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载机(shipboard)是配备在航空母舰上的主要武器,其性能决定着航空母舰的战斗能力,载机数量越多者实力也相对越强,航空母舰本身也是为了让飞机起降、维修以及使其能长期作战而存在,相较于传统最大攻击距离仅有40千米的战列舰舰炮武器,现代舰载机有着1000千米以上的作战半径,还可以空中加油的方式延长航程,并能在攻击完后回到航母上装载弹药,再度起飞攻击,其作战持续性和任务多样的作战能力也是舰载机与巡航导弹在海战所扮演的角色最大的不同。
舰载机_舰载机 -简介
舰载机按使命分为歼击机、强击机(攻击机)、反潜机、预警机、侦察机和电子对抗飞机等。按起落原理分为普通舰载机、舰载垂直/短距起落飞机和舰载直升机。普通舰载机只能搭载在航空母舰上,借助母舰飞行甲板上的弹射器起飞,降落时用机身后下方的尾钩,钩住飞行甲板上的拦阻索,强行停住,以缩短滑跑距离;机体结构坚固,起落架减震能力和承载能力强;主轮轮距较大,抗倾倒能力强;可系留在母舰上,以防止母舰摇摆时翻倒;机翼和有的尾翼可折叠(见图)。舰载垂直/短距起落飞机(见彩图)能在飞行甲板较小的舰船上起落。舰载直升机能搭载在航空母舰和设有飞行平台的大、中型军舰上,其旋翼和尾梁大多可折叠。
舰载机
舰载机能适应海洋环境。普通舰载机一般在 6级风、4~5级浪的海情下,仍能在航空母舰上起落。舰载机能远在母舰舰炮和战术导弹射程以外进行活动;借助母舰的续航力,可远离本国领土,进入各海洋活动。舰载歼击机多兼有攻击水面、地面目标的能力,舰载强击机(攻击机)多兼有空战能力,以充分发挥有限数量舰载机的最大效能。舰载机在母舰出海时上舰,母舰返回基地时飞回岸上机场。一艘航空母舰可搭载数十至百馀架舰载机。通常是多机种同时搭载,以形成综合作战能力。
1910年11月14日, 美国飞行员 E.B.伊利从“伯明翰”号巡洋舰上首次驾机起飞成功。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舰载机主要用于海上侦察、巡逻和反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舰载机的战术技术性能有了很大提高,在塔兰托、珍珠港、珊瑚海、中途岛等多次海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改变了传统的海战样式。战后,实现了舰载机的动力喷气化、主要武器导弹化和机上系统电子化,并发展了舰载的预警机、电子对抗飞机、垂直/短距起落歼击机和直升机等。在1982年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之战中,英国海军首次将“海鹞”式舰载垂直/短距起落飞机和舰载直升机投入实战。
舰载机_舰载机 -起飞顺序
(假设飞机是F-14)
飞行前的准备工作:飞行甲板的停机坪上停放着雄猫F-14战机,此时F-14已经完成了全部任务需要的弹械、装备以及飞机本身的整备工作,只等飞行员和雷达拦截官(RIO)前来搭机,简报结束后着装完毕的飞行员们出现在飞行甲板并向飞机走去,随即完成起飞前的最后检查工作,飞行员的RIO和身穿棕色套衫的机工长一起从机体外部开始检查确认,油压管路是否漏油、扰流板等等的操作装置有无异常、弹械装备是否挂载妥等等,这些外部检查的确认是飞行员本身职责所在,一旦确定就可以直接登机了。攀爬舷梯进入座舱,前座是飞行员后座是RIO并以安全带将自己的身体固定住。
接下来飞行员再按照检查表进行仪表的检查和设定,在这段时间RIO将把飞航的资料输入到导航系统中,并对无线电频率进行调整等各方面的工作。
舰载机
完成这些工作以后,就开始启动发动机,飞行员举起手指询问甲板指导员是否完成发动机的准备,如果妥当,指导员一手指向发动机,另一手不断的画圆圈传达启动的信号,发动机启动是按照先左后右的顺序来进行,发动机发动以后,飞行员就把油门放在慢车位置上,等待飞机操作员松开刹车也就是拿掉停机链和轮挡,在此之后飞行员催大油门以提高动力,按照穿着黄色套衫的甲板引导员指示,让飞机前进并移往弹射器的位置上去,到达预定位置后,飞机固定在弹射器的一段时间,穿着黑白格子背心的安全官会对飞机的操舵装置等进行再次也是最后一次确认检查。
