箪食壶浆 箪食壶浆 箪食壶浆-发音,箪食壶浆-释义

箪食壶浆,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出处《孟子・梁惠王上》。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食:饭;浆:米汤。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米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的拥护、爱戴和欢迎的情形。但是在宋朝,箪食壶浆的意思与现在有差异,并没有欢迎军队的意思。箪,是竹筒,有盖,用于盛放干粮,可随身携带。箪中所盛为糗,即干炒的粮食,炒米、炒面或炒豆子之类。

箪食壶浆_箪食壶浆 -发音

dānshí(sì旧时读音)hújiāng(“食”这里是名词,不读sì)

箪食壶浆_箪食壶浆 -释义

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食:饭;浆:米汤。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米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拥护和欢迎的情形。


但是在宋朝,箪食壶浆的意思与现在有差异,并没有欢迎军队的意思。箪,是竹筒,有盖,用于盛放干粮,可随身携带。箪中所盛为糗,即干炒的粮食,炒米、炒面或炒豆子之类。浆,是适度发酵的米汤。箪食壶浆,就是用箪装上干粮,用壶装上米汤。出远门时,沿途不一定有饭馆吃饭,可米汤就干粮,以此充饥解渴。穷人有时也以此为居家生活。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就有此意。
到南宋中后期,穷人的旅途干粮就不一定是箪盛的糗,壶装的浆了。变成烙好的杂合面饼,卷好,用桑皮纸打包,捆成长长的包裹。另带一瓦罐,装咸菜汁。蘸着咸菜汁吃饼。

箪食壶浆_箪食壶浆 -示例

《三国志・诸葛亮传》: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迎将军乎--指用饭菜犒劳军队。其中【箪】字作意动用法、是指用什么来盛、舀的意思。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二回:“入国之日,一路百姓,扶老携幼,争睹威仪。箪食壶浆,共迎师旅。”
《郑成功收复台湾》他们成群结队,箪食壶浆,慰劳祖国将士。

箪食壶浆_箪食壶浆 -成语详解

箪食壶浆 箪食壶浆 箪食壶浆-发音,箪食壶浆-释义

成语举例:时操引得胜之兵,陈列于河上,有土人箪食壶浆以迎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状语;常与迎接连用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例句解放军在胜利归来的时候;老百姓往往~来欢迎。
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成语辨形:浆,不能写作“桨”。

箪食壶浆_箪食壶浆 -出处

战国时期,燕国相国子之暴政,大将子被、太子平率兵讨伐,国内大乱。齐宣王趁机出兵攻打燕国并控制大部分领土,燕国老百姓用箪送吃的,用壶装喝的欢迎齐军,齐宣王想侵吞了燕国咨询孟子,孟子说:“你会让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80103/113461.html

更多阅读

《三国之九伐中原》/第一章六出祁山12 梦三国九伐中原

使者见到姜维,很客气地对他说道:“你固守在此是为了等待援兵,但实话告诉你吧,他们已经来不了。马遵已经被我们打败,他自己现已经躲进了上圭城,不可能再有援兵,你还是早早投降吧!”  姜维直言不讳地回道:“我姜维虽然不才,但生为魏人,世受国

中国历史上的带路党 金灿荣 带路党

对于“带路党”这个几乎等同于“汉奸”的贬义词,我觉得最能帮他正名的是一个正气凛然的成语--箪食壶浆。事实上,“箪食壶浆”的由来就是一个带路党人的故事。时值战国时代,燕国内乱,民不聊生,齐宣王趁势出兵燕国,谁料燕国民众对齐国侵略军

“箪食壶浆”的读音_长城长1234 箪食壶浆 读音

“箪食壶浆”的读音《孟子·梁惠王下》有“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句子,后来人们用“箪食壶浆”形容人民群众热情迎接和款待自己所爱戴的军队。《现代汉语词典》对于该成语的注音是:dānsìhújiāng.将“食”注音为“sì”是没有道

九门功课同步教材下载 第22节:程式有序-- 九步(1)

系列专题:《事半功倍的大智慧:把事做到点子上》  程式有序-- 九步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 诸葛亮为什么一直坚持北伐?

时间线上刷到这个问题,正好前段时间有人让我说下诸葛亮北伐这个话题,就这个题目正好说下。先说结论。诸葛亮北伐战略是正确的。需要明确一点,诸葛亮北伐和隆中对中的北伐是完全不同的。隆中对是这么说的。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声明:《箪食壶浆 箪食壶浆 箪食壶浆-发音,箪食壶浆-释义》为网友爱玩之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