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境门,省级重点保护文物。位于张家口市区北端,建于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具有350多年历史。大境门是中国万里长城中四大关口之一,在历史上曾有重要地位。2012年8月6日凌晨发生坍塌。7日下午,张家口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就“大境门西段长城坍塌事件”发出通报,称坍塌原因系受连续强降雨影响。
张家口大境门_大境门 -简介
大境门
张家口境内目前存有战国、秦、汉、北魏、北齐、唐、金、明等各朝代长城共计1476公里,是全国保存长城最多的省辖市,素有“长城博物馆”之称。大境门是张家口市最富魅力的旅游胜地。正因为如此,凡是来到张家口的人都要亲自登上这座雄关,远眺塞外苍莽的大好河山,欣赏日新月异的张家口市容。
张家口大境门_大境门 -发展
大境门,是明长城的一个著名关隘,位于张家口市区北端外长城的大境口。
大境门
历史上,张家口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北接广袤的蒙古大草原,“自古为戎马驰驱之地”。据志书概略统计,仅汉、唐、宋、明四个朝代,北方部族较大规模南犯的战争就达70多次。这里也是对朔漠用兵的重要据点,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康熙皇帝率领大军第三次平定噶尔丹叛乱时,就是经过大境门向北进发的。
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为防御鞑靼、瓦剌的入侵,从他当政的第一年即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起,就派大将军徐达葺建长城,“修补边墙”。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兵部尚书余子俊再次“缮葺边墙”。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由于边塞多事,宣大总督翁万达奉旨在张家口一带增筑长城数百里,建起敌台百多座,以加强防守。明朝修建的大同至宣化这段长城共长1000多里,大境口是其众多关口中的一个重要关口。在大境口处,城墙顺东、西太平山的山势蜿蜒而筑,至两山交接处,直下百余米,一座十余米高的城楼拔地而起,屹立于谷中,此即清代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增筑的塞外雄关大境门。
大境门是我国各族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张家口境内的长城是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在北魏、北齐长城基础上修建的。明代是我国长城建筑发展史上最后修筑长城的一个封建王朝,先后设计九镇,大境门长城隶属宣府(今宣化)镇辖,附属九镇的边墙称“九边”,即万里长城。入我市一段为:东由延庆县的白河堡进入赤城,途径张家口大境门,西至怀安县马市口,入山西境内,全长450公里,并在沿线设诸关口,如独石口、张家口、新河口、马市口等,张家口系重要关隘之一。张家口大境门,以其长城关口而闻名。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来远堡西侧边楼开豁建门,名曰“大境门”。游人到张家口,以一赏长城与大境门为快事。
相传,清康熙皇帝远征回归京都,夜经此地,曾露宿大境门外,后建卧龙亭。1963年,为保护文物古迹,将卧龙亭迁入市人民公园大境门位于张家口市区北端。门外东、西太平山巍然对峙,地势十分险要。大境门是一座条石基础的砖砌拱门,门墙高12米、底长13米、宽9米,有木制铁皮大门两扇。顶部为一平台,长12米、宽7.5米,外有1.7米高的垛口,内有0.8米高的女儿墙。门楣有察哈尔都统高惟岳于1927年书写的“大好河山”四个颜体大字,苍劲壮观。
据《口北三厅志》载:“大境门据长城之要隘,扼边关之锁钥。明设防守,清置总管,形式险要,足资拱卫,历史上这一带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扼守京都的北大门,连接边塞与内地的交通要道。1945年8月23日,八路军从此门入城,第一次解放了张家口。1948年12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国民党军队5万多人从大境门筘出,全歼之,张家口第二次解放。现在,大境门仍为通往口北的要道和浏览胜地,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宽9米,有木制铁皮大门两扇。顶部为一平台,长12米、宽7.5米,外有1.7米高的垛口,内有0.8米高的女儿墙。门楣有察哈尔都统高惟岳于1927年书写的“大好河山”四个颜体大字,苍劲壮观。据《口北三厅志》载:“大境门据长城之要隘,扼边关之锁钥。明设防守,清置总管,形式险要,足资拱卫,历史上这一带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扼守京都的北大门,连接边塞与内地的交通要1945年8月23日,八路军从此门入城,第一次解放了张家口。1948年12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国民党军队5万多人从大境门筘出,全歼之,张家口第二次解放。现在,大境门仍为通往口北的要道和浏览胜地,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境门是一座条石基础的砖砌拱门,门墙高12米,底长13米,宽9米,有木质铁皮大门两扇。顶部为一平台,长12米,宽7.5米,外有1.7米高的垛口,内有0.8米高的女儿墙,东部有台阶可上。人工堆砌,天然造化,浑然一体,十分壮观。
大境门位置独特,环境优美,既是著名的名胜古迹,又是理想的旅游胜地。古往今来,它以独有的神奇魅力,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骚客前来游览观赏。正中门楣上,刻有“大好河山”四个颜体大字,每字足有一米见方,气势豪放,笔力苍劲,乃察哈尔都统高维岳于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所写。游人至此,瞻望雄关,凭眺祖国壮丽山河,引发起人们不尽的爱国豪情。登上大境门城楼,放眼四顾,南瞻,山城美景历历在目,北眺,山峦起伏,绵绵不断。东西太平山壁立千仞,峭然对峙。顺山势而建的长城,蜿蜒如带,气势磅礴,循燕山西可至山西、陕西,东可达京师的屏障居庸关、八达岭。大境门,自古作为扼守京都的北大门,连接边塞与内地的交通要道,素为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蒙汉两族人民交通和贸易边口,为发展蒙汉两族人民的友好关系,沟通内地与边塞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大境门仍为通往口北的交通要衢,也是一处游览胜地,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家口大境门_大境门 -景区贴士
大境门旅游的最佳季节当推初夏,张家口六七月份的天气比较凉爽,届时站在关口上登高远望,满山草木郁郁葱葱,崇山峻岭之上,巨蛇般的长城依着山形逶迤而行,塞外风光尽收眼底。夏季当地水果供应也比较丰富,山脚下尽是卖水果的小摊,走的口渴了,买一个当地产的西瓜尝尝,美也快哉!
