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建设项目概况表 吉普赛人 吉普赛人-吉卜赛人,吉普赛人-基本概况

吉普赛人(Gypsies)亦作Gipsy,吉普赛语称罗姆人(Rom)。深色皮肤的高加索人,原住印度北部,现遍布世界各地,尤以欧洲为主。大多数吉普赛人讲吉普赛语(Romany),一种与印度北部现代印欧语密切相关的语言;也讲各居住国的主要语言。一般认为,吉普赛人经屡次迁徙,离开印度,11世纪到波斯,14世纪初到东南欧,15世纪到西欧。20世纪下半叶,吉普赛人的踪迹已遍布北美和南美,并到达澳大利亚。吉普赛人自称罗姆人(“男人”之意),称非吉普赛人为加杰人(“外人”之意)。

吉普赛_吉普赛人 -吉卜赛人


吉普赛人

吉卜赛人,人种名。又称茨冈人。茨冈人一说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叫法,英国人称他们为吉卜赛人,法国人称他们为波希米亚人,西班牙人称他们为弗拉明戈人,俄罗斯人称他们为茨冈人,阿尔巴尼亚人称他们为埃弗吉特人,希腊人称他们为阿金加诺人,伊朗人称他们为罗里人,斯里兰卡人称他们为艾昆塔卡人……而吉卜赛人则自称为罗姆(Rom),在吉卜赛人的语言中,“罗姆”的原意是“人”。


吉普赛_吉普赛人 -基本概况

吉卜赛人原住印度西北部,10世纪前后开始外移,遍布世界各洲。吉普赛作为一个天生流浪的民族,内心有着很强的民族性格,他们拒绝其他文化与变化,保守着内心关于流浪的一些浪漫的向往和天生的特质。Bass,并不是用来演绎南欧阳光的爵士;手风琴,不是倾诉雪原的孤独;歌声不会表达更多的无奈与苦难;你听到的永远是一个整体演奏出来的音乐,不能缺少任何部分,每一个人都在用他们的热情与疯狂抒写着他们的精神,一种属于吉普赛民族的,特别的气质。
生活方式难融主流由于罗姆人和所属国其他民族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非罗姆人对罗姆

吉普赛_吉普赛人 - 吉普赛人生活方式

人普遍存在较坏的印象,认为罗姆人不能融入社会主流,都是乞丐、小偷、或者人贩子。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对罗姆人的迫害达到高潮,当时纳粹德国将罗姆人和犹太人一样关进集中营进行种族屠杀,约有四十万罗姆人遇难。在今天,有一部分罗姆人试图保持其传统生活方式,居无定所。但在东欧许多地区,罗姆人定居在生活条件极差的棚户区内,和其他民族居民仍然时有冲突。但在其他地区,罗姆人则依靠其传统文化(如罗马尼亚罗姆人的传统铜匠工艺)成功致富。

历史踪迹

茨冈人的足迹遍及欧洲、亚洲、美洲、北非和澳洲各国,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尔干成为全世界茨冈人最为集中的地区。在巴尔干各国的大小城市,茨冈人无所不在,在南斯拉夫,甚至有“没有茨冈人就不能称作城镇”的谚语。

最新考证

据最新的考证,茨冈人的祖先是祖居印度旁遮普一带的部落,大约公元10世纪以后,迫于战乱和饥荒,茨冈人开始离开印度向外迁徙,他们没有固定的居所,而是以大篷车为家和交通工具,以卖艺为生,在一个个城市间游荡,逐渐成为世界闻名的流浪民族。随着时的进步,在今天的南斯拉夫,那种典型的茨冈人大篷车已经很难一见,大多数茨冈人过上了定居的生活。但他们多数没有稳定的工作,主要靠给人擦车、算卦看手相和偷卖走私香烟以及买卖外汇过活。

