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思县地形地貌概况 剑阁县 剑阁县-基本概况,剑阁县-地形地貌

剑阁县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结合部,位于四川省北部,广元市西南部,守剑门天险,“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有“川北金三角”、“蜀道明珠”等美誉。全县幅员3204平方公里,辖23个镇、34个乡,总人口676794人(2014年末)。东汉末境内始置当德县;南朝刘宋元嘉初侨置南安郡、南安县,治所在今普安镇,多经变革后于民国2年(1913年)改剑州为剑阁县。2003年9月县政府驻地迁至下寺镇。京昆高速公路、绵万高速公路(规划)、108国道、347国道、205省道、208省道、302省道、西成高速铁路、宝成铁路等贯穿境内,县城与兰海高速公路、广元机场、广元港近在咫尺。有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国家AAAAA级景区剑门关、国家AAAA级景区翠云廊等。2009年,该县被列为四川省第二批“扩权强县”试点县之一。

剑阁县_剑阁县 -基本概况


剑阁县新县城

剑阁县东邻苍溪县,西界梓潼县、江油市,南连阆中、南部县,北接广元市中区,108国道、宝成铁路纵贯境内,嘉陵江依县东而流,交通快捷方便。全县辖12区(开发区)57乡(镇),人口67万。县城普安镇(座落在县中部偏北的汉阳山麓、闻溪河畔,城区面积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万余人,现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交通、水资源等制约因素,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2000年6月22日,国务院批准同意,剑阁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普安镇迁至下寺镇。

县内源出西北山麓的西部、闻溪河、店子河、白龙河纵贯全境,河流总长670公里,皆汇入嘉陵江。气候温和温润,大势可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剑阁属四川省松栎林亚区,盆地北部柏林、马尾松疏林小区。全县森林覆盖率为45.06%。这里生活着各种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其中较为珍稀的有牛羚、金钱豹、锦鸡、香獐、小熊猫、剑门画眉等。已探明和发现的地下矿藏30余种,其中石英砂、煤、铁等矿产储量大、品位高,颇具开发潜力。

剑阁是农业大县,在县委、县府制定的“南梨北桃全县桑、南禽北牛(羊)全县猪(兔)”农业跨世纪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全县掀起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高潮,经济作物种植、畜牧业、加工业在农业结构中的比重明显增大,涌现出一批“小康户”、“小康村”。

剑阁工业以小型轻工业为主,有食品制造业、纺织、皮革、木材加工、印刷、文化、建材、金属制品、电力、化学、医药、自来水等20多个门类。其中县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剑阁腊肉”、“剑门牌”火腿、蝴蝶猪头,县星王巾被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星王牌”系列巾被、床饰以及县工艺社生产的“剑杖”等均为剑阁特产,被授予省、部级“名牌产品”称号,产品深受消费青睐,远销国内外。

剑阁县_剑阁县 -地形地貌


剑阁县特产――火腿

剑阁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守剑门关险,是连接四川与陕西、甘肃的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地理上, 介于东经105度09分至105度49分和北纬31度31分32度17分之间,总面积3200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低山地貌特点显著。地貌形态差异悬殊,海拔500米至700米的宽谷低山区占总面积的50.34%;海拔700米至1000米的窄谷低山区占40.23%。地貌类型以低山区为主。

剑门山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断褶带。在侏罗纪时期(距今约2-1.4亿年),四川周围隆起成山,盆地积水成湖,因受强烈风化侵蚀作用,山地为湖盆提供了丰富的沉积物。形成南北巴湖和蜀湖。白垩纪时期(距今1.4-0.65亿年)剑门山脉正处在蜀湖北部边缘龙门山前山带,当龙门山强烈上升时,形成剑门洪积堆与剑门砾岩。在喜马拉雅运动中,龙门山再次强烈上升,剑门山再被凸显,形成了今天的剑门山。

