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丁玲 丁玲[作家] 丁玲[作家]-简介,丁玲[作家]-简历

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女,原名蒋伟。湖南临澧人。中国共产党员。毕业于上海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央警卫团政治部副主任,苏区中国文协主任,西北战地服务团团长,《解放日报》副刊主编,陕甘宁边区文协副主任,1949年后历任《文艺报》主编,中央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宣部文艺处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文艺报》、《中国》、《人民文学》主编。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全国人大代表。1927年开始发表作品。

丁玲简介_丁玲[作家] -简介


丁玲(点击查看更多)

丁玲,原名蒋伟,字冰之。1904年10月12日出生生。湖南临澧人。现代女作家。丁玲是常用的笔名。此外,还有彬芷、晓菡等笔名。卒于1986年3月4日。

幼年丧父。从小深受母亲反抗封建礼教、主张妇女独立自强思想的熏陶。小学时开始阅读中国古典小说和林纾译述的外国小说及《小说月报》等。1925年与胡也频结婚。在这期间,在与瞿秋白、向警予等人的交往中,接触到社会革命的理论,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同时也丰富了生活阅历。

从1927年至1929年间的作品,收入《在黑暗中》、《自杀日记》等集中。这些作品描写冲出封建家庭的知识女性要求个性解放、追求恋爱自由和新的生活,但因找不到出路而苦闷、空虚、伤感甚至绝望的情形。莎菲是其中的突出代表。由于富有时代色彩,又写得大胆细腻、形象生动,获得读者的强烈共鸣。从此成为引人注目的女作家。

丁玲简介_丁玲[作家] -简历


丁玲(前排中)

1911年进常德女子师范幼稚班学习。

1918年常德女子小学毕业,后考入桃源第二女子师范。

1919年转入长沙周南女中。(lsjt.org)1922年入上海大学中文系学习。

1927年发表小说《梦珂》,次年发表《莎菲女士的日记》。

1929年参加筹办《红黑出版社》,编辑《红黑》月刊和《人间》月刊。

1930年加入左翼作家联盟,主编《北斗》。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左联”党团书记。

1933年被国民党政府逮捕,

1936年获释,后赴延安,任中国文艺协会主任、红军大学教授、西北战地服务团团长、陕甘文协副主任。主编《解放日报》文艺副刊。

1946年参加土地改革,完成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1951年获斯大林文学奖金二等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丁玲致力于新中国的文艺领导工作和编辑工作,历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处长、中国作协党组书记、中国作协副主席、《文艺报》主编、《人民文学》主编、中央文学研究所所长。

1955年被错定为“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1957年被错定为“丁玲、(LSSDJT.com)冯雪峰右派反党集团”的主要成员。

在“文化大革命”中又遭残酷迫害。

1980年,中共中央为丁玲彻底平反,恢复其党籍和政治名誉,并被补选为全国第五届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当选为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作协副主席、全国政治协商委员会常委,全国妇联理事、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中国》杂志主编。辑有《丁玲文集》。

1986年《中国》被勒令停刊。

1986年3月4日去世。

丁玲简介_丁玲[作家] -感情生活

与胡也频:投入真情


丁玲与胡也频在北京

1924年,丁玲来到了北平。在一个社交场合结识了青年编辑胡也频。此时的丁玲正在为亲弟弟的夭折和命途艰辛而痛苦,对比她还小一岁的胡也频毫不动心。她感到自己无法在北平继续生活下去,于是选择了离开,返回到湖南老家。不料穷编辑胡也频居然借了钱追到湖南,他蓬头垢面出现在丁玲母女面前,犹如一个爱情的乞丐,丁玲紧闭的爱情大门终于被打开。他们在山上住着,有时候要到城里去买东西,胡也频一个人下山,丁玲不放心,就追下山跟着胡也频一块去。一次他们回来的时候,经过一个淤泥地,走进淤泥地就出不来了。于是他们就站在淤泥地上看天上的星星,说说悄悄话,直到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一个过路人才把他们给拉了出来。他们住在亭子间里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来源,生活简单而又纯真,就像小孩子们过家家,虽然贫寒却过得十分温馨。

作家丁玲 丁玲[作家] 丁玲[作家]-简介,丁玲[作家]-简历

1931年2月7日,年仅29岁的胡也频被枪决于上海的龙华司令部。凄厉的枪声震撼了中国,也击碎了丁玲最初的爱情。

与冯雪峰:无限遗憾

冯雪峰当时在北大自修日语。丁玲第一次见到冯雪峰的时候,感觉非常失望,她本来认为一个北大学日语的年轻人应该是很英俊潇洒的,而他看上去像一个乡下人。然而他们谈谈文学,谈谈时事,师生关系无意当中就改变了。
于是在与胡也频相爱的同时,丁玲又爱上了文学天才冯雪峰。性格开朗的丁玲竟然提出要和两个男人共同生活,他们真的在西湖边共同相处了一些日子,结果胡也频坚持不住,返回上海,找到了好友沈从文。沈从文告诉他夫妻之间应该怎么相处,胡也频第二天就回到了杭州。最终,冯雪峰离开了杭州,胡也频与丁玲就和好如初了。丁玲心如刀绞地看着冯雪峰离去,重新回到了胡也频的身边。

