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海,黄山风景区公安局民警。2010年12月13日他在黄山悬崖上营救上海18名迷途“驴友”的行动中不幸牺牲。张宁海牺牲后,他的灵堂也在其生前工作的温泉派出所搭建,“张宁海生前的同事,他所负责片区的干部、群众都前来悼念了张宁海,为英雄默哀。张宁海的父亲张培伦则尽最大的努力克制着内心的悲痛,在听完张宁海牺牲的情况介绍之后,张培伦说了这样的话:“儿子在关键时刻做出了这样的举动,他是我们全家的骄傲,这也是他作为一名公安干警应该做的,宁海是我的儿子,也是人民的儿子。
张宁海_张宁海 -人物生平
1986年2月6日出生,安徽省太和县阮桥镇人,安徽省太和县第一中学2001级校友,2008年毕业于安徽公安职业学院治安专业,生前系黄山风景区公安局温泉派出所科员,三级警司警衔。2010年12月13日在黄山悬崖上营救上海18名迷途“驴友”的行动中不幸牺牲。
张宁海_张宁海 -人物事迹
获救大学生和当地上千名干部群众自发为张宁海送别
悼念张宁海
2010年12月12日19时许,安徽省公安厅指挥中心接报:18名大学生在黄山风景区登山探险途中迷路,请
求紧急救援。当地党委政府和风景区公安局接报后,立即组织公安民警、消防、武警和园林力量共230余人携带装备物资进行全力搜救。
13日2时37分,经艰苦搜寻,救援组终于在景区云谷寺一号区域成功找到了18名迷路大学生。当时景区遇雨大雾浓,气温仅有4度,大部分学生全身已被雨水淋湿,又加之受到惊吓,缺少食物和水,部分学生身体状况不佳。考虑到天气恶劣、地势险峻和迷路人员的身心状况,救援组决定立即带领大学生走出危险区域。
12月13日凌晨3时26分许,黄山风景区公安局民警张宁海在护送途中不幸坠崖,当场牺牲,献出了年仅24岁的宝贵生命。
张宁海_张宁海 -事件过程
事件起因
张宁海 - 人物事迹
18名上海大学生黄山探险迷路获救 1名搜救民警遇难
复旦学生被困黄山救援干警牺牲 回顾事件过程
13日16时10分,在紧急搜救行动中牺牲的公安干警张宁海的遗体被运抵黄山山下。获救的18名来自上海的探险者和当地上千名干部群众自发来到英雄经过的道路两旁,为他默哀、送行。
12日晚,安徽黄山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一个转自上海的求救电话,说来自上海的18名年轻探险者被困在黄山一段未开放区域,迫切需要救援。然而,由于山上通讯信号极差,指挥中心根本无法和被困人员取得联系。
“一定要把人救出来!”安徽省和黄山市主要领导获悉后,迅速成立搜救指挥中心。黄山市主要负责同志赶赴现场。
救援现场
指挥中心在与上海市政府值班室联系后,初步确定被困者是来自上海的10名在校大学生和他们的朋友,他们自发组织了一次前往黄山未开放区域的探险,因迷路被困山上。
“求救信号就是命令,一刻不能耽误。”在通过技术手段大致确定了被困者的位置之后,21时,首批搜救人员上山。随后,第二批、第三批搜救人员也从不同方向上山展开搜救……230余名黄山风景区公安、武警、消防和应急力量投入到紧急搜救当中。
13日凌晨2点半,搜救人员终于在云谷寺1号地区的一个峡谷谷底找到了18名探险者。“他们来得太快了,我们本以为他们要天亮才会找我们!”一位探险者难以抑制内心的感激。
“天黑,雨大,山陡,路滑。”一位武警官兵这么描述搜救工作的困难。因为探险者被困区域是景区未开发未开放区域,根本没有路可走,战士们是边找人边探路。
“我来给你们照路,你们跟着我走。”找到被困的探险者后,黄山风景区公安局年轻干警张宁海主动担负起在最前面探路的任务。
事件过程
摔下悬崖前他将光亮留给别人
支队官兵们护卫着张宁海回到了“家”
陶冶是黄山风景区管委会110指挥中心的主任,也是“12?12”雨夜大搜救第一批接受任务、第一时间前往搜救区域的搜救队负责人,张宁海就是他这个搜救队的队员。
