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士曼柯达公司Eastman Kodak Company,简称柯达公司,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1883年,伊士曼发明了胶卷,摄影行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2012年1月,柯达公司正式申请破产保护。2013年8月20日,脱离破产保护。
柯达摄影_柯达 -概述
柯达公司的全称是伊士曼柯达公司(Eastman Kodak Company),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由发明家乔治・伊士曼始创于1880年,1881年伊士曼发明胶卷,1888年第一部柯达照相机上市,开启大众摄影新时代。到1981年,柯达公司的销售额冲破100亿美元。 柯达在影像拍摄、分享、输出和显示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主要从事传统和数码影像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的开发、生产和销售。
业务多元化,涵盖传统卤化银技术和数码影像技术各方面。
柯达摄影_柯达 -商标含义
从语言学上,“柯达(Kodak)”这个词就像婴儿说的第一个“goo”一样简洁、突兀、甚至粗鲁,字面上两端都由坚定不妥协的辅音字母截断,听起来就像面前的相机快门声一样干脆。
柯达LOGO演变史:
1907
1935
1960
1971
1987
2006
柯达摄影_柯达 -发展历史
柯达相机
柯达公司的前身是由发明家乔治・伊士曼和商人亨利・斯壮建立的“伊斯曼干版公司”。
第一阶段
1880年,乔治・伊斯曼在美国纽约州的罗切斯特成立了伊斯曼干版制造公司,利用自己研制的乳剂配方制作照相机用干版胶片。
1881年末,伊士曼从罗切斯特储蓄银行辞职,投入全部精力经营自己的新公司,同时继续研究简化摄影术的方法。
1883年,伊士曼发明了胶卷,摄影行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1888年,伊斯曼公司正式推出了柯达盒式相机,和那句著名的口号:“你只需按动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来做。”
1891年,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借助乔治・伊斯曼开发的软胶卷,发明了首款电影摄影机。柯达公司借此机会进入了电影胶片领域,并一直保持垄断地位至今。
起初,柯达公司所有的产品都在罗切斯特生产。不久后,国内外的需求超过了美国工厂的生产能力。因此,伊斯曼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修建工厂。1891年,在伦敦附近的哈罗建造了一座感光材料工厂。
1892年,由于生产的第一部傻瓜型胶卷相机名为“柯达(Kodak)”,更名为伊士曼柯达公司。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无意间发现了X射线。当年圣诞节前夕,伦琴用Kodak胶片拍摄的世界上第一张X光照片。次年,柯达公司进入X光商业摄影领域,推出了第一种专为拍摄X光而设计的相纸。
1896年,柯达公司成为在希腊雅典举行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要赞助商。
1900年,柯达公司又开发出了勃朗宁(Brownie)盒式相机,售价1美元。勃朗宁相机因其简单廉价,其多种改进型持续生产了半个多世纪。柯达相机改变了人们对照相机昂贵、庞大的固有印象。摄影师携带相机变得灵活方便,准备拍摄的时间也大大缩短。
柯达相机大规模发展并带动胶卷销售取得了空前市场回报。19世纪末,伊斯曼大举进军世界市场,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设立了销售机构,并很快在欧洲建立了销售网。
第二阶段
20世纪初,柯达的产品已打入南美洲和亚洲。直至1908年,柯达公司的全球雇员已经超过了五千人。
1930年,柯达占世界摄影器材市场75%的份额,利润占这一市场的90%。
1935年,柯达开发出彩色胶片柯达克罗姆(kodakchrome)胶片,这是全球第一款取得商业成功的彩色胶片,也是柯达最成功的产品之一。从1935年开始上市,克罗姆胶片共生产了74年。无数幅世界级的经典照片诞生在克罗姆上感光呈现。
柯达公司在保持摄影、电影业务的同时,也在向医疗、印刷出版和空间探索领域发展。同时,柯达公司为继续提高影响力,不断赞助各项体育赛事。
1963年,柯达再次开发出革命性产品――傻瓜相机“instamatic”系列相机。“instamatic”相机将胶卷盒制作成独立暗盒,可以在任何自然环境中打开相机后盖更换胶卷。相机的自动曝光功能进一步简化了摄影者的操作。1964年,傻瓜相机当年销售750万架,创下了照相机销量的世界最高记录。从1963年至1970年,共有超过5000万架傻瓜相机被售出。
1966年,柯达胶片随着月球轨道1号飞行器记录了约翰格林的太空之旅。
