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话剧 茶馆 原文 茶馆[中国话剧(老舍)] 茶馆[中国话剧(老舍)]-剧情梗概,茶馆

老舍话剧 茶馆 原文 茶馆[中国话剧(老舍)] 茶馆[中国话剧(老舍)]-剧情梗概,茶馆

《茶馆》,中国话剧名,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剧中故事全部发生在北京城一个茶馆里,茶馆里人来人往,会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老舍先生抓住了这个场景的特点,将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六七十个主、次人物形象高度浓缩在茶馆之中,展现了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三个时代的生活场景,概括了中国社会各阶层、数个势力的尖锐对立和冲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历史命运;此剧亦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经典剧目之一,后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电视连续剧。

话剧茶馆演员表_茶馆[中国话剧(老舍)] -剧情梗概


茶馆
话剧《茶馆》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不朽的名著,三幕话剧剧本,1957年完成;1958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排,焦菊隐、夏淳导演,于是之、郑榕、蓝天野、英若诚、黄宗洛等人主演,全剧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
故事讲述了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他八方应酬,然而严酷的现实却使他每每被嘲弄。最终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吞没。经常出入茶馆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从雄心勃勃搞实业救国到破产;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爷在清朝灭亡以后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故事还揭示了刘麻子等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状态。
在满清王朝即将灭亡的年代,北京的裕泰茶馆却依然一派“繁荣”景象:提笼架鸟、算命卜卦、卖古玩玉器、玩蝈蝈蟋蟀者无所不有。
年轻精明的掌柜王利发,各方照顾,左右逢源。然而,在这个“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整个社会令人窒息的衰亡:洋货充斥市场、农村破产、太监买老婆、爱国者遭逮捕。
到了民国初年,连年不断的内战使百姓深受苦难,北京城里的大茶馆都关了门,唯有王掌柜改良经营,把茶馆后院辟成租给大学生的公寓
《茶馆》作者老舍先生,正厅里摆上了留声机。
尽管如此,社会上的动乱仍波及茶馆:逃难的百姓堵在门口,大兵抢夺掌柜的钱,侦缉队员不时前来敲诈。
又过了三十年,已是风烛残年的王掌柜,仍在拼命支撑着茶馆,日本投降了,但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又使人民陷入了内战的灾难,吉普车横冲直撞,爱国人士惨遭镇压,流氓特务要霸占王掌柜苦心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王利发绝望了。
这时,恰巧来了两位五十年前结交的朋友,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过的正人君子常四爷,一位是办了半辈子实业结果彻底垮了台的秦二爷。三位老人撒着捡来的纸钱,凄惨地叫着、笑着……最后只剩下王利发一人,他拿起腰带,步入内室,仰望屋顶,寻找安然了结一生的地方。