接下来身穿红色背心的武器工作人员会把挂载弹械的安全栓拔掉,检查各式导弹是否就位也是这一时间的工作。完成全部作业后,身穿绿色背心的弹射器组员向飞行员以及弹射操作手亮出发射重量的指示牌,随着飞行员的确认手势,装在鼻轮上的弹射杆被放下,弹射器组员将弹射杆挂在弹射梭的横档上面。
当这些作业全部完成以后,就把保护其他飞机和甲板人员避免被发动机喷出的热气所伤的折流板竖起来,接到弹射官全速起飞的信号以后,飞行员就松开刹车装置,启动后燃器并启动操作系统等等,如果没有异常便给弹射官行礼,看到这个手势的弹射官也以一个漂亮的手势做出弹射开始的信号,看到这个信号的弹射操作手(位于甲板边缘狭窄走道弹射站组员)按下控制盘上的按钮,就在这一瞬间,蒸汽冲入汽缸之内,弹射梭把将近三十吨的F-14猛然加速(此时的利用牵引力固定鼻轮的哑铃状武器因超过拉力极限而自行折断),以270千米/小时的速度把飞机弹射出去。
也就完成了舰载机的弹射起飞工作。
舰载机_舰载机 -特点
舰载机
初期的舰载飞机与其他飞机基本相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偷袭珍珠港和日、美在太平洋上的几次海战主要是由舰载飞机进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超音速喷气飞机和核动力航空母舰的出现,舰载飞机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60年代美国研制的舰载战斗机F-14在性能和火力上与同期的陆上战斗机相近。70年代出现了舰载垂直起落歼击-强击机,它可以在小型航空母舰甚至一般军舰上起落,使舰载飞机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军舰甲板长度有限,一般舰载飞机必须借助母舰上的弹射器起飞。起飞时,飞机上的挂钩与弹射器相连,飞机在自身发动机推力和弹射力联合作用下,只须滑跑几十米就能脱钩飞离甲板。降落时,飞机尾部的着陆钩与起落架同时放下,着陆钩钩住横置于甲板上的拦阻索,而拦阻索两端与缓冲器相连。在拦阻索的掣动作用下滑跑很短的距离就要停止。甲板末端还有备用拦阻网,防止飞机不断晃动,舰载飞机的起落和飞行条件比陆上飞机恶劣。因此舰载飞机应有良好的起飞性能、较低的着陆速度、良好的低速操纵性。驾驶舱的视野开阔,在母舰和飞机上还装有特殊的导航设备,便于驾驶员对准甲板跑道。为了少占甲板面积和便于在舰上机库内存放,多数舰载飞机的机翼在停放时可以向上折叠,有的垂尾和机头也可以折转。此外,海水和潮湿的环境容易使飞机机体、发动机和机载设备严重腐蚀,飞机要有较好的防腐蚀措施。
舰载机_舰载机 -象征
正准备进行试飞的歼-15S型舰载机
滑跃14°,是“辽宁舰”甲板舰艏的一个显着标识,是舰载机从甲板上起飞的一个仰角,它决定着舰载机能否成功起飞。尽管它只是航母的一个很小的组成部分,但因其重要性而格外引人注目,因此被视为中国海军从海上起飞的一个象征。
舰载机_舰载机 -歼
网友拍摄到的正准备进行试飞的歼-15S型舰载机。
中国自行研制的歼-15S型双座双发重型舰载战斗机已经于11月3日上午在中国某地成功首飞,该机型是在歼-15舰载机基础上生产的一型舰载战斗机。歼-15S舰载机的整个首飞过程持续10分钟左右,至少在机场上方绕场4周。采用了串列双座技术的歼-15舰载战斗机,一方面利于提高远程巡逻的效率,一方面也利于新飞行员的战斗转换,同时减少长时间飞行给飞行员带来的压力,有效提升空中作战的效能,该机很可能具有空中伙伴加油能力。
舰载机_舰载机 -种类
舰载机不同国家不同吨位的航母搭载的舰载机数目不同
美军现役尼米兹级的搭载能力在100架左右,一般搭载80~90架各型战机。
航母上的舰载机一般有这么几种:
制空战斗机
专司航母编队的防空任务、负责截击来犯敌机,比如已经退役的F-14雄猫,现在已经被多用途的战斗/轰炸机兼任。
战斗/轰炸机