1966年,柯达公司的海外销售额达到21.5亿美元,在《财富》杂志中排名第34位,纯利居第10位,当时位于感光界第2的爱克发销量仅及它的1/6。至2002年,柯达的全球营业额增至128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都来自美国以外的市场。柯达全球员工总数约七万人,其中三万九千人在美国。哈佛商学院2005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截止1975年,柯达垄断了美国90%的胶卷市场以及85%的相机市场份额。直到1997年,柯达的主要竞争对手富士胶卷才抢占了部分美国市场,但也仅是可怜的17%。
第三阶段
1975年,柯达应用电子研究中心工程师StevenJ.Sasson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这台数码相机以磁带作为存储介质,拥有1万像素。记录一张黑白影像需要23秒。这台“手持式电子照相机”的出现颠覆了摄影的物理本质。
1986年1月9日,柯达输掉了与宝利来(Polaroid)的专利官司,因此退出了即时拍相机行业。
1991年,柯达拥有了130万像素的数字相机。
2004年1月13日,柯达宣布停止在美国、加拿大和西欧生产传统胶片相机,胶片的生产继续。
2005年6月,柯达图文影像集团完成对克里奥的并购后,正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图文影像新时代。
2012年1月19日,柯达在纽约依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提出破产保护申请。
2013年6月,柯达与摩根大通、美国银行以及英国巴克莱银行达成一项规模为8.95亿美元的融资协议。此外,该公司还计划出售3400万股总价值为4.06亿美元的股票,用以偿还债务。
2013年8月20日,伊士曼・柯达完成了重组,向KPP(英国柯达退休基金,KodakPensionPlan)剥离个性化影像和文档影像业务,正式脱离了破产保护。后者创立了新公司“柯达乐芮”,致力于提供创新式图片、文档影像以及信息管理方面的解决方案,而伊士曼・柯达成为一家“小而专注”的商业图文印刷公司。
2013年11月1日,柯达重返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EKOD。
柯达摄影_柯达 -主要业务
柯达胶卷
柯达公司有以下几大业务领域:公司设有四个业务部门:摄影事业部,医疗影像部,商业影像部和元器件事业部。
柯达公司2002年的全球营业额达128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来自美国以外的市场。
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和中国设有生产基地,向全世界几乎每一个国家销售种类众多的影像产品。
摄影
为大众消费者、专业摄影师和电影摄影师提供数码和传统产品及服务。
医疗影像
为医疗卫生行业提供传统和数字影像获取、存储和输出产品及服务。
商业影像
为企业和政府提供影像获取、输出和存储产品及服务。
元器件
为原始设备生产商(OEM)提供光学元件和感光芯片;以及显示器―设计和制造世界领先的有机发光二极体(OLED)显示屏以及其它特殊材料。
柯达摄影_柯达 -柯达中国
柯达相机
民国时期,柯达公司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最初通过免费杂志《柯达杂志》吸引了大量会员,而后又依靠《柯达杂志》平台举办了每月一次的摄影竞赛,获奖作品将刊登在杂志上。《柯达杂志》因此吸引了数万业余摄影爱好者,成为当时中国发行最广的、数量最大的摄影杂志。柯达公司在中国的销售额也因此迅速窜升。
1981年,柯达(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办事处。
1994年,柯达快速彩色冲印店进入中国市场,2003年前已发展到8,000多家。
1995年,柯达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成立,并于次年投产。柯达影像器材(上海)有限公司亦随之成立。
1996年,台湾保胜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进一步研制光学产品。
1998,柯达承诺投资十二亿美元用以全面提升中国感光行业,柯达(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及柯达(无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同年6月,柯达厦门海沧生产基地破土动工,建造柯达在亚洲最大的感光产品生产基地。
2000年,柯达(无锡)股份有限公司套药厂荣获ISO9002认证,并于同年获得ISO14001国际环保认证,确认了柯达在无锡环境保护设施方面,超过900万人民币投资的价值柯达(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汕头厂荣获ISO14001国际环保]]认证
2000年6月,柯达厦门海沧工厂正式投产,生产世界一流的彩色胶卷和相纸。
2000年7月,柯达(厦门)有限公司成立,生产一次性相机。2001年,柯达开设"柯达数码影像快速彩色店",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数码影像服务。
2001年2月,柯达与上海海鸥照相机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上海达海照相机有限公司,生产传统照相机。上海达海照相机有限公司生产的EasyShare系列相机隆重面市
2001年9月,上海达海照相机有限公司增资,柯达正式启动在华第一个数码相机生产项目。