剑门山古称梁山,由大、小剑山组成,为剑门山脉西南段,距今剑阁县城30公里,其山峻岭横空,危崖高耸,从东北向西南蜿蜒伸展,长达百余里,气势磅礴。主峰大剑山,峰如剑插,石壁横亘,森若城郭,峭壁中断,两崖对峙,一线中通,形似大门,故称“剑门”。剑门地势险峻,为秦蜀交通咽喉。

五子山,又名五指山。古称五华山,笔架山,京兆山,绵亘剑阁县西北界,属龙门山脉。西南--东北走向。西部伸入江油县境,东北与巾子山相连。山有五峰,山体尖圆,高耸入云,锐利如剑,挺然屹立。山上森林繁茂,山峦叠嶂,气势磅礴,数十里外能览诸峰。西河、闻溪河皆源五子山南麓。在五峰之下,各有一洞,第一峰下的洞称“老龙洞”,洞深莫测,内有怀抱石、黑水潭、鬼门关、阎王碥、一碗水等景点,相传此水能预兆来年丰欠,因名“灵湫”,“龙洞灵湫”时为州县八景之一。

剑州八景之“五子晴岚”,即是指此处。清代杨瞻有诗:“五子屹立五弟兄,擎天摩日两分明。雨雷才向山头过,苍绿无涯处处生。”山上自然风光极为秀丽。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脊,略成“上”字形,长约13公里,宽约1-3公里,总面积近达34平方公里。最高峰为五子山右二峰,海拔1330米,为剑阁县境内最高山峰。

剑阁县_剑阁县 -气候状况


剑门绿茶生产基地

剑门山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比较适宜,四季分明,大陆性季风明显。由于地理位置和多变地貌影响,垂直气候明显,小区域气候差 异大,出现海拔高程不同,气候各异,高山顶和漕谷地气温相差大。气候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充分,但呈陡峭单峰型分布,时空分布不均,常有“东边日出西边雨”情形。剑门山区一般年平均气温约15.4℃,年均降水量1039.4毫米,境内风向随季节变化明显,夏半年盛行偏南风,冬半年盛行偏北风。全年无霜期约270天。秋冬两季多雾,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328.3小时。

剑门山境内各季气候特征表现是:春季气温回升快,多春旱,寒潮,风沙;夏季天气较炎热,常有夏旱、洪涝;秋季气温下降快,常有秋绵雨,雨雾日多;冬季冷冻明显,高山多雪,气候干燥。

春季:是南北冷暖气流交换季节,境内气温回升快,但不稳定,冷空气活动频繁,降雨日少,时有倒春寒。元月起,气温上升,温和宜人,杏花、桃花、梨花相继开放,山间野花烂漫,鸟语花香,满眼春光。

夏季:气温高,雨量集中,盛夏时日最高气温在30-36℃之间,水气蒸发量大,高温高湿,7、8月份雨水集中,常有暴雨,山洪险出。但由于海拔高程对气 候的影响,多半山底气候炎热,山顶却气候凉爽,尤其是夏雨初晴,空气清新,看彩虹飞架山间,恍若人间仙境。剑门关的梁山寺古为仙人修练之地,今为游人避暑山庄。

秋季:是夏冬过度季节,北方冷空气南侵,暖空气退却,境内雾雨日增多。此时山间云雾环绕,景观奇妙,如遇秋雨连绵,或行径山间,漫步翠云廊,另有一番景致。清时剑州知州乔钵有诗云:“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

冬季:是境内干冷空气最盛时期,冷冻明显,气候干燥,风日增多。最冷为1月,气温低于零度以下的天气不多,霜期短,12月上旬初霜,3月初终霜,山底平地少雪,但高山峰顶能看到雪景,远山白雪皑皑,银妆素裹。张问陶《剑阁遇雪》诗云:“踏平泥鸿旧爪痕,寒云迢递接家村,关山归梦今宵隔,风雪萧萧出剑门。”

