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中央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历史沿革,国立中央大学-办学规模

国立中央大学是中华民国时期中国官方最高学府,也是中华民国国立大学中系科设置最齐全、规模最大的大学。国立中央大学1928年5月16日由国立江苏大学改称而来,1937年迁至重庆、成都等地办学,史称“重庆中央大学”,抗战胜利后迁回,1949年8月8日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翌年定名南京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_国立中央大学 -历史沿革

古代部分

依据中央大学所编校史:中央大学前身上可溯至三国时期所创国立学校,历史上曾历经多次变迁。依据更名南京大学之前的国立中央大学沿革史,中央大学古代校史始自公元258年(三国东吴永安元年)孙休诏立五经博士所创国立学校,历晋代与宋、齐、梁、陈四朝南京太学,南朝宋时设文、史、儒、玄、阴阳五科为史上首所分科高等学府、教育与研究合一大学,至明朝南京国子监时期为世界最高学府,历代曾设校于秦淮河畔夫子庙一带、钦天山下等处;金陵非京师时期由中央太学改作郡学、路学或府学等南京地方学府,1650年明国子监改为清江宁府学。

(详见南京太学)

三江师范学堂(1902-1906)

1902年5月,湖广总督张之洞与两江总督刘坤一向清廷上奏,呈请在两江总督署江宁(即南京)办一所师范学堂,同年,三江师范学堂开始筹建,开启南京现代意义的高等学府之先河。(详见“三江师范学堂”)

两江师范学堂(1906-1911)


两江师范学堂碑

1905年,三江师范学堂易名两江师范学堂。李瑞清出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校长)。

以“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为校训,大力提倡科学、国学和艺术教育,在高校首创艺术系科,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代近代化的美术师资和艺术人才。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两江师范学堂停办,校址被军阀占据改为军营,1914年续办。

(详见“两江师范学堂”)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4-1923)

1914年8月30日,江苏巡按使韩国钧委任江谦校长筹办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苏省原有两江师范学校,前因军兴中辍,现在大局已定,亟应由省续行开办,以储师资”,两江师范学堂乃得以改设,成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15年9月10日,南京高师正式开学,设立中国第一个体育科,为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开端,开创了中国现代体育事业。商科于1921年迁至上海扩充为商科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商学院,为中国培养了最早期的高级工商财经人才。1918年10月,中国科学社设在南高师,南高师被称为“中国现代科学大本营”、“中国自然科学的发祥地”。在中国现代科学的早期,半数以上的在国际顶尖科学杂志发表研究成果的中国科学家是南京大学的教职或毕业生。1920年,南京高师“拟就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址及南洋劝业会旧址,建设南京大学,以宏造就”;此后高师改大学,定名“国立东南大学”。

(详见“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国立东南大学(1921-1927)

1921年由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先生倡导,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正式建立国立东南大学,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两所国立综合性大学。近代史专家梁敬镦(和钧)在其《记北大(东大附)》一文中有评论:“东大所设文史地部、数理化部皆极整齐”,“北大以文史哲着称,东大以科学名世,然东大文史哲教授,实在不亚于北大”,奠定了当今南京大学文学理学的雄厚基础。

1921年,商科迁至上海扩充为国立东南大学分设上海商科大学。1923年7月,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正式并入国立东南大学。此时国立东南大学学科齐全居全国之首。1924年4月,停办工科,以工科机械、土木、电机三系与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改组成立国立河海工科大学。1927年3月,国民革命军攻占南京,国立东南大学与其他院校在“大学区制”下合并成国立第四中山大学。

(详见“国立东南大学”)

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7-1928)

1927年3月,北伐军攻占南京,6月,以国立东南大学为基础,并入原由该校衍生的河海工科大学、上海商科大学和江苏法政大学、江苏医科大学及江苏境内四所公立专门学校,在首都南京改组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初设九个学院:文学院、哲学院等。

(详见“国立第四中山大学”)

国立江苏大学(1928-1928)

1928年2月,因“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校名易致混淆且不合常规,校名改为国立江苏大学(后只称江苏大学),此举遭到学校上上下下反对,引发了“易名风潮”,学生请愿代表团恳请改校名为“国立南京大学”等,但政府大学院没有回复,为此学生罢课三天。最终,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大学委员会于1928年5月16日做出决议:“江苏大学改称国立中央大学”,“易名风潮”始息。“国立中央大学”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详见“国立江苏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1928-1949)