舰载机
负责防空和对地面/海上目标的远程打击任务,如现役的F/A-18
预警机
舰载机
自然是负责空中预警,如E-2鹰眼。
电子战/电子干扰机
舰载机
负责对各种目标进行电子干扰/破坏,如EA-6B。
直升机
舰载机
负责反潜、搜救等任务,如SH-60海鹰。
小型运输机
负责舰队和陆地间的人员、货物运输。
部分舰载机
舰载机_舰载机 -美国配置
若论打航空母舰的经验,排名第一的是美国,第二是日本,第三是英国,第四是德国。前三名估计无争议,德国潜艇多次击沉美英航空母舰,排第四也是可以接受的。
二战期间航母之间的较量,给我们提供了很丰富的打航母事例。通过分析战例,人们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航母为了自身的安全,必须最低限度拥有和来袭敌机数量相当的战斗机。
这很容易理解,没有谁可以保证以战斗机100%击落来袭的飞机,尤其是在机群空战中。
二战时期的美日航空母舰,普遍存在舰载战斗机不足的问题。比如:
日本的赤城号,舰载机为,固定配置零式舰战12、俯冲轰炸机35、鱼雷机19,机动搭载25;
舰载机
日本的翔鹤号,舰载机为,零式21、俯冲轰炸机30、鱼雷机30架;
美国战争初期的航母舰载机比例大概与此相当。
战斗机偏少的原因在于,早期的航空母舰始终存在攻与守的矛盾。
由于战斗机偏少,一般一艘航空母舰抵挡不住一艘级别相当的航母的攻击。比如,珊瑚海海战,日本航母两大一小对抗美国两大,结果是日本两大伤一小沉,美国一沉一伤,谁也没能幸免。
因此,先敌攻击成为航母对战关键。
中途岛海战就说明了这个问题。美国三艘航母抢先攻击,击沉日本航母三艘。在对抗美国的攻击中,就暴露了日本战斗机数量不足的问题,当零式击落了最先来袭的所有美国鱼雷轰炸机后,或无油无弹,或被引到低空,结果被美国的俯冲轰炸机钻了空子。同时,美国方面也暴露了战斗机不足的问题,当日本三艘航母被击沉后,美国拥有3:1的优势,但仍然被日本一个舰载机攻击波击沉了一艘航空母舰。
上述战例清晰的表明,为了抵挡来自空中的威胁,必须有数量足够多的战斗机。后来美国建造的航空母舰,就注意了这个问题,美国典型的埃塞克斯级航母,舰载机配置为,1个战斗机中队(36一37架)、1个战斗轰炸机中队(36一37架)、1个俯冲轰炸机中队(15架)和1个鱼雷机中队(15架),总计103架飞机,这样有超过70架可以对空拦截。
同时,由于舰载机起降、准备复杂,必须采取多舰配合作战,二战期间航母间交战,单舰间的对抗几乎没有。
关于战斗机数量对航母安危的重要,在马里亚纳海战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从交战双方的航母数量看,美日为15:9,但是实际舰载机为美日956:360。即便加上日本陆基飞机240架,美日飞机数量也是956:600。考虑到美国舰载机中战斗机、战斗轰炸机的比例,可用于空战的飞机超过600架,几乎和日本来袭飞机的数量相当,加上人员素质的差异,出现“猎杀火鸡”的场面是非常正常的。
说到航母抵御空中威胁的能力,还需要说说舰炮。无线电近炸引信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研制成功的,美军的高射炮最早都装备,从而使得大批日本飞机被击落,因此它与雷达、原子弹被誉为二战期间武器装备的三大发明。
人们要说的是,带无线电近炸引信的高射炮,在航母交战中起到的是“马后炮”的作用。就是说,它并不能阻止一次对航母的致命攻击,其作用是慢慢积累的。
二战后期,美国为了保护一艘航母,舰炮数量是惊人的。比如,航母本身往往有127毫米高炮12门、40毫米“博幅斯”高炮68门、20毫米“厄利孔”高炮55门,同时,还有一艘战列舰20门127毫米高炮和150门速射炮护卫,以及数量众多的巡洋舰、驱逐舰支援,细算为了保卫一艘航空母舰可能会动用超过500门高炮。但是从冲绳海战看,日本神风特攻机还是屡屡突防,美国各种舰船被击沉的33艘,被击伤的370艘,如果不是美国舰队的规模超过1500多艘(其中包括59艘攻击航空母舰和护航航空母舰),肯定承受不了这样的损失