张家口大境门_大境门 -本地特色
圪渣饼
圪渣饼系阳原县揣骨町的特产。圪渣饼起源于何时,无史可考,但在满清时期,揣骨町的圪渣饼已闻名遐迩,脍炙人口了。据传清朝咸丰年间,揣骨町李增光出任滨州知府时,曾以圪渣饼进贡朝廷,得到慈禧太后的赞赏。此后,圪渣饼便成为清廷贵苑喜食的上乘食品。圪渣饼,选料精良,工艺考究。烤制而成的圪渣饼是半透明状的圆形薄饼,色泽金黄,有油脂性的光彩。吃时,酥、脆、香、甜,别有风味,异常可口。阳原人称“锅巴”为“圪渣”,因其薄脆,故起名为“圪渣饼”。圪渣饼作为馈亲赠友的上等佳品。
柴沟堡熏肉
张家口地区的柴沟堡是个塞外古镇。相传清朝乾隆年间,有一名叫郭玺的厨师在这里开设了一个熏肉铺,驰名京包线一带。他制作的熏肉皮烂肉嫩,表里一致,色泽鲜艳,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齿。不仅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开胃、去寒、消食等作用。此肉出系柏木熏制,故夏季蚊蝇不爬,伏天贮存一周不变质,成为别具一格的地方风味食品。《怀安县志》载:“柴沟堡熏肉特佳,名驰省外,以之分赠亲友,无不交口称赞。”据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外逃时,路经柴沟堡进膳,对柴沟堡熏肉颇为赞赏。此后即被慈禧点为贡品。
怀安豆腐皮
张家口怀安城豆腐皮系传统特色名产,薄如纸张,筋似皮条,色美味香,价廉物美。用豆腐皮做的各种冷、热、荤、素菜,其味道之香,真是名不虚传。据史书记载,怀安城百姓曾用豆腐皮犒劳李自成闯王大军,李自成吃后赞叹不已。从此,怀安城的豆腐皮名声越来越大。怀安城豆腐皮的味道之所以香甜可口,与它的制作过程有关。据行内人讲,把黄豆打浆、烧胚、过滤、点浆、舀皮,一锅豆腐皮就得舀70多张,接着是压水、扯皮、煮皮,这一连串的工序都是在40℃的高温下进行的。刚刚从豆腐皮布上扯下来的豆腐皮白生生、筋颤颤,如果把它象手绢那样揉成一团甩在皮板上,光滑的豆腐皮不会有一丝裂缝,而且都不会掉角,真是筋得难以想象,这也是怀安城豆腐皮的独到之处。怀安豆腐皮的营养价值也很高。据化验,怀安豆腐皮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脂肪、纤维,还有钾、钙、铁等人体需要的矿物质。长期食用,能降低人体的血压和胆固醇,增强人体对肝炎和软骨病的防治能力。1999年,怀安豆腐皮已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为“国家质量达标食品”,产品畅销北京、内蒙古、山西、辽宁及省内等10多个大中城市。
张家口大境门_大境门 -购物
景区便可买到张家口的特产:口蘑、蕨菜、贡米、大杏扁、牛奶葡萄、龙眼葡萄、长城干红干白葡萄酒、柴沟堡熏肉、怀安豆腐皮、蔚县剪纸、鹦哥绿豆,蔚县毛糕,莜面窝窝,蔚县荞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