语言文化

吉卜赛人的语言及文化,在欧洲已经超过五百年历史。尽管如此,在法国的布列塔尼省,吉卜赛人仍然被视为化外之民,随时可能被警察拘留。而相关风俗及耕地的法令,也对他们产生了越来越不利的限制。欧洲人总希望吉卜赛人继续在营火边弹着吉他歌舞,同时却又希望他们定居下来,有正常的职业、定期缴所得税,把小孩子送进学校受教育等。然而,吉卜赛人却不这么想,他们要继续活得像个吉卜赛人――到处流浪。

生存技能

多姆人在历史上往往同冶炼和制造金属器皿联系在一起,这一技艺传给了他们的后裔吉卜赛人。的确,无论是多姆人还是吉卜赛人,都从这种行业中得到了相当多的收益。古印度虽不能说是制造铁器的发源地,但在冶炼、制铁方面却享有盛誉,在公元1世纪时即已相当发达。古罗马政治家普尼里认为,印度的铁质量最佳,相传建于公元4―5世纪的印度中部地区高17英尺的达尔铁塔,就是选用了质量极好的铁并以高超的技术建成的。鼓风的方法也十分奇特,不是用手拉,而是用脚踏;这种风箱在印度德干高原阿尔斯族中也使用过,而阿尔斯族在印度兴都王朝共起之前曾经受过多姆族的统治.同样在欧洲吉卜赛人当中也曾使用过这种工具。通过对多姆族习俗、文化和历史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古代多姆人是吉卜赛人的祖先。

占卜为生

算命占卜是吉卜赛人,尤其是吉卜赛妇女的一项传统行业。如今,那种传统的、拿着神秘的水晶球算命的吉卜赛人已非常少见了,大多数算命者是用特殊的吉卜赛算命扑克牌来给人占卜。吉卜赛算命者大都能玩一手“好牌”:她们将一副纸牌在手中转来转去,挥手拍出一沓,反手又甩出一摞,然后叫你从中抽出几张。
罗姆人以占卜为生,塔罗牌就是他们的其中一种占卜方法。在罗马教廷势力最为强大的时期,正是罗姆人的保护才使塔罗牌能够流传到今天。在很长的时间里塔罗牌只有罗姆人才能看得懂,许多塔罗牌的牌意都是以罗姆人的解释作为基础的。同时罗姆人还发展了塔罗牌的占卜方法,仿佛又为塔罗牌起源于罗姆人提供了重要证据。同时,也有学者指出罗姆人是一个四处流浪的游牧民族,没有太大的可能发展出极有系统的塔罗牌哲学,他们的塔罗牌知识是从其他文明学习来的。
吉普赛人不但有占卜塔罗牌的能力,还会一种古老的读心术。但原理已经被揭穿了:任意选择一个两位数(或者说,从10~99之间任意选择一个数),把这个数的十位与个位相加,再把任意选择的数减去这个和。例如:你选的数是23,然后2+3=5,然后23-5=18在图表中找出与最后得出的数所相应的图形,并把这个图形牢记心中,然后点击水晶球。你会发现,水晶球所显示出来的图形就是你刚刚心里记下的那个图形。答案;不过是个一种精密数学的计算,你算出来的都是9的倍数,然后你每点一次9的倍数的数字,就会变次图案原理是戏规则如下:任意选择一两位数(或者说,10~99之间任意选择一个数),把这个数的十位与个位相加,再把任意选择的数减去这个和。例如:你选的数是23,然后2+3=5,然后23-5=18。在图表中找出与最后得出的数所相应的图形,并把这个图形牢记心中,然后点击水晶球。你会发现,水晶球所显示出来的图形就是你刚刚心里记下的那个图形。这套游戏其实在很早之前就有html版本,现在只是换成了flash版,游戏的全部秘密在于两点,其一是特殊的计算方式;其二便是这张符号查询表。第一点可以用简单的代数来解释,任意一个两位数可以简写成10*A+B,其中(A和B都是个位数),例如例子中的23便是10*2+3。然后把这个数再减去个位之和,用代数表示就是10*A+B-(A+B),合并一下同类项,结果就是9*A,也就是说,不管你想出什么任意两位数,按照他的方法计算之后,结果就是9*A,也就是说结果只能是9的倍数,9、18、27、36……81。因此FLASH里只要保证这几个数字所表示的符号一致即可。但也有人说,如果这样的话,可每次查询的结果都不同啊。秘密便在于这张查询表中,实际上这张表每次都是不一样的,不知不觉中偷偷有了变化。也有人号称这是吉普赛读心术,但由于这张表要一直变化,除非通过电脑,用传统方式这个游戏是不能玩的。

