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和张仪 浅谈苏秦

说起苏秦,另外一个人物,必不可少。当然那就是张仪了。在那个血流漂橹,金戈铁马的时代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便是纵横家。纵横就是合纵连横,《韩非子》一书中有这样的话:

“纵者,合众弱以攻”强者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知大局,善揣摩,通辩辞,会机变,全智勇,长谋略,能决断。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

说起纵横的始祖应该就是----鬼谷子先生了,他们门下有着苏、张、孙、庞四大弟子。既生瑜,何生亮?英雄相惜是很难得的,基本上都是冤家。在这里就言归正传,谈谈我对苏秦的看法。

很难想象苏秦的面容,可是我在书中的那一句句言辞中,仿佛看到了他坚定睿智的目光。可是我在书中那一句句话语中,仿佛窥探到他胸怀天下的气度。

苏秦凭借他自己智慧,面对不同的国君针砭时弊;以汪洋恣肆,犀利流畅,气势磅礴的说辞:功成名就,佩带六国相印,煊赫一时。虽说他的合纵术失败了,有的人说他是机关算尽,诡计多端。但是于我看来,他有着让人可叹的才能和悲壮!

苏秦和张仪 浅谈苏秦

至少现在的我认为,佛家的价值观---出世是很消极的,但是我又认为儒家的主动入世也是不可强求的。一个有意义的人生,是不会让自己后悔的。我想苏秦就是这样的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而活。不可否认他确实是有些狡滑。很多人都抱着这样的“成者王,败者寇”的观点,甚至认为苏秦是个失败者。我看来:天下大势,乃民生之事。至少在那合纵的15年里,秦国的战争少了,老百姓也过了很安宁的日子。由此,我觉得苏秦对历史的推动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文章阅读网:www.www.AihuAu.com.net )

在苏洵的《六国论》中,有这样的的话: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换句话说,若不赂秦,而是以苏秦的思想合纵六国,或许历史将要改写。不过,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人们需要的是安稳的日子,一个统一的社会。可能也有人会像我一样想象,如果合纵成功的结果。其实我们大概是了解了秦王朝的暴政,才会这样想象的。

苏秦和张仪的恩师-----鬼谷子。鬼谷子先生曾以精彩的比喻来奉劝苏秦和张仪二人:一年四季,草木并不会一直茂盛下去。总有冬天到来的时候,人总有老去的时候,你难道没有看到河边的柳树吗?仆役们折它的树枝,波浪冲刷着它的根。并不是因为它于天下有仇,都是他所处的环境决定的。现今你们贪图一时的荣华,而疏忽长久的功绩。真是让人痛心啊!

时光滚滚的车轮永远朝着明日的朝阳下驶去,岁月无声最让人感到凄凉。黯淡了的光芒,消逝了的人儿。一代又一代的生命重复上演着自然的规律,然而消失不等于消逝。掬一捧光阴,细数过往的倒影,那残破的书记不下一个个绚烂的身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90103/115225.html

更多阅读

读史记苏秦张仪列传 苏秦和张仪的故事

读史记苏秦张仪列传皆翻唇弄舌之辈也一先说家庭然则苏秦未遇之时,亦为周之有名有姓之人也。因为一方面有兄弟嫂妹妻妾,是个大家族;另一方面"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可说明其家并非普通力食之家,而是有几大箱子的书,还藏有《周书阴符》这样

张仪与楚国之纠结和相关的屈原事迹 张仪许诺楚国

.《史记》记张仪的事迹、年代大多正确,但是“把苏秦的经历提早了约三十年”。《战国策》中,又把好多张仪的传说,混在史实之中,致使张仪事迹含混不清。现就张仪与楚国和屈原相关的问题,略加梳理,以求教于方家。一 张仪得势前的传说.(一) “

浅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几个特色 潮剧的艺术特色浅谈

浅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几个特色摘要: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很有品味,重视孩子的思考能力培养,重视情感,更重视灵感。在习作教学上走出一条创新之路。关键词:苏教版小学语文 教材 新认识暑假中有幸参加了集中培训。聆听了专家讲座,与专

《张仪列传》读后感 苏秦张仪列传

张仪,是战国时期和苏秦同名的说客,极受秦王宠爱,与苏秦提倡的“合纵”政策不同。张仪提倡的是“连横”政策,即劝说各国与秦国联合,共同对抗其他国家。张仪拥有超出常人的才华与口才,这点当然是毋庸置疑的。不过我今天想讨论的,并不是张仪的

苏秦和张仪哪个更牛? 苏秦张仪孙膑庞涓

         苏秦和张仪哪个更牛?苏秦和张仪都是战国晚期有名的的纵横家或策士,用现在的话说,二人都是国际社会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靠耍嘴皮子吃饭的人。然而,就是这两个文弱书生,以其超人的智慧

声明:《苏秦和张仪 浅谈苏秦》为网友蘰踄繧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