话剧茶馆演员表_茶馆[中国话剧(老舍)] -演出纪实


茶馆
由老舍编剧,焦菊隐、夏淳导演的话剧《茶馆》是北京人艺的“看家戏”,也是中国目前演出场次最多的剧目之一;《茶馆》自1958年3月首演以来,已走过近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
1963年,《茶馆》二度公演,受当时政治环境影响,舞台上的呈现有了较多更改,甚至平添一条“革命红线”,于是在第三幕增加王掌柜为游行学生送茶水等的内容。
1979年,排除政治干扰后的《茶馆》复排演出,极大的展现了老舍先生原著的精髓,给观众和戏剧界带来巨大震动,此剧也成为了北京人艺最经典的代表作。
1982年,谢添导演将话剧《茶馆》搬上了电影荧幕,使得更多人能够看到这部经典,感受到北京人艺演员的精湛演技,于是之饰演的王掌柜、蓝天野饰演的秦二爷、郑榕饰演的常四爷、黄宗洛饰演的松二爷、英若诚饰演的刘麻子等也随着电影的公映,走入更多观众心中。
80年代,《茶馆》多次走出国门,先后在法国、瑞士、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演出,大获成功,其在日本演出的录像更成为台湾戏剧人第一次了解内地话剧、了解北京人艺的契机,台湾演技派演员李立群就曾透露自己看《茶馆》录像不下35遍,而于是之更是其表演上的偶像和启发者。
从1958年首演到1992年老版的告别演出,30多年间《茶馆》一共演了374场。1992年7月16日,65岁的于是之最后一次演出《茶馆》,当时首都剧场盛况空前。虽然已经演了近400场,但因为疾病缠身,于是之还是忘词了,而且每幕戏都出现了漏词。观众仍然热情高涨,演出直至结束仍不肯散去。于是之含泪写下“谢谢观众的宽容”。
老一版《茶馆》1992年告别演出后,老艺术家们纷纷隐退,使此剧几成绝唱。1999年10月,以创新著称的北京人艺导演林兆华重排《茶馆》,推出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领衔的全新阵容。99年版的《茶馆》,舞台走写意路线,将茶馆变成茶棚,并恢复了老舍原著中最后一幕中王掌柜上吊自杀后,小刘麻子带着沈处长参观茶馆,沈处长说出“好、好、好”三个好字的段落,使整部剧更具讽刺意味。
新版《茶馆》中不仅拓宽了舞台空间,突出强调了北京的地域色彩,而且舞台上开放式的舞美风格,也丰富了剧作的象征意义,尤其是对尾声的艺术处理,更鲜明地体现了原创剧本的寓意。
2005年,北京人艺为纪念老导演焦菊隐诞辰100周年,将《茶馆》恢复为58年版本,林兆华导演担任复排指导,舞台设计恢复写实主义风格,结尾也停留在老掌柜上吊的戏码上。该剧作为北京人艺常演剧目,每年被安排在春节过后的演出淡季上演,只因为这样的戏即便在淡季
茶馆演出依然能够票房爆满。
2007年,何群导演将这部名作翻拍成了39集电视连续剧,并于2010年在央视播出,陈宝国在剧中饰演茶馆掌柜王利发,并在他的提议下,将全剧结尾改成了一场大火,王掌柜和茶馆一起灰飞烟灭……
一部好的音乐剧或舞剧长演不衰并不少见,但作为既无歌舞、也无宏大布景和悦耳音乐、吸引观众因素相对简单的话剧而言,能上演数十年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一锅老汤、一壶酽茶,一幕震撼人心的人间悲喜剧在百年老店“裕泰大茶馆”里上演。40多位演员用他们的欢笑和泪水,演绎着老舍先生蘸着沧桑写出的旧时代里黑暗的一页,把一幅沾满了人世坎坷的老北京历史民俗画卷生动地展示在观众面前。该剧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至今仍是戏剧教学典范。

话剧茶馆演员表_茶馆[中国话剧(老舍)] -演出人员


首演


茶馆
北京人艺《茶馆》首演剧照
编剧:老舍
导演:焦菊隐、夏淳
舞美设计:王文冲、宋垠、关哉生、冯钦
主要演员:于是之、郑榕、蓝天野、梁菁、英若诚、张瞳、李大千、林连昆、黄宗洛、童超、胡宗温、马群、李翔、童弟
首演时间:1958年3月29日
首演地点:首都剧场
场次:374场

复排


《茶馆》在香港演出,于是之接受采访
《茶馆》在香港演出,于是之接受采访
编剧:老舍
导演:焦菊隐、夏淳
舞美设计:王文冲、关哉生、宋垠、钱斌
主要演员:于是之、郑榕、蓝天野、胡宗温、英若诚、张瞳、李大千、林连昆、黄宗洛、童超、童弟、谢延宁、吕中、马群、周正、李源、王德立
首演时间:1979年3月12日
首演地点:首都剧场

重排


北京人艺《茶馆》1983年在东京演出
北京人艺《茶馆》1983年在东京演出
编剧:老舍
导演:林兆华
舞美设计:易立明
主要演员: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何冰、吴刚、龚丽君、冯远征、李士龙、严燕生、高冬平、孙星、王刚、张福元、王长立、岳秀清
首演时间:1999年10月12日
首演地点:首都剧场
场次:190场

