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保护历史沿革 沙坪坝区 沙坪坝区-历史沿革,沙坪坝区-地理环境

沙坪坝区作为重庆市都市区(重庆市主城区),自周朝巴国属地起,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沙坪坝区处在重庆市西南部,东滨嘉陵江, 西抵缙云山,是重庆市科教文化区,重庆大学城位于沙坪坝区西部,融巴渝文化、沙磁文化、抗战文化、红岩文化于一炉,是红岩精神的重要发祥地。沙坪坝区东与江北区、渝北区相邻,东南与渝中区接壤,东北与北碚区相连,南与九龙坡区相靠,西接璧山区,紧邻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北部新区。截止到2013年,沙坪坝区辖17个街道、7个镇,面积396.2平方公里。2012年末,沙坪坝区常住人口108.07万人。沙坪坝区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获得过”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市抗洪救灾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沙坪坝_沙坪坝区 -历史沿革


沙坪坝区沙坪坝从周朝的巴国属地至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公元前11世纪,原住川东一带的巴人部落征服其它部落候,由周武王封为巴国,定都江州(重庆)。

汉时沙坪坝地区已较繁荣,先后形成磁器口、化龙桥及沙坪坝附近人口聚居的处所。唐宋而后,沙坪坝区成为古渝州的通都驿道。清时,沙坪坝区已是巴县文化发达地区,西里之首。

20世纪30年代初,沙坪坝隶属于四川巴县第一区,治所设于古镇磁器口(龙隐镇)。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府西迁,重庆襟江背岭,成为战时首都。随着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转移,国共两党无数军政界名人要人,文学、科学、艺术、教育、理论学术、经济等诸多领域的大师级人物,如冯玉祥、张治中、郭沫若、冰心、巴金、老舍、臧克家、张伯苓、李四光、马寅初、阳翰笙、徐悲鸿、傅抱石、丰子恺等名扬中外的泰斗人物云集沙坪坝区,沙坪坝成为国统区著名的文化区,盛极一时,蜚声中外。

1936年,重庆大学第二任校长胡庶华先生公开发表《理想中的重庆文化区》,首次倡议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建立文化区。文中说:“重庆市之应建立新文化区,其意义不仅在四川文化本身的发展,而尤关系于中华民族复兴的前途。”

1938年2月6日,重庆大学、四川教育学院、南开中学、重庆电力炼钢厂和由京沪平(北平)津等迁入该区的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研究院博物院、北平师范大学劳作专修科、药学专科学校等科教文化机构及工业企业界、金融界发起创建重庆沙磁文化区。重庆沙磁文化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近代文化教育史上的一个创举。这个文化区最初以重庆大学、中央大学、南开学校、四川省立教育学院、中央电台、四川省立重庆女子职业学校等文教单位为主体,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文化中心大西迁和陪都沙磁区及歌乐山中央迁建区的划定,沙磁文化区的范围迅速向四面扩展,其外围边沿东至嘉陵江对岸的磐溪、柏溪,南达李子坝、华岩寺,西越歌乐山顺成渝公路直抵青木关,至国民政府教育部迁到青木关温泉寺办公,并在青木关老关口附近创建国立音乐院(今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前身)。

此时的沙磁文化区,严格说来,不单是中国西部的文化中心,实际已成为整个战时中国的文化中心了。在沙磁地区内,不但有各高校和文化科研机构文教科研资源的整合利用,在团结统一、举国一致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由于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工业实业救国、乡村建设救国热潮在文化区的汇总,还使这里的文化品位得以升华,成为中华民族现代精英文化和民族革命战争中大众文化的结合,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文化的结合,充分体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创的爱国民主、科学、进步的优秀传统在这一时期的继续和发展。

1939年划入重庆建置重庆市沙磁区,成为战时中国的文化区和重庆主要工业区。

1940年至1949年属重庆市第十三区、十四区,1950年合并为重庆市第三区。1955年更名为沙坪坝区。

1995年初,将大坪、化龙桥街道,石桥铺和石桥镇划出,同时划入原巴县的青木关、陈家桥等九镇。沙坪坝区辖小龙坎、沙坪坝、磁器口、井口、詹家溪、石井坡、童家桥、渝碚路、天星桥、土湾、新桥、山洞、歌乐山13个街道办事处和覃家岗、歌乐山、井口3个镇,从巴县划入的陈家桥、曾家、虎溪、西永、土主、青木关、凤凰、回龙坝8个镇和中梁乡。

1997年,沙坪坝区面积383.5平方千米,人口62.3万。辖小龙坎、沙坪坝、磁器口、井口、詹家溪、石井坡、童家桥、渝碚路、天星桥、土湾、新桥、山洞、歌乐山13个街道办事处,覃家岗、歌乐山、井口、陈家桥、曾家、虎溪、西永、土主、青木关、凤凰、回龙坝、中梁12个镇。区政府驻小龙坎新街,距市政府10千米。

2000年2月25日,沙坪坝区政府驻地由小龙坎新街40号迁至天星桥凤天大道8号(渝府27号)。

2002年,沙坪坝区辖13个街道办事处(小龙坎、沙坪坝、渝碚路、磁器口、童家桥、石井坡、詹家溪、井口、歌乐山、山洞、新桥、天星桥、土湾)、12个镇(覃家岗、歌乐山、井口、陈家桥、曾家、虎溪、西永、土主、青木关、凤凰、回龙坝、中梁),110个居委会、87个村委会。

