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生平简介范文 陈赓 陈赓-个人简介,陈赓-生平概况

陈赓(1903―1961年),原名陈庶康,1903年2月27日生于湖南湘乡。出身将门,其祖父为湘军将领。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1952年,毛泽东主席点将陈赓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中央特科重要领导人之一。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后在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历经北伐、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援越抗美战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去世,终年58岁。

陈庚_陈赓 -个人简介

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

1926年赴苏联学习。1927年回国参加南昌起义,任营长。后赴上海在中共中央机关做情报工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十二师团长、师长,红军步兵学校校长,红军干部团团长,陕甘支队第十三大队队长,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旅长,太岳军区太岳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

建国后,历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军区司令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兼政委,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是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逝世,终年58岁。

陈庚_陈赓 -生平概况


1924年,陈赓在黄埔军校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国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领导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原名陈庶康。1903年2月27日生于湖南湘乡市龙洞乡泉湖村。1916年入湘军当兵。1921年脱离湘军,在长沙的铁路局当办事员,参加爱国运动,得到共产党人何叔衡、郭亮等的帮助,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校任连长、副队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等战斗。1925年10月,在第二次东征时,在华阳附近战斗失利,叛军追了过来。到前线督战的蒋介石心慌腿软,怕被叛军俘虏,拔枪企图自杀。陈赓不顾个人安危,连背带拖,将蒋救了出来。

1926年秋,被派到苏联学习,1927年初回国。8月参加南昌起义,到贺龙部队任营长。失败后,由香港转赴上海。1928年起,主持中共中央特科的情报工作。1931年9月赴鄂豫皖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团长、师长。1932年因负重伤秘密到上海就医,曾向鲁迅详细介绍鄂豫皖红军的斗争事迹。1933年3月被捕,由上海解往南昌。正在南昌指挥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的蒋介石亲自用高官厚禄进行劝降。陈赓大义凛然,严词拒绝。经中共和宋庆龄等营救,脱险后到中央苏区,任彭(湃)杨(殷)步兵学校校长。
长征中任干部团团长,曾率干部团一部强占皎平渡渡口,使第一方面军得以顺利渡过金沙江。到陕北后任第一军团第一师师长,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山城堡等战斗。1937年2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兼任第一队队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旅长,率部开赴太行山区,参与神头岭、响堂铺、长乐村等战斗的指挥,随后又转战于鲁西北、冀南、豫北。1940年任太岳军区司令员,次年任太岳纵队司令员,参与领导创建晋冀豫根据地。1943年11月赴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6月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率太岳纵队(后来改为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参加上党战役。1946年初,他作为中共代表参加临汾、太原三人小组,调处国共军事冲突和监督双方执行停战协议。1946年7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后率第四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转战晋南,连续进行闻(喜)夏(县)、同蒲、临(汾)浮(山)战役,歼灭国民党军3万人,其中包括号称“天下第一师”的胡宗南的整编第一旅。随后他率部西进,于1946年11月至次年1月协同兄弟部队发起吕梁、汾(阳)孝(义)战役,歼灭国民党军2万余人。1947年4月指挥晋南攻势,歼敌15000人。8月与谢富治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一部,强渡黄河,挺进豫西,开辟豫陕鄂解放区,配合刘(伯承)邓(小平)和陈(毅)粟(裕)野战军,在中原地区进行战略进攻。在淮海战役中,率第四纵队协同兄弟部队在徐州西南切断津浦铁路,参加围歼黄维兵团。

1949年任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率部横渡长江,解放南昌。执行远距离、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方针,进军广东追歼逃敌,直插雷州半岛,切断白崇禧部的海上退路,协同兄弟部队进行粤桂边战役,歼敌4万余人。1950年初,指挥所部经14昼夜强行军,直抵云南边境,歼灭企图逃往国外的国民党军2万余人。1950年2月进驻昆明,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云南军区司令员。1950年7月应邀至越南,帮助越南军民进行抗法战争,取得边界战役的胜利。

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三兵团司令员、政委。1952年6月回国,筹办并任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第一任院长兼政委,培养国防科技人才。1954年10月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56年当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1958年9月兼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59年9月任国防部副部长。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病逝。

