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概况及历史沿革 江宁区 江宁区-基本概况,江宁区-历史沿革

哈尼族概况及历史沿革 江宁区 江宁区-基本概况,江宁区-历史沿革

江宁区地处南京市主城南部,是“六代豪华”之地,“十朝京畿”要地,特定历史和自然条件在这块富饶秀丽的土地上,留下了众多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其中,汤山温泉位列全国四大疗养温泉之首。江宁区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基地、科教领先的自主创新基地、区域性重要的交通物流枢纽城、环境优美的康居宜业生态城,形成了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开发格局。东山新市区拉开107平方公里建设框架,禄口、汤山、滨江三大新城建设快速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民政、环保等工作先进区。

江宁区_江宁区 -基本概况

江宁摆脱蛮荒始于西周,古有金陵、建邺、建康、白下等数十种名称。
江宁区在历经二千余年沧桑之后,江宁作为大都市南京的新市区,以它特有的崭新容颜展现在长江之滨、雄屹于世界之东方。江宁区下辖13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76万人口,总面积1600平方公里。
江宁的历史
悠久的文明:早在35万年前,这片土地上已有人类的早期活动。秦始皇37年(公元前210年)江宁建县,晋太康二年(281年),正式定名江宁,之后此名一直沿用至今。南唐、明代初期、太平天国、中华民国的都城均在江宁的地域上建立。
灿烂的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江宁大地留下了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现存市级以上文物景点达24处。
江宁的现在
经济综合实力雄居百强:2003年全区实现GDP168.3亿元,完成财政收入35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例为9:57.9:33.1,形成了以外向为主导、工业为主体、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综合实力跨入全国百强行列,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均为全国先进单位。
开放型经济发展迅猛:2003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6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0.8亿美元;出口创汇3.7亿美元。
第二产业不断壮大,运行质量明显提高:2003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97.6亿元,销售收入353亿元,利税33.8亿元;基本形成了日用轻工、食品加工、新型建材、汽车电子等四大支柱产业。 第一产业稳定发展,基础地位得到加强:2003年江宁农业结构调整取得实效,粮经比调整为26.5:73.5;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外向型农业发展迅速,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正在朝着都市农业、观光农业方向发展。
第三产业快速增长,贡献份额大幅上升:2003年江宁三产增加值55.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亿元。旅游、教育、金融、保险、信息、社区服务等得到较快发展。
江宁的未来
南京新市区:江宁按照省、市委的要求,城区建成区面积拓展到60平方公里,拉开框架达170平方公里,将建成商业服务配套齐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新型住宅社区和南京都市圈的商业副中心。
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充分利用江宁的区位优势,基础设施优势和南京科教人文优势,把江宁造就成为南京巨大人才资源释放能量的场地,造就成为吸纳全国科技资源产生集聚效应的热土。
都市农业集中区:充分利用江宁独特的区位和山水资源优势,突出经济功能、城市服务功能、生态调节功能的有机结合,形成产业化、集约化、科技化、市场化,融经济、社会、生态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型现代农业。

江宁区_江宁区 -历史沿革

282年,将原建业都城分成两个县:秦淮河以北为建邺,秦淮河以南为秣陵。同时,恢复了被东吴改为典农都尉的江乘县和胡孰县的建制,又新设了一个临江县。次年(281),改临江县为江宁县,这是南京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江宁县名,县治在今江宁街道。


江宁区2000年12月21日,国务院批准江宁撤县设区。

1995年,将江宁县东山镇的农花村,江宁镇的永安、孙家、邵庄、新建、三山5个行政村和谷里乡的梅村及梅山冶金公司用地范围,划归雨花台区管辖。
江宁县辖:东山镇、上坊镇、秣陵镇、禄口镇、湖熟镇、土桥镇、周岗镇、汤山镇、上峰镇、陶吴镇、东善桥镇、横溪镇、丹阳镇、铜井镇、谷里镇、淳化镇、江宁镇、殷巷乡。
2000年,江宁县辖18个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781344人,其中:东山镇137771人、秣陵镇33606人、禄口镇58888人、上坊镇26508人、淳化镇41134人、潮熟镇62721人、周岗镇21309人、土桥镇30681人、东善桥镇23539人、陶吴镇26704人、横溪镇27250人、丹阳镇21616人、江宁镇53765人、谷里镇33938人、铜井镇30182人、林镇33958人、汤山镇42699人、上峰镇25221人、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虚拟镇49854人。
乡镇简介(大部分摘自江宁区政府网站,数据统计年份不详)(2006年区划调整后,此处仅作为旧资料供参考)