截止到2002 年9月底,柯达在上海、厦门、无锡和汕头的五家工厂共累积4,821万安全工作小时(超过5000年),获得国家安全技术监督局颁发的奖状。
2004年,柯达投资4000万美元在中国厦门建造了全球一次性相机生产基地。仅仅4年过后,该工厂关停。
柯达摄影_柯达 -危机与破产
经营危机
柯达1975年发明数码相机,却未能把这项新技术变成利润增长点。为填补日益萎缩的胶卷业务,柯达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经营化学制品、浴室清洁剂和药检设备,后来在首席执行官安东尼奥・佩雷斯领导下投身打印机行业。
2003年,因为胶卷销售开始萎缩,柯达传统影像部门销售利润从2000年的143亿美元锐减至41.8亿美元,跌幅达71%。
1930-1933上市的Brownie柯达相机
2003年9月,柯达宣布进行重大战略转型,业务重心全面向数码、医疗影像以及喷墨打印机等倾斜。但著名投资人卡尔・伊坎却选择在2004年初从柯达撤资,他并不看好柯达的战略转型,认为柯达的商业模式很难奏效。
2004年,柯达推出6款姗姗来迟的数码相机,但利润率仅1%。柯达所有的数码相机均为代工生产,因此质量相比其他专业厂商有着不小差距。
为节约经营成本,全球员工数从1998年的8.6万人减至2010年年底时的不足2万人。
2005年至2011年,柯达仅有一年盈利,其他年份全部亏损。柯达资金形势严峻,现金流短缺成为困扰公司经营和引发破产疑云的主要问题。截至2011年6月底,柯达公司现金流仅剩下9.57亿美元,离16亿到17亿美元的现金流目标相差甚远。
2007年10月6日,柯达拆除了美国罗切斯特柯达厂区内的两幢老厂房,这两座厂房原本是柯达最重要的胶片技术开发中心。当年,共有5座厂房被柯达推倒,以示全力向数码方向转移。
2009年,诞生已有74年的柯达克罗姆胶卷宣布停产。
为解决难题,柯达通过出售资产、专利权和调整改善公司业务提高收入。自2008年开始,柯达靠出售专利权获得约20亿美元收入。2011年7月,柯达还聘用拉扎德投资银行负责出售1100个数码摄影方面专利权的事务。
2012年1月4日,柯达收到纽约证交所通知,由于在过去30个交易日中柯达股价持续低于1美元,如果股价在未来6个月内无法达标,将面临被摘牌的风险。
危机原因
(以下内容摘自媒体分析文章,存在非客观表述。)
1、柯达长期依赖相对落后的传统胶片部门,而对于数字科技给予传统影像部门的冲击,反应迟钝。由于对于现有技术带来的现实利润和新技术带来的未来利润之间的过渡和切换时机把握不当,造成柯达大量资金用于传统胶片工厂生产线和冲印店设备的低水平简单重复投资,挤占了对数字技术和市场的投资,增大了退出/更新成本。
2、管理层作风偏于保守,满足于传统胶片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垄断地位,缺乏对市场的前瞻性分析,没有及时调整公司经营战略重心和部门结构,决策犹豫不决,错失良机。
3、短视的战略联盟,从市场竞争角度看,柯达经营战略中技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被短期市场行为所左右,竞争者与合作者的战略定位和战略角色模糊。技术市场竞争激烈,电子技术领先周期缩短,进入细分市场领域的增加,国际级竞争对手增加,在数字相机、可拍照手机、数字冲印、数字打印机领域中遭遇如:富士、索尼、惠普、佳能、爱普生等大公司的激烈竞争。
申请破产保护
2011年9月30日,伊士曼柯达公司遭遇破产传言打击,股价跌破1美元。
2012年1月19日,柯达在纽约依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提出破产保护申请。 破产保护期间,企业将继续偿还债务并正常运转。柯达将在法庭监督下出售大约1100项专利。
柯达摄影_柯达 -运营核反应堆
2012年5月14日,美国媒体称,柯达公司承认,曾在纽约州罗彻斯特市一处地下室运作核反应堆长达三十年。反应堆体积和冰箱差不多,1974年开始运作,内有1.5公斤93.4%纯度浓缩铀。柯达2007年停用,浓缩铀后被转移至加州安全地点。
柯达摄影_柯达 -自救行动
拍卖专利
2012年8月7日,外媒消息,谷歌与苹果已分别联手合作伙伴组成财团递交首轮竞拍价――以1.5亿美元至2.5亿美元的低价竞购柯达拥有22亿~26亿美元潜在价值的上千项专利。
柯达准备拍卖的1100项专利分为两大类:一类与捕捉、处理相机、智能手机、平板图像有关;另一类与存储、分析图像有关。这些专利在一年前就已待价而沽,但在柯达财务危机曝光后,拍卖未获成功.
柯达11月13日宣布,已与债权人达成了规模为7.93亿美元的“专利换贷款”协议,此外,该公司在坚持推进大规模重组方案,计划于2013年走出破产保护困境。
退出破产保护状态
2013年1月,公司于2012年1月提交了破产保护申请。
2013年3月2日消息,柯达宣布,已与债权人达成协议,将有望于今年年中退出破产保护状态。作为有望于4月提交的重组计划的一部分,柯达及其债权人还将聘请猎头公司确定新的董事人选。在融资完成后,现有董事会还计划任命一名额外的独立董事。这位董事在柯达退出破产保护状态后将继续为董事会服务。
2013年8月20日,美国破产法官艾伦・格罗珀(AllanGropper)批准了柯达脱离破产保护的方案。柯达CEO安东尼奥・佩雷兹(AntonioPerez)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获法院批准后,公司将很快会正式脱离破产,重回影像市场,不过公司规模会比以前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