陈庚_陈赓 -大事年表


1937年夏,陈赓等黄埔军校第一期部分学生的合影1903年2月27日,出生于湖南省湘乡二都柳树铺。

1916年底,投笔从戎,到湘军第6团当兵,并参加了护法战争、湘鄂作战等。

1921年秋,开始阅读《新青年》、《社会进化论》等进步书籍,并积极从事反帝爱国运动,立志献身革命。

192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参加了湖各界声援“二七”惨案的游行活动。6月1日,积极参加反对日本军阀在长沙制造的“六一”惨案,并负伤。

1924年2月,进入广东陆军讲武学校学习。5月,考入黄浦军校第一期,11月底,毕业留校任职。在此期。参加了省港在罢工和平定刘(震寰)、杨(希闵)叛乱等重大军事活动。

1926年7月,参加北伐作战。9月,到苏联红军部队学习。翌年2月返回上海。

1927年3月到武汉,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唐生智部任营长。4月下旬,出席在武汉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与李立三一起负责政治保卫工作,后随起义部队南下,在贺龙任军长的第12军任营长。会昌战斗中,腿负重伤,历尽艰险潜入上海医治。

1928年4月,奉命到上海中央特科工作。化名王庸,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隐蔽斗争。

1931年9月,调任红4月,奉任红4军第13师第28团团长。11月初红四方面军成立,任第12师师长,先后率部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情况,同时两次会风鲁迅先生,介绍了苏区军民的斗争情况,并草绘了鄂豫皖苏区事形势图。

1933年3月24日,在上海不幸被叛徒发现而被捕,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威逼利诱下,坚贞不屈,后被押送南京,5月,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逃出南京,到达江西瑞金后,被任命为彭杨步兵学校校长(该校为纪念革命烈士彭、杨而命名),为培养连、排级干部,付出了不少幸劳。


1938年4月,陈赓、周希汉同干部战士在阵地上休息1934年10月,任军委干部团团长,随中央红军中央纵队长征,担负中央机关的警卫任务。并参加了突破乌江、土城、二打遵义、夺取金沙江等作战。

1935年11月下旬,率红13团参加直罗镇战役,手部受伤,12月,任红1军团第1师师长。

1936年2月,率红1师参加东征战役。5月,率部参加西征战役,协同兄弟部队解放甘、宁夏广大地区,11月下旬,率部参加山城堡战役。

1937年2月,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2期学习,兼任第1队队长。7月,被调入红31军工作9月,任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旅长,10月,率部东渡黄河,进入山西作战,在夜袭长生口和伏击娘了关以南的七亘村战斗中,毙伤日伪军400余人;在伏击昔阳县黄崖底日军中,歼敌300余人。

1938年3月16日率第386旅在神头岭伏击战中,毙伤日伪军1500余人缴获长短枪550余支,骡马600余匹;3月31日在响堂铺伏击战中,毙伤日军400余人,击毁汽车180辆;4月中旬,在长乐村追击战中,歼灭日军2200余人。此后,又率连续破袭日伪军控制蝗交通要道和据点。

1940年1月19日,率第386旅主力及八路军总部特务团,进入太岳区,与薄一波率领的山西决死队第一纵队会师。5月,任太岳军区司令员。接着,率部队参加晋战役,歼日军350余人,破坏铁路百余里。7月初,率部反击进犯太岳区安泽县的阎锡山军,歼敌2400余人;8月,率部参加百团大战。


1940年9月,陈赓在突破榆社城垣后留影1941年8月,任太岳纵队司令员兼军区司令员,随后,又奉命驵成太岳南进支队,开辟岳南根据地。

1942年12月,指挥部队和民兵,围困沁源县城,经过30个月的斗争,于1945年4月,将日伪军逼出沁源,成为抗战史上著名的“沁源围困战”。

1943年11月,到延安中央党校参加整风学习。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取为中央候补委员。

1945年8月25日,和刘伯承、邓小平等返回太行山区。不久,晋冀豫野战军太岳纵队(后改为第4纵队)成立,任纵队司令员。9月10日至10月12日,率部参加上党战役,歼敌1.4万余人,生俘国民党军阎锡山部第19军军长史泽波、炮兵司令胡三余等将官多人。

1946年2月至6月,奉命参加临汾、太原、北平等地军事调处执行小组工作。7月至9月,率第4纵队参加闻(喜)夏(县)战役、同蒲战役、临(汾)浮(山)战役,歼灭国民党军胡宗南部第31旅、第1旅和阎锡山部的部分主力,计2万余人,粉碎了国民党军打通同蒲铁路的幻想。