东山街道:位于南京市中心南部8千米处,是江宁区区委、区政府所在地。面积为1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万。辖9个社区居委会。办事处驻东山大街上元大街229号,邮编:211100。
禄口镇:位于南京市江宁区东南,距南京市中心28千米,镇域面积144平方千米,辖34个村、6个居委会,6.8万人口。镇政府驻禄口大街38号,邮编:211113。
土桥镇:位于南京中华门外、秦淮河畔,邮编:211124。
丹阳镇:俗称“小丹阳”。位于南京市江宁区西南端,东西南三面与安徽省当涂县、马鞍山市接壤。距南京市45千米,禄口机场12千米。全镇面积约60平方千米,人口2.5余万。辖12个村委会,1个自然集镇,邮编:211157。
麒麟镇:总面积62平方千米,3万余人口,下辖11个行政村。南京18个外城门之一的麒麟门,距中山门9千米,是麒麟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邮编:211100。
东善桥街道:位于南京市中华门外12千米,距江宁区城10千米,禄口国际机场10千米。全镇总面积74.4平方千米,其中水面9000亩。人口24933人,邮编:211100。
汤山镇:位于南京东郊,以温泉闻名,邮编:211100。

周岗镇:位于江宁区东南,距东山街道19千米,东临句容市郭庄镇,南、西、北三面为秦淮河环抱,分别与禄口镇、湖熟镇和溧水县柘塘镇隔河相望,镇域东西长9.2千米,南北宽5.8千米,总面积41.7平方千米。辖10个村委会、182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222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87人,邮编:211100。
铜井镇:位于南京市近郊,始于宋代,因盛产铜而著称。总面积76平方千米,人口3.35万人口,辖4个村委会、6个居委会,邮编:211162。
陶吴镇:位于南京市中华门外省干道宁丹路25千米处,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仅6千米,并与机场接壤。宋真宗景德元年置镇,初名为金陵镇,后改为陶吴镇。面积82平方千米,人口3万余人。镇政府驻宁丹路25千米处,邮编:211100。
上坊街道:因古代帝王曾在此设五坊祭天地而得名。总面积56平方米千米,2.3万人口,邮编:211100。
淳化街道:位于江宁区中部,东邻土桥镇,南连湖熟镇,西与上坊街道毗邻,北接上峰镇。始建于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2004年10月经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撤销淳化镇设立淳化街道。总面积53.8平方千米,户籍7421户,24325人,其中农业人口20322人,辖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2个村,邮编:211122。
谷里镇:位于南京南郊,东为著名牛首山风景区,西临梅山冶金公司,集镇距南京中华门12千米。总面积91.2平方千米,其中6千亩水面,3.6万人口,邮编:211164
秣陵街道:人口3.25万人,面积57.3平方千米,其中水面235.5公顷,邮编:211111。
江宁区湖熟镇:位于南京市东南部,距市区20千米,总面积111平方千米,人口6.85万,邮编:211000。
上峰镇:位于南京市中山门外,地处著名的紫金山风景区,距离南京城区25千米。辖区面积71平方千米。人口2.7万人,邮编:211000。
横溪镇:距南京市区30千米,与禄口国际机场隔河相望,总面积98.7平方千米,其中水域1.8万亩,辖10个村委会,人口3.1万,邮编:211155。
百家湖街道:位于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心区域,也是南京主城发展的核心区域。2001年元月1日至2002年3月29日为东山镇建制,隶属开发区管理。2002年3月29日,经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撤销东山镇建制,设立东山街道和百家湖街道;6月26日百家湖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街道辖区面积65平方千米,辖区内有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0个村委会(2002年内将全部改为社区居民委员会),辖区内常住人口5万人、流动和暂住人口超过5万人。

江宁区_江宁区 -历史文化

江宁为六朝古都之地,从五代杨吴时代起,江宁、上元两区同城而冶,一直到清末。南唐、明代初期、太平天国、中华民国都在今南京城建都,实际上是在江宁、上元的地域中。今天的江宁区可以说是“六代豪华”之地,“十朝京畿”要地。江宁又处在秦淮河、长江交汇处。特定的历史和自然条件在这块山川秀丽而富饶的土地上,留下了众多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