话剧茶馆演员表_茶馆[中国话剧(老舍)] -老舍茶馆


老舍茶馆
老舍茶馆是以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剧命名的茶馆,始建于1988年,现有营业面积2600多平方米,集书茶馆、餐茶馆、茶艺馆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大茶馆。
在这古香古色、京味十足的环境里,您每天都可以欣赏到一台汇聚京剧、曲艺、杂技、魔术、变脸等优秀民族艺术的精彩演出,同时可以品用各类名茶、宫廷细点、北京传统风味小吃和京味佳肴茶宴。
自开业以来,老舍茶馆接待了近47位外国元首、众多社会名流和200多万中外游客,成为展示民族文化精品的特色“窗口”和连接国内外友谊的“桥梁”。

话剧茶馆演员表_茶馆[中国话剧(老舍)] -新剧赏析



《茶馆》1999版剧照
中学时语文课学习老舍的《茶馆》选段的时候,怎么也不会想到有一天能有机会亲眼看一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出,更不会想到实现这个愿望竟然还是在国外。
不知老舍先生是不是第一个想到用茶馆这样的地方作为一个舞台来反映一个社会的风貌和冲突的,我看过其他一些小话剧也有类似的构思。而老舍先生笔下的茶馆又跨越了五十年的时光,它所反映的已经不仅仅是社会的点和面,而是加入了纵深的时间轴,那是一个立体的时代的变迁。从第一幕的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到第二幕二十年后的民国,再到第三幕又三十年后的抗战胜利之后,茶馆里的人随着时间老去,茶馆里发生的事情虽然有着各个时代鲜明的特征却又与前后丝丝相扣;情节无论是情理之中还是意料之外,故事无论是让人会心一笑还是扼腕叹息,都恰到好处的折射着一个时代的风貌。
一个社会可以被老舍先生缩小投影到小小的茶馆之中,在这个说小不小说大不大的舞台上,市井小民成了主角,而那串场的三个主角――王掌柜、秦二爷和常四爷,除了掌柜是在每幕都出场串起一个个故事之外,松二爷和常四爷的生活变迁反而被放在了幕后。但是仔细咀嚼这几个人的遭遇,其实恰恰是最能反映那个动荡年代中人们的无奈。
王掌柜处处小心,处心积虑经营着裕泰茶馆,到头来茶馆还是要被霸占而无奈自尽;秦二爷年轻时强干气盛,一心要实业救国,最后一生
《茶馆》1999版剧照的家业被政府没收化为灰烬;常四爷为人耿直爱打抱不平,却因为一句“大清国要完了”坐牢,出狱之后自食其力却仍然潦倒不堪。这三个人的经历就是那个民不聊生的时代的最好写照,虽然笔墨不多,却最深切的让人感到那个时代下人们的无奈。
剧中的大腕演员也不少,话说回来很大程度上我也是冲着那几个演员去的,濮存昕演的常四爷,人物耿直磊落的性格呼之欲出;何冰演的刘麻子,反面角色坏的恰到好处;梁冠华演的王掌柜,虽不是于是之当年的瘦高形象,却把人物精明到有些油滑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宋丹丹演的康顺子,横跨五十年时间,从被卖给太监作老婆的小姑娘,到追随儿子革命而去的老太太,塑造了一个善良坚定的劳动妇女的形象。但是我觉得最出彩的算冯远征演的松二爷的角色,胆小怕事但是心地善良,处处如履薄冰却放不下面子自食其力,他塑造的这样一个旧贵族的形象让人忍俊不禁又叹息连连。
这次演出沿用了老导演焦菊隐的布景设计和结尾处理。把茶馆的日趋破败在细节之中展现出来,而结尾处由三个老头抛纸钱作升华更是给全剧以点睛之笔。
说到结尾,常四爷在结尾处说了一句话――“我是爱我们的国的,可是谁来爱我呢?”这句话不禁让我想到含冤自尽的老舍先生,他也是怀着对新生活无比的热爱创作下这么多传世之作,可是这样热爱生活才华横溢的一个人却被逼投湖了却一生。他的遭遇和他剧中常四爷说的那句话是多么的相似!想到这些,我的泪水不禁湿润了眼眶。乱世之中,谁能幸免?
《茶馆》之所以是经典,不仅在于老舍非常了解旧社会,还在于即使在今天看这个戏,每个观众也会不同程度地有所联想,所以这次的演出版本不求完全一模一样,只希望观众能产生不同的思想活动。