1946年11月27日至1947年1月29日,率部协同王震部进行吕梁战役和汾(阳)孝(义战役,歼灭国民党军胡(宗南)阎(锡山)两部3万余人,解放了晋西南大片土地,改善了我军西北战场的战略态势。

1947年4月4日至25日,指挥第4纵队与太岳军区部队发动晋南攻势,歼敌1.8万余人,使吕梁、太岳解放区连成一片,有力地策应了陕北我军的作战。

1947年6月30日,在刘伯承、邓小平统一指挥下,率领第4纵队,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1943年,陈赓在延安中央党校1947年7月,参加中央军委在陕北靖边县小河村召开的作战会议,提出第4纵队南下作战的建议,被中央军委和毛泽东采纳。会议还决定由第4纵队等部队组建陈(赓)谢(富治)兵团,任兵团司令员兼前敌委员会书记,执行挺进豫西,开辟鄂豫陕边区根据地的任务。

1947年8月22日,率部强渡黄河,横扫豫西,在潼(关)洛(阳)间的陇海路上实施机动作战,历时1个多月,歼敌4万余人,有力地配合了西北野战军和晋冀鲁豫野战军的作战。10月下旬,率部南进,发起伏牛山东省麓战役,创建新的根据地。12月,率主力东进出击平汉路,经过半个多月的艰苦斗争,完成了中央军委赋予的任务。

1948年1月25日,在叶县旧县镇主持召开兵团党委扩大会议,总结5个有来的工作,讨论根据地建设和新式整军运动等问题。3月,率部进行洛阳战役,4月,进行第二次洛阳战役,5月,进行宛西战役,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进行宛战行,7月,进行豫东阻击战。至8月23日,率部南征1年,作战200余次,歼敌11万人解放人口近千万,建立了鄂豫陕解放区。

1948年11月7日,率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参加淮海战役,先后攻取砀山、李庄、黄村等地歼敌近万人。在战役第二阶段,他受指挥中原野战军第4、第9、第11纵队和豫皖苏军区独立旅组成的东集团,与兄弟部队协同作战,全歼国民党军黄维兵团12万余人。

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并参加了由邓小平、刘伯承、张际春、李达组成的野战军前敌委员会。4月21日,率部参加渡江战役,后挥师上饶、弋阳地区,切断浙赣线,解放闽、浙、赣边境地区,又横扫江西全境,5月22日解放南昌。


1945年冬,陈赓同翻译等在北平机场合影1949年7月24日至26日,在南昌与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会晤,商讨有关入粤作战问题。9月7日,在赣州协助叶剑英主持召开进军广州的作战会议。10月,率部由赣南出击广东,10月14日,解放广州。10月26,在阳江、阳春地区歼灭广州逃敌4万余人。11月至12月,参加粤桂边围歼战,歼灭国民党军白崇禧部7万余人。

1949年12月23日,在南宁主持召开师以上干部参加的兵团党委扩大会议,总结两广作战经验,确定进军云南的部署。接着,率部发起滇南战役,追歼企图逃出国境的国民党军第8、第26军共2万人。

1950年2月,担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云南军区司令员、云南省政府主席、昆明市军管会主任。

1950年7月7日,以中国共产党中央代表身份,应邀率领援越军事顾问团前往越南,协助越南人民和军队赢得了抗法战争的胜利。11月回国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汇报情况。

1951年4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赴朝途中,他腿伤复发,留在大连治疗。8月,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入朝协助彭德怀指挥作战。


1949年4月,陈赓与粟裕在平汉前线1952年4月初,代理志愿军司令员,重点抓了巩固阵地、改善后勤、加强西海岸防御等关键问题。4月下旬,主持召开了志愿军各兵团、各军参谋长会议,并作了总结发言。6月13日,奉命回国。

1953年9月1日,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该学院成为培养军队高级科技人才的摇篮。

1954年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同月,任第一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1956年4月,率中国军事代表团访问越南。9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

1957年2月下旬至6月底,视察南京区、南京军事学院和总高级步校,勘察华东沿海地形和国防工事。9月,随聂荣臻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达成关于苏联政府帮助中国政府研制原子、火箭武器等的“国防新技术协定”。

1958年9月,兼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多次提出普遍开展国防科技研究的要求,强调实行教育、科研、生产三结合。