千古江宁


江宁区

江宁是个古老而年轻的地方。秦淮河畔那些“台形遗址”出土文物说明,早在四五千年前,我们的先民们便在这里劳动、生活,创造了有名的“湖熟”文化。历史上这里首次设县是在秦代,至于县以“江宁”名,那是晋代的事了。晋武帝司马炎先于此设临江县。在他南巡到此时,因慨叹“外江无事,宁静于此!”遂又将临江县改为江宁县。自此,江宁之名便一直沿用至今。

江宁人民勤劳勇敢,不畏邪恶,执着追求光明,献身正义。辛亥风云中,武昌起义消息传来,驻在秣陵关的新军九镇便义旗高举,投身到光复南京的战斗中。“七七事变”后,日寇铁蹄践踏着“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江南土地,江宁人民又跟随共产党、新四军建立抗日革命根据地,打击日本侵略者。在新四军主力北撤后的艰苦日子里他们没有被白色恐怖吓倒,又踏着战友的血迹开展游击战争,斗敌、斗顽,终于迎来了抗日的胜利和江宁解放,天地重光。

江宁有着秀丽的山川,众多的名胜,丰富、璀灿的文化遗产。说山,汤山、孔山、青龙山、横山以及云台、天宝、白头诸山,岗岭绵绵,林木森森;牛首、祖堂、方山等,更是山秀景幽、自古闻名。说水,古老的涂淮河上承溧水、句容主源,下经南京入江。说到古迹名胜、文化遗产,六代繁华、朱明鼎盛,都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迹和动人的畲族。

江宁的山川形胜,曾引得历代诗人文士泼墨挥毫,发于题咏,传诸后世。“绿水向雁门,黄云蔽龙山”是“诗仙”李白的隽语;“谢公含,世去值艰难”,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在东山的慨叹。唐代七绝圣手王昌龄、清代性灵派大诗人袁枚等等,都曾在江宁写下大量诗篇,赞美这里的山川人文,寄托着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怀念。

湖熟文化

在秦淮河流域,在长江岸边,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长方形、椭圆形、或是圆形的平顶土丘,仿佛是一个露天的土戏台。考古学者们考证证明:这叫“台形遗址”,这是远古文明的佐证。湖熟文化遗址就是其中最早发现的一处。

湖熟文化遗址发现于1951年。这年春,考古专家们先后调查了紧靠湖熟镇北,高出地面约十余米的城岗头、梁台等台形遗址。接着又考察了湖熟镇西北约500米处的小宝塔山和鞍岗头、老鼠墩等五处,收集了大量的文物。有的断层中还有一米厚的贝壳层,这是古文化遗址的明显标志。专家们考查后认为秦淮河两岸凡是高岗都可能有这种文化遗存;南方的史前文化似为另一系统,它与黄河流域古文化遗址有许多不同点。经过进一步的分析发掘,考古学者们认为“湖熟文化”大体上相当于中原的商周时期,它是一种江南“荆蛮族”土著文化。我国历史上曾有“泰伯奔吴”的故事,湖熟文化大约就产生于这个故事所发生的时代。

江宁区_江宁区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江宁区位于长江三角洲“江南佳丽地”的南京市南部,从东西南三面环抱南京,介于北纬30°38′~32°13′,东经118°31′~119°04′之间,总面积1572.92平方公里。东与句容市接壤,东南与溧水县毗连,南与安徽省当涂县衔接,西南与安徽省马鞍山市相邻,西与安徽省和县及南京市浦口区隔江相望。

地形地貌:江宁境内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内外营力所塑造的地貌类型比较齐全。常态地貌有低山、丘陵、岗地、平原和盆地,其中丘陵岗地面积最大,素有“六山一水三平原”之称。地势南北高而中间低,形同“马鞍”。境内有大小山丘400多个,主要山峰有东北部的青龙山、黄龙山、汤山、孔山等,海拔约300米,是宁镇山脉主体;西南部的横山、云台山、天马山、莺子山等,海拔多在250米~350米,多系茅山余脉;中部的牛首山、方山等,海拔200米~243米。境内河道主要有秦淮河和长江两大水系。秦淮河为区境最长的河流,位于境内中部,纵贯南北,经南京市雨花台区入江,支流密布,灌溉全区一半以上的农田。境内西部濒临长江,江岸线长22.5公里,水面3667公顷。流入长江的主要干流有便民河、九乡河、七乡河、江宁河、牧龙河、铜井河等。境内主要湖泊有百家湖、杨柳湖、西湖、白鹭湖、南山湖、甘泉湖等。

