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电影全集 姜文电影风格

姜文电影风格

姜文到现在一共拍了四部电影,风格都各不相同。如果用文学流派来分析,《阳光灿烂的日子》是意识流,《鬼子来了》是现实主义,《太阳照常升起》是魔幻现实主义,到了《让子弹飞》就比较荒诞派。但是扣去比较特殊的《鬼子来了》是为全体中国人拍的,其他三部其实都是在讲姜文自己(某种程度上这可以构成一个自传体三部曲,事实上看了子弹以后我从“太阳”中读出来了不少3年前没读出来的东西),因而有很多共同的主题。这里说说我感触比较深的几个。

英雄主义

在姜文的世界观里,英雄是第一位的。英雄改变社会,英雄创造历史。最大的悲哀就是没有英雄。

所以张麻子拿了钱还不够,他还要除掉黄四郎,给百姓一个公平,给鹅城一个太平。

姜文年少时向往英雄,成年后用英雄要求自己。在他的电影里,英雄能够做出常人所不能做出的事儿。英雄一定被浓墨重彩所渲染。但姜文宣扬英雄主义的时候,他又很清楚英雄主义的弱点,所以夏雨在砸过人砖头以后,需要为大规模群架负责。六子剖腹取凉粉,要以生命为代价。

只有当你清楚一件事物的弱点时,你才可以说你真正爱它。爱一个女子时是,爱一个国家时也是。

雄性冲动

本质上来讲,英雄主义其实完全是一种雄性性冲动。但是这里要讲的是更直接的冲动。比如打架和性冲动。姜文没有宣扬这些东西,但你看的出他认为这些东西是肯定要有的,不然就没有了男人气概。

不过这次有所不同的是,姜文没有把这部分东西交给自己的角色(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夏雨的角色也是姜文自己的一个化身)去承担,而是很大程度上放在了廖凡所扮演的老三身上,原因后面讲到“克制”的时候会说。

对女性的迷恋

姜文影片中主角对女性的迷恋,一部分是基于性冲动的,一部分不是,是被一种纯粹的美和自己内心理想完美映射的吸引。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太阳照常升起》再到《让子弹飞》,前面一种的成分越来越少,后面一种的成分越来越多。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镜头会对准宁静丰满的胸,大腿和脚,从偷窥直到强暴。可是到了《让子弹飞》,张麻子对花姐(周韵饰)的迷恋,只剩下淡淡的一条线,含蓄得甚至让很多人到了结尾张麻子给花姐送枪时,会觉得突兀。镜头的焦点也相应地变成了脸,笑容,和眼睛。

全片有三处比较专注地描写了张麻子对花姐的迷恋,除了最后的分别,一处是在进城初见时,花姐在领头擂鼓,张麻子的眼神和望远镜的镜头的移动说明了问题(姜文是真的喜欢用望远镜来表现影像,它在他全部四部片子中都大量出现,这次尤其多);另一处是花姐双枪一枪指自己一枪指张麻子要当土匪,同样是姜文的眼神,还有虽然低缓却充满了感情的配乐。

在《太阳照常升起》和《让子弹飞》里面,周韵虽然戏份都不多,但是都做了最为用心的处理。姜文镜头下的周韵,不像人间应有的女子。她出现的时候,带着笑容,和说“我也想跟你们一起去发钱,听他们笑”的声音,就像你原本以为只存在于内心理想深处的人,突然真的就出现在你面前。她是那么的远,远到不可及,却又是那么的近,近到就在你心里。

一个男人得有多爱他的妻子,才会这样的去拍她。

浪漫主义

这里的浪漫主义指的是艺术流派。尽管几部片子叙事流派各不相同,但是除了《鬼子来了》以外,影像的表现都有很突出的浪漫主义色彩,以强烈的情感作为美学经验的来源。体现在镜头上,就是在静态场景的构图(经常镜头上方恰恰少一块头皮)和动态场景的运镜上都非常随性。这造成一种非常浓烈的效果。