(一)易长风波

国立中央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历史沿革,国立中央大学-办学规模

易长风波时期

1

930年10月至1932年8月不到两年内,先后有朱家骅、任鸿隽、桂崇基、刘光华、段锡朋、李四光等人被任命为中央大学校长、代校长。直至1932年8月26日罗家伦被任命为校长,易长风波遂告平息。

(二)发展时期

罗家伦就任中央大学校长后指出:大学应该承担起“创立民族文化的使命”,“如果一个大学不能负担起创立民族文化的使命,便根本失掉大学存在的意义。”

他还提出:“欲谋中央大学之重建, 必循‘安定’‘充实’‘发展’三时期以推进。”罗家伦任内延聘名师充实师资,调整扩充学科设置,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等,这些都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罗家伦治校的十年,中央大学进入一个平稳发展时期。


发展时期

(三)“万人大学”规划

1934年,罗家伦认为“中大发展的时机到了”,决定另辟新址,建设“万人大学”。初步选定中华门外约七公里处的石子岗一带为中央大学新校址。1935年11月,内政部颁发公告,征得石子岗8000亩土地为中大新校址。由教育部出面,聘请叶楚伧等9人为新校舍建筑委员会委员。聘徐敬直、李惠伯为该委员会专任工程师。

石子岗新校址原预计1938年秋落成,30个月以后即可全部完工。但新校址动工半年后,便发生了卢沟桥事变。1937年8月,日本侵略军攻占了上海。1937年12月13日,首都南京沦陷。中央大学西迁,罗家伦也因此留下了自己的“文化遗嘱”:希望“于抗战胜利以后,每个爱护中大的人,是一定要把它实现的!”。他的这个遗愿,后来终于被南大人实现了。

(四)西迁入川


重庆中央大学时期

1937年11月,中央大学西迁至重庆沙坪坝,在重庆大学借出的松林坡建造校舍开学,后又在柏溪建供一年级新生所用新校区。医学院及农学院畜牧兽医系迁成都华西坝,借用华西大学校舍,中大实验中学设在贵阳。抗战时期,在国民政府“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下,中央大学和重庆大学等校投笔从戎参加青年军的学生占在校生的三分之一。当时,“韩国临时政府”也设在中大校内,松林坡民主墙右侧。国立中央大学是当时名副其实的全国最高学府。

(五)沦陷区的南京中央大学

1940年4月,汪精卫政府在南京成立“复校筹备委员会”,“恢复”中央大学,于中央政治学校旧址开学,不久迁至金陵大学校址(此时金陵大学西迁重庆等地办学),有人称之为“汪伪中央大学”。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汪伪中央大学停办。该校校产的接收工作由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单位协商进行。商定汪伪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艺术系(绘画、音乐组)、医学院等院系的图书设备归中央大学接收,其余归金陵大学。

(六)东还

1945年抗战胜利,教育部政务次长顾毓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80103/113358.html

更多阅读

新加坡国立大学专业介绍 新加坡国立大学mba

新加坡国立大学专业介绍——简介申请新加坡国立大学对于专业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那么我们要如何来选择新加坡国立大学专业呢,申请新加坡国立大学专业总共有哪些专业,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文关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专业选择问题的介绍。新加

《天下潞商》入藏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 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

《天下潞商》入藏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 1928年臺北帝國大學成立之初,以原臺北高等農林學校校舍為基礎,圖書館亦於同年3月由總督府營繕課負責興建館舍,稱為「臺北帝國大學附屬圖書館」。年臺灣光復,同年11月15日政府接收「臺北帝國大學」,改

翻译学习札记“中央民族大学”如何翻译

“中央民族大学”如何翻译前几天看到新京报上的一篇文章“中央民大英译校名引争议” (http://news.sina.com.cn/c/2012-07-22/033924819513.shtml),说有网友认为中央民族大学的英文译名不大准确。该校以前的译名是“Central Universit

江青:曾经的国立青岛大学图书管理员

崔建利王晓霞江青上世纪30年代初在国立青岛大学担任图书馆员的经历,是她人生路上的重要转折点。1929年,山东省教育厅厅长何思源主持创办了山东省实验剧院,并荐其北大同学、留美在哥伦比亚大学学戏剧的赵太侔任实验剧院院长。此时的江

声明:《国立中央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历史沿革,国立中央大学-办学规模》为网友电竞野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