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己烷理化性质 己烷 己烷-理化特征,己烷-主要用途

己烷(PETROLEUM ETHER),化学式C6H14,是烷烃中的第六个成员。己烷主要作溶剂,如丙烯等烯烃聚合时的溶剂、食用植物油的提取剂、橡胶和涂料的溶剂以及颜料的稀释剂,此外,它还是高辛烷值燃料;还可用于用于大气监测以及配制标准气、校正气。但其具有一定的毒性,会通过呼吸道、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长期接触可导致人体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四肢麻木等慢性中毒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晕倒、神志丧失、甚至死亡。

己烷_己烷 -理化特征


己烷熔点(℃): -95.6
沸点(℃): 68.7
相对密度(水=1): 0.6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97
饱和蒸气压(kPa): 13.33(15.8℃)
燃烧热(kJ/mol): 4159.1
临界温度(℃): 234.8
临界压力(MPa): 3.09
闪点(℃): -25.5
引燃温度(℃): 244
爆炸上限%(V/V): 6.9
爆炸下限%(V/V): 1.2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己烷_己烷 -主要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用作溶剂、化学试剂、涂料稀释剂、聚合反应的介质等。

己烷_己烷 -生产方法

用浓硫酸除去不饱和化合物,碱洗、水洗后,用金属钠、五氧化二磷、氯化钙或固体干燥剂除去水分。

己烷_己烷 -危害划分

健康危害: 本品有麻醉和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可致周围神经炎。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本品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共济失调等,重者引起神志丧失甚至死亡。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胃纳减退;其后四肢远端逐渐发展成感觉异常,麻木,触、痛、震动和位置等感觉减退,尤以下肢为甚,上肢较少受累。进一步发展为下肢无力,肌肉疼痛,肌肉萎缩及运动障碍。神经-肌电图检查示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燃爆危险: 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
危险特性: 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强烈反应, 甚至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己烷_己烷 -质量指标

1.呈色用铂-钴贮备液(见GT-11-1中500号)2.0ml定容至100ml,用本液(No.10)与100ml试样在纳氏比色管中比较,试样不得深于对照液。2.重金属 取试样25ml(约20g)于蒸汽浴上蒸发至干,冷却,加盐酸2ml,再在蒸汽浴上蒸发至干。加一滴盐酸湿润,加10ml热水,水解2min,冷却,用水定容至25ml,以此作为试样液,按GT-16方法测定。3.不挥发残渣取试样125ml(约100g)。于一恒重蒸发皿中,于蒸汽浴上蒸发至干。残渣在105℃下干燥30min,冷却,称重。限量:最高允许残留量(mg/kg):香辛料油树脂为25,酒花抽提物为2.2。可可脂5(FAO/WHO,1994)。

己烷_己烷 -学术研究

神经毒性


己烷研究正己烷外周神经毒性的时程变化特征,通过职业流行病学调查验证接触标志的可行性,寻找并探讨其早期神经毒性效应生物标志。

①对某电子企业2009年9名正己烷中毒患者进行调查,收集病人职业史并对接触毒物进行鉴定,对患者进行了神经专科检查和定期神经肌电图检查,分析中毒患者神经肌电表现的特征。⑦以闵行区某家具厂中接触正己烷的所有工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工人尿样,车间空气定点采样,用气相色谱法检测空气中正己烷浓度和尿中2,5-己二酮(2,5-HD)评价暴露水平,分析正己烷职业接触对健康的影响。③大鼠经口亚慢性给予正己烷,剂量分别为(0、104mg/kg/d、417mg/kg/d、1667mg/kg/d,通过特异性症状和病理检查验证外周神经损伤,采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在染毒过程中多时间点动态测定大鼠尾神经感觉、运动电位的波幅、潜伏期、神经传导速度等几项电生理指标,比较各指标在染毒中的时程变化顺序和趋势。并同时检测大鼠血清中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化酶(NSE)、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丝蛋白(NF)这几种可能的早期效应生物标志的水平。

结果:①对9名正己烷中毒患者的调查显示,神经专科检查见跟腱反射、膝反射、桡骨膜反射、肱二头肌反射减弱或消失,神经电生理检查显示肌肉自发电位增多、收缩时相位异常、波幅下降、运动单位时程延长,神经传导速度下降p0.01),远端潜伏期延长p0.01),波幅下降p0.05)。经营养神经对症处理辅以运动锻炼治疗后9例患者均有好转(p0.05)。②上海闵行此家具厂空气正己烷TWA浓度范围1.8-9.9mg/m3,受调查工人共206人,95.15%的受调查者提供了尿样,工人尿中HD浓度算术平均值0.50μg/ml,几何平均值0.33μg/ml,尿中HD浓度与空气正己烷TWA浓度存在一定程度相关(相关系数0.174P=0.015);尿中HD浓度与工人正己烷总接触量存在一定程度相关(相关系数0.280P=0.000);工人自觉症状与正己烷总接触量存在相关(相关系数0.159,P=0.045)。③正己烷染毒大鼠18周后,1667mg/kg・d剂量染毒组动物后肢瘫痪,瘫痪率81.2%,体重明显减轻,出现典型的外周神经中毒症状,病理学改变可见神经萎缩变细、轴索稀疏、间隙增大、髓鞘变性脱失变薄。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见感觉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78.78%,P0.05,传导速度下降64.26%,P0.05,波幅部分下降,各项指标4周时发生显著性改变;运动神经潜伏期延长264.02%,P0.05,传导速度下降51.95%,P0.05,波幅下降62.86%,各项指标2周时发生显著性改变。血清中可能的几种早期效应生物标志检查见大鼠血清中NSE、NF含量上升,P0.05,最大上升幅度分别为122.94%、193.35%;大鼠血清中MBP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血清NGF水平在个别时间点下降,P0.05。