理想

在姜文的电影里,理想有时是一种很虚很模糊的东西。张麻子的理想是打土豪分田地,张麻子的理想却又不是打土豪分田地。张麻子的理想是什么?恐怕他自己也说不清楚。理想在内心最深处,在远处的青山和夕阳里。你知道它在那儿,却永远不知道如何去追寻它。可是当碉楼已破黄四郎已擒,你们抽着烟聊着天的时候,你就明白它依然在那儿等着你。

姜文的日本情结

影片中多处表现出姜文的日本情结:送六子留洋,先说的是东洋;黄四郎要跟张麻子玩自裁;黛玉和晴雯本是红楼人物,却组成日本名。

其实作为一个具有民族主义思想,并很看重男性气概和尊严的人,会欣赏日本文化是正常的。我怀疑姜文参观靖国神社其实并不是因为对记者的那些冠冕堂皇的回答,而是出于姜文对于武士道精神的认同。

姜文电影风格

解析姜文电影路线图 风格从狂傲到妥协

姜文是中国最具个性的导演,不用加“之一”,狂傲得令人有些难以接受。他执导的电影中总是有“我”,充满浓烈的雄性荷尔蒙色彩和自我。他对自己的电影有着近乎固执的挑剔,冯小刚一年拍两部电影,姜文十几年才拍四部电影。当《非诚勿扰2》遇上了《让子弹飞》,你选择谁?和曾经的文艺范儿有所不同,《让子弹飞》号称是一部人人都看得懂的喜剧电影,而姜文也一改狂傲,谦和地面对媒体。可以肯定的是,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姜文。从文艺片到商业片的转变,令人想起了几个中国导演曾经走过的路:拍文艺片赚名,拍商业片赚钱。那么姜文也是如此吗?让我们循着姜文的从影之路,读读这个理想主义的汉子。但愿,这不是最后的赞扬。

演员姜文,从“皇帝”开始

冯小刚曾经说,如果姜文拍商业片,将会是他最大的对手。这估计是冯小刚当初的谦虚之语,没想却在今年的电影贺岁档中应验了。当《非诚勿扰2》遭遇《让子弹飞》,观众选择谁?这确实是一个有点意思的看点。而我宁愿选择《让子弹飞》,别的不说,光是姜文这种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就值得尊重。

熟悉姜文电影的人都知道,火车是他非常喜欢的道具之一,或许这和他从姥爷家回到父母身边后,又辗转到过贵州、湖南的经历有关。他的童年记忆中,一定奔跑着一列火车。

人的一生充满了未知性,如果没有遇上英达,姜文又会怎么样呢?英达是他中学时代的好朋友,在交往中受英达之父英若城的影响,姜文喜欢上了表演。而如果没有当时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张仁礼,中国也许就会少掉一个电影大腕。1979年,姜文报考北京电影学院,没被录取;1980年他又报考中央戏剧学院,最终被张仁礼破格录取。在中戏表演80班中,姜文是年纪最小的一个,但却是成绩最好的一个。

导演姜文,首先是个演员。他的演艺生涯从1985年开始:在陈家林的影片《末代皇后》中出演溥仪。为了这个角色,他全身心投入,找资料、看纪录片,专门去找溥仪的弟弟溥杰,甚至晚上躺在床上也要跟弟弟说溥仪,最终塑造出了一个可恨可悲、可笑可怜的“末代皇帝”形象。如果说很多人对姜文塑造的溥仪形象没有多大印象的话,那他接下来在谢晋的电影《芙蓉镇》里,他可谓是给太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年23岁的姜文,要得到当时最有号召力的“第三代”导演谢晋的青睐,谈何容易。也是在这部电影中,姜文与刘晓庆相识,当时刘晓庆是名闻全国的大明星,而姜文则是初出茅庐的影坛新秀。合作之初,刘晓庆不相信一个二十几岁的愣头青能把一个四十几岁的角色演好,谢晋就说姜文是中央戏剧学院“5分中的5分”。

应该说,姜文的演艺道路是比较顺畅的。作为当时的新秀,他出道没几年便先后与刘晓庆、潘虹等大腕有过合作,并且自己也在逐渐成为“腕儿”。到了1987年夏天,姜文被邀请进了《红高粱》剧组。这是张艺谋第一次拍戏,两人每晚必做的一件事就是“侃戏”。在今天看来,《红高粱》的阵容实在豪华,顾长卫、杨钢等人都是合作者,还有日后大名鼎鼎的巩俐。而在当时,那个世界还不属于他们。只是,姜文的野心已经体现出来。拍《红高粱》时,面对记者提问,姜文回答“他们将会是中国电影的栋梁”,几年后,这话得到了印证。