吉普赛_吉普赛人 -人口分布

全世界约有一千二百万罗姆人,其中大多数居住在欧洲。罗姆人主要聚居地有:巴尔干半岛、中欧、美国、前苏联加盟共和国。西欧、中东、北非也有罗姆人居住。
罗姆人在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和美国的人口超过五十万。斯洛伐克的罗姆人占总人口的约5%-6%,其比例在世界各国当中排名第一。
4历史编辑罗姆人约于公元1000年离开印度,经阿富汗、波斯、亚美尼亚、土耳其等地,到达欧洲。(至今仍有罗姆人散居伊朗等地。)14世纪时罗姆人已到达巴尔干半岛,16世纪时已遍布欧洲各地,包括苏格兰、瑞典等地。另有
罗姆人经叙利亚到达北非,再越过直布罗陀海峡到达西班牙。同时印度北部至今仍有和罗姆人相似的民族居住。
罗姆人长途迁徙的原因至今仍是历史界之谜。有学者称,罗姆人的祖先是低种姓的印度教徒,应征入雇佣兵军队后,升为刹帝利(即战士)种姓,同时被派往西面以抵制伊斯兰教国家的扩张。另有学者称,穆斯林征服印度北部后,其俘虏沦为奴隶并发展出自身独特的文化,成为罗姆人的前身。但罗姆人到达中东以后,为何不折返印度,反而继续前进,进入欧洲,仍然是一个不解之谜。
罗姆人后来也大量迁入美洲。

吉普赛_吉普赛人 -历史

罗姆人约于公元1000年离开印度,经阿富汗、波斯、亚美尼亚、土耳其等地,到达欧洲。(至今仍有罗姆人散居伊朗等地。)14世纪时罗姆人已到达巴尔干半岛,16世纪时已遍布欧洲各地,包括苏格兰、瑞典等地。另有罗姆人经叙利亚到达北非,再越过直布罗陀海峡到达西班牙。同时印度北部至今仍有和罗姆人相似的民族居住。
罗姆人长途迁徙的原因至今仍是历史界之谜。有学者称,罗姆人的祖先是低种姓的印度教徒,应征入雇佣兵军队后,升为刹帝利(即战士)种姓,同时被派往西面以抵制伊斯兰教国家的扩张。另有学者称,穆斯林征服印度北部后,其俘虏沦为奴隶并发展出自身独特的文化,成为罗姆人的前身。但罗姆人到达中东以后,为何不折返印度,反而继续前进,进入欧洲,仍然是一个不解之谜

吉普赛_吉普赛人 -民族起源

把罗姆人称作吉普赛人,既是由于长期以来对这个民族的起源、历史不了解所致,同时也是因为在对吉普赛人的来源中,除英国人认为他们源出于埃及之外,法国人认为他们很可能来自(Bohemian),同时也称他们为吉普赛人、吉坦人(Gitan)、金加利人(Zingari);西班牙人称他们为吉普赛人、波希米亚人的同时,还称他们茨冈人或希腊人,认为他们来自希腊。欧洲人误以为罗姆人来自埃及,于是称之为“埃及人”,而“吉卜赛”(Gypsy)是“埃及”(Egypt)的音变,但他们并不喜欢被称为吉卜赛人。1971年他们成立了世界罗姆人代表大会,决定自称“罗姆人”,并正式要求国际社会承认“罗姆人”是一个单独的民族。