气候特点:2005年,江宁区气温略偏高,降水量偏少,日照与常年相当,春末夏初大旱,属较正常的年份。年平均气温16.7℃,比常年15.6℃偏高1.1℃,除1月、2月、8月、12月以外,其余各月份均高于常年。年极端最低气温零下6.8℃,出现在1月1日。全年总降水量959.6毫米,比常年1037.6毫米少78.0毫米。其中2月、4月、7月~9月和11月份偏多,其余各月偏少,尤其是5月~6月降水量只有115.1毫米,不足常年同期的一半。春末夏初全区丘陵山区严重干旱,造成部分群众饮水困难,秧田缺水移栽,植伤严重。≥0.1毫米雨日全年108天,比常年少10天。年最长连续无降水天数25天,出现在11月15日~12月9日。年最长连续降水日数8天,出现在8月28日到9月4日,过程雨量达57.1毫米,年一日最大降水量86.4毫米,出现在7月11日。6月26日入梅,入梅迟,梅期短,梅长仅5天。年日照总时数2022.3小时,比常年2099.9小时偏少77.6小时,其中3月~6月和12月偏多,其它月份偏少。年无霜期243天,比常年225天长18天。


江宁区气候与农业:1月~2月气温偏低,不利于油菜和三麦的冬季生长,使冬季作物返青期推迟。1月初和2月20日~21日的低温对农作物造成冻害。3月~4月气温偏高,光照充足,夏熟作物生长较快,对油菜和三麦的生长较为有利,利于油菜的开花、结荚和小麦孕穗。4月下旬后期和5月上半月降水过程较多,对小麦的开花有影响,利于病害的发生。5月下半月天气晴好,光照充足,利于夏熟作物的收获。6月降水明显偏少(月降水量65.9毫米,只有常年的三分之一和上年四分之一。≥0.1毫米雨日只有5天,比常年和上年偏少,其中11日~25日基本无雨),加上5月份降水同样偏少(月降水量49.2毫米,只有常年的二分之一和上年三分之一。≥0.1毫米雨日8天,比常年和上年偏少),造成丘陵山区严重干旱,少部分群众饮水困难,秧田缺水栽秧,植伤严重。但气温偏高,光照充足,在灌溉条件好的地方利于水稻发棵分蘖。7月6日全区进入二段梅雨期,降水明显增多,加上11日的暴雨(日降水量86.4毫米),持续已久的干旱得以解除。但是,阴雨天气较多影响了水稻的分蘖和烤田。8月温度变幅大,光照不足,对水稻后期生长和乳熟不利,使中杂交稻千粒重明显下降。病虫害发生严重,对油菜的播种育苗有所影响。9月上中旬气温正常偏高,阴雨天气较多,水稻的幼穗分化速度受到影响,下旬气温偏低光照不足,对中杂交稻的花期有所推迟。10月初连阴雨天气影响了杂交稻的收获,造成部分倒伏田块出现发芽现象,上旬后期到下旬前期基本无雨,旱象露头,对油菜秧苗生长或移栽不利。由于是年晚粳收获期延迟,使大面积麦、油播(栽)期比往年推迟5天~7天。但11月份气温偏高,降水适宜,麦、油苗生长速度较快,移栽油菜叶令、绿叶和开盘度接近往年。气候适宜却带来草害严重。12月初气温已经在3度以下(12月5日最低气温零下3.1度),比常年提早。由于麦、油播(栽)期比往年推迟,加之干旱,越冬前苗情差于往年。12月下旬气温偏高利于越冬期生长。

江宁区_江宁区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江宁区实际控制面积为15.73万公顷,其中农用地11.03万公顷(耕地5.85万公顷、园地0.25万公顷、林地2.41万公顷、其他农用地2.52万公顷);建设用地3.65万公顷(居民点和独立工矿用地3.09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0.31万公顷、水利设施用地0.36万公顷);未利用地1.05万公顷(未利用地0.35万公顷,河流水面等其它土地0.70万公顷)。

水资源:江宁区水资源丰富,分为过境水、地表水、地下水。其中长江过境水平均过水量达9730亿立方米;秦淮河及其支流、水库、塘坝的地表水容量2.3亿立方米;地下水主要有汤山温泉、冷水泉、祈泽泉、横望泉、一柱泉、宫氏泉、杨柳泉、方泉等,流水终年不断。著名的汤山温泉水温50℃~60℃,按照内热带的地温度变化规律计算,泉水来自地下2公里深处。温泉的水温不受季节性气温影响,冬夏两季的水温相差1.5℃,温泉水的流量为20升/秒,平均每昼夜流量为150吨~500吨。