剑阁县_剑阁县 -行政区划

剑阁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守剑门关险,是连接四川与陕西、甘肃的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地理上,介于东经105度09分至105度49分和北纬31度31分32度17分之间,县人民政府驻下寺镇。剑阁县辖23个镇、34个乡:普安镇、龙源镇、城北镇、盐店镇、柳沟镇、武连镇、东宝镇、开封镇、元山镇、演圣镇、王河镇、公兴镇、金仙镇、香沉镇、白龙镇、鹤龄镇、杨村镇、羊岭镇、江口镇、木马镇、剑门关镇、汉阳镇、下寺镇、江石乡、田家乡、闻溪乡、姚家乡、北庙乡、西庙乡、义兴乡、毛坝乡、凉山乡、垂泉乡、秀钟乡、正兴乡、马灯乡、高池乡、碗泉乡、迎水乡、国光乡、柘坝乡、公店乡、吼狮乡、长岭乡、涂山乡、圈龙乡、碑垭乡、广坪乡、禾丰乡、店子乡、摇铃乡、樵店乡、锦屏乡、柏垭乡、高观乡、张王乡、上寺乡。

剑阁县_剑阁县 -自然资源


剑阁县――栈道

土地资源。全县人均拥有面积为7.8亩,现有耕地80.34万亩,可利用开发的土地有301万亩,是发展林、牧业和多种经营的有利地区。全县已探明和发现的地下矿藏30余种,其中石英砂、煤、铁等矿产储量大、品位高,颇具开发潜力。

林业资源。剑阁县是全省重点林业大县,林业用地面积16.7万公顷,占幅员面积32万公顷的52.2%;有林地15.3万公顷,占林业用地的91.6%,剑阁县森林植被为亚热带森林植被类型,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森林植物资源共173种,其中:裸子植物8科21种,被子植物59科142种,单子叶植物2科10种。主要森林树种为柏木、马尾松、桤木、麻栎等,其余树种多为林下植物、“四旁”绿化树种和经济林木。

剑阁县以“柏木之乡”著称,柏木林面积、蓄积均居全省首位。境内有柏木5属10种,以柏木为组成树种的林分覆盖县境的80%以上。现存8000余株的驿道千年古柏以县城为中心向西、南、北延伸,巍峨屹立,是世界古行道树之最和我国秦汉文化积淀最多、保留最完整的一段;位于其中的松柏长青树――剑阁柏为世界仅有。剑阁县有较丰富的青杠和松树资源,盛产优质天然木耳、川贝。除此之外,林下植被丰富,可开发利用的森林植物品种较多,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动物资源。剑阁县大部份区域内的支物群属次生林灌,农田动物群,经县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专业科技人员统计,全县现有各类野生动物 146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4种,2级保护的29种,属省重点保护的21种。两栖类最普遍的有泽蛙、黑斑蛙、中华大蟾蜍,数量皆在10万只以上,有少量大鲵分布;蛇类中分布和数量较广的是黑眉锦蛇和乌梢蛇、王锦蛇,种群数量分别在3―6万左右,有少量玉斑锦蛇、赤链蛇、翠青蛇、日本腹蛇、烙铁头、竹叶青分布;鸟类中经济价值较大的有绿头鸭、绿翅鸭,种群数量都在500只左右;灰胸竹鸡、雉鸡、红腹锦鸡分布较广,种群数量分别在8千到3千只左右,其余以隼形自鸟类和旅鸟、小型杂食性、食虫性鸟占多数;典型林栖兽类,只保存在少数面积不大的森林中,分布较广的有豹猫、黄麂、草兔等。

剑阁县_剑阁县 -历史沿革

因境内有“剑阁道”而称“剑阁”。剑阁县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剑阁的先民就聚集、繁衍于斯,以他们辛勤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了极富特色的川北农牧文明。东汉末年,剑阁境内即有汉德县建制,东晋永和三年(公元347年),于晋寿县境内新置剑阁县(治地在下寺镇大仓坝)与汉德县同属梓潼郡。唐先天二年(公元713年)设剑州,民国二年改州为县,因境内有“剑阁道”而称“剑阁”。1949年12月18日剑阁解放,初属川北行政公署剑阁专员公署,1953年后改隶四川省绵阳专员公署,1985年5月再改属广元市管辖。