总之,吉普赛人有许许多多的名称,这种情况一直延续直到18世纪末期,各国学者在对吉普赛人的起源进行研究、推测和探讨了几百年之后,作出这一杰出贡献的是18世纪末期的两位德国学者鲁迪格和格雷尔曼=以及英国学者雅各布-布赖恩。他们3人都是语言学家,在18世纪80年代通过对吉普赛人方言的研究,他们各自而几乎又是同时期考证出欧洲吉普赛人的语言来自印度,其中很多词汇与印度的梵文极为相似。


此后又有许多学者对吉普赛人的语言进行了研究,最终得出结论:吉普赛人的语言源出于印度的语言,吉普赛人的发源地应该是在印度。


据最新的考证,吉普赛人的祖先是祖居印度旁遮普一带的部落,大约公元10世纪开始,迫于战乱和饥荒,他们离开印度向外迁徙,经阿富汗、波斯、亚美尼亚、土耳其等地到达欧洲。


14世纪吉普赛人已到达巴尔干半岛,16世纪时已遍布欧洲各地,包括苏格兰、瑞典等地。另外有吉普赛人经叙利亚到达北非,再越过直布罗陀海峡到达西班牙。
吉普赛人没有固定的聚集地,印度北部至今仍有和吉普赛人相似的民族居住。


吉普赛人长途迁徙的原因至今仍是历史界之谜。有学者称,吉普赛人的祖先是低种姓的印度教徒,应征进入雇佣兵军队后,升为刹帝利(即战士)种姓,同时被派往西面以抵制伊斯兰教国家的扩张。


另有学者称,穆斯林征服印度北部后,其被俘虏沦为奴隶并发展出自身独特的文化,成为吉普赛人的前身。但吉普赛人到达中东后,为何不折返印度,反而继续前进,进入欧洲,则是一个不解之谜。[1]在文学作品里,他们神秘通灵、随遇而安。他们是梅里美作品中倔强美丽的“卡门”,是《巴黎圣母院》里善良的少女爱斯美拉达,是普希金长诗《茨冈人》中的金斐拉和她的族人。


然而,在现实中,他们的生活毫无梦幻,他们辛苦逡巡,浪迹各方,艰难营生,与乞丐、小偷混在一起。他们躲不开被驱逐和嫌恶的命运,也走不出生育、乞讨、再生育的恶性循环。

吉普赛_吉普赛人 -特性

生活方式

吉普赛人不事农桑,一般也不饲养食用牲畜,而是依靠城镇和农村的居民谋生。传统上,吉普赛人一向在城镇和乡村居民区周围,寻求与其流浪生活相适应的生计。男人以贩卖家畜、驯兽、补锅(黑白铁匠)和充当乐师为业。妇女从事卜筮、卖药、行乞和表演等行业。流动马戏团和娱乐场所为现代吉普赛人提供了工作机会,共同而紧密地生活在以地毡装饰的狭小空间,就如同过去的敞篷马车里生活一样由于吉普赛人的生活方式(逃避正式人口注册和人口普查是其普遍特点)以及在社会和政治上长期遭受歧视,确切估计他们的人数相当困难。据估计,全世界一共有大约1200万吉普赛人,其中近1000万分布在欧洲。如今,在东欧许多地区,吉普赛人定居在生活条件极差的棚户区,和其他民族居民仍然时有冲突。
几世纪以来,吉卜赛人的传统职业,一直是“弄熊的人”。他们向一些专事偷猎的人购买幼熊,然后拔掉熊的牙齿及锐爪,再加以训练,做各式表演。
但今日,仍操这个旧行业的人所剩无几,大多数人宁可拿“政府庇护”当职业―――向社会局领取救济补助。这对他们而言,并不当成行乞一样的羞辱,反而认为这是老天爷赏赐的饭碗。

