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衔主导制详细解释 邕剧 邕剧-基本解释,邕剧-详细解释

邕剧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百色、钦州等地。有着近二百年的历史。清道光、咸丰年间形成于古名邕州的南宁,故名“邕剧”。该剧在宾阳戏和武鸣老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属皮黄系统。唱腔和剧目与桂剧相近,也吸收粤剧的一些艺术因素。邕剧以其精美圆熟的艺术技巧,优美典雅的独特风格,隽拔机智的戏剧语言而独具特色。

邕_邕剧 -基本解释


yōng
古同“雍”,和睦,和谐。
古同“壅”,堵塞。
〔邕江〕水名,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
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的别称。

笔画数:10;
部首:邑;
笔顺编号:5552515215

邕_邕剧 -详细解释


yōng
【名】
(会意。从川,从邑。水流(川)围困城邑。本义:四方被水环绕的都邑)
同本义〖citysurroundedbywaters〗
古地名,即邕州〖Yongprefecture〗,在广西南部,约相当于今南宁市及邕宁、武鸣、隆安…等县地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的简称〖Nanning〗


yōng
【形】
通“雍”。和睦〖harmonious〗
上元甲子,肃邕永享。――《汉书》
君臣邕穆。――《晋书・乐志下》
将何以光赞时邕。――《宋书・礼志》
又如:邕邕(和乐的样子);邕穆(和谐的样子);邕睦(和睦,和洽);邕熙(和睦兴盛);邕文(雍容大雅的文章)

邕剧
yōngjù
〖Guongxiopera〗在广西粤语区盛行的一种地方戏

邕_邕剧 -概述


邕剧

邕剧是南宁地方戏之一,源于清朝。邕剧的表演,武戏重做工和说白,文戏则注重内心活动的表现,深受群众的喜爱。

邕剧起源至今将近200年,是南宁独有的剧种,根据南宁的简称“邕”和“老戏”,用邕州官话演唱而定名。据不完全统计,邕剧的剧目原来很丰富,约有五六百个大小戏。不幸的是,在遭受“文革”的冲击后,邕剧日渐衰微,甚至濒临消亡。

老艺人曾宁回忆说,自清朝嘉庆、道光年间起,在南宁及其周围一带,传统的官话戏曲就已流传甚广。不过那时人们把这种南宁官话戏剧,称为“本地班”或“南宁班”。当戏班在南宁本地一带演出时,戏迷们就亲切地称之为“本地班”;当戏班在外演出时则被称为“南宁班”、“南宁戏”、“老戏”等。1933年,南宁商界为红十字会筹款举办“游艺会”时,当时的本地班,首次标出了“邕剧”二字,与粤剧、桂剧等同台竞技。

早在清朝末期,邕剧已在桂中、桂南地区流传开来,甚至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也受到极大的欢迎。现在还有这么一个流传于邕剧票友中的传说:一位青年艺人随戏班去越南演出,邂逅了一位越南女子,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当戏班结束在越南的演出时,两人只得惜别。谁曾料到几十年后,一位越南海军舰长带着一张相片到南宁寻找自己的亲生父亲,相片中的那位男子就是当年戏班的那位青年艺人。


邕剧那时,大部分的邕剧戏班是由成名艺人建立起来的,如当时红极一时的四大本地班―――全新凤、合新凤、寿新凤、乐尧天,皆为此类。所以其时戏班多为“家族班”,剧目的的传承大多靠师父一字一词、一招一式传授给徒弟。当时南宁最有名的“家族班”当属乐尧天班,有“一天盖三凤”之说,创立者为蒋祖友,其《打龙蓬》极为出名,有“戏状元”之美誉。

民国初期,由于人们有了更多的看戏需求,邕剧戏班纷纷开设,其中最著名的属陆荣廷资助组建的军民乐班。年过80的老艺人曾宁还记得陆荣廷和戏班那段特别的因缘。陆荣廷年轻的时候,流浪在南宁龙州等地,因为犯事被清兵追捕。逃难中,陆荣廷巧妙地逃到拐脚桂(刘玉堂)的戏班里头,拐脚桂心存善良,把他藏在戏服的箱子里,陆荣廷因此逃过一难。后来,昔日的恩人拐脚桂穷苦不堪,而陆荣廷已当上广西的督军。拐脚桂为求生存,求见陆荣廷,陆荣廷亲自出门迎接这位衣服破烂不堪的邕剧艺人,以好酒好菜招待,并拨款15000多银元,成立军民乐班,让拐脚桂在戏班里头唱戏。据曾宁回忆,军民乐班成了当时广西第一号南宁本地戏班。军民乐班常在南宁、龙州和左江一带为官兵百姓们演出,颇得大家的喜爱。