与冯达:噩梦一场


丁玲

胡也频牺牲以后,史沫特莱采访丁玲,需要一个翻译,这个翻译就是冯达。丁玲跟冯达认识了,他们于1931年的11月住在了一起。冯达柔柔的关怀像细雨一样令丁玲无法拒绝,他们结婚了,并一起度过了长达三年的平静生活。
1933年5月14日那天,冯达出门时告诉丁玲“12点钟要是我不回来你就赶紧离开”,结果冯达一出去就被特务盯住了,一直磨到12点过了以后才回到家中。他回来一看丁玲还在,俩人就这样一块儿被捕了。在监狱中,冯达含着眼泪向丁玲赌咒发誓,说他没有出卖丁玲,丁玲相信了他。性格刚烈的丁玲准备以死来抗争,请求冯达帮助她自杀。她把头颈伸进绳套,一脚踢翻了凳子,冯达实在看不下去,把已经失去知觉的丁玲救了下来。在浙江莫干山的监狱生涯漫长而又阴森,丁玲在狱中怀孕了,并于1934年9月生下了一个女婴。以后她义无返顾地离开了冯达,从此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面。

与陈明:挚爱深沉

1937年2月,出狱后的丁玲来到延安。当时延安文艺界纪念高尔基逝世一周年,举办了一场大型的文艺晚会,其中演出的一个节目就是根据高尔基的小说《母亲》改编的一个话剧,台上演巴威尔的年轻小伙子引起了她的注意。小伙子浓眉大眼,高鼻梁,英俊潇洒。丁玲在陈明的身上看见了胡也频的影子。
1942年,38岁的丁玲与25岁的陈明在人们的嘲讽和挖苦声中正式结婚。他们没有举行婚礼,也没有请客吃饭,两人手牵着手在延安的街头快乐地散步,心中洋溢着无限的幸福。但没想到,1955年,丁玲作为“丁玲反党集团”的主谋遭到批判,随即被流放到北大荒长达8年;以后又被投入北京秦城监狱。5年出狱后,再被送到山西乡村。直到1979年平反为止,在25年中,陈明一直陪伴着她,他们的爱情经受了最严酷的考验。

丁玲简介_丁玲[作家] -人物轶事

一张旧报纸背后的故事

2009年,丁玲故乡常德名人馆受捐了一份特殊文物――《戏剧集纳》。《戏剧集纳》记录了76年前震动中国文坛的“丁玲失踪事件”,再现了左翼作家联盟与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斗争,以及社会各界营救作家丁玲的历史。《戏剧集纳》这份“左联”机关刊,仅发表过一期。据已有的可查资料反映,目前存世的另一份在北大图书馆。文物捐赠者是年近七旬的湘西北收藏家周新国先生。

丁玲简介_丁玲[作家] -文学作品


《莎菲女士的日记》

《梦珂》
《莎菲女士的日记》
《水》
《夜》
《母亲》
《自杀日记》
《跨到新时代来》
《延安集》
《彭德怀速写》
《我在霞村的时候》
《欧行散记》
《到群众中去落户》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丁玲近作》
《丁玲散文集》
《丁玲短篇小说选》
《丁玲中篇小说选》
《丁玲戏剧集》
《生活・创作・修养》
《生活・创作・时代灵魂》

丁玲简介_丁玲[作家] -荣誉奖项

1951年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得了斯大林文学奖二等奖。

1986年2月25日美国文学艺术院授予丁玲“荣誉院士”称号,荣誉院士证寄到时,丁玲已离开人世。此为美国文学艺术院给丁玲的荣誉证书。

丁玲简介_丁玲[作家] -人物评价

大胆地以男子丈夫气分析自己,为病态神经质青年女人作动人的素描,为下层女人有所申述,丁玲女士的作品,给人的趣味,给人的感动,给读者们一些新的兴奋。反复酣畅地写出一切,带点儿忧郁,一点儿轻狂,攫着了读者的感情,到目前,复因自己意识就着时代而前进,故尚无一个女作家有更超越的惊人的作品可以企及的。――沈从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60103/106022.html

更多阅读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张爱玲散记 只有香如故的前一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四十年代的上海,有一位红极一时的女才子,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当时文坛富有传奇色彩的著名作家。随着她堪称“奇迹”的作品《传奇》、《流言》的问世,关于这位天才女作家的传奇般的传说便从此在海内外广为

丁玲阅读笔记草稿 丁玲

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原名蒋伟,字冰之。湖南临澧人。作家、社会活动家。1982年湖南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丁玲文集》6卷。1904年,生于湖南省安福县西乡黑胡子冲村(今临澧县佘市镇高丰村);父亲蒋保黔为清末秀才,在丁玲4岁时去世,

丁玲与萧红_青 诛仙青云志丁玲

丁玲中国现代文字史上的双子星座。因缘际会,在临汾会合。她和她1938年相遇,萧红二十六岁,丁玲三十三岁。都是女人生命中的最好华年。丁玲与萧红有一张珍贵的合影。那张照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丁玲那个几年前还是又苍白又小资写过《莎菲

丁玲作品在俄苏:译介、研究、评价

丁玲作品在俄苏:译介、研究、评价宋 绍 香摘要丁玲以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和丰硕的创作成果,早就引起了世界的瞩目。丁玲作品被译成外文时间之早,在中国新文学作家中仅次于郭沫若(1922)和鲁迅(1924),而与茅盾作品则同时被译成英

丁玲《三八节有感》 丁玲与毛泽东的爱情

丁玲《三八节有感》丁玲(1904-1986)“妇女”这两个字,将在什么时代才不被器重,不需要非凡的被提出呢?年年都有这一天。每年在这一天的时候,几乎是全世界的处所都开着会,检阅着她们的队伍。延安虽说这两年不如前年热烈,但似乎总有几个人在那里

声明:《作家丁玲 丁玲[作家] 丁玲[作家]-简介,丁玲[作家]-简历》为网友喫艸長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