基本建设项目概况表 吉普赛人 吉普赛人-吉卜赛人,吉普赛人-基本概况

纯净与不洁

在吉普赛人的日常习俗里,有两种重要的观念―――纯净与不洁。例如,一个女人的裙角不小心扫过一个男人的饭,那么这碗食物势必要倒掉;在他们终年流浪的敞篷车里,永远备有三桶水,其一为洗食物之用,其二为洗脸用,其三为洗脚用。如果有人不小心搞错,就会受到惩罚。当一个人或者一个家族有纠葛诉讼,不需要审判和监狱。对他们而言,刑罚可以将一个人赐死,却不能剥夺一个人的自由。严重的被定为“不洁”的罪犯,将会被驱逐于部族之外,剥夺自由。一个被孤立的吉普赛人,生存的价值几乎等于零。

吉普赛_吉普赛人 -家庭结构

吉普赛人的定型家庭由夫妇、儿女和至少一个已婚儿子及其妻小组成。婚后,夫妇与男方父母住在一起,新娘要学会婆家的规矩。理想的情况是,兄长准备分居时,弟弟已准备结婚,将与新娘住在父母家中。普遍流传的「吉普赛王」这一故事性的想法无疑部分来自维特萨首领的形象。维特萨的领导权不一定世袭,优柔寡断或失败的首领会被更有能力的人取代,或者一个维特萨内的若干家庭抛弃原来的首领,加入另一个更有威信的宗族。
分布区域
欧洲和北美的某些城市有定居的吉普赛居民集团,他们遵守很多吉普赛习俗,从事传统的吉普赛人的职业,讲吉普赛语,但受当地语言很大影响。罗姆人把这些已经定居的吉普赛人称为「辛特」人,认为他们已放弃了真正的吉普赛生活。「真正」吉普赛人按照他们在欧洲固定流动区的形成的先後,分成了几个居民集团。在巴尔干和中欧的,叫卡尔德拉什人(Kalderash),占全部欧洲和北美吉普赛人的大多数;流动在伊比利半岛、北非和法国南部的叫吉塔诺人(Gitanos),在法国、亚尔萨斯和德国的,叫马努什人(Manush);每一种人又以定居的地点进一步加以区分。由于吉普赛人的生活方式(逃避正式人口注册和人口普查是其普遍特点)以及在社会和政治上长期受歧视,确切估计他们的人数相当困难。全世界的吉普赛人约为500~1300万,20世纪晚期大部分仍住在欧洲,尤是中部和南部地区。

民族性格


从法国作家梅里美的《卡门》中我们可以窥见这个民族的一些特性:热情、奔放、洒脱、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流浪。终年流浪、不愿受拘于任何其他法律的吉卜赛人,自远古的十一世纪以来,都成规范。即使今日,仍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吉卜赛人,定居在石砌的房子里,却依然谨守祖先的传统,共同而紧密地生活在以地毡装饰的狭小空间,就如同过去的敞篷马车里生活一样。

名称起源

“吉普赛”一词源于欧洲人对罗姆人起源的误解,当时欧洲人误以为罗姆人来自埃及,于是称之为“埃及人”,而“吉普赛”(Gypsy)是“埃及”(Egypt)的音变。
相貌特征
长脸有点方,脸形上宽下窄,下巴有点尖,长眉毛,眼睛大而长,很明亮,占据上半脸的大部分比例,鼻梁额外长、高和直,嘴巴有点宽,表情沉着神秘有些冷漠感。吉卜赛人(jíbǔsàirén)也叫茨冈人。以过游荡生活为特点的一个民族。原住印度西北部,10世纪前后开始外移,遍布世界各洲。茨冈语属印欧语系新印度语族。吉卜赛人现已改说各所在地的语言,信奉当地流行的宗教。擅长歌舞。

