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成诗的主人公是曹植。
汉语成语,意思是七步内就能完成一首诗。比喻有才气、文思敏捷。该词语典故出自由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为其兄曹丕七步成诗。
解释
【释义】称人才思敏捷。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才思敏捷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七步之才、七步成章
【同韵词】人人得而诛之、舐犊之私、遗风馀思、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品而第之、力竭声嘶、若有所思、未卜先知、一柱难支、驴唇马觜
【关联词】相煎何急
原文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标题:七步成诗的主人公是谁?
网址:http://u.www.AihuAu.com.net/subject/1020549.html
沙发回目录
七步成诗的译文
着墨 | 2013-07-15 14:03
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文帝:魏文帝曹丕字子桓,三国魏文学家。与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合称“三曹”。
东阿王:曹植,字子建,封为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
大法:大刑,重刑,这里指死刑;
应声:随着(命令的)声音,立即……;
煮豆持作羹:煮熟了豆子做豆羹。羹,有浓汁的食品;
漉菽以为汁:滤去豆渣做成豆羹汁。漉,过滤。菽,豆类的总称;
萁:豆秸;
釜:锅;
然:同“燃”,烧。典故本则故事写魏文帝曹丕称帝后为了加害亲弟弟曹植,不惜下令让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否则“行大法”(即判死刑),可见曹丕是多么狠毒。但曹植“应声便为诗”诗中既有凄苦含泪的抱怨,又有对皇兄的讽喻,读来实在感人肺腑!所以,连心胸狭隘,残忍自私的曹丕听了这诗以后,脸上也露出了羞耻的表情。
曹操死后次子曹丕继位。曹丕唯恐几个弟弟与他争位,便先下手为强,夺了二弟曹彰的兵权;又逼四弟曹熊上了吊。此时就剩下老三曹植,曹丕深恨之。故命曹植在大殿之上走七步,然后以“兄弟”为题即兴吟诗一首,但诗中却不能出现“兄弟”二字,成则罢了,不成便要痛下杀手。曹植不假思索,立刻脱口而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