结论:①止己烷慢性中毒病例的神经肌电[电图出现肢端周围神经受损表现,下肢比上肢更严重,运动神经较感觉神经更易受损,但经治疗后恢复情况较好。脱离接触后几个月内病情仍会加重。神经肌电检查表现与临床病情演变转归并不完全平行,临床症状好转先于神经肌电图改变,在评估正己烷中毒患者恢复程度时即使临床表现好转但仍要注重神经肌电图检查的表现。正己烷中毒治疗以营养神经药物治疗为主,预后良好。

②上海市闵行区受调查的家具厂工人暴露于较低浓度的正己烷,其中喷胶车间工人的接触浓度最高,致使尿中2,5-HD水平相应增高,在此点加强职业防护预计会有较好效果。在现行的接触限值下,能够保护工人健康。

环己烷理化性质 己烷 己烷-理化特征,己烷-主要用途

③正己烷对大鼠外周神经造成明显的毒性损伤作用,运动神经比感觉神经损伤更早更明显,神经电生理的各项指标异常改变早于与实际症状出现,并与神经行为症状有很好的相关性,其中外周神经传导速度和远端潜伏期较为敏感。血清NSE、NF灵敏度最高,浓度上升早于动物症状的出现,改变幅度大,可作为正己烷毒效应标志;血清NGF、血清MBP作为正己烷毒效应标志的意义仍需进一步证实。

神经损伤

探讨CYP2E1酶活性表达增加对正己烷致周围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乙醇组,正己烷组和乙醇+正己烷组。对照组大鼠经口给玉米油;乙醇对照组大鼠首先30%的乙醇灌胃7天后,饮水中含有4%的乙醇;正己烷组大鼠正己烷灌胃,剂量为1500mg/kg;乙醇+正己烷大鼠合并了乙醇组和正己烷组的处理方式,共16周。实验结束后,进行肝脏CYP2E1酶活性检测;感觉和运动功能测试;步态评分;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脊髓和坐骨神经中线粒体复合酶的活性测定,坐骨神经电镜观察。结果实验大鼠经口给人乙醇后肝脏中CYP2E1酶活性提高42.3%,正己烷组和乙醇+正己烷大鼠CYP2E1酶活性也分别提高了58.2%和100.9%。正己烷组和乙醇+正己烷大鼠在热板仪停留时间比对照组有所延长,但两组之间无差异。后肢撑力中乙醇+正己烷大鼠后趾之间的距离高于正己烷组和对照组。与对照组和正己烷组比较,乙醇+正己烷大鼠胫神经的传导速度和波幅下降。电镜可见正己烷组坐骨神经髓鞘板层部分松解,正己烷+乙醇组可见神经髓鞘板层间空泡化,气球样变。脊髓组织中实验大鼠正己烷染毒后复合酶Ⅰ、Ⅲ和Ⅳ的活性增加,而乙醇+正己烷组大鼠的复合酶Ⅰ、Ⅲ和Ⅳ降低到对照的水平,与正己烷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正己烷组复合酶Ⅱ的活性明显下降,乙醇+正己烷组复合酶Ⅱ的活性比正己烷组更低。坐骨神经中正己烷组线粒体复合酶Ⅰ和复合酶Ⅱ的活性均增加,但应用乙醇诱导后这两种复合酶的活性降低,与正己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醇诱导后,肝脏内CYP2E1的活性增加。乙醇诱导的同时给入正己烷可以加重正己烷导致的周围神经损伤,伴随着机体的线粒体ATP酶和线粒体复合酶的活性的改变。

己烷_己烷 -同分构体


己烷分子CH3CH2CH2CH2CH2CH3
CH3CH2CH2CH(CH3)2
CH3CH2CH(CH3)CH2CH3
CH3C(CH3)2CH2CH3
CH3CH(CH3)CH(CH3)CH3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60103/105773.html

更多阅读

有机化学制备实验 环己酮的制备 环己酮的制备流程图

一、实验目的:1.学习用重铬酸盐氧化法由环己醇制备环己酮的原理和方法;2.进一步了解盐析效应在分离有机化合物中的应用。二、实验原理:(以铬酸为氧化剂氧化仲醇是制备脂肪酮常用的方法。铬酸氧化是一个放热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反应温

环己酮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案上的教学反思

【课题】用过氧化氢制备环己酮一.教材内容选自:有机化学实验 章节: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实验二.教学设计背景与定位课型:本课题通过讨论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式学习教学时教:课堂45分钟完成实验前讲解,剩余三课时学生

六氯环己烷C6H6Cl6 泄漏应急处理 六氯环己烷生产厂家

六氯环己烷,是环己烷每个碳原子上的一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形成的饱和化合物。英文简称BHC。分子式C6H6Cl6。因为一个六氯环己烷(C6H6Cl6)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和6个氯原子,所以称“六六六”;六氯环己烷,是环己烷每个碳原子上的

环己酮的制备 环己酮的制备流程图

环己酮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学习醇氧化制备酮的反应原理和实验方法;(2)通过二级醇转化为酮的实验,进一步了解醇与酮的区别;(3)巩固蒸馏、干燥等基本操作。二、实验原理醛和酮可用相应的伯醇和仲醇氧化得到。在实验室中常用的氧化剂是

声明:《环己烷理化性质 己烷 己烷-理化特征,己烷-主要用途》为网友秀飜全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