吉普赛_吉普赛人 -研究

称呼与误解

茨冈人,人种名。茨冈人一说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叫法,英国人称他们为吉卜赛人,法国人称他们为波希米亚人,西班牙人称他们为弗拉明戈人,俄罗斯人称他们为茨冈人,阿尔巴尼亚人称他们为埃弗吉特人,希腊人称他们为阿金加诺人,伊朗人称他们为罗里人,斯里兰卡人称他们为艾昆塔卡人……而吉卜赛人则自称为罗姆人(Rom),在吉卜赛人的语言中,“罗姆”的原意是“人”。
吉卜赛这个名字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吉卜人(Gypsy或Gypsies)是从英语埃及人(Egyptian)一词演变而来的,这是英国人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对他们的传统称呼。这是由于15世纪时欧洲人对于流浪到他们那里的异乡人不太了解,误以为他们来自埃及,所以就称他们为“埃及人”,慢慢就变成“吉卜赛人”了。吉卜赛人自称罗姆人(Rom),这个名字在吉卜赛人的语言中,原意是“人”的意思。1965年成立的吉卜赛人国际组织――罗姆人国际委员会(CommitteeInternationRom)就使用了罗姆人一词,而且如今正得到国际的承认和尊重。不过由于习惯和传统的称谓,多数仍称他们为吉卜赛人。
把罗姆人称作吉卜赛人,既是由于长期以来对这个民族的起源、历史不了解所致,同时,在对吉卜赛人的研究过程中,又缺乏足够的文字资料。因此,对其起源、迁徙及其他历史的探讨中,总是以某些设想为依据,或先入为主地离不开前人,除英国人认为他们源出于埃及之外,法国人认为他们很可能来自波希米亚就叫他们波希米亚人(Bohemian),同时也称他们为吉卜赛人,吉坦人(Gitan)、金加利人(Zingari)等十余今名字;西班牙人称他们为吉卜赛人、波希米亚人的同时,还称他们茨冈人(Atsigano)或希腊人,认为他们来自希腊,前苏联也称他们为茨冈人。总之,这都是其他民族强加给他们的,而且根据主观臆断确定了他们的族源,编纂了他们的历史这种情况一直延续了几百年,直到18世纪末期,对于吉卜赛的研究工作才有了突破。
各国学者在对吉卜赛人的起源进行研究、推测和探讨了几百年之后,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考证出吉卜赛人的发源地既不是埃及,也不是波希米亚、希腊或波斯,而是印度。作出这一杰出贡献的是18世纪末期的两位德国学者鲁迪格和格雷尔曼,以及英国学者雅各布・布赖恩。他们三人都是语言学家,在18世纪80年代通过对吉卜赛人方言的研究,他们各自而几乎又是同时期考证出欧洲吉卜赛人的语言来自印度,其中很多词汇与印度的梵文极为相似,也与印度语族的印地语十分相似。
此后,英国学者桑普逊对吉卜赛人的语言又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前人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有所发现。他系统地整理了威尼斯吉卜赛人方言,在研究过程中,桑普逊发现这种语言含有多种外来语汇,取得许多数据;从而为吉卜赛人源自印度的学说找到充分的证据。以后又有许多学者从事对于吉卜赛人的语言的研究,他们还发现同欧洲吉卜赛人的语言一样,亚洲吉卜赛人的语言也含有大量印度语言的词汇,在书面文字中,语法上也同印度的语言有相似之处。
各国学者通过吉卜赛人的语言的研究,从而得出结论:吉卜赛人的语言源出于印度的语言;吉卜赛人的发源地是在印度。学者们不再沉浸于幻想、臆测和传说之中,而是面对现实,发掘历史资料去进行研究,从而不断获得丰硕的成果。但光从语言学角度去研究吉卜赛人的起源似乎仍有其不足之处,还应该对这个民族的历史进行研究,追溯其族源,证明该民族的发源地是在印度。
为了进一步论证吉卜赛人起源于印度,必须对这一古老民族的社会制度、文化和习俗进行研究。在古代的印度有一个分布很广,众所周知的民族――多姆族。在公元4世纪的时候,这
街头卖艺的吉卜赛人。
个民族以及他们的古老文化和殊异的习俗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多姆族多是音乐爱好者和占卜者。关于这一点,公元6世纪用梵文写的一篇天文学的论文中曾提到过他们,并称其为干达尔瓦(Gand―harva,爱好音乐者)。多姆人能歌善舞,其中部分人并以此为职业来维持生计,印度古历史学家加尔哈纳在其《克什米尔大年代记》中,多次提到这种情况。据英国考古学家、探险家奥列尔斯坦考证,多姆族部分人靠卖艺为生,其中佼佼者甚至得到国王的恩宠,可以出入宫闱。但这种情况是罕见的。多数情况下,多姆人为印度其他各族人所蔑视。他们没有固定的职业,除作为优伶走江湖之外,多被人雇佣从事较低贱的职业,如更夫、清道夫、刑场衙役、工匠等。尽管多姆人多才多艺,并善于维持生计,但当地各民族农民看不起他们,禁止与他们通婚。这些人引起英国东方语言学家洛利易的注意,对他们的语言、文化、习俗及历史进行了研究,证明这些多姆人是在公元2世纪或3世纪时从贝尔契斯坦迁徙过去的。洛利马发现,居住在吉尔吉特地区的多姆族,为了维持生计,适应各地生活条件、环境的需要,一般能操两三国语言。尽管他们所用的印度的语言中也含有许多外来语词汇,这些词汇同他们的母语却有很大差别。

