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艺术特色介绍 宋桂玲 宋桂玲-基本介绍,宋桂玲-艺术特色

宋桂玲(1933-1999),豫剧表演艺术家,河南开封人,国家一级演员。她8岁进开封快乐戏院学戏,专攻刀马、花旦。她主演的豫剧《黄金蝉》、《茶瓶记》等灌制了唱片。1985年任河南省豫剧一团艺术指导。生前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剧协理事。

宋桂玲_宋桂玲 -基本介绍


宋桂玲宋桂玲,女,豫剧旦角。祥符调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为国家一级演员。1933年4月15日,农历癸酉年三月廿一日生开封。10岁进开封快乐戏院学唱豫剧,专攻刀马、花旦。曾师从豫剧老艺人赵清和,后又曾随京剧艺人金丝猴学练武功。12岁登台演出,曾在《闹书馆》中饰秦雪梅、《大狼山》中饰九花娘、《大破天门阵》中演穆桂英、《刀劈杨藩》中演樊梨花。解放后,主演过《穆桂英下山》、《香囊记》(《抬花轿》)、《三哭殿》、《蝴蝶杯》、《陈妙常》等传统剧目及《李双双》、《铁流战士》等现代戏。1952年参加中南区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演,演出《蝴蝶杯》中“投衙”一折(饰胡凤莲),获一等演员奖。1953年赴朝鲜,在战地演出《花木兰》、《克敌荣归》、《红娘》、《断桥》等戏,被评为人民功臣。1954年起先后担任开封民乐剧团和安阳地区豫剧团团长。1956年参加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会演,获一等演员奖。她主演的豫剧《黄金婵》、《茶瓶计》等曾灌制过唱片。1962年入党,后为开封市戏曲学校校长,中国剧协会员、河南省文联委员、河南剧协理事。她的唱腔为豫剧中的“祥符调”,清脆圆润,优美婉转,表演朴实深沉,细腻逼真,为广大观众所称道。

宋桂玲_宋桂玲 -艺术特色


《香囊记》剧照宋桂玲老师的唱腔俏、醇、脆;身段娇、娴、美。在50多年的舞台生涯中,她主演过150多部戏,塑造了近百位性格迥异、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抬花轿》中的周凤莲,便是其中颇具特色、生动鲜明的一个艺术形象。《抬花轿》原名《香囊记》,在豫剧舞台上已流传多年,虽未达到家喻户晓,但无数戏迷耳熟能传。在长期舞台实践中,宋桂玲认为《香》剧是以反映张志诚和王定云的爱情为主线,周凤莲只是个陪衬角色,因此她想把这个心直口快、爽朗天真、乐于助人的人物在舞台上树起来,成为《抬花轿》的主角。于是先后四易其稿修改剧本,而后在白口、化妆、人物性格、做戏等方面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多侧面、全方位加重周凤莲的分量。特别是坐轿时的一段唱,为了达到声情并茂,唱腔与舞蹈巧妙结合,宋桂玲每天对着录音机从早上8点到12点,翻来覆去地唱,一字一句地听,同时配上坐轿动作,一点一滴地琢磨,一招一式地练,整整苦练了两个月,直到演出后观众用热烈的掌声开了“收条”,她才如释重负。修改后的《抬花轿》把凤莲刻画得娇媚而不轻浮,憨直而不带傻气,因此“坐轿”一折的唱腔,很快不胫而走,广为传唱。《抬花轿》(原名《香囊记》)一剧,她在50年代初已把“疯丫头”周凤莲唱红
宋桂玲后,又不断揣摩,不断改进,为使周凤莲的性格更丰满,于20世纪70年代末第一次在新娘子坐花轿时加上了一节欢快活泼的唱段。韵味醇厚的祥符调[二八板]把这个戏唱得欢,唱得活,唱得热闹腾天。宋桂玲又根据自己嘴皮子快、吐字清晰的特点,还在该剧中加进了难度很大的两段唱――夸香囊和夸妹妹,听来如珠落玉盘。后学者则因难度过大,对此两段唱腔很少问津,令人抱憾。

宋桂玲老师热爱戏曲事业,热爱观众。就在她逝世的前几个月,还带病参加老年乐艺术团,经常为老干部慰问演出,有时中午拔了吊针,下午就粉墨登场,临终前在病房还向徒弟们授艺。1999年5月17日,农历己卯年四月初三日逝世。