高炮的毁伤作用在于逐步的积累。在美国海军装备近炸引信高炮炮弹后,有30-50%突破美国战斗机拦截的日本飞机被击落,由此造成的日本飞行人员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这就是近炸引信威力的关键。
战后,美国还是按照二战时的经验,构建其航母战斗群的对空防卫能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宙斯盾”舰和F-14战斗机。一个美国航母战斗群有近300枚防空导弹的护卫,足以抵抗传统攻击模式的飞机100架,一架F-14可以攻击6个目标,一个中队的F-14可以拦截70架敌机。由此说,美国航母战斗群的对空防卫,还是在舰载防空火力和对空战斗机上做文章,而且文章做的也算相当到位。
不过,战争是双方的互动,当SU30出现后,局面发生了变化。
首先,由于现代空射反舰导弹的射程普遍超过防空导弹,舰载防空火力再次被置于尴尬的境地,尽管“标准”、“海拉姆”、“密集阵”的组合可以对反舰导弹有极高的拦截概率,但终究是被动的防御,而且也不能作到100%拦截。航母的敌人从来没有想过发射100枚命中100枚,发射100枚命中5枚,这就足够了!
这样,防空的重担还是落在了舰载战斗机的身上。
早期的美国“尼米兹”级航母,舰载机的配备为,F―14“雄猫”战斗机20架、F/A―l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20架、A―6E“入侵者”攻击机20架、E-2C“鹰眼”预警机 4架、S-3A“海盗”反潜机8架、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6架,以及直升机多架。现在这个搭配发生了变化,变成了F/A-18一统航母甲板的时代。
对于A-6、A-7这类专用攻击机的退场可以理解,因为F/A-18作为多用途战斗机可以替代他们的作用。对于F-14的下场可以分析一下。
F-14作为专门的制空战斗机存在,显然还是暴露了航空母舰攻与守之间的矛盾。首先其对地、对海攻击能力弱;其次,当敌人也具备多目标、远距离交战能力后,F-14和“不死鸟”的组合威力也是大打折扣。
当F/A-18成为美国航母战斗群的防御主角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推算其能够抵御多少SU30了。
按照前面的分析,最简单的结论似乎是,60架F/A-18可以抵挡60架SU30的攻击。甚至还可以乐观的估计,由于F/A-18具备多目标接战能力,60架“大黄蜂”可以抵挡120架甚至是240架SU30。表面上看是这样,但是考虑到双方的互动,结论正好是令人惊奇的相反。
假如同样具备远距离、多目标接战的SU30和F/A-18相遇,假定双方电子水平相当,那么可以说交换比是1:1,就是说双方击落、被击落的概率都是50%。由于F/A-18的责任重大,绝对不允许另外50%的概率出现,那么,起码要用两架F/A-18对付一架SU30以确保击毁。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多目标接战能力并不能取代多机的作用,因为对手也可以用一架SU30同时攻击2架F/A-18。
这样以来,60架F/A-18对抗SU30的数量就变成了30架。
但是离我们的结论还是有偏差,我们再进一步推算。
航母舰载机的起降是很复杂的,甚至可以说有点危险。虽然说尼米兹级有4个弹射器,4座弹射器如果同时使用可在1分钟内可将8架弹射升空,但不等说一艘航母一天可出动8架/分X60分X24小时=11520架次,实际正常的日出动架次在200-300架次之间。按日出动300架次为基础,由此可以推算,F/A-18进行一架次战斗飞行准备、起降、再准备大概需要4.8个小时。
好!我们离结论不远了。当为了拦截30架SU30达到100%的概率,一个航母战斗群起飞了全部的60架F/A-18,那么,在4.8个小时内,几乎很难再有成规模的“大黄蜂”出击了,那么此时无论是海面还是天空一旦再次出现敌人,结果会怎样呢?