邕剧抗日战争的硝烟风起云涌时,戏班艺人们也在戏台上表达着自己的爱国热忱。蒋大增、杜松龄等邕剧艺人在隆安演出时,一改往日的爱情题材剧,上演《血战高平》。据介绍,当喜闻乐见而又雄浑激昂的本地剧在台上唱起时,场下的戏迷们亦激情满怀,都站起来和着艺人的词一起唱戏。随着日寇的入桂,不少邕剧艺人纷纷弃家出走,在逃难中,他们宁愿卖番薯糖水,开茶馆维持生活,也不愿为侵略者粉饰太平。此后,邕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停滞期。

1949年,全国解放,这为文化艺术的发展开创了新天地,南宁市邕剧团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下成立的。1951年元月,南宁市有关部门把街头艺人组织起来,成立了邕剧团,洪高明任团长,并修建邕剧院(现南宁影剧院)作为剧团固定的练功和表演场所。如果说以前的“本地班”、“南宁班”是杂牌军的话,那么此时的邕剧团就是正规军了

邕_邕剧 -艺术特色


变脸戏剧武功分“南派”与“北派”,邕剧武功属“南派”,与“北派”武打轻快灵巧不同,邕剧武打沉稳勇敢,大打“五色真军器”,用明晃晃的真刀真枪在舞台上对练,短兵相接,没有过硬的武功底子,是表演不了的,而当时最为吸引观众的绝招有如下几样:

第一,李名扬的“变脸”。第三任团长李名扬有自己的“镇山之宝”。在邕剧《李槐卖箭》中,他扮演的角色李槐遭到公孙赞戏弄,怒发冲冠,脸色瞬间突变:由青变红,再由红泛青,红时红得透顶,青要青得吓人。李名扬的变脸不像川剧那样借助脸谱表现,而是运用气功,这可是实打实的真功夫。

第二,“耍獠牙”,这是老艺人蒋明甫的绝技。獠牙乃取大野猪或老母猪的犬牙制作而成,长二寸余。扮演花脸的蒋明甫为了在戏中更好地表现人物的凶狠,需要在嘴里含上四根长长的獠牙。为了不让獠牙掉出来,得事先在獠牙里灌满铅,以使獠牙的重量集中在后部。不需要时,把四根獠牙全部收入嘴中,需要时依靠舌尖和牙关节等部位的搅动,将四根獠牙推出做各种姿态,或收或吐、或牙尖相交、或两牙相击,把花脸的凶狠表现得淋漓尽致。


耍獠牙第三,老艺人刘三的“砸烂台”。刘三其时已年过花甲,可表演起“砸烂台”一点不含糊。在舞台中央把三张桌子叠放在一起,再在上面加一把椅子,旁边放好一张桌子。刘三爬上高椅,一个跟头翻下来,背部砸在旁边的桌子上,把桌子砸个粉碎,而人却安然无恙,此乃当时武戏表演中的压轴戏。

诸如此类的武功绝技令无数观众如痴如醉,叹为观止,这也正是邕剧最吸引人的地方。可惜绝技多是不轻易相传的,即使师父愿传,要修炼成功亦非朝夕之功,所以到今天许多绝技已经失传,后人只能在老艺人的描述中去想象当年的神奇了。

邕_邕剧 -老演员见证邕剧兴衰


《杨八姐搬兵》若邕剧能沿着此路一路发展,发扬光大自不必说。可世事哪有如此简单,冯杏元说,自1964年10月1日起,全国禁演古装戏,所有古戏服装全部被封存起来。这对于主要以演出古装戏的邕剧团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可剧团成员们并没有放弃,他们排练出了《刘胡兰》、《阮文追》、《春满柜台》等现代戏,坚持演出,并且仍然受到观众的欢迎。可批判“文艺黑线”的调门越来越高,邕剧的生存环境也越来越严酷。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全国只允许保留八个样板戏,邕剧团从此陷入瘫痪状态。