吉普赛_吉普赛人 -现状

概况

在东欧社会主义时期,东欧各国由于实行计划经济,罗姆人在就业方面障碍较少,但后来东欧转为市场经济以后,罗姆人失业问题愈显严重。如今在一部分国家有大量的罗姆人靠社会福利为生,但这造成了针对罗姆人的歧视的加深,同时也创造了社会隐患,如斯洛伐克在进行社会福利改革时曾有罗姆人聚居点发生骚乱。
2004年6月,匈牙利选出了欧洲议会的第一名罗姆议员,LíviaJáróka女士。同时东欧七国于2005年发起“DecadeofRomaInclusion”(容纳罗姆人年代),旨在改善罗姆人的生活。
罗姆人结婚较早,女性不少在未满20岁时就已成婚。
罗姆音乐着重使用高音符以及音符之间大跨度的滑动,歌唱以其情感丰富而著称,罗姆人也是西班牙盛行的弗拉明戈舞的主要源头之一。

人口总数

全世界一共有大约1200万吉普赛人,其中1000万左右分布在欧洲。吉普赛人有独特的传统,他们不与外族通婚(结婚年龄在12~13岁)。在各个国家有不同的吉普赛人“部落”。尽管吉普赛人的人口不少,但是他们居住的比较分散,如同历史上犹太人的遭遇一样,他们受到了很多苦难。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希特勒把50万吉普赛人送进了集中营加以杀害。1979年,联合国正式承认罗姆人(即吉普赛人)为一个民族。冷战结束之后,中欧和东欧的吉普赛人又受到了严重的排挤,他们的身份得不到承认,生存受到威胁。

单一民族

吉卜赛人得不到承认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身份问题。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在吉普赛人是否是一个单一的民族这个问题上争执不休,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确定吉普赛人是一个单一的民族,而不是由多民族混合而成的,将有助于保障他们的合法权利。这些人相互没有血缘关系。研究者检查了他们的Y染色体和线粒体DNA(线粒体只能遗传自母亲,因此可以有效的判断人群祖先的相关性)。它们含有被称为“单倍组”(haplogroups)的突变类型。结果,科学家发现来自所有14个地区的样本Y染色体都含有单倍组VI-68,其数量占所有样本的44.8%。对于线粒体DNA有类似的发现:26.5%的男性都携带有单倍组M。这些人在单倍组上表现出的差异性非常小。
这一结论说明,尽管吉普赛人有不同的部落,他们仍然是一个单一的民族。而且,单倍组VI-68和单倍组M都是亚洲人特有的,这就支持了语言学上的证据。科学家把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了2001年12月的《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上。
EdithCowan大学的研究者表示将继续研究吉普赛民族的单一性,这将促使一些国家正视吉普赛人是一个单一的民族这一事实。同时,由于吉普赛民族非常单一(不与外族通婚),科学家研究这种“封闭”民族的基因可以确定某些疾病的发病机理――吉普赛人不是不祥的象征,而是非常珍贵的样本。