剑阁县_剑阁县 -经济

综述


2014年剑阁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3.22亿元,比2013年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19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31.39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28.64亿元,增长10.1%。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6.2%、39.7%和44.1%。全县人均生产总值(人均GDP)17483元,增长6.5%。
2014年剑阁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64.19亿元,比2013年增长5.0%,其中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项目完成投资50.05亿元,增长12.9%,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7.9亿元,增长32.7%。从产业投资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12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5.86亿元,下降10.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6.97亿元,增长33.3%。

第一产业


201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31亿元,按可比价同比增长4.8%。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09.78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40.78万吨,同比下降0.2%。经济作物中,油料播面48.84万亩,总产量10.40万吨,增长2.7%;蔬菜产量种植面积13.11万亩,产量达31.86万吨,增长82.1%;烟叶种植面积政策因素调减至4.398万亩,实现产量0.61万吨;园林水果产量6.36万吨,增长0.1%。深入推进“亿只土鸡工程、百亿畜禽产业”两大工程,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19.01亿元,增长5.1%。全年出栏肥97.61万头,增长1.4%,出栏家禽503.28万只,增长10.4%,出栏羊11.31万头,增长0.9%;肉类总产量7.85万吨,增长2.3%,其中猪牛羊肉7.12万吨,增长1.5%;禽蛋总产量0.84万吨,增长4.3%;猪年末存栏数58.52万头,增长0.2%。
全县水产品产量6340吨,其中,淡水养殖面积2401公顷,鱼苗8500万尾,产量5389吨。
全年新增造林面积3.5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1.1万亩,森林抚育1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0.72万亩,提供商品材5.86万立方米。全县林地面积达164862.94公顷,森林覆盖率51.45%;自然保护区2个,保护面积81.86万亩。林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全县优质核桃面积达6.8万亩,银杏、桂花等珍稀苗木基地1017.6亩,发展剑门关森林土鸡200万只。林产品加工产业链进一步延展,全县规模以上林产品加工企业产值超10亿元。
新增有效灌面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0.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7平方公里;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78.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8%;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4.35万吨,增长3.2%;全年农村用电量9125万千瓦时,增长10.7%。
逐步建立“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产业基地+业主+银行+保险”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新培育市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示范专合组织4个;全县种养大户和家庭农(牧)场经营户分别达到4.7万户和180个;新发展农民专合组织108个,累计达359个。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发展到447个。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大力推进,80万亩粮油、10万亩辣椒基地分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原料产地认证。

第二产业

上思县地形地貌概况 剑阁县 剑阁县-基本概况,剑阁县-地形地貌


2014年剑阁县全部工业实现总产值98.82亿元,同比增长10.7%,实现增加值24.07亿元,增长6.2%,占GDP比重达28.9%,对经济增长贡献率23.1%,拉动经济增长1.8个百分点。全县4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2.4亿元,增长9.7%,增加值增长6.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6.59亿元,增长7.1%;产品销售率95.8%,下降1.1个百分点;利税总额3.45亿元,下降16.7%,其中利润总额1.86亿元,下降24.0%;流动资产周转率7.92次,增长1.3%。
2014年产品产量升多降少,生产家具22.45万件,增长23.1%;鲜、冷藏肉5.65万吨,增长21.6%;实木地板155.34万立方米,增长12.9%;饮料酒2973千升,增长23.4%;塑料制品1.42万吨,增长22.7%;人造板39.26万立方米,增长45.5%;纤维板27.16万立方米,增长50.4%;大米6.5万吨,增长19.0%;硅酸盐水泥熟料58.09万吨,增长7.7%;水泥76.53万吨,下降13.5%;精制食用植物油1.01万吨,下降16.9%;蓄电池71904.89千伏安时。
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7.32亿元,增长14.8%。资质以上建筑企业5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27亿元,增长37.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96万平方米,下降6.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5.4万平方米,增长28.0%,其中住宅11.5万平方米,增长61.9%。

