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环蛇 金环蛇-形态特征,金环蛇-生态习性

金环蛇(学名:Bungarus fasciatus),俗称金甲带、金包铁、金脚带、花扇柄(客家话)、雨伞柄(潮州话)或佛蛇等,是环蛇属的一种,是毒性很强的蛇。金环蛇是一种具前沟牙的剧毒蛇,与眼镜蛇、灰鼠蛇合称“三蛇”,是著名的食用蛇种。金环蛇分布于北纬25度左右及其以南地区。金环蛇和其他环蛇属的蛇一样,动作缓慢,不爱攻击人类,主要以小型脊椎动物为食。金环蛇的毒性较其近亲银环蛇弱,但仍然属剧毒蛇,而数量也较银环蛇多。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黄环和黑环相间排列,两环宽窄大致相等,尾短圆钝。活动于平原、丘陵、山地丛林、塘边、溪沟边和住宅附近。

金环蛇 金环蛇-形态特征,金环蛇-生态习性

金环蛇_金环蛇 -形态特征


金环蛇金环蛇全长1200-1800mm,是具有前沟牙的毒蛇。通身黑色,有较宽的金黄色环纹,体尾共有19―27环,黑黄二色宽度约相等。头背黑褐色,枕部有浅色倒“V”形斑。背脊隆起呈脊,所以躯干横切面略呈三角形,尾末端圆钝。头椭圆形,与颈区分较不明显,头背具有典型的9枚大鳞片,背鳞平滑,全身15行,背正中一行脊鳞扩大呈六角形。

金环蛇_金环蛇 -生态习性

金环蛇栖息于海拔180-1014m的平原或低山,植被覆盖较好的近水处。怕见光线,白天往往盘着身体不动,把头藏于腹下,但是到晚上十分活跃,捕食蜥蜴、鱼类、蛙类、鼠类等,并能吞食其它蛇类及蛇蛋。性温顺,行动迟缓,其毒性十分剧烈,但是不主动咬人。金环蛇夜晚活动。金环蛇吃蛇,偶尔吃蜥蜴或其他脊椎动物。卵生,5-6月产卵6-14枚于腐叶下或洞穴中。

金环蛇_金环蛇 -分布区域

主要生活在印度东北部和东南亚地区,分布于中国的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

金环蛇_金环蛇 -中毒症状


金环蛇呼吸肌麻痹:常见于银环蛇、金环蛇、海蛇蛇伤;也可见于眼镜蛇、眼镜王蛇毒中毒,若抢救不及时,发展为缺氧性脑病,窒息死亡。

感染:创面坏死感染,气性坏疽,败血症及创口合并破伤风,呼吸麻痹后引起积聚性肺炎,吸入性肺炎,真菌感染等致死。

金环蛇_金环蛇 -药用价值


金环蛇药用部位:金环蛇除去内脏的全体。

性味归经:味咸,性温。入肝经。

功效主治:祛风活络。治风湿麻痹,手足瘫痪,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浸酒。

宜忌:属于血燥筋枯之痹症忌用。

化学成分:金环蛇蛇毒含有神经毒和心脏毒素。此种心脏毒素无溶血作用。神经毒素的分子量和氨基酸组成类似第一型眼镜蛇神经毒。

金环蛇_金环蛇 -现状与保护

金环蛇是著名食用蛇之一,蛇体浸酒及蛇胆也被用来入药,长期以来大量被捕杀内销或出口。由于此蛇分布范围较银环蛇狭窄,数量本来就不多。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濒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90103/114926.html

更多阅读

云南蒲桃 云南蒲桃-简介,云南蒲桃-形态特征

云南蒲桃是桃金娘科蒲桃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是一种中国极危濒危植物,面临灭绝的危险。红枝蒲桃_云南蒲桃 -简介云南蒲桃(学名:Syzygium yunnanense)是桃金娘科蒲桃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

黍子 黍子-名称,黍子-形态特征

黍子,单子叶禾本科植物,生长在北方,耐干旱,一年生栽培作物,民间称为“黍子”、“黍谷”,有的地方因为多用黍米酿酒,又称为“酒米”。籽实淡黄色,常用来做黄糕和酿酒。糜子_黍子 -名称黍子,读音shǔzi。糜子_黍子 -形态特征单子叶禾本科作

金毛扭角羚 金毛扭角羚-形态特征,金毛扭角羚-分布地域

金毛扭角羚是一种食草动物,属于中国一级保护动物,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把它列为世界濒危保护种,载入特别保护的“红皮书” 。金毛扭角羚名称:羚牛、金毛扭角羚、牛羚科:牛 科英文名:takin扭角羚_金毛扭角羚 -形态特征体型粗壮,体长200厘米左

声明:《金环蛇 金环蛇-形态特征,金环蛇-生态习性》为网友纠缠着的空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