矿藏资源:江宁矿藏资源丰富,多种多样,主要矿藏有6类25种。金属矿种有铁、钒、铜、锰、钴、金等,其中铁矿储量达3亿吨,占全省储量的41%,铜井金矿是全省最大的金矿。非金属矿藏主要有硫、磷、大理石、石英石、玄武岩、硅化石、重晶石、钾长石、石灰石、膨润土、高岭土、耐火泥等20余种,其中石灰石的储量最大,探明储量5亿吨左右;硫储量2000万吨,约占全省储量的35%。

动、植物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全区脊椎动物有290余种,主要分为家禽家畜、野兽、鸟类、爬行动物、鱼类、昆虫等。珍贵动物有中华鲟、扬子鳄、獐、獾、穿山甲、龟、鳖、刀鱼、鲥鱼、鳗鱼等,其中中华鲟、扬子鳄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境内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全区有木本植物和药用植物1000余种,较珍贵的有雪松、柏树、银杏、枫树、金桂、银桂、榉树,明党参、夏枯草、板兰根、桔梗、苍术、百部、柴胡、女贞子等。

江宁区_江宁区 -经济建设

总量与结构:2005年,江宁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市考核评价口径,下同)230.5亿元,


江宁区比上年净增40亿元,按可比价(下同)计算比上年增长1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6亿元,同比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41.5亿元,同比增长17.9%;第三产业增加值72.4亿元(不含邮政通信、金融保险以及爱立信),同比增长23.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9万元(按户籍人口计算),折合3530美元;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3∶61.4∶30.3调整到7.2∶61.4∶31.4。农业经济: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5.24亿元,比上年增长1.1%,实现农业增加值16.6亿元,增长3.9%。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2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400公顷,增长8.06%。全年粮食总产量21.07万吨,比上年减产1.77万吨;油料总产量5.37万吨,其中油菜籽产量5.08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2.68%、5.35%;蔬菜总产量61万吨。种植业内部结构继续调优,全区粮经比由上年的31.2∶68.8调整为35.8∶64.2,粮食作物所占比重比上年回升4.6个百分点。全年林业产值3459万元,同比增长4.4%,全年完成成片造林面积1933公顷,新增绿地89.3公顷;全区森林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25.2%和30.1%,居省、市各区县前列。全区通过3年“绿色江宁”工程,累计新增成片造林造绿面积1万公顷,是前15年植树造林面积的总和。牧业产值7.51亿元,同比增长2.04%;渔业产值7.18亿元,同比增长7.49%。饲养奶牛2.39万头,比上年增长9.13%,奶牛存栏量占全市奶牛存栏总数50%左右;牛奶产量7.54万吨,增长18.7%。生猪饲养量46.96万头,与上年基本持平;家禽饲养量826.58万只,比上年下降17.1%;肉类总产量7.59万吨,比上年增长1.62%;禽蛋产量2.42万吨,比上年下降4.3%;水产品产量4.21万吨,比上年下降12.84%。全区特种水产品养殖面积和无公害水产品养殖面积比重分别达到45.5%和42.9%。全区优质粮油、蔬菜瓜果、苗木花卉、养殖业等特色基地加快发展,建成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74个,认定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57个,新注册农产品商标6个,创市级名牌农产品7个。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全区完成机插面积3800公顷,机收面积2.78万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7.5%和11%。农机化综合水平82.0%,与上年基本持平。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1.42万千瓦,与上年持平;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814台、联合收割机203台,比上年增加21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8.17万千瓦,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完成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土石方630万立方米,其中完成堤防达标扫尾土方220万立方米。赵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通过省、市阶段验收。积极实施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年内完成6座小型水库安全达标工程,投入资金1160万元,占5年完成4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15%。同时,实施堤防灌浆工程,全年完成水库堤防灌浆15.35公里。
工业经济:200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65.6亿元(市评价口径,下同),同比增长19.6%。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1.46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16.6%,其中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5.77亿元,同比增长24.4%;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增加值1.81亿元,同比增长13.5%;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14.3亿元,同比增30.1%;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50亿元,同比增长10%;私营经济完成增加值27.13亿元,同比增长23.8%。伴随着工业较快增长,运行质量和效益也有所改善。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355.72亿元,同比增长21.18%;工业产品产销率97.8%,同比增长0.6%;实现工业利税总额39.63亿元,增长13.16%;实现工业利润24.46亿元,增长3.16%。
建筑业:全年江宁施工企业(下同)实现施工产值56亿元,完成增加值21.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8%和26.5%;实现利税总额4.5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全年房屋施工面积58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50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18.8%和40%;全区共创市优良工程139项,同比增长25%;创市优质工程(金陵杯)29项,比上年增加3项;创省优工程(扬子杯)9项,优良工程率46%。