1959年9月,任国防部副部长中央军委委员。12月,在广州疗养期间,仍关心科技工作,几次到工厂了解技术革新情况。

1961年3月,开始带病撰写军事著作《作战经验总结》。原计划写序言、作战准备、进攻、防御、追击、转移等六章。在写完序言后,由于心脏病复发,于3月16日在上海不幸逝世,享年58岁。

陈庚_陈赓 -个人荣誉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大将军衔

一级八一勋章

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一级解放勋章


陈庚_陈赓 -将军故事

幽默将军---陈赓


1950年7月,陈赓和胡志明等亲切交谈

在我军将领中,陈赓是传奇色彩最多的一位。这同他活泼好动、幽默风趣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

陈赓与蒋介石之间的故事也是颇有传奇色彩。1925年黄埔军校学生东征,陈赓救了蒋介石一命。但很快国共之间反目成仇。1933年,陈赓被捕,蒋介石感激陈赓救命之恩,也不想把这个难得之才放走,便亲自会见陈赓,以感化他。但蒋没想到,初次会见,他就碰了一鼻子灰。双方见面后,陈赓怒目而视,蒋介石也好长时间不语,过了一会儿才开腔:"陈赓,你瘦多了。"陈赓冷笑着说:"瘦吾身而肥天下,这是校长你教导我们的呀。我看校长也瘦多了,身为一党一国领袖,你瘦了,而天下更瘦,这是为何呀?"然后双方又是长时间不语。过了好半天,蒋介石劝道:"你写个声明,认个错,我会给一条很好的出路。"陈赓接过纸,大笔疾书,蒋还以为他真要认错。等拿过纸来一看,鼻子都气歪了。满纸都是"打倒蒋介石","独裁不得人心"一类话。蒋介石再有耐性,这时也忍不住骂了起来:"娘希匹,你中毒太深了,死路一条,死路一条!"后来每当有人问起这段住事,陈赓总是说:"早知道他那么反动,就把他扔到沟里去了。"
提起陈赓的第一次婚恋,更增添了几分浪漫色彩。1926年,党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会上陈赓遇见曾有一面之缘,并对之早生爱慕之心的王根英。陈赓便决定利用这次会议向王根英求爱。一天,陈赓瞅准机会,坐在王根英附近,掏出纸笔,端端正正地写了一行字:"王根英同志,我爱你,我向你郑重求婚,希望你嫁给我!"然后他让身边同志传给王根英。谁知王根英对这种求爱方式不仅没有好感,反而嗤之以鼻。她噘起嘴,向纸条背面轻轻啐了一点口水,转身把纸条贴在墙上。陈赓一看,并没有觉得脸上无光,反面更加喜欢这位泼辣爽气的姑娘。他马上写好第二张纸条。王根英只看了一眼,便又把纸条贴到了墙上。陈赓一看更来劲了,便又写了第三张纸条。姑娘连看都没看,就把纸条贴上去了。会议休息,大家都注意到了墙上的纸条。有人跟陈赓开玩笑:"她这样处理情书,到底是同意还是不同意?""我看总不是反对。她恐怕希望更多的人知道,我陈赓正向她求婚呢!"陈赓感觉倒很良好。"你别太自信,我为什么嫁给你?"王根英绷着脸问道。"因为我爱你嘛!再说,我们郎才女貌,志同道合!"这下连王根英都忍不住笑了,脸红红地回敬了一句:"脸皮真厚!"之后不久两人便开始谈起恋爱,直至结为伉俪。


