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蝗七(学名:Chirita fimbrisepala Hand.-Mazz.)叶卵形、椭圆形、长圆形、稀线形,不分裂,稀在中部之下羽状浅裂。花萼5裂达基部。花冠大或中等大,筒漏斗状筒形。花丝在中部之下最宽,向两端或向顶端渐变狭,膝状弯曲。柱头2裂。子房1室。中国特有物种,生于山地林中石上或石崖上,或山谷溪边,海拔400-1000米。
蚂蝗七_蚂蝗七 -植物形态
蚂蝗七
多年生草本,具粗根状茎。叶均基生;叶片草质,两侧不对称,卵形、宽卵形或近圆形,长4-10厘米,宽3.5-11厘米,顶端急尖或微钝,基部斜宽楔形或截形,或一侧钝或宽楔形,另一侧心形,边缘有小或粗牙齿,上面密被短柔毛并散生长糙毛,下面疏被短柔毛,侧脉在狭侧3-4条;叶柄长2-8.5厘米,有疏柔毛。聚伞花序1-4(-7)条,有(1-)2-5花;花序梗长6-28厘米,被柔毛;苞片狭卵形至狭三角形,长5-11毫米,宽1-7毫米,被柔毛;花梗长0.5-3.8厘米,被柔毛。花萼长7-11毫米,5裂至基部,裂片披针状线形,宽1.5-3毫米,边缘上部有小齿,被柔毛。花冠淡紫色或紫色,长(3.5-)4.2-6.4厘米,下部被少数柔毛,在内面上唇紫斑处有2纵条毛;筒细漏斗状,长2.5-3.8厘米,口部粗0.8-1.4厘米;上唇长0.7-1.2厘米,下唇长1.5-2.4厘米。雄蕊的花丝着生于距花冠基部1.3-1.6厘米处,长约1.3厘米,在基部之上稍膝状弯曲,上部疏被极短的毛,花药长约4毫米,基部被疏柔毛;退化雄蕊长约4毫米,无毛。花盘环状,高约1毫米。雌蕊长2.7-3厘米,子房及花柱密被短柔毛,柱头长约2毫米,2裂。蒴果长6-8厘米,粗约2.5毫米,被短柔毛。种子纺锤形,长6-8毫米。花期3-4月。
蚂蝗七_蚂蝗七 -生境分布
中国特有物种,产广西、广东、贵州南部、湖南、江西和福建。模式标本采自湖南武岗。生于林中石上, 山谷林下, 山谷溪边, 山坡, 山坡林中石上, 山坡林中阴湿地, 山坡石上, 石上或山谷溪边,海拔400-1000米。
蚂蝗七_蚂蝗七 -药用信息
蚂蝗七
【拉 丁 名】Didymocarpus fimbrisepalus
【别名】石螃蟹、石蜈蚣、红蚂蝗七、石棉、岩白菜[湖南常德]、睫萼长蒴苣苔、石锦花、水白菜、水莴苣、岩白菜
【来源】苦苣苔科唇柱苣苔属植物蚂蝗七Chirita fimbrisepala Hand.-Mazz.[Didymocarpus fimbrisepalus (Hand.-Mazz.) Hand.-Mazz.],以根状茎入药。全年可采,晒干。
【性味归经】苦,凉。
【功能主治】
①《广西药植名录》:"内用止咳,治胃痛,痢疾,小儿疳疾。外用消肿止痛,接骨,治跌打。"
②《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健脾消食,清热除湿。治小儿疳疾,肝炎。"
详载:健脾消食,清热利湿,活血止痛。用于小儿疳积,胃痛,肝炎,痢疾,肺结核咯血;外用治刀伤出血,无名肿毒,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2~6钱;外用鲜根捣烂或干根研粉调水外敷。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药理作用】
抗菌作用:本品煎剂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乙型链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和痢疾杆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蚂蝗七_蚂蝗七 -附加信息
蚂蝗七
植物园创新引种植物名录--
种拉丁名Chirita fimbrisepala Hand -Mazz.种中文名蚂蝗七引种地点江西上犹引种时间20041028引种号41566引种材料苗鉴定人赵子恩Id2832栽培地点引种过渡圃引种数量23株苗栽培方式盆栽生长性状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