宋桂玲_宋桂玲 -艺术人生

宋老师是个倔强的女人,非常要强,总想靠艺术征服人,从来不巴结逢迎别人,从小到老都这样。正是这种性格,使得她学戏比别人刻苦,练功比别人勤奋,也正是这种性格,她才能很早的在艺术上出人头地。十多岁的时候,她就红遍了整个省城开封。甚至整个河南都为这样有艺术天赋的小演员震惊,当时的报纸纷纷称她为“豫剧小皇后”。赶走日本人后,演出比以前频繁了,对棚的事情也就多了。场面只要宋桂玲一到,那场面立即改观。当时在郑州,四个剧团对垒,而且有现在被列入五大名旦的演员,一个戏班为了能得到那面红旗从而领取额外的报酬,从开封请来了宋桂玲,果然,人们果然象难民拾灾粮一样向这个戏台前拥来。当时的会首由衷的赞叹到“宋桂玲,真灵!”。时隔50年,宋老师的回忆录在台湾出版的时候,陈立夫听说是民国期间“豫剧小皇后”的著作,欣然题了书名。她学戏唱戏的时候,正赶上抗日战争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战争给人民,尤其是给艺人带来的痛苦她深有体会。民族的解放,人民的自由,让她深深的体会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顾生命危险去慰劳朝鲜战场上的解放军战士。因为爱这个新生的祖国,她决意到当时的老区濮阳等地去“提高那里的文艺水平”,无庸置疑,这是首要的原因,除此之外,据当时在和平剧团琴师(王素君老师的丈夫)后来回忆认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解放前后的“和平剧团”来了两个大主演,一个是李志贞,另一个是关灵凤,这两个人的水平确实也是非凡的,她们主演的绝大多数都是陈派戏,关灵凤是樊粹庭的学生,不用细说,肯定是以陈派戏主打。李志贞也是陈素真的崇拜者,观众中曾这样一句戏言“李志贞,真不中,三天两头《义烈风》(李的水平其实是很高的,在宋老师的回忆录里有记载,甚至曾令宋老师感到有隐隐的压力)。当时的宋桂玲正是从少年向青年过度的时期,思想和艺术都渐趋向独立,她看出了群众对反复演唱老剧目的不满情绪,想改革,而当时的和平剧团没有革新的氛围,她也想出去独闯一翻天地,创立属于自己风格的流派。可是,她低估了老区的困难,低估了宣传对艺术文化的重要性。陈素真革新成功因为碰到了樊粹庭,常香玉发展成名,是因为嫁给了陈宪章,而她,却遭遇到的是让她伤痕累累的王长江。

宋桂玲_宋桂玲 -个人轶事

失败的婚姻

宋老师一生结过三次婚,她并不是那种拿婚姻的浪漫作游戏的女人,相反她对爱情和婚姻看得是那么的庄重和不可亵渎,但是前两次的婚姻让她受尽感情和肉体的折磨,最后的婚姻现在看来也不无遗憾,因为她常把艺术看得太神圣了。

第一次的婚姻,肯定是少女的最好的梦幻,当时的宋老师也一样对未来的生活满怀憧憬。可是她自己心目中的美好丈夫居然做出了不可思议的行为,带着满腔的愤怒,宋老师带着一个女儿,留下一个男孩跟那个人分手了。宋桂玲很羡慕象常香玉那样有文化人帮助发展自己的事业,分手后,,她多么向往找一个宽厚的肩膀替自己在艺术上扛一扛,上一个新高度,就是这个时候她认识了王长江。在当时的宋桂玲看来,王长江好象是一个有文化的人,而且王长江的花言巧语也确实让宋桂玲沉醉过,她感到自己找到了忠实的依靠,并再次幻想着成功的花环是多么的绚丽多彩,不顾妈妈的对王的强烈反对,她坚决和王长江结婚了。可是,事实告诉她,她想错了。生活是那么的复杂,烦恼是那么频繁,王长江的苍白、无情和暴戾是那么的令她失望。为了再生的两个女儿不再有继父的烦恼,也为了顾及当初跟母亲犟嘴时的面子,她心里流者血泪,一天天的煎熬着自己。经历了一次次的痛苦和失望,在已经向老年迈进的时候,宋桂玲实在忍受不了那种双重的折磨,终于走出了这个让她永远后悔的婚姻。


领奖台上不倦的追求

濮阳-安阳-新乡,饱经了辗转之苦,宋桂玲依然没有看到成功的曙光,那儿的人民是热情的,可是那里的文化是跟郑汴洛相比是落后的,甚至是荒凉的。当时的人员调动手续非常的严格,更何况稍微有点名利思想的人都不会到那个地方,因此那里的编剧,舞美、乐队都比较紧缺,想出精品是非常困难的。“文化大革命”对她的艺术流派的形成更是起着巨大的阻止作用,但是任何时候,宋桂玲都没有停息过追求艺术的脚步。

宋桂玲的艺术水平和创新理念,在开封是出了名的,,文革后,开封市艺术学校请回了她,让她做开封戏曲学校第一副校长,可是她觉得自己不是搞行政的料,自己的心思依然在舞台上。就在这个比较空闲的时候,她开始跟周则声合作,改编了豫剧传统戏《香囊记》,原来,这个戏以姚淑芳唱的最好,素有“门搭子点炮,姚淑芳坐轿”的说法,在此之前,河南省豫剧二团,吴碧波,唐喜成,李文彬等也排演了此剧,如果没有过人的胆量与艺术水准是不敢冒此风险的,但是,宋桂玲抱着自信,费尽巨大的心血,终于把此剧演绎的空前的富于观赏性。