《春草闯堂》被人们称为最后一位“杨八姐”的邕剧著名演员,第一代邕剧团团长洪高明的女儿洪琪见证了邕剧的衰亡。1959年,14岁的洪琪报考了邕剧团随团戏班,并迅速成长为剧团的骨干演员,出演了《杨八姐搬兵》、《春草闯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剧目。但她仅仅度过十年美好的日光。1969年9月,邕剧团正式解散。团长李名扬、副团长蒋细增、编导洪高明等剧团主要成员被投入“牛棚”。洪家被抄,洪琪的剧照、书籍等资料皆在此次抄家中被毁,洪琪被分配到制革厂工作。而父亲1972年出来后也郁郁不得志,不久便因病去了。其他演员则下放的下放,进工厂的进工厂,生活工作基本与艺术无缘。至此,成立不到20年邕消亡了。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直到1981年,在邕剧团解散十几年后,邕剧老演员蒋细增组织建立的新城区业余邕剧团,但以前邕剧的辉煌已不能重现,宾客满座的邕剧院也不复存在。“文革”结束后至今,邕剧的仅有三次(算上此次《开泰新声》)在众人面前亮相的机会。其一是1977年市粤剧团编演独幕邕剧《忙季钟声》,参加全区文艺调演,这是邕剧在“文革”后的首次亮相。其二是在1978年纪念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庆祝大会上,中央领导人点名要看邕剧,南宁粤剧团仓促上阵,演出了《拦马过关》、《李槐卖箭》两个剧目,这些剧目的顺利演出,还归功于“文革”后以不同方式进入南宁市粤剧团的洪琪、冯杏元等老邕剧演员。然而,几个演员怎能扭转邕剧的命运?尽管邕剧的每一次亮相都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可最终却都如昙花一现。此次《开泰新声》的影响远非前两次可比,可它会是绿城奇葩重新绽放的开始吗?

许多地方戏曲都在“文革”后死而复生了,包括南宁的粤剧。可为什么作为南宁传统文化的代表,邕剧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呢?广西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麻先德认为,没有得到主管部门重视是主要的原因之一。老艺人曾宁、冯杏元、洪淇等的看法亦与其不谋而合,同时,他们还提出了其它一些看法:剧团解散后,人才的培养出现了断层;有关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扶持,缺乏经费;原来的邕剧院已另作他用,没有了表演场所,这些都是导致邕剧日渐衰微的原因。可邕剧本身是否也存在问题呢?老艺人们认为,缺乏文化人和知识分子的参与,长期处于低品位运作,没有创作出优秀的剧本,这可能是邕剧日渐衰微的主要原因。

邕_邕剧 -邕剧现状

抢救挖掘这一濒临消失地方剧种的是现任南宁粤剧团团长的冯杏元。4月26日,在演出现场,利用演出间隙,他与记者聊了起来。他说,邕剧的武功特技是一绝,武打沉稳勇敢,真刀真枪在舞台上对接,没有过硬的武功底子,是表演不了的。而当时最为吸引观众的绝招就有运用气功使脸色突变,而不是像川剧那样借助脸谱表现。在《单刀赴会》中,饰关公的演员一开始是白脸出场,在鲁肃提及归还荆州一事时,演员要从丹田发气,运用内功,抖动身子使脸色渐渐由白变红,并要边抖边红,边红边抖,突出他气怒之极的神态,衬托出其忠勇和义薄云天的性格。

邕_邕剧 -所获奖励

2005年,新编邕剧《开泰新声》在第二届国际小戏艺术节上一举摘得“剧目金奖”和“稀有剧种保护奖”,《新编刘三姐》等还获得了优秀导演奖、表演奖和优秀编剧奖。

邕_邕剧 -图片欣赏






邕_邕剧 -

军衔主导制详细解释 邕剧 邕剧-基本解释,邕剧-详细解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90103/114954.html

更多阅读

军衔主导制详细解释 打压 打压-基本资料,打压-详细解释

打压通常是一种股市用语。打压是用非常方法,将股价大幅度压低,通常大户在打压之后便大量买进以取暴利。不过,在水电工程改造的时候也有一道工序叫打压,水路施工完以后要进行打压实验,升至8个压,稳压后,观察接头部位是否有渗水现象,半小时内

军衔主导制详细解释 沦落 沦落-详细解释

沦落是被驱逐流落;陷入不良的境地的意思。沦落的意思_沦落 -详细解释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二》:“石字沦落,无复在者。”《隶续・魏三体石经遗字》附文:“ 庆历 中, 夏 文庄公 集古文四声韵所载石经数十字,盖有此碑所无者,而碑中古文

军衔主导制详细解释 飘泊 飘泊-详细解释

基本解释拼音:piāobó[leadawanderinglife;rove]同“漂泊”英文:leadawanderinglife;rove意思:随波漂流或停泊;比喻无定所或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例句:这个人漂泊他乡,非常想念亲人。”《明熹宗实录》:“天启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癸未,…

声明:《军衔主导制详细解释 邕剧 邕剧-基本解释,邕剧-详细解释》为网友还如梦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