此后的1988年,姜文和刘晓庆在《春桃》中第二次携手,与《红高粱》里的自由狂放截然相反,姜文含蓄地表现着主人公的苦闷,导演凌子风评价“姜文的戏路子很宽,创造性很强”。这一年,姜文又和“第四代”导演谢飞合作,出演了《本命年》里的都市底层青年李慧泉,谢飞认为这是姜文在表演方面最接近他真实年龄和心态的一部戏;1989年夏天,姜文和田壮壮开始写《大太监李莲英》的剧本,他们把自己关在一家宾馆里商量,四处搜集资料,并走访了当时活在人世的最后一位清朝太监。

除了出演电影,姜文还涉足电视剧。“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这段经典而熟悉的旁白正是出自姜文之口,1993年,姜文主演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成为当年最热播的电视剧集,姜文的表演才华再次得到肯定。

导演姜文,阳光依旧灿烂

姜文的野心不容许他只做一个好演员,他还要去尝试做一个导演。1990年左右,姜文的兴趣从表演转向了导演,刘晓庆亦给了他积极的鼓励。有了做导演的想法,他开始四处寻求好小说。在当时,像池莉的《你是一条河》,苏童的《红粉》等的小说都曾进入了姜文的视线,但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成功合作。

1992年偶然的一天,同样是大院子弟的王朔送给姜文一本《收获》杂志,上面发表有他的一篇小说《动物凶猛》。据说姜文当晚一口气读了这部6万字的小说,激动得彻夜难眠,并暗下决心一定要将这部小说拍成电影。姜文邀请王朔做编剧,王朔拒绝了,关于拒绝的原因,王朔后来曾说:“谈起《动物凶猛》这篇小说,姜文东问西问,打听这小说的背景、原型,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处理某些事件。我拒绝做编剧,刚刚写完大量小说和电视剧本,写作能力陷于瘫痪,尤其痛恨给有追求的导演做编剧。我无法帮助姜文完成把小说变为一个电影的思路,那些东西只能产生于他的头脑。”抹不开面子,王朔答应在戏中扮演一个角色。

没有了王朔做编剧,姜文只得自己操刀,将《动物凶猛》写成了9万多字的剧本:《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这部电影中,姜文通过少年马小军在青春期的生活、回忆与幻想,与动荡的时代背景交织在一起,《阳光灿烂的日子》技惊四座,姜文的导演才华迅速得到肯定,用25万尺胶片的影片创下了1995年中国最高票房记录,共计5000万人民币。除了票房的成功,这部电影更是一路连获嘉奖,先后参加第51届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第8届新加坡国际电影节等,均有所斩获。这部电影也被很多人认为是姜文的“成人仪式”,在这个仪式过后,彻底确立了姜文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导演的独特地位。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一部可以书写进电影史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价值不在年代,而在于它的真实、感人。在剧中,男主角马小军的成长过程和那一时期许多人的经历都很相似,虽然没有生离死别的伤痛,只是个人简单成长的青春梦,却以它的真实而震撼人心。当年的《时代》周刊曾评价:《阳光灿烂的日子》堪称是1994年度全世界令人赞绝的、至今仍渴望观看的影片之一,它是一部从内容到形式都全新的中国电影,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影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然而,姜文的第二部电影《鬼子来了》就成了只叫好不叫座的电影。众所周知,这部片子因为被禁而没有得以公映,但它仍然产生了广泛影响。该片取材于尤凤伟的小说《生存》,拍成电影后改动较大,将原著中描写“军民奋勇抵抗侵略”的主题搁置,注重提炼“农民愚昧”和“战争荒诞”的一面,笔锋直指国人弱点,将更多忧患意识注入影像化的故事中。但这部片子获得了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夏威夷电影节Netpac奖、日本每日电影奖最佳外语片等多项国际荣誉。必须承认,《鬼子来了》是反映“战争与人”主题的国产电影中最有突破性的一部。2001年法国《新观察家》周刊如此评价:“没有一丝一毫相似于迄今为止来自于中国的任何一种创作特点,它是一部迎刃而上的电影。”同年法国《观点》周刊以《霸气与绝技》为题评价姜文:“与他的同胞张艺谋和陈凯歌相比,他的风格更接近费里尼和库斯图里卡,一部推陈出新的电影杰作标志了一位才艺非凡的电影人横空出世。”《鬼子来了》进一步确立了姜文在当代中国影坛的独特地位。