固定资产投资: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投资分别达225.27亿元、130.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1%和39%。其中全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08.87亿元,同比增长35.43%;房地产投资30.76亿元,同比下降3.23%;农村非农户投资84.79亿元,同比增长53.52%。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96亿元,与上年相比略有下降;第二产业投资130.53亿元,比上年增长39.43%,其中用于工业的投资达到130亿元,比上年增长39.4%;第三产业投资92.78亿元,比上年增长29.93%。第一、二、三产业投资比例由上年的1.46∶55.8∶42.74调整为0.87∶57.94∶41.19。全区私营个体经济完成投资47.66亿元,比上年增长2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21.2%。

国内贸易:2005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44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在各行业中,批发业3.09亿元,同比增长24.3%;零售业53.54亿元,同比增长9.4%;餐饮业8.84亿元,同比增长69.3%。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6.94亿元,同比增长3.6%;集体经济4.98亿元,同比增长18.5%;私营企业7.14亿元,同比增长16.9%;个体企业37.3亿元,同比增长19.9%;股份制企业1.76亿元,同比增长13.9%。
对外经济:2005年,全区主动顺应宏观调控,积极创新招商举措,拓宽招商领域,实行多形式招商,全区外向型经济仍保持着良好发展势头。全年利用外资项目175个,其中千万美元以上项目70个,比上年减少2家;协议注册外资14.83亿美元,同比增长9.9%;实际利用外资5.5亿美元,同口径相比增长25%;出口创汇18.5亿美元,同比增加1.14倍。全区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610万美元,新增劳务输出200人。
旅游业:全年接待游客46.3万人次,同比增长17.22%;实现旅游总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27.3%。金箔集团创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横溪、陶吴两镇农业旅游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龙山上庄园、淳化牛奶园通过国家AA级景区验收,南山湖、银杏湖通过国家AAA级景区验收,汤山明文化村积极启动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江宁宾馆、金旺宾馆由二星级晋升为三星级。
财政:2005年,全区财政总收入50.02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1.99亿元,同比增长20.3%。财政对全区经济建设支持作用进一步加大,全年财政支出29.86亿元,同口径相比增长26.5%,实现收支增幅同步增长。
金融: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32.75亿元,比上年增长34.4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06.85亿元,比上年增长25.8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49.05亿元,比上年增长15.19%。

江宁区_江宁区 -城市建设

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交通路网建设加快推进。投资1600万元完成农村公路标准化改造50公里、自然村公路

“水泥化”50公里;投资3500万元完成公路危桥改造和撤渡建桥37座,在全市率先实现“无渡区”目标;投资500万元完成禄口机场东大门至铜山集镇道路改造工程;淳湖公路养护改善工程和大谷线道路改造工程进展迅速。二是继续加大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新改扩续建城北西路、文靖西路二期工程等5条城市道路建设;完成天印大道、宏运大道、文靖东路交叉路口等主干道绿化改造,新增道路绿化面积近2万平方米;长江引水二期工程管线全线贯通,完成开发区净水厂扩建工程,铺设城市供水管线18公里;积极推进天然气置换工作,新铺设煤气管道70公里,新发展用户8000户,至年末,全区有6.2万户用上天然气。
交通运输:2005年,全区全社会各种运输方式共完成货运量2644万吨,货运周转量115676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63.3%和4.6%;全年完成客运量1876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12346万人公里,与上年基本持平。

江宁区_江宁区 -社会事业

科技:2005年,共组织实施区级科技计划54项,国家、省、市级计划项目48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20项(国家火炬计划5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10项、国家创新基金5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8项,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项。全年新增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1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50家,全年开发高新技术新产品40个。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引导作用,通过建设各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增强农业科技辐射带动效应。年内,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5项,引进推广新品种150多个,新技术50多项,新增产值2.2亿元,辐射示范带动全区面积2.1万公顷。