遣送政策


1)事态:
法国政府2010年8月19日将近百名罗姆人(吉卜赛人)遣送回其原籍国罗马尼亚。这也是法国总统萨科齐上月底就治安问题发表讲话并表示准备对罗姆人等群体采取严格管理措施后,政府首度将大批罗姆人遣送出境。
根据法国政府计划,本月底前将有约700名旅居法国的罗姆人被遣返回其原籍国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
内政部长奥尔特弗在会上宣布,法国政府将在3个月内取缔境内半数非法罗姆人等“旅居者”的居住地。部分罗姆人在其居住地被政府取缔后,可选择接受“自愿遣返”,并获得法国政府提供的补偿金。
法国政府集中遣返罗姆人引起国际社会及其国内反对党的质疑。罗马尼亚外交部长也表示担忧大规模遣返罗姆人行动可能引发排外情绪,法国国内反对党则指责政府此举有种族歧视之嫌。
但法国总统府和内政部强调,政府出台整治措施的目的在于打击犯罪活动,而不在于针对特定族群。
2)抗议驱逐:
2010年9月4日,驱逐吉卜赛人出境、以及采取其它针对吉卜赛人的保安措施。欧洲其它城市包括贝尔格莱德和罗马,也有群众游行到法国大使馆外声援吉卜赛人。多个人权组织、反种族主义团体、工会和左翼政党均要求法国政府停止这项政策。
当局证实,法国全国一百三十五个城市和城镇均有群众上街游行,这是法国近年最大规模的抗议行动。单在首都巴黎,警方估计示威人数有一万二千人,包括不少吉卜赛人,也有当地居民出来支持。主办单位则声称,人数多达五万,占了全国示威人数的一半。
群众挥舞旗帜、高举横额和抗议标语,有人打锣打鼓,高叫口号,要求萨尔科齐收回成命,停止压迫吉卜赛人,也要停止执行不人道的政策。
警方说,整天没有暴力冲突发生。参加示威者的人士说,他们是和平表达意见,希望政府听取他们的声音,而不是搞对抗。
示威者批评萨尔科齐突然决定驱逐吉卜赛人出境,是要提升自己的声望,为二O一二年大选年竞选连任作准备,以及企图转移人民的视线,淡化法国所面对的其它问题,例如改革退休金制度和政府削减开支所引起的争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80103/113464.html

更多阅读

基本建设项目概况表 正宁县 正宁县-正宁县,正宁县-基本概况

正宁县位于甘肃省庆阳市东南部,子午岭西麓。东、南、西与陕西黄陵、旬邑彬县、长武接壤,北靠本省宁县,辖4镇6乡。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平均海拔1460米,梁、峁、沟交错,河、川、塬相间,分为四塬三川;地形东高西低,东宽西窄,略呈三角形,东西长63

基本建设项目概况表 通山县 通山县-基本概况,通山县-历史

通山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隶属咸宁市,县境南邻江西省武宁、修水县毗邻,东接阳新县,北连咸宁市,西部与崇阳县接壤。 通山县辖8个镇、4个乡、1个管委会。 2009年通山县常住人口总数为41.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62万人。 全县最大横距71千米,最

声明:《基本建设项目概况表 吉普赛人 吉普赛人-吉卜赛人,吉普赛人-基本概况》为网友求你让我休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