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五首原文及翻译 《旅夜书怀》 《旅夜书怀》-诗词原文,《旅夜书怀》-诗词解释

《旅夜书怀》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于公元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当时杜甫离开成都是迫于无奈。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后半是“书怀”。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读者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也是杜诗五律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

旅夜书怀_《旅夜书怀》 -诗词原文

旅夜书怀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_《旅夜书怀》 -诗词解释

注解:

①危樯:高耸的桅杆。

②星垂句:远处的星星宛如低垂至地面,使原野更为辽阔。

③月涌句:银色的月光映着奔流汹涌的长江。

④沙鸥:水鸟名。

译文: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畔的细草,深夜江边,泊着桅杆高耸的孤舟。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何以相比?活象是漂零天地间一只孤苦沙鸥。

旅夜书怀_《旅夜书怀》 -诗词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旅夜书怀

本作的韵脚是:十一尤;可"十一尤"通押。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旅夜书怀_《旅夜书怀》 -作者简介

杜甫(七一二-七七零),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旅夜书怀_《旅夜书怀》 -写作背景

诗作于代宗永泰元年(765),诗人由华州解职离成都去重庆途中。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这首五言律诗大概是他舟经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全诗流露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诗的前半写“旅夜”的情景。以写景展现境况和情怀,寓情于景之中。后半写“书怀”。抒发自己原有政治抱负,没有想到却是因为文章而得扬名四海,而宦途却因老病而被排挤。表现了内心飘泊无依的伤感,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有异曲同工之妙。

旅夜书怀_《旅夜书怀》 -诗词赏析

文学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

诗的后半是“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恐怕不很妥当。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
全诗景情交融,景中有情。整首诗意境雄浑,气象万千。用景物之间的对比,烘托出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使全诗弥漫着深沉凝重的孤独感。这正是诗人身世际遇的写照。

诗词曲五首原文及翻译 《旅夜书怀》 《旅夜书怀》-诗词原文,《旅夜书怀》-诗词解释

768年,迟暮之年的诗人终于乘舟出了三峡,来到湖北荆门,心境不免孤寂。此诗开头四句写“旅夜”:岸上有细草微风,江上只有一叶孤舟,依岸而宿,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岸上星垂,舟前月涌,用“星垂”来描写原野的广阔,用“月涌”来形容大江的东流,形象而细致地描绘了江上的夜景。唯有在广阔的原野上才可感到“星垂”;唯其“星垂”,才能见出原野的广阔。而大江中有“月涌”,才能反映出江水的流动;也只因江水的流动,才能感到“月涌”。“星垂”、“月涌”是以细腻称阔大的手法,首四句塑造了一个宏阔非凡宁静孤寂的江边夜境。

后四句书“怀”:“名岂文章著”,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自己的矢志,故说“岂”,这就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说“官应老病休”,诗人辞去官职,并非因老而多病,什么原因,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说“应”当,本是不应当,正显出老诗人悲愤的心情。面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无依,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是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鸥。以沙鸥自况,乃自伤飘泊之意。

对比手法

对比之一:自然的宏阔与诗人的渺小之对比。
在诗人的笔下,一个细草微风的“旅夜”,一叶随波飘零的孤舟,本已显出极其的渺小,但杜甫偏偏将视野投向辽阔的平野与奔涌的大江,着力打造出一个宏伟阔大的境界:极目远眺,水天相接,天地相连,野阔星垂,江流月涌。联想到自己痛苦的遭遇,面对如此宏阔无比的境界,个人的渺小在宏阔的自然面前更显得凄凉无限,令人唏嘘!自己不正是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沙鸥”吗?
对比之二:壮丽的乐景与孤独的哀情之对比。
颔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写景的千古名句。地平线上,大地是那样的辽阔,星星仿佛也俯首亲吻着原野;大江之中,江水浩荡东流,一轮圆月映印其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涌着。这该是多么发人遐思的一个宁静的港湾啊!可是,这一切在一个孤独的羁旅之人看来,外界环境越是辽阔,越显出自己的孤独无助;周边的情境愈是祥和,越见出自己的寂寞悲哀。天地虽大,却无自己的安身之处;景色辽阔壮丽,却只能反衬出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这里景与情会,在这一对比中更显出诗人的感慨,也更使人领悟到“独夜舟”的孤独寂寞了。
对比之三:伟大的理想与残酷的现实之对比。
杜甫本怀着“穷年忧黎元”的思想,一心想普济苍生,报效君王,在政治上有所建树,但自己一生却一直处于战乱之中,颠沛流离,屡遭排挤,空有满腔报国之志,却难以实现。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是诗人愤激之辞,说“岂”是反诘,说“应”是悲愤。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文章而闻名;诗人辞去官职,并非因为老而多病,个中原因,不言而喻。这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这是非颠倒的现实,怎不令诗人满腔悲愤呢?而这种悲愤之情,正是在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中越发鲜明,更加深沉。

历史评价

《四溟诗话》评此诗“句法森严,‘涌’字尤奇。”
《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语:“通首神完气足,气象万千,可当雄浑之品。”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所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旅夜书怀_《旅夜书怀》 -诗词评论

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这首诗既写旅途风情,更感伤老年多病,却仍然只能像沙鸥在天地间飘零。“名岂文章著”是反语,也许在诗人的内心,自认为还有宏大的政治抱负未能施展。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90103/114605.html

更多阅读

杜甫诗三首高中翻译 杜甫诗三首原文及翻译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译文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李将军列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方苞列传》原文及翻译

《清史稿・方苞列传》原文及翻译原文:方苞,字灵皋,江南桐城人①。笃学修内行,治古文, 自为诸生,已有声于时。康熙三十八年,单人。四十五年,会试中试,将应殿试,闻母病,归刁侍。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刻编修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孑遗录》有悖

画蛇添足原文及翻译 《夔有一足》原文及翻译

《夔有一足》原文及翻译原文: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夔有一足》原文及翻译】。故君子曰:‘

声明:《诗词曲五首原文及翻译 《旅夜书怀》 《旅夜书怀》-诗词原文,《旅夜书怀》-诗词解释》为网友厭世為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