“接受任务后,张宁海二话没说就和其他队员一起出发了,搜索过程中,他像其他队员一样,一边走一边把手中的警灯向周围以及天空闪亮,不停地喊:有人吗?听到请回答。 ”陶冶说。根据他的回忆,在找到被困学生撤回时,张宁海走在队伍的第六位,处于在前方开路的位置。为了保护大家的安全,他一边走,一边用手电为被救学生照明,“请跟我走,我来为大家照亮……”这成了张宁海最后说的话语。
“当时走到一处绝壁,他细心地让灯柱照亮身边的同学,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大学生身上,就在这时,他突然脚下一滑,跌下了悬崖,手中的手电筒光柱在峡谷中晃动着落下……”陶冶言语哽咽。
事件结果
干部群众自发为张宁海送别
凌晨3点半左右,下山的救援队伍行经一处崖壁,由于山路湿滑,张宁海举起手电筒为身后的大学生照明。就在此时,全部注意力都在救援学生身上的张宁海不幸失足坠下山崖。由于伤势重,因公殉职。12月13日上午10时6分,18位在黄山未开发开放区域探险迷路的上海大学生全部安全下山。
大雨已经停了,空中飘着小雨,似乎也在为一个年轻生命的逝去哭泣。再过两个多月,就是张宁海25岁的生日了,他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践行了对于头顶警徽的无限忠诚。
追认烈士
张宁海
张宁海牺牲后,黄山风景区有关部门立即启动了张宁海同志烈士申报工作。昨天下午,经省政府同意,省民政厅批复,张宁海同志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共青团安徽省委、安徽省青联也追授张宁海同志“安徽青年五四奖章”。追授决定认为“张宁海同志是新时期安徽青年的优秀代表,
是全省共青团系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在日常工作中,他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地做好本职工作;在关键时刻,他忠于履行职责,把安全送给他人,把危险留给自己,用无言壮举诠释了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用宝贵青春揭示了时代青年的人生信念和价值追求,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人民警察忠诚可靠、服务人民、勇于奉献的崭新风貌”。
张宁海_张宁海 -各方追忆
战友怀念
牺牲民警爱好广泛是篮球队员
复旦大学学生手持鲜花,悼念遇难民警
张宁海牺牲后,他的灵堂也在其生前工作的温泉派出所搭建,“张宁海生前的同事,他所负责片区的干部、群众都前来悼念了张宁海,为英雄默哀。 ”张宁海生前的同事瞿安中告诉记者。
瞿安中也是张宁海的校友,张宁海是比他高一届。“张宁海虽然性格比较腼腆,但待人却很热情,而且多才多艺,还是我们公安局篮球队的后卫。”瞿安中告诉记者,早在学校的时候,他就听说过张宁海在乐器方面有天赋,箫吹得非常好,“但是自从来景区派出所之后,因为工作忙,我都没听见他吹过。”瞿安中说。
温泉派出所所长董玉明告诉记者,今年国庆节假日期间,按照警力配备,张宁海被安排在太平索道下站岗,维护来山游客排队秩序,他尽职尽责,为了游客的安全,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毫无怨言。“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到了十月中下旬,有一个周末,我和他一起去执勤,当天的游客并不十分多,我也没有安排他去索道站岗,但是张宁海还是主动去了,一站又是四五个小时,我问他为什么要去?他说,我站在那心里踏实。”
父亲的骄傲
“他是我们全家的骄傲”
张宁海因公殉职后,他的父亲、母亲也立刻从阜阳赶到了黄山。张宁海的父亲张培伦是太和县纪委的干部,母亲是酒厂的下岗工人,张宁海是家中的独苗,中年丧子的悲痛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