幼儿园艺术特色介绍 宋桂玲 宋桂玲-基本介绍,宋桂玲-艺术特色

宋桂玲一改原来的两个轿夫为四个轿夫,并亲自为戏中坐轿一折设计了四个轿夫的抬轿动作,并去掉了许多老戏词中的不合理,不文雅的部分,(时间问题,不便展开叙述),经过多次斟酌,宋桂玲决定把戏名由原来的〈香囊记〉改为〈抬花轿〉。宋桂玲结合自己嘴皮子快,吐字清的特点,为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自己又独立设计了一段快流水(这个香囊绣得真好看),至今无人敢轻易乱学,后来的演出者,往往删除这段难度较高的唱段。排演后,进京演出,获得巨大的成功,文化部部长竖起大拇指夸赞周凤莲的人物塑造到位,外国文艺人士纷纷进后台,看看演周凤莲的演员是何许人物,能发挥到如此水平。演出之后,著名导演谢添就想把此剧改编为电影,但是当时开封市政府竟然搅黄了此事。此事没有成功,谢添才又导演电影〈七品芝麻官〉。尽管没有拍成电影,但是“府门外三声炮花轿起动”的唱段却永久流传下来。

《抬花轿》的巨大成功让人们又回想到了宋桂玲这样一个了不起的艺术家,河南省豫剧一团这时急需一个唱工好的演员加盟,于是宋桂玲应邀来到河南省豫剧一团,并担任一团艺术指导的职务。

王长江的苍白让宋桂玲自己加快了学习的步伐,她靠查字典的方法,增加自己的词汇量,起初是片段地把古典或者现代文学中的名句用的唱腔或者念白中去,再后来,随着知识的丰富,她已经能写比较的文雅的唱词了,在里面的唱词里,就有她进步的痕迹。就是这种坚韧的劲头,保证了她有能力给后人留下一本史料性的回忆录《艺海钩沉》。


和王素君在一起晚年的努力与“三哭”

退休后,宋桂玲还是在孜孜不倦的为艺术奋斗着,她的遗憾很为老年乐的姐妹们理解,用王素君老师的话说“我们不忍心看着这样一个了不起的艺术家的精美作品不为人们所熟悉”。在老年乐全体人员,尤其是马鸣昆、王素君、吴碧波的帮助下,她整理了自己了自己的早期,比较有代表性的唱腔,结集出版。这些唱腔虽然不能代表她的全部艺术,但是毕竟可见一斑,虽然没能见到自己的唱腔出版,仅仅是能见到录制出来的母带,她就高兴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但是在出版的时候,出版社居然跟她要出版费,她真正的生气了,拿回自己的磁带,什么也没说,回家了,他刚关上门,泪水就流了下来。

因为常年活动在舞台上,宋桂玲和子女联系交流的机会很少,照顾的也很少。到了晚年,倍感对子女充满歉意,由于自己不能巴结逢迎,也没能给子女造什么福,子女甚至心有怨恨。

跟第二个丈夫结合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她跟自己唯一的男孩几乎没见过面,有一天她儿子来找她,让她给他找个工作。亲生儿子,多年不见,可以想象当时宋老师的心情,可是她的性格,她的人际关系确实没能给孩子一个满意的答复,结果儿子因不理解而怀着怨恨走了,留给宋桂玲的则是一辈子的遗憾与锥心之痛。这是她内心深处的痛。她曾说这是她最大的但极少向人提及的心病。人到晚年,依然不能见到儿子,在谈到这样一件事时,她的泪水悄悄的流了下来。

宋桂玲_宋桂玲 -相关词条

李胜素

董圆圆

刘兰芳

张火丁

严凤英

时小福

宋桂玲_宋桂玲 -参考资料

[1] 豫剧名家---宋桂玲纪念馆 http://www.eelove.cn/songguiling

[2] 中国戏剧场 http://www.zhongguoxijuchang.com/yizhihua/0605sgl.htm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70103/108966.html

更多阅读

略论艾青诗歌创作三个阶段的思想艺术特色 艾青诗歌朗诵

艾青是继郭沫若、戴望舒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他坚持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精神,大胆借鉴现代主义、浪漫主义的表现形式,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尖锐的现实性、厚重的历史感和独特的个人意味。但同其他诗人一样,艾青的

宋祖英鲜为人知的亲妹妹宋佳玲比她更漂亮(图) 宋佳玲老公

宋祖英鲜为人知的亲妹妹宋佳玲比她更漂亮(图)作者:三峡在线早在2006年10月12日,三峡在线在看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播出的一期节目《宋祖英的梦想之路》的时候,就曾经看到过一张照片:上面标注的是欢乐大家庭。从左到右依次是:宋祖英的

声明:《幼儿园艺术特色介绍 宋桂玲 宋桂玲-基本介绍,宋桂玲-艺术特色》为网友完美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