江宁区
教育:2005年末,全区拥有普通中学41所,在校学生5.18万人,比上年减少0.3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1.14万人,比上年增加0.11万人。初中入学率99.9%,高中入学率92.2%,高中入学率逐年提高,比上年增加1.31个百分点。现有小学56所,比上年减少19所;小学在校生4.34万人,比上年减少0.34万人;6周岁~11周岁学龄儿童入学率99.9%。幼儿园58所,在园儿童1.49万人。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发展到63所,其中民办学校7所(小学至高中段3所,完全中学3所,初中1所)。全区高中毕业参加高考学生4198人,被各类高校录取3321人,录取率79.11%,比上年下降6.28个百分点。其中本科录取1421人,比上年净增379人,本科录取率33.8%,继续位居南京市前列。是年,全区共有22所学校通过省级示范初中验收,占全区独立初中的88%;江宁区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区”。文化:2005年,成功举办第五届“江宁之春”群众文化节,创作文艺作品145件并在舞台上演。在全国农民读书征文活动中,《农民叔叔上学记》等4篇征文获三等奖;在全省红领巾读书征文活动中,《致小泉纯一郎的一封信》获一等奖,《战争、和平》获三等奖;在江苏省首届未成年人文艺大赛暨第十一届全国推新人大赛江苏赛区比赛中,梁帆等24人分获声乐、绘画、书法、器乐、朗诵、主持人比赛的“十佳”、“十优”奖项;在江苏省第四届少儿艺术节上,书法作品《对联》获金奖,舞蹈《小雨点》获二等奖。完成郑和墓园环境整治工程,成功举办“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祭扫仪式”。继续加快全区广电网络建设步伐,全年新增有线电视用户终端4.3万户,有线电视用户总数18.4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96%,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全区创建“全省有线电视示范区”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卫生:2005年末,全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47个,卫生机构床位2951张,其中卫生系统机构29个,拥有床位1318张;卫生技术人员2413人,执业医师696人,注册护士745人,其中卫生系统卫生技术人员1974人,执业医师555人,注册护士566人。全面实施以风险福利型、门诊、住院双报销为主要模式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村覆盖率100%,群众参加率94.3%,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加快改善居民就医条件,区医院、第二医院门诊大楼开工建设,开发区同仁医院主体工程顺利封顶,区中医院病房楼改造工程竣工并交付使用。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全区完成17个水厂改建任务,新增自来水受益人口1万人;完成改厕1.81万户,改厕普及率50%。
体育:2005年,建成区体育中心“一场一馆”,圆满完成“十运会”摔跤、女子足球等比赛任务。参加省、市比赛共获奖牌120枚,其中获得金牌56枚。全年共举办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20次,参加人数2万人,全区新建16个全民健身点。
环境保护:2005年,全区加大环保绿色创建力度,百家湖街道太平社区获国家级“绿色社区”;百家湖街道学府社区、东山街道外港社区、方山街道科苑社区获省级“绿色社区”;东山街道邵圣社区和章村社区、方山街道方山社区获市级“绿色社区”;上峰镇获市级环境优美镇称号。

江宁区_江宁区 -人民生活

居民生活水平:2005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81.08万人,比上年增长3.54%,


江宁区其中男性人口40.42万人,增加1.37万人;女性人口40.66万人,增加1.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0.74万人,出生率9.32‰;死亡人口0.46万人,死亡率5.8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9‰,计划生育率98%。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8628元,比上年增长10.0%。据农村抽样调查,农民人均纯收入6320元,比上年增长12.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877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9.6%。据城镇住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07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897元,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5%。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42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33%;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5平方米。社会保障:2005年末,全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6.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4万人。参加社会保险的企业2145家,比上年末净增475家,参加养老、工伤、生育保险职工分别为10.53万人、7.2万人和7万人,养老新增参保2万人,参保覆盖率98%。全区共有2200家单位、11万人参加医疗保险,分别比上年单位增加451家,人数增加1.5万人,参保率97%,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全区累计征缴养老保险费2.12亿元,比上年增加0.55亿元,基金征缴率达到99%。全年开发就业岗位2万个,推荐城镇人员就业近万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00人,兴办家庭型创业组织760个。年末城镇失业登记率2.8%。