第三产业


2014年邮电主营业务收入2.65亿元,增长10.4%,其中电信主营业务收入2.35亿元,增长10.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75万户,下降3.8%;新增移动电话用户0.8万户,累计达34.77万户,增长2.4%;新增国际互联网用户0.56万户,累计达4.09万户,增长17.1%。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5.28亿元,增长12.8%。分地域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23.89亿元,增长13.3%,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1.39亿元,增长11.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7.39亿元,增长12.5%,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89亿元,增长13.9%。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发展态势良好,实现零售额6.05亿元,增长15.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额的比重达17.2%,提高0.4个百分点。
2014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620万美元,增长3.6%。其中,出口总额1530万美元,增长6.7%;进口总额90万美元,下降30.7%。
投资3.8亿元全力推进剑门关创5A进程,亚洲第一高空观景平台、绝壁鸟道等景点落成开放,剑门关创5A已顺利通过国家景观质量评价和专家组暗访,2015年将接受明查验收。承办了“2014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2014广元旅游发展大会”,策划了外国大使游剑门、高空王子阿迪力和无腿勇士陈州挑战剑门雄关、“双11”高空平台求婚等主题活动,举办各种旅游推介会,剑门关旅游名片效应日益凸显。2014年,全县接待游客453.8万人次,同比增长28.6%;其中,景区接待游客302.6万人次,增长11.2%,旅游门票收入1.029亿元,增长54.5%;全县旅游综合收入39.46亿元,增长74.8%。
全年实现公共财政总收入8.05亿元,增长7.8%。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85亿元,增长11.8%;上划中央收入0.96亿元,增长6.5%;上划省市收入0.88亿元,增长17.9%。在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2.49亿元,占64.7%,增长1.1%;非税收入1.36亿元,占35.3%,增长38.7%。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9.19亿元,增长12.6%。
2014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31.32亿元,比年初增长10.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9.19亿元,增长15.2%。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46.6亿元(不含县外),比年初增长1.9%。其中,短期贷款余额7.08亿元,下降55.7%,中长期贷款余额38.2亿元,增长28.3%。金融机构实现利润1.42亿元,下降10.8%。
2014年保费收入33213万元,增长38.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9754万元,增长10.5%;寿险保费收入23459万元,增长54.9%。全年赔付金额4608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额3733万元,寿险赔付额875万元。

剑阁县_剑阁县 -社会

教育


截至2014年末,全县有普通中学34所(不含职高),在校学生25051人,专任教师2496人。其中,普通高中5所,在校生12872人,专任教师1137人;普通初中29所,在校生12179人,专任教师1137人1359人。职高2所,在校生4080人,专任教师260人。小学56所,在校学生25330人,专任教师1949人。幼儿园49所,在园幼儿15669人,幼儿教师247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24人,专任教师1949人。
2014年高考本科上线1757人,比2013年增加252人,增长率17%,稳居全市县区第二,2人考入北京大学。以“生本教育”为载体的县域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为100%,高中毛入学率达80%以上。

科学技术


2014年开展各类科普活动8次,举办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9期,受训1500人次;科技服务对接50余人次;开展县校、校企合作项目32个。科技成果获省级科技成果鉴定3项(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各1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4项(一等奖1个);组织申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个。储备科技项目20项。申请专利量208件,专利授权45件。科技进步对全县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1.1%,比2013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卫生事业


截至2014年,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民营医疗机构)715个,实有病床2043张,每千人口拥有病床3.02张。卫生技术人员3359人,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96个。全县医院、卫生院61个,实有病床1984张,卫生技术人员194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95人;村卫生室549个,乡村医生1035个。2014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100%,参合农民达59.5万人,参合率98.37%。
直属医疗单位
剑阁县人民医院(普安院区、下寺院区)
剑阁县中医院(普安院区、下寺院区)
剑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寺院区、普安院区)
剑阁县妇幼保健院(下寺院区、普安院区)
基层医疗单位
11个中心卫生院、47个卫生院以及基层卫生站。
民营医疗单位
剑阁仁和医院、剑阁友好医院、剑阁同济综合门诊部以及各类私营诊所。

