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 登高望四海 古风・登高望四海 古风・登高望四海-作品原文,古风・登高望四海

《古风·登高望四海》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古风五十九首》之一。全诗十二句六十字,诗中借景寓情,感叹光阴飘忽,世事翻覆,也寓有揭露权贵当道的黑暗之意。

登高望四海_古风・登高望四海 -作品原文

古风 登高望四海 古风・登高望四海 古风・登高望四海-作品原文,古风・登高望四海

古风

登高望四海①,天地何漫漫②!

霜被群物秋③,风飘大荒寒④。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⑤。

白日掩徂辉⑥,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⑦。

且复归去来⑧,剑歌行路难⑨。

登高望四海_古风・登高望四海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①四海:指天下。

②漫漫:无涯无际。

③被:披,覆盖。“霜被”句:谓各种花草树木因受霜寒而呈现出一派秋色。

④大荒:广阔的原野。

⑤“荣华”二句:荣华易逝,有如东流水一去不返,人间万事如波浪起伏,变化无常。

⑥徂辉:太阳落山时的余辉。“白日”句:即夕阳西下。

⑦枳棘:有刺的灌木。“梧桐”二句意为,鸳鸾本来栖宿于梧桐,燕雀只配作巢于枳棘,现在情况正相反。喻是非颠倒。

⑧归去来:回去吧。东晋诗人陶渊明不愿逢迎权势,弃官归乡,并作《归去来辞》。

⑨剑歌:弹剑而歌。《战国策・齐策》记载:战国时齐人冯谖为孟尝君门客,最初不如意,曾三次弹剑而歌。《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调名。

作品译文

登高四望,海天茫茫,大地苍凉。

秋风劲吹,秋霜遍野,万物萧瑟。

荣华富贵,如水东流,人间万事,尽起波澜。

浮云不定,遮掩太阳,万物黯淡。

雀巢梧桐,荆棘刺丛,双栖鸳鸯。

不如归去,弹剑高歌:行路真难!

登高望四海_古风・登高望四海 -作品评析

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三十九首。这首诗作于初离朝廷之时,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地广大无边,群物被霜而秋,从而想到光阴飞逝,荣华似水,人生短促,身世飘摇,贤愚颠倒,最后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悲叹。登――望――想――叹,是全诗的脉络。

这是李白在长安失宠以后的思想活动,此时他已经萌发了离京回家的思想。为了逃避权贵们的迫害,李白想到了贺知章的故事:加入道士籍,还山,做回酒中仙。诗中对社会分配不公等问题进行了抨击,比如“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两句;也对权贵们的陷害进行了揭露,比如“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两句。

登高望四海_古风・登高望四海 -作者简介

李白

李白像(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90103/115394.html

更多阅读

登高方能望远 登高以望远

――谈谈公文写作的境界问题关于登高望远,古人留下了许多名句:“欲穷大地三千界,须上高峰八百盘。”――南宋·刘过《登白云绝顶》。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登山

声明:《古风 登高望四海 古风・登高望四海 古风・登高望四海-作品原文,古风・登高望四海》为网友歆雨倾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