1955年月11月,陈赓和萧劲光在旅大抗登陆军事演习现场

我军将领中,有许多出身贫寒。在战场上,他们奋不顾身,忘死拼杀,脾气也很暴躁。徐海东就是其中著名一个,他有一个外号:"徐老虎"。30年代,陈赓曾当过徐海东的师长。徐海东每次指挥战斗,总是冲锋号一响便第一个冲向敌阵,同志们都劝他,他就说:那子弹都是吃素的,我徐海东命大。陈赓便把徐海东叫来,以少有的严肃语气对他说:"躺在地上的烈士有多少,他们要是听见你这话,不寒心才怪。你固然忠勇可嘉,可是说出这种不负责任的话,让我很伤心。"徐海东当时愣住了,当晚部队集合,徐海东向战士们说:"关于怕死不怕死,我徐海东说过不负责任的话,师长批评了我,我从心里认错。"许多年后,陈赓对别人说:"乖乖,这一辈子挺光荣的一件事,就是当了几天徐海东的领导,他是著名的'徐老虎',我当他领导,他没咬我,却帮我打了许多硬仗。老虎呀老虎,真厉害呀。"
不过天不怕、地不怕的陈赓也有害怕的事,那就是不敢同小孩子开玩笑。长征路上,队伍已经过了草地。一天陈赓感到疲倦,便掉在队伍后面,拉着一匹瘦马,慢慢走着。忽然看见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红军,冬天里,只穿着一双草鞋,脸冻得又红又青。陈赓把马拉到他身边:"小鬼,过来骑一会儿。"那小战士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瘦脸,微笑着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赶快骑上吧。"陈赓用命令的语气说:"上去,骑一段再说吧!""那我就和你的马比赛。"小战士腰一挺,作出准备跑的姿势。"那咱们一起走吧。""你先走吧,我还等我的同伴呢。"陈赓无奈,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战士:"你把它吃了。"小战士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拍了拍,说:"鼓鼓的,比你的还多。"陈赓只好上马独自走。不知为什么,他此时的心情总是平静不下来,他脑子里闪现出那些曾经在上海滩、广州沿街、香港码头同他打过交道的孩子的身影,突然大喊一声:"不好,我上当了。"转过马头,奔向原路。等到的时候,已经晚了,小战士已经死了。那口袋里只不过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留着几道白白的牙印。
陈赓的幽默不仅表现在生活中,就是在死亡笼罩着的战场上,他都不忘幽默一把。1927年南昌起义后,队伍南撤。陈赓被分在前卫部队,在与敌人的一场恶战中,他左膝盖受重伤,脚腕骨也被打断,不能动弹,敌人进行搜索时,他急中生智,脱去外衣,滚到附近一条田沟里,弄得满身血污。敌人走到他身边,见他闭皮屏息,纹丝不动,以为他是死人,踢了一脚就走了。

不过真要论起作战指挥,连外国人都要害怕。1950年初,中央派陈赓到越南援助胡志明抗击法国。陈赓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在东溪打了一个大胜仗,并迅速对敌发动全面进攻,歼灭法军九个营。等战役结束,驻越的法军最高长官惊呼:"上帝啊!陈赓插手指挥了,怪不得越南军队一夜之间变得像个军队了。”

个人生平简介范文 陈赓 陈赓-个人简介,陈赓-生平概况

仁爱之将

老蒋的痛


1955年国庆节,陈赓等在天安门城楼上

陈赓,黄埔第一期学员,蒋介石的得意门生,在华阳战役失败后,力谏蒋介石突围,夜行一百六十里,背着蒋介石冲出敌人封锁。老蒋在退居台湾时说陈赓是个害群之马啊,五个胡宗南也不抵一个陈赓啊。还是蒋经国问的好,为何陈赓如此和您具有渊源的学生,却没有跟从您呢?老蒋也不禁自问,是啊,为什么呢?为什么呢?也许蒋介石从来没有想通过,或许他知道为什么却不愿意承认是为什么。陈赓说,天下人饥,我以个人温饱为耻。他胸怀天下人,这就是为什么。蒋介石是一代枭雄,却不是人民的好主人。

他器重陈赓,他感激陈赓的救命之恩,他甚至偏爱陈赓,他一心想得到陈赓,只是,他不了解陈赓。他对陈赓说,入了共产党是不要紧的,你这个年纪做的事情是不算数的,只要你跟着我就行了;陈赓南昌被抓时,他亲自去看望陈赓,并且向身边的人说,只要陈赓跟着我就行了,我不要他为我提供什么共产党的情报;就是他亲自劝降不成,他也没有完全死心,他希望胡宗南他们可以用同窗之谊来感化陈赓。

蒋介石以为陈赓如此执拗只是因为他的性格,他没有想到这是陈赓的信仰。他也许早该料到陈赓不会投降,可是,也许是人的本性,都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致使他总是有一点点细若游丝的希望。

到台湾后,他才绝望了,所以他要说陈赓是害群之马。他说他在南昌放过了陈赓很后悔。不可否认,虽然共产党展开了营救工作,国母大人宋庆龄也找国蒋介石,可是如果不是蒋介石念陈赓的救命之恩,示意手下看的松些,恐怕并不能轻易的营救成功。所以,蒋中正也是有情义的。

如果陈赓跟了蒋介石,定仍是一员虎将,但是老将却不可能改变失败的命运,也许内战还得打的时间久一些;如果胡宗南,黄维,宋希廉,李铁军,丘行厢他们跟随了共产党,人民会更加胜利,内战便不用打了这么久。个人对历史只是加速或延缓,却不能改变它的规律。某种意义上讲,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同窗之谊