江宁区_江宁区 -区位交通

江宁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从东西南三面环抱南京主城,距离市中心仅7公里。处于国家、省为南京构筑的大交通网络枢纽地位,全区已形成了快速立体交通网络。


江宁区公路:江宁区内公路四通八达,区内有等级公路1800多公里,公路密度达1.2km/(km)2,居全国第一。年公路货物运输总量超过7000万吨。境内有104国道、312国道、205国道及沪宁高速公路、宁马高速公路、宁高高速公路。横跨江宁的南京二环路、宁杭高速公路也即将竣工通车。做为南京三环路重要组成部分的汤铜公路由东北向西南横跨江宁全区。
航空:江宁境内有南京禄口国际机场。2004年禄口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将超过450万人次,货物吞吐量将超过13.5万吨,位居全国第五,并进入快速发展期。
铁路:南京是连接华中、华东、华北的重要交通枢纽,津浦、沪宁、宁芜三条铁路交汇于此,货物可达全国各大城市。京沪高速铁路规划通过江宁,其南站位于江宁岔路口地区。江宁距离火车站7公里。

水运:江宁距亚洲内河第一大港口新生圩港仅17公里,东距入海口347公里。南京港拥有万吨以上泊位16个,年货物吞吐量已达5000万吨以上,其中进出口货物达600万吨以上,集装箱吞吐量已达15万标箱以上。港内可常年停泊2.5万吨级的远洋货轮,每月均有发往日本、香港、韩国、新加坡等地的航班。

江宁区_江宁区 -基础设施

供电:区内有500kv变电站一座,220kv变电站2座,110kv变电站9座,35kv变电站15座。

供水:区内有从长江引水的30万吨自来水厂一座
排水:区内建有8万吨污水处理厂一座
供气:已与南京煤气供应系统并网,西气东输工程正在进行。
通讯:电话装机容量20万门,已形成有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微波通信、光纤数字通信、宽带网等构成的现代通信网络。

江宁区_江宁区 -节庆活动

铜山狮舞队

江宁区禄口曹村、沈庄一带流传“高台狮子”相传悠久、技巧较高,动作细致,情趣可掬。演员在叠起的3张桌子和1张板凳上表演自如,并能在高台上翻滚倒立。近年来推陈出新,口耳眼尾均能活动,深受观众喜爱。

“神虎刨泉”的传说

在江苏江宁县淳化乡新庄村东山附近,有一处绝幽名胜-虎洞,自古闻名。这里虽无奇峰险壑,但松竹繁茂,郁郁葱葱,四季如春,层林尽染,如遇东升朝日,云蒸霞蔚,气象万千,景色更加宜人,人称“虎洞明曦”,乃古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相传,这一带地方过去很富庶,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可是,有一年却干旱无雨,水涸田裂,眼看噩运就要降临。于是,人们纷纷敬神拜佛,求雨消灾,无奈天公并不作美,饥渴的人们只有望天兴叹。突然,从东山的一个石洞中跑出一只五彩斑斓的猛虎,径直跑到山下,前爪不停地刨土。众人闻虎色变,惊恐万状,四散奔逃。几天后,有些胆大的人出于好奇下山看个究竟。真是奇迹:原来在虎刨的地方,竟然出现了一口清泉,水质清澈甘甜,汨汨奔涌。众乡亲都说这是“神虎”搭救。从此,人们就把“神虎”奔跑出来的洞口叫做虎洞。“神虎刨泉”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

江宁区_江宁区 -地方特产

南京云锦
南京云锦

南京江宁织造的云锦一向以柔韧的质地,经久不褪的艳丽色泽独步天下,是南京传统的提花丝织工艺品。其用料考究,织工精细,图案色彩典雅富丽,宛如天上彩云般的瑰丽,故称“云锦”。它与苏州的宋锦、四川的蜀锦齐名,并称中国三大名锦。

湖熟板鸭

板鸭,是江宁湖熟久负盛名的特产。相传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清时作为贡品进献皇宫,称为“贡鸭”;官吏之间也经常以板鸭为礼物互相馈赠,名曰:“官礼板鸭”。

金箔工艺品

江宁金箔的历史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为中华传统生产工艺。1克黄金锤打出来的金箔可覆盖0.47平方米的面积。主要用于建筑、服饰、工艺品、佛像装饰贴金以及名贵中成药的配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80103/113082.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哈尼族概况及历史沿革 江宁区 江宁区-基本概况,江宁区-历史沿革》为网友閉上眼說不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