速度时,水阻力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峰值。断阶设计形成的低压区,在水轰五不断接近起飞临界速度、机翼升力大幅度增加使机身吃水深度减小时,会从断阶两侧不断吸入空气并逐渐形成空气垫隔绝高速水流对后船体的冲刷,大幅度减小阻力。

配套迟滞

水轰-5配备于解放军北海舰队航空兵,专门组建了一个水上飞行团。但是实际制造和服役的水轰-5飞机并不多。这主要是长期未开发出适宜于水上飞机的军事用途。一般来说,水上飞机主要用于远程反潜巡逻,不但航程长,对陆地机场的依赖小,可以靠水上舰艇补给燃油。水轰-5曾经创下连续飞行8.5小时的纪录。
但是中国的反潜设备长期落后,因而水轰-5可以说自服役以来一直无用武之地,因而制造量很小,也导致水上飞机研究所和水上飞行团长期以来都处于非常尴尬、备受冷落的局面。
再加上相当一段时期中国也没有研制空中预警雷达,水轰-5的实际用途只剩下海上目视巡逻,再就是救援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60103/104490.html

更多阅读

黄石市历史沿革概述 岳阳县 岳阳县-基本概述,岳阳县-历史沿革

岳阳县位于湖南省东北部,东接湖北省通城县,东南连平江县,南抵汩罗市,西南以湖洲与沅江市、南县交界,西与华容县、君山区毗邻,北与临湘市、云溪区、岳阳楼区、君山区接壤。县界极端位置,东至月田镇钟山村钟家山南麓,南至长湖乡民主村王家寮分

黄石市历史沿革概述 辽阳市 辽阳市-概述,辽阳市-历史沿革

辽阳古称襄平、辽东城,是辽宁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辽东半岛城市群的中部,是沈阳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是辽东半岛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新兴的现代石化轻纺工业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辽阳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城市,是一座有着24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

声明:《黄石市历史沿革概述 水轰-5轰炸机 水轰-5轰炸机-概述,水轰-5轰炸机-发展沿革》为网友哇塞我得了帅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