陈赓(左六)与彭德怀等1951年冬视察高炮阵地

同窗之谊是割舍不断的,是一辈子都会缠绕在身上的,像亲人兄弟般。陈赓和他的黄埔同学,各为其主。我原以为他们会彼此仇恨,心中再无半点怜惜顾盼之情。但是,我错了。陈赓南昌被抓时,熊受春,黄维,胡宗南,宋希廉,胡琏他们联名上书,希望蒋介石可以放了陈赓。

战役中,陈赓给熊受春写信,希望他能投降,熊本来是准备投降的,但是,后来他决定了不降。当熊战死后,满脸的炮灰,陈赓帮他合上了不得瞑目的双眼,令人把他掩埋起来,并且立一个碑,好让他的家人找到他。看到自己同学逝去,心中定不会好受,可是,能有什么办法,罪不在他,也不在我,将无奈之情,悲怜之情一起掩埋吧。

在五九年国民党第一批战犯被特赦后,陈赓会见了他的这些老同学。其中,有个人说,如果我们能够迟出生几年,没有了战争,我们也许都是做学问的,而这些恩怨就不会有了。

至此,他们都是战争的受害者,他们用炮火互相轰击,却不能绝决了同窗的情感。只愿再也没有战争,同窗的情感也不用如此唏嘘坎坷。
革命的爱情

陈赓对王根英一见钟情。他真诚的追求她,她不可抵制的爱上他了。我想,没有哪个女人可以拒绝这样的好同志,他是一个英雄,比许文强更有胆略的英雄,虽然没有孙悟空的盖世神力,他却有更为崇高的理想和智慧。他辗转在花红酒绿的上海滩,却不为酒色所动。
英雄携美人。

傅涯也很美。王根英美的单纯,温柔而执着;傅涯美的动人,晶莹而剔透。她们都是真心的爱着陈将军的。陈将军即使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也该有所安慰了。

九斤半

陈赓有个儿子叫九斤半。

九斤半是个小红军,他也是一个苦孩子。一门心思的跟着红军,在长征的路上,将自己的粮食分给伤员吃,自己却在粮袋里装了一根骨头,饿的实在顶不住了,就在上边咬几口。最后,这么勇敢的小战士还是被饥饿夺取了生命。陈赓一直没有忘记他。解放后,在全家人的团圆饭上,还为九斤半留了位置。

陈赓与“哈军工”


哈尔滨陈赓雕像

1952年6月,毛泽东将陈赓从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召回,交给他一项新的任务――创办一所军事工程学院,培养现代化的军事人才。
像指挥打仗一样,陈赓开始了艰难的办学。一个月后,他即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定哈尔滨为院址,提出了建院方案。一年零3个月后(1953年9月1日),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多军种综合性的军事工程学院成立。钱学森教授后来赞叹:“在我国现有条件下,这么短的时间内办起这样一所完整的、综合性的军事技术学院,在世界上也是奇迹。”
殊不知,创造这一“奇迹”的陈赓为使“哈军工”早日问世,当年耗费了多少心血!

办学最大的困难是师资力量缺乏。陈赓向著名专家求教,列出教授名单,想方设法从各地大学调人,并多次拿着名单去请周总理批示。但总理日理万机,很难找到,陈赓只好在早晨或夜间到总理家里去“堵”。一天早晨,他来到国务院西华厅。这天总理要接见民主人士,客厅里已坐满了人。陈赓一看不便闯进去,就等在门外。恰好此时他看见总理要上洗手间,便迅速地跟了进去。总理见他匆匆忙忙走进来,问道:“陈赓,你怎么到了这儿?”“总理,有几个教授的名单,请批一下!”陈赓说着就递上了名单。“你等一下不行吗?”“等一下你就走了,还是现在就批吧!”陈赓抓得紧,总理全力支持,几个月内,便从华东、中南、西南、京津地区抽调来一大批有名的教授和专家。


陈赓

办学不能没有教学科研大楼,为“建楼”陈赓心急火燎,经常深入基建工地,遇有重大事情,随即与基建办公室的同志一起商谈解决。他不顾自己在战争年代留下的腿伤,多次爬上脚手架同工人交谈,查看工程质量。仅仅7个月时间,10万平方米36幢教学科研大楼便拔地而起。

