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早行》系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的作品。此诗是唐诗中的名篇之一,也是写羁旅之情的名篇,艺术水平很高,历来为诗词选家所重视,尤其是诗的第二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脍炙人口,极受推崇。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相补充;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商山早行_《商山早行》 -作品信息
名称:商山早行
朝代:唐朝
作者:温庭筠
体裁:五言律诗
类别:羁旅
意境画
商山早行_《商山早行》 -原文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早行_《商山早行》 -注释
⑴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⑵枳花明驿墙,部分版本为“枳花照驿墙”。明:使……明艳。这句意为: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⑶征铎,远行马车所挂的铃。
⑷槲,一种落叶乔木。
⑸枳,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⑹明,一作“照”
⑺驿,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⑻杜陵,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
⑼凫,野鸭。
⑽回塘,圆而曲折的池塘。
商山早行_《商山早行》 -译文
黎明起床时,车马上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的人踏上了旅途,还一心思念家乡。
鸡叫声很嘹亮,客栈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秋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商山早行_《商山早行》 -作品介绍
《商山早行》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诗作。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历来为诗词选家所重视,尤其是诗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脍炙人口,备受推崇。
商山早行_《商山早行》 -格律
诗歌的韵脚是:七阳;可“三江七阳”通押。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注:○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商山早行_《商山早行》 -作者
温庭筠画像(唐)
温庭筠(约801―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温庭筠虽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著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居江淮,后定居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