2012年,沙坪坝区面积383平方千米,人口108.07万。沙坪坝区辖18个街道办事处(小龙坎、沙坪坝、渝碚路、磁器口、童家桥、石井坡、詹家溪、井口、歌乐山、山洞、新桥、天星桥、土湾、覃家岗、陈家桥、虎溪、西永、联芳)、8个镇(歌乐山、井口、曾家、土主、青木关、凤凰、回龙坝、中梁),119个社区、87个村委会

沙坪坝_沙坪坝区 -地理环境

沙坪坝区地貌归属于川东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的一部分,全区呈丘陵、台地和低山组合的地貌结构。中部歌乐山海拔高度在550~650米之间,最高峰歌乐山云顶寺海拔680.25米。嘉陵江由北往东南流经沙坪坝区19.3公里。气候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热量和水分资源丰富,最冷月平均气温7.8℃,最热月平均气温28.5℃,年平均气温18.3℃,无霜期341 .6天,具有冬暖夏热和春秋多变的特点。降水充沛,全年降水量1082.9毫米。中部歌乐山森林区年平均气温比山下低2℃左右。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的水量丰富。全区水体除嘉陵江外,梁滩河、虎溪河、清水溪、凤凰溪、詹家溪、南溪口溪是区内较大的溪河。全区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歌乐山、中梁山地区,歌乐山森林公园1938年定名,2003年创建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沙坪坝区为重庆市辖区。位于重庆市城区西北面,东隔嘉陵江与江北区、渝北区相望,东南与渝中区接壤,东北与北碚区相连,南与九龙坡区相靠,西接璧山县,紧邻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北部新区。总面积396.2平方千米。户籍人口75.4万人(2007年末),常住人口90.21万人(2008年末)。

从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关于部分街镇行政区划调整的请示》(沙坪坝府文109号)获悉。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全域城市化建设,市政府原则同意你区部分镇街行政区划调整方案。调整后,沙坪坝区共辖25个镇街,其中8个镇、17个街道。

沙坪坝区辖17个街道、8个镇小龙坎街道沙坪坝街道渝碚路街道磁器口街道童家桥街道石井坡街道詹家溪街道井口街道山洞街道新桥街道天星桥街道土湾街道覃家岗街道陈家桥街道虎溪街道西永街道联芳街道井口镇歌乐山镇青木关镇凤凰镇回龙坝镇曾家镇土主镇中梁镇

沙坪坝_沙坪坝区 -行政区划

沙坪坝区为重庆市辖区。位于重庆市城区西北面,东隔嘉陵江与江北区、渝北区相望,东南与渝中区接壤,东北与北碚区相连,南与九龙坡区相靠,西接璧山县,紧邻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北部新区。总面积396.2平方千米。户籍人口75.4万人(2007年末),常住人口90.21万人(2008年末)。

从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关于部分街镇行政区划调整的请示》(沙坪坝府文109号)获悉。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全域城市化建设,市政府原则同意你区部分镇街行政区划调整方案。调整后,沙坪坝区共辖25个镇街,其中8个镇、17个街道。

沙坪坝区辖17个街道、8个镇小龙坎街道沙坪坝街道渝碚路街道磁器口街道童家桥街道石井坡街道詹家溪街道井口街道山洞街道新桥街道天星桥街道土湾街道覃家岗街道陈家桥街道虎溪街道西永街道联芳街道井口镇歌乐山 ,镇青木关镇凤凰镇回龙坝镇曾家镇土主镇中梁镇

沙坪坝_沙坪坝区 -人口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区总人口789359人,其中:小龙坎街道 29433人、沙坪坝街道71083人、渝碚路街道 82713人、磁器口街道17296人、童家桥街道 44959人、石井坡街道42773人、詹家溪街道 30849人、山洞街道7517人、新桥街道44192人、天星桥街道 48479人、土湾街道 38195人、覃家岗镇40909人、歌乐山镇 36650人、井口镇45473人、陈家桥镇 31553人、虎溪镇 16117人、曾家镇17328人、西永镇 18868人、土主镇 20602人、青木关镇25979人、凤凰镇 21590人、回龙坝镇 29614人、中梁镇 18098人、联芳经济园区虚拟乡 9089人。

2005年末,全区户籍人口73.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3.3万人。常住人口86万人。

2006年末,全区户籍人口74.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4.2万人。常住人口87.7万人。

2007年末,全区户籍人口75.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7.1万人。常住人口89.1万人。

2008年末,全区常住人口90.21万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区常住人口104.35万人。

2011末常住总人口104.3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5.82万人。

发展概述

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0.3亿元,年均增长16.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0.5亿元,年均增长25.7%;固定资产投资385.2亿元,年均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6.9亿元,年均增长18.8%;工业总产值1018亿元,年均增长21.1%;进出口总额90.9亿美元,年均增长84.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46元,年均增长13.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473元,年均增长16.9%,城乡收入比由2.44:1缩小到2.11:1。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7.8%。

中国环境保护历史沿革 沙坪坝区 沙坪坝区-历史沿革,沙坪坝区-地理环境

对外开放成效显着,高地建设日新月异。重庆大学城基本建成,13所高校入驻运行,西部教育高地初具规模。西永综合保税区封关启用,“1+3+20”主、配套企业入驻投产,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已达55.5%,高新技术产业高地初具规模。西部现代物流园主体框架已经形成,集装箱中心站建成使用,“五定”班列、“惠普、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60103/107082.html

更多阅读

声明:《中国环境保护历史沿革 沙坪坝区 沙坪坝区-历史沿革,沙坪坝区-地理环境》为网友被时间扑了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