姜文电影全集 姜文电影风格

时至2007年,姜文执导的第三部影片《太阳照常升起》珊珊来迟。这部名字和海明威小说同名的电影,看得人真的是头疼。在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因为难以看懂,有电影院甚至推出了120元看三遍的营销手段。跳跃的节奏、跳跃的故事、绚烂的色彩,但很多段落却看不懂。这的确是个事实,因为《太阳照常升起》本身就不是给所有人准备的娱乐大餐,姜文把过多的信息、饱和的情感、漫溢的空间统统放入这部结构和节奏都非常西化的作品中,从而让这部电影形成一种分层的理解之法,你能看到哪一层都是你自己的理解。对此,姜文自嘲道:“电影只有好看或者不好看,没有看得懂和看不懂,我的电影是酒不是三顿饭,吃惯了饭的人未必喜欢喝酒。”

在中国,姜文的地位和名声就像西方的马龙・白兰度一样。这其中有一部分是指他的脾气和他的强硬,简单地讲,姜文是个“爷们儿”。其次,还有一部分是指他在电影上的才华,从《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青春躁动,到《鬼子来了》的民族热情,姜文的电影总让观众肃然起敬,在沉默了7年之后的《太阳照常升起》却在威尼斯失意而归,而且在票房上也没有达到当初的预期,面临窘境,即使到了现在《让子弹飞》即将上映之时,关于《太阳照常升起》的票房问题仍然是媒体关注的话题之一。

丈夫姜文,敢于担当

如果刘晓庆仅仅是姜文的绯闻女友,那么法国女子桑德琳则是他的合法妻子。桑德琳和姜文相识于1997年的一个文化艺术界名流聚会。所有的感情都这样开场,一见如故。同年秋天,两人结婚,不久,姜文的女儿江一郎出生。亦如同所有俗滥的情感故事一样,由于不同文化、个性上的差异,常常传出不和谐之音。终于在2001年,桑德琳带女儿回巴黎大学教书,之后桑德琳表示暂不想回中国。有传闻称,2005年桑德琳与姜文已协议离婚,女儿跟着桑德琳去了法国。桑德琳和姜文不在公开场合共同露面,2003年的戛纳电影节是个例外。彼时担任评委的姜文挽着为他做翻译的桑德琳走过红地毯,一路光彩照人。

众所周知,姜文的现任妻子是周韵。1999年的姜文,无疑已经是“大腕”了,而像周韵这样的女孩,在当时最多能算是他的“粉丝”。两人的结合,让人不得不惊叹缘分的神秘。两人最初的交往是在《天地英雄》中,周韵在戏中扮演光头的小僧人,而姜文则在该片中扮演被困的将军。然后是在电影《理发师》中,姜文曾给周韵很多帮助,甚至有媒体爆出姜文为了周韵和陈逸飞闹不和的传闻。2005年7月,有记者拍到姜文亲密地搂着周韵的腰。2005年10月,《太阳照常升起》在云南开机,周韵到机场迎接姜文,两人在机场亲密相拥;2006年5月下旬,媒体又拍到了周韵怀孕、姜文照顾有加的照片;同年9月下旬,媒体报道周韵生下了一个男婴;10月上旬,姜文在参加一次活动时,亲口向记者承认自己有了一个儿子,从而彻底解开了周韵儿子的身份。这就是姜文,面对感情时,永远是诚恳而敢于承担的。

姜文关键词

“而今我辈狂歌不要吹牛逼”