办学中,陈赓非常重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把他们称为支撑学院的两根柱子之一(另一根柱子是从部队抽调来的军队干部),有关业务方面的领导都要安排专家、教授担任,在生活上,则尽可能给专家、教授以优厚的待遇。他自己住小平房,而把学院一幢最好的楼房作为老教授的宿舍,并为他们专建饭厅,请来厨师为他们做饭。为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他还亲自抓他们的家属就业、子女升学等问题。

对陈赓的作法,当时有个别老干部不理解,发牢骚说:“我们是从机关枪底下爬出来的。他们舒舒服服念了几年书,为什么就捧得那么高?”对这种议论,陈赓给予了严厉批评:“你们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是革命的功臣。可他们十年寒窗苦熬出来,也不容易呀。现在我们国家的国防建设迫切需要科学技术知识,你们有吗?你们是老共产党员,调你们到这里来,是让你们来发扬光荣传统、来带作风的,不是来比照顾的!”

战争年代留下的伤痛、长期艰苦的生活和超负荷的工作使陈赓的身体每况愈下。

1954年,“哈军工”刚刚初具规模,陈赓的心绞痛即已频繁发作。此后医生一再叮嘱他少活动、多休息,可他却不停地操劳奔波。终于有一天,他病倒了。

1957年12月19日。陈赓访苏回国不久,突然心肌梗塞发作。一个闲不住的人不得不在北京医院卧床3个月。出院后,全休疗养了一段,陈赓的病竟奇迹般地好了。于是,他天天找医生,要求准许他上班。医生无奈,经报告中央批准,同意他每天用一点时间去上班试试。陈赓答应得很好:“我一定遵守医生的嘱咐!”可是,他一工作起来,依然还是那个“工作狂”,医生的话早被他抛到了脑后。

一次,有个国防科研项目要在离京20多公里的郊区试车。当时,陈赓任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委副主任,试验项目与他分管的工作相关。他知道后非要去参加不可。这天一早,陈赓的夫人傅涯同时接到军委办公厅和保健部门两个电话,都要傅涯劝阻陈赓别到试车的地方去。陈赓哪里肯听,坚持去了。试完车回家,一进门他就大声嚷嚷:“傅涯,你汇报吧,就说我活着回来了!”

其实,那天陈赓一脸疲惫,脸色都白了。他心里也清楚,自己的病很严重,胸口常痛。每逢胸口痛的时候,他就一面工作,一面不停地用手摸着胸部。日子长了,衬衣都被他摸破了一大片。

1960年冬,半年前第二次心肌梗塞发作、又一次从死亡线上挣扎过关的陈赓感到这年北京的冬天格外寒冷。他的病情越来越重,胸部疼痛日胜一日。他知道属于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愈发抓紧时间,想为党多做些工作。他惦念自己亲手创办的“哈军工”,提笔给院党委常委写信,提出自己对调整后的学院工作的建议。然而,“哈军工”的师生怎么也没有想到,这竟是陈赓写给他们的最后一封信。3个月后(1961年3月16日),他们听到自己前任院长与世长辞的噩耗,无不悲痛欲绝!

就在陈赓逝世前一天,他还在构思着他的《作战经验总结》,看材料、写提纲,要把自己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人。但他只写完了《序言》部分,大面积心肌梗塞第3次发作了

