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晋文公(重耳)。
退避三舍,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成语资料
【汉语文字】退避三舍
【汉语拼音】tuì bì sān shè
【字词解释】避:回避难所;[1]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
【词语解释】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
【成语性质】褒义词
【成语用法】补充式;作谓语、定语。
【近义词】委曲求全
【反义词】针锋相对、锋芒毕露
【英文翻译】retreat to avoid a conflict <fink out; keep somebody at arm's length>
标题: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
网址:http://u.www.AihuAu.com.net/subject/1020541.html
沙发回目录
退避三舍的出处和典故
着墨 | 2013-07-15 13:42
重耳逃亡在楚
春秋时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晋文公)逃亡在楚国时,楚王收纳了他,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自己。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交兵,“退避三舍”。
晋楚在城濮交战
后来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遵守诺言,把军队撤九十里。
板凳回目录退避三舍成语典故
着墨 | 2013-07-15 13:42
主人公是晋文公(重耳),楚王
原文
重耳及楚,楚子①飨之,曰:“公子若返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