《让子弹飞》未映先红,铺天盖地的新闻,砸得人头晕眼花。确实是这样,姜文、发哥、葛优,这些人的一切都可以成为新闻。只是这一次跟以往所不同的是,姜文不再文艺范儿,拍了一部大家都看得懂的电影,很商业。张艺谋当年也拍过《红高梁》,陈凯歌也拍过《霸王别姬》,而文艺过后的商业片,却受到了观众的质疑。那么姜文呢?关于《让子弹飞》里的商业气息,自然有人认为这是姜文向市场低头的表现,又联想起《太阳照常升起》的票房,也难怪别人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到目前为止,这部片子呈现的是一片交口称赞,简直就成了“讴歌大赛”。相比之下,我们更愿意借《让子弹飞》即将上映之机,来观察姜文,以关键词的形式看看,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导演,让全国媒体围绕着他转。

狂傲 姜文的狂傲,那是出了名的。姜文曾填了一首词《念奴娇》,词的上半阕并无新意:无论世界变幻,不管才子佳人还是帝王将相,都随雨打风吹去。而下阕首句以“而今我辈狂歌,不要装乖,不要吹牛逼”,接着的“敢驾闲云,捉野鹤,携武陵人吹笛”,则透露出他对电影节上竞争对手的不屑一顾。

戏霸 有媒体曾经列出过十大“戏霸”,姜文名列榜首。在艺术上,没有人敢对姜文说半个“不”字。但是在戏外,他的人缘却不怎么好。媒体都知道,采访姜文不容易,而一旦话锋不对,他还会立刻暴怒。为了让《寻枪》围绕自己的意识转,姜文几乎剥夺了陆川的一切权力。

奖项 姜文一路走来,伴随着的都是鲜花和掌声。在演技上,他从《芙蓉镇》开始就频频获奖,最佳男主角、最佳男演员奖获了好些回;在导演才华上,除了《太阳照常升起》没有斩获外,《阳光灿烂的日子》和《鬼子来了》都倍受电影节青睐。

挑剔姜文对自己电影的挑剔在中国导演中也是少见的,十几年才拍出四部电影,像“业余”导演一样。不过,这是好事,相对来说,人们更愿意看精雕细琢的作品。只是据说《让子弹飞》已经商业化了,看在钱的份上,姜导拍片的速度会不会快起来?

极端 姜文是摩羯座,极端是这个星座的性格之一。姜文的极端体现于性格之中,他是中国电影界乃至整个文化界最大的异数,他的名字总出现在新闻的头条位置,也时常成为争议事件的中心,这种极端也体现在作品之中。但无可否认,姜文的能力与才华是无须注释的一道标准。

担当 多年以后,刘晓庆坦言她和姜文现在已是朋友。能够从恋人到朋友,这并不是每个男人都可以做到的。而第一任妻子桑德琳对媒体谈及姜文时,也难掩心中爱意。当周韵怀了孩子以后,姜文甚至在公开场合表示:“周韵肚里的孩子是我的。”面对感情,他显示出了作为男人的担当。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60103/107097.html

更多阅读

伍迪·艾伦10部最好的电影 伍迪艾伦电影风格

"I don't want to achieve immortality through my work...I want to achieve it through not dying."— Woody Allen不管是爱他或者恨他,伍迪·艾伦都是世界上最多产的电影导演之一。他的08作品《午夜巴塞罗那》已经为佩内洛普·克

沈从文小说:雨后

主要表达的是:《雨后》不是沈从文短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但却是体现沈从文创作风格和美学观的代表作之一,那就是在自然、人性中去发掘美、展示美。主要写的是:雨后的山野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是一个明净得没有一点杂质的世外桃源。而此时

电影:我决定留下来(苏菲玛索国语版)

《我决定留下来》是2004年4月由法国驻华使馆和法国电影联盟在我国共同主办的首届法国新锐电影展的开幕影片。这部电影风格诙谐幽默,巧妙地把商业性、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是近年来法国影坛上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整理:王小帅八部电影作品及简介

王小帅(WangXiaoshuai)中国内地导演,1966年1月1日出生于上海,1981考入中国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85毕业,同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89年毕业于电影学院导演系。青年导演王小帅凭借其独特、敏感的电影个性,从他自筹资金拍摄电影处女

声明:《姜文电影全集 姜文电影风格》为网友专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