文化事业


截至2014年,全县有文化馆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57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总藏书70千册。2014年创作文艺精品90件,《剑门豆腐》获四川省首届农民艺术节暨民间艺术节群星奖金奖、第二届涪江流域优秀曲艺节目金奖、西部优秀曲艺节目展演第一名等多项奖项。舞蹈《梦之光》《我的偶像》《我的感恩老师》等分获广元市舞蹈大赛青年组一等奖、少儿组三等奖、中老年组二等奖。摄影作品《十个留守儿童的幼儿园》、《书海探秘》等8件分获市旅游摄影大赛和全省星光灿烂摄影赛金奖、铜奖。长篇小说《椅子湾》、散文集《逍程散文》获市级文学创作二等、三等奖。中国画《山野静悄悄》《听泉》《花鸟》等荣获广元市美术教师作品展一等奖。群众文化活动篷勃开展,举办大型广场文艺汇演5场,送文化下乡活动100余场次。

广播电视


截至2014年,全县有剑阁县广播电视台1个、乡镇广播电视站57个,全部行政自然村开通广播,广播覆盖率98.8%;电视转播站18座,电视发射机18台,有线电视用户7.71万户,地面数字电视用户1.87万户,“村村通”直播卫星5000户,电视覆盖率99.8%。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99.3%。年内制作播出内宣稿件2260余篇,开设电视栏目35期,制作播出广播栏目145期,拍摄制作各类电视专题片20多部,现场直录播县上大型活动9场次。乡镇农村电影放映队24个,放映农村公益性电影6722场。

体育事业


2014年举办各类系统职工综合运动会18次,积极参加省、市各类赛事活动。开展重大节日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近10次。全民健身事业稳步推进,近100人取得体育健身社会指导员资格证书,剑阁县体育中心免费接待锻炼群众达12万人次。积极备战十三届市运会,重点项目在训学生26人。全县新增体彩销售点6个,体彩销售突破500万元。

环境保护


截至2014年末,全县污水处理厂(站)10座,日处理污水2.66万吨,生活垃圾填埋场2座,2014年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削减679.03吨、氨氮108.83吨、二氧化硫17.85吨、氮氧化物730.81吨。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均达100%。城市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水环境质量达标率100%。县城建成区清洁能源使用率100%。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5%;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3天,优良天数达标率达94%。

人民生活


2014年剑阁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927元,增加2040元,增长10.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527元,增长6.5%;农民人均纯收入7158元,增加767元,增长12.0%,农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936元,增长15.9%。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由2013年的1:2.96缩小为1:2.92。

社会保障


2014年末剑阁县城镇养老保险参保职工6.82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职工5.53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3.5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1.9万人;生育保险参保1.4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1.5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人数23.57万人。及时足额发放离退休人员保险金。全年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996万人,发放低保金4711.6万元;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347万人,发放低保金3835.8万元;集中供养农村五保户1858人,供养率达49%。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全面提质,全年实施城乡医疗救助6327人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430.5万元;临时救助人口1746人,发放救助金79.2万元。全年销售福利彩票1806万元。

城市


截至2014年末,全县城镇人口约14.94万人,城镇化率达31.2%,较2013年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县城建成区总面积约7.51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79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长度22.5公里,公交车48辆,出租车100辆,城市自来水普及率100%。
2014年,城市地标性建筑、剑门关景区“新名片”――清江河景观廊桥投入使用,剑门新区东滨大道建设加快推进,大型山水实景演艺项目进入实质推进阶段。城市功能配套项目进一步完善,剑门关国际温泉大酒店投入运营,蜀汉王朝、龙江汉城、佳源紫金城、天赐温泉二期等高端星级酒店即将竣工。房地产开发投资领先全市,全年实施推进房地产开发项目51个,新开发面积86万平方米。2014年7月,下寺镇、普安镇、白龙镇获批国家级重点镇,截至2014年,白龙镇、普安镇为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小城镇。