话剧茶馆演员表_茶馆[中国话剧(老舍)] -作品评价



电影版《茶馆》剧照
《茶馆》是一个无可奈何的悲剧。在那种年代,坏人嚣张好人只有死路。而那些想拯救中国,又终无前途的人,他们的悲剧是没有看到真理的悲哀,这都显示了老舍先生剧作深刻的革命性。
舞台上的《茶馆》焕发了剧本的全部光彩。台上的人物,不像是在演,而使人感觉是在生活,在那些年代里闯荡、挣扎、作孽、腐烂下去。应该说,北京人艺有一批了不起的演员,他们的身上闪射出艺术家魅人的光辉。
――曹禺
我们都认为整个戏必须紧紧抓住生活的真实感,一定要使演员从生活入手,要在丰富的生活想象中,通过深刻的体验,去获得人物的自我感觉,然后才能随着作者的笔锋,在舞台上纵横驰骋、嬉笑怒骂、小大由之。
《茶馆》的演出,虽然得到作家的肯定和观众的欢迎,但不能说这就是惟一正确的演出处理,更不能说已是完美无缺了。随着戏的不断演出,还应不断探索,以新的感受、新的理解去充实它。
――夏淳

电影版《茶馆》DVD封面
创作《茶馆》的最初意图和我们国家的第一部人民宪法有关,所以,戏是由现代历史上有名的康有为、梁启超的改良运动写起。但是,在写作过程中,逐步演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差不多已经看不见原来的意图了。现在大家看到的三幕话剧是以一个茶馆为中心,通过七十多个人物和一系列小故事描写了五十年的变迁。在三幕戏里葬送了三个不同的时代――大清帝国、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70103/108343.html

更多阅读

我在“老舍茶馆”不愉快的就餐经历 北京老舍茶馆地址

世博园新西兰馆馆长麦克携家人来京旅游,我设宴款待。本来是要定全聚德的,结果馆长说新西兰使馆的北京同事刚刚宴请完烤鸭。 于是,我特意求助微博,看咱北京还有什么餐厅适合宴请外国友人。馆长在上海已经呆了好几个月,中餐可谓吃得不少

《茶馆》老电影话剧 和新电视剧下载地址 老电影茶馆

《茶馆》老电影和新电视剧下载地址【影片导演】谢 添【编 剧】老 舍【舞台导演】焦菊隐夏 淳【主要演员】于是之 .... 王利发郑 榕 .... 常四爷蓝天野 .... 秦仲义童 超 .... 庞太监胡宗温 .... 康顺子程 中 .... 小康顺子英若诚 .

对老舍《茶馆》的评价 老舍的茶馆

这是老师布置的一篇文章,下面是我看后对《茶馆》的感想《茶馆》从第一幕的晚清戊戌变法到第二幕的民国初的军阀混战,一直写到第三幕的抗战结束,历经半个世纪,这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在《茶馆》里体现得淋漓尽致。用老舍的话说:“一个大茶

老舍茶馆和老北京大碗茶 老舍茶馆 北京

老舍茶馆是以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剧命名的茶馆,始建于1988年。在这古香古色、京味十足的环境里,客人每天都可以欣赏到来自曲艺、戏剧等各界名流的精彩表演,同时可以品用各类名茶、宫廷细点和应季北京风味小吃。自开业以来,老舍茶馆

茶馆 全39集老舍茶馆电视剧 老舍茶馆 北京

简介: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浓缩的小社会。本剧改编自老舍先生同名原著,选取了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的三个历史阶段,透过茶馆这一窗口,呈现出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的生死沉浮,折射出整个社会的变迁;描绘了一幅近半个世纪旧时代的历史画

声明:《老舍话剧 茶馆 原文 茶馆[中国话剧(老舍)] 茶馆[中国话剧(老舍)]-剧情梗概,茶馆》为网友果冻先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