所以,为了保留预备队,一个航母战斗群对抗SU30的数量还要打折扣。方法是告诉大家了,至于如何计算出“24架SU-30可对抗美国一个航母战斗群”这般精确的结论,只好请正在读《高等数学》的军友赐教了!
当然,还有很多因素需要考虑。
比如最新的F/A-18换装了新的相控阵雷达,的确够SU30头疼的;不过,谁能保证没有几条鱼雷或几枚潜射导弹射向美国航母?
舰载机
从历史上看,多航母战斗群配合也是美国必然的模式,如果来上5个、7个航母战斗群,别说打看见都胆寒;但是一旦有DF赶来以“天女散花”配合,这推算的难度简直和摸彩票相当了。
美国型号
F-14“雄猫”战斗机
F/A-18“大黄蜂”战斗机
A-7E“海盗”攻击机
A-6E“入侵者”攻击机
S-3B“北欧海盗”反潜机
SH-60B“海鹰”直升机
SH-60F“大洋鹰”直升机
HH-60H“海鹰”直升机
C-2A运输机
ES-3A“影子”侦察机
E-2C“鹰眼”预警机
EA-6B“徘徊者”电子战机
自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A-6E、A-7E、F-14正逐步被F/A-18战斗机所代替,老的F/A-18C/D也换装为F/A-18E/F。E/A-6B未来将被E/A-18也就是F/A-18E/F的电子战型所代替。S-3B逐渐转为加油机使用,反潜任务则由SH-60B/F代替。未来还会装备F-35“联合攻击战斗机”两栖船舰上还装备有V-22“鱼鹰”倾转旋翼机,CH-46“海上骑士”直升机,AH-1W攻击直升机,A-V8B“海鹞”式攻击机,未来还会装备AH-1Z“超级眼镜蛇”攻击直升机,UH-1Y“超级休伊”直升机,RQ-1“火力侦察兵”无人直升机,F-35“联合攻击战斗机”X-45,X-50两种无人机正在研制中,未来可能装备海军。原计划要代替A-6、A-7的A-9攻击机的研制不顺利,所以被F/A-18E/F所代替。
舰载机_舰载机 -法国型号
F8E“十字军战士”战斗机
“超级军旗”攻击机
“军旗IVP”侦察机
“贸易风”固定翼反潜机
“超黄蜂”直升机
“海豚”直升机
阵风M战斗机
E-2C“鹰眼”预警机
565“黑豹”直升机
自克莱蒙梭号退役,新航母戴高乐号服役,法国研发新式战斗机阵风,衍生海军型阵风M,三代半的阵风M替换F8E“十字军战士”战斗机、“军旗IVP”侦察机、“贸易风”固定翼反潜机,在阵风M升级至F3型后,将代替“超级军旗”攻击机。
舰载机_舰载机 -中国型号
歼-15(绰号:飞鲨,是中国参考从乌克兰获得苏-33战斗机原型机T-10K-3号机以国产歼-11战斗机为基础进而研制和发展的重型双发舰载战斗机,该机研制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承担。歼-15在战斗机世代划分上属于第四代战斗机改进型,即第四代半战斗机。
拥有可折叠机翼的歼-15在外形上与俄制苏-33非常相似,但歼-15融合了歼-11B的技术。在歼-11的基础上新增鸭翼、配装2台大功率发动机,实现了机翼折叠,全新设计了增升装置、起落装置和拦阻钩等系统,使得飞机在保持优良的作战使用性能条件下, 实现了着舰要求的飞行特性。
2009年8月31日,歼-15首飞成功。2012年11月23日歼-15降落在辽宁号航空母舰甲板上,由飞行员戴明盟首降成功。
参考数据
长度
21,9米翼展
全幅 ,14,7米高度
5,9米翼面积
62,04米空重
17500千克正常起飞重量
270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
33000千克发动机
2×,WS-10加力, 涡扇 , 发动机推力
2×,89,17千牛参考性能最大速度2,4马赫爬升率325米/秒实用升限2万米最大航程3500公里翼负荷290千克/平方米推重比0.97最大过载+8g机载武装机枪1×,30毫米GSH-30-1机炮外挂12个外挂点,可挂载, 空空导弹 ,和反舰导弹以及, 火箭弹 ,与航空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