剑阁县_剑阁县 -旅游名胜


剑阁县――姜维石像

剑门关距县城30公里,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2年被林业部公布为国家森林公园。剑门关壁立千仞,横亘绵延。若天垒城郭,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唐代诗人李白《蜀道难》中有云:“黄鹤之飞沿不得过,猿猱欲渡悉攀援”,极写剑门关之艰、险、难。“翠云廊”古驿道以县城为中心,南至阆中,西接梓潼,北达昭化,蜿蜒三百余里,号称“三百里程十万树”,道旁古柏参天蔽日,多系明代栽植,是世界是保存了完整,规模最大的古柏群。中有一株奇特树种,松柏枝叶杂生,被命名为“剑阁柏木”,目前发现的仅此一株,被誉为“国之珍宝”。

鹤鸣山,文物考证系中国道教发源地,以“三绝”闻名遐迩,一是唐代颜真卿手书《大唐中兴颂有序》摩崖碑;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撰《剑州重阳亭铭并序》碑;三是北朝晚期与唐代道教摩崖造像,凡二十一窟,石刻技艺精湛,人物逼真传神,内蕴博奥深微,堪称我国道教石窟艺术中的瑰宝。武连镇北武侯山麓觉苑寺现存明代《佛传》壁画,共十七铺173.58平方米,209个故事。画幅宏大,构图奇特,张澜、张大千、邵宇等大师赞之为“艺苑奇珍”。

剑阁县_剑阁县 -民风民俗


剑阁县沙溪坝

剑门民间扬戏,全称太上混元演教正一舞扬花戏,形式和内容,属于傩戏。为祭祀戏,以祭神为内容的信愿戏(以许愿必须还愿为信)。敬的神是下三教:川主、土主、药王;中三教:文昌、观音、玄帝;上三教:老君、夫子、释迦牟尼。还有化主、三伯幺婆等三十二位神灵。在演唱扬戏时,诸神都有交代。演扬戏,戴面具。代神发言。演唱过程与《诗经》中《既醉》、《凫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60103/106449.html

更多阅读

陆良县 陆良县-地理地貌,陆良县-气候水系

陆良县位于云南省东部,居南盘江上游,北纬24°44′-25°18′,东经103°23′-104°02′。北与马龙、麒麟接壤,东与罗平为邻,南与师宗、石林相连,西与宜良为界。陆良县东西长65.6千米,南北宽62.8千米,总面积2096平方千米(一说2018.8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概述,地形地貌-空间单元

地形,是指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即地表的形态。分为:高原、山地、平原、丘陵、裂谷系、盆地六大基本地形(地貌形态)等。地貌分八种:山地,盆地,丘陵,平原,高原等。假如以图形表示,也就是用等高线绘制出来的地形图。地形_地形地貌 -概述如果要进

幕贤上寨村 幕贤上寨村-村情概况,幕贤上寨村-自然资源

幕贤上寨村隶属于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维摩彝族乡阿伍村民委,属于山区。位于维摩乡东北边,距离阿伍村委会3 公里,距离维摩乡5公里。国土面积0.89平方公里,海拔1500米,主要种植玉米、水稻等作物;拥有林地190亩,荒山荒地700亩,无矿产资源。上寨

地形地貌 南陵县 南陵县-地形地貌,南陵县-气象气候

南陵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皖南丘陵向沿江平原过渡地带,是通往“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的重要门户。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始置春谷县,三国名将周瑜为南陵首任春谷长,南朝梁武帝(公元525年)始置南陵县。南陵铜矿采冶始于

声明:《上思县地形地貌概况 剑阁县 剑阁县-基本概况,剑阁县-地形地貌》为网友形同陌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