陈庚_陈赓 -将军故居


陈赓陈赓故居:位于湖南省湘乡县龙洞乡泉湖村杨吉湾。杨吉湾是一个建筑群体,土砖青瓦,上下两栋,左右两横呈“凹”形,共有40余间房屋,属中型民居款式。坐东朝西,依山靠水,景色宜人。它正中堂屋,分为上下两厅,中间相隔一个长方形大天井,是古建筑中称之为“鸳鸯厅”的格局。堂前阶基上,耸立两根杉木伞柱,下承雕花鼓状石础;左右横屋前侧,用砖砌起一道大山字垛,以避风阻雨;横屋以内,房室纵横摆布,共设小天井4个。屋前地坪边有一个不足半亩的堰塘,供饮用和农用之需。这个建筑群体以正脊中花为界,左边20间住着谭甲松家,右边23间则为陈赓家。陈家房屋原来是20间,后来加配了3间,在里面配置床铺、被褥及衣物,专供孤寡老人、残疾人、孤儿和一些无家可归的乞讨者居住,并提供吃喝。右边屋后是陈家的菜园,菜园上面的半边山坡,由陈家开垦为果园。在果园的一侧,有一个练武坪,是陈家几代人习武健身的地方。陈赓的先辈,皆以务农为业,生活艰难。陈赓的祖父陈翼怀,投入曾国藩的湘军,起于士卒,历战甚多,成为一员大将,后毅然解甲归田。陈赓的父亲陈绍纯,以先辈的积蓄购田300多亩,加之自身的辛勤劳动和俭朴,家道渐兴;抗日战争时期,炮火纷飞,许多灾民成群结队来到这里,号饥啼寒。陈家便慨然卖田施救,到最后自家仅剩1.3亩田,陈家的房屋也无偿地让给了穷人居住。1903年2月27日陈赓就诞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里,自小跟着家人劳动、习武、读书。1916年参加湘军后,就离开家乡。1960年3月15日陈赓曾回到过阔别多年的杨吉湾。如今,陈赓将军的祖屋只剩下原为陈家杂屋3间,其余的,都被当地住户拆了老屋,建起了小洋楼。2011年3月3日,陈赓夫妇骨灰(遗骨)承接仪式在湘乡市龙洞镇陈赓大将故居举行,陈赓、傅涯的子女原重庆警备区副司令陈知建少将,解放军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陈知进,将父母的骨灰及陈赓原配夫人王根英烈士的遗骨护送至故居,于2011年3月16日举行合葬仪式。

陈庚_陈赓 -影视作品


陈赓

总顾问:宋任穷向守志

军事顾问:彭一坤陈知建

出品人:李培森

总策划:李汀陈知进

总监制:陈早父邹庆芳

制片人:李治安

编剧:钟晶晶姚远邓海南徐远翔

改编:丁天叶大鹰

总导演:叶大鹰

故事梗概

陈赓大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一位具有传奇色彩、个性鲜明的军事领导人。他的一生,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中,留下了厚重而特殊的一页。黄埔军校时期,与军阀战斗,千钧一发之时,他将绝望中欲自尽的蒋介石救出鬼门关;上海特科时期,他协助周恩来保卫党的中央机关,铲除叛徒,营救同志,大智大勇,惊天地而泣鬼神;三十年代初期,他不幸落入敌手,蒋介石亲自劝降,他能在嬉笑嘲讽之间,置蒋介石于无限尴尬,最后脱出敌营,奔向根据地;红军长征时期,张国焘想杀而杀不了他,周恩来在草地上命悬一线,而他却能将周恩来救出病魔之口;抗日战争时期,他率兵坚持敌后作战,屡予日军以重创,恼羞成怒的日军部队,竟在军车头上都写着“专打386旅”的标语以泄愤;解放战争时期,他更是指挥若定,他的对手,大多是黄埔时期的同窗,然而他高超的指挥艺术,却把一个个将军级的黄埔同学拉下马;抗法援越,他指挥越军展开“边界战役”,改变了整个越北地区的敌我态势,一举打开了中越国际交通线;抗美援朝中,他推广的坑道作战,使志愿军的上甘岭守卫作战,变成了世界战争防御作战中的一次经典性战役;创建“哈军工”,打造出新中国第一所军事工程技术的“黄埔军校”,并为中国研制导弹和火箭事业呕心沥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90103/114759.html

更多阅读

个人生平简介范文 董竹君 董竹君-个人简介,董竹君-生平

董竹君(1900年-1997年12月6日),曾用名董篁,江苏省海门市人,出生在上海,中国女企业家,锦江饭店的创始人。连任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妇女运动先驱。1997年12月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董竹君_董竹君 -个人简介少年董竹君董竹君(19001997),出生

个人生平简介范文 孙明高 孙明高-个人简介,孙明高-人物生平

孙明高,男,汉族,山东省莱州市人,管理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高级经济师,高级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老师。孙明_孙明高 -个人简介孙明高,男,汉族,山东省莱州市人,管理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高级经济师,高级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

个人生平简介范文 酆悌 酆悌-个人简介,酆悌-生平介绍

酆悌,黄埔一期生,1903年生,家境小康,曾就读于湘阴师范。1924年春,酆悌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与陈赓、左权、曾扩情等是同学。经同乡宋希濂介绍,他加入了国民党。毕业后,经学生总队长严重推荐,酆悌开始从事军队政治工作。他能说善写、精

声明:《个人生平简介范文 陈赓 陈赓-个人简介,陈赓-生平概况》为网友蛋撻大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