来到黄山后,张宁海的母亲因悲伤过度,身体虚弱,一直在打着点滴。张宁海的父亲张培伦则尽最大的努力克制着内心的悲痛,在听完张宁海牺牲的情况介绍之后,张培伦说了这样的话:“儿子在关键时刻做出了这样的举动,他是我们全家的骄傲,这也是他作为一名公安干警应该做的,宁海是我的儿子,也是人民的儿子。”
从黄山风景区管委会获悉,张宁海同志追悼会初定于12月17日举行,张宁海同志申报烈士的程序已经启动,目前已经得到黄山市民政部门的批准。
网友祭奠
张宁海
“淋漓冬雨为男儿洗尘,洁白瑞雪为壮士铺路,锦绣黄山为烈士安魂……对于我这样认识你的人,我说不出的悲伤,说不上是兄弟,却也在一个酒桌共饮,宁海,从今往后,你就化成了宁静的大海,在我们人生的波涛中,给我们平静的感动。 ”昨日,一匿名网友在张宁海贴吧发表了这首小诗。
张宁海牺牲的消息传开,有网友在网上建贴吧,寄托哀思之情,还有人为张宁海在天堂公墓纪念网建起了网上公墓。记者看到,短短几个小时,前来祭奠张宁海的网友已经超过千人次。
遇险学生也为张宁海烈士建立了专门的纪念网站:纪念宁海
署名为“上海80后”的网友这样写道:“我不认识你,如果我真的能认识你,我希望是你站在台上,你领到授予你的奖章,而不是在殉职的新闻报道中。可是我还是认识你了,在残酷的新闻报道中,希望真的还有另一个美丽的世界,让你绽放你美丽辉煌的青春。 ”
一位与英雄熟识的网友写道:时间定格在2010年12月13日凌晨3点26分,小张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耳边仿佛还听见他叫我“嫂子”的声音,头脑中闪现的仍是他那帅气的面孔,还有他边走边拍着篮球的样子,还有他偶尔来我家吃顿家常便饭的样子……
张宁海_张宁海 -追悼会
追思会
复旦学生2010年12月17日在燕园内举行追思会,悼念搜救探险学生遇难的张宁海民警。上千名张宁海烈士生前的亲友以及来自安徽、上海的各界人士参加了追悼会。张宁海生前所在的工作单位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及黄山市政法委、复旦大学、家乡太和县的代表作了悼念讲话。追悼会上还宣读了关于追认张宁海为中共党员、革命烈士,追授“安徽省五四青年奖章”的三项批复和决定。
黄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党委第一书记王福宏等当地领导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盖国平、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陈立民等上海代表参加了吊唁仪式,并向烈士家属致以深切慰问。
作为来黄山参加烈士追悼会的18名获救学生代表,侯盼、唐清威始终是媒体关注的焦点。身为遇险探险队的领队,侯盼在接受黄山电视台采访时泣不成声,押队唐清威也难抑热泪。
复旦大学哲学系4年级本科生唐清威来自云南,他表示,这几天校方一直在组织心理专家对18名获救者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说起烈士,唐清威忍不住落泪:“我们都错了,完完全全的错了。”
唐清威坦言,出事后他们心理上都很害怕、惶恐,而且当时浑身淋湿、体力透支,因此尽管他们曾提出要等烈士遗体下山后告别,但是因为校方和援救指挥部的要求,最终他们只能上车回沪,留下了深深遗憾。此举也遭致网民的强烈指责。
“我和我的同伴们真的不想辩解,因为无论如何,我们都是错了。”唐清威说,“回校后,我一直躲着不敢见人,每次上网都会看到很多骂我们的言论。最初,我们也都想辩解,感觉自己也很委屈,被冤枉。但是,当我两天后给张宁海的表姐打去电话后,我不想再辩解了。”说到这里,唐清威终于控制不住情绪开始了无声的哭泣。
张宁海只比唐清威大1岁,他也有父母,也有关心和被关心的亲朋好友。唐清威表示,目前所有18名获救成员都已经深深明白自己的错误,也都在反思和忏悔。“这次要派两个代表来黄山,大家都知道,也许要面对的情景将会很难,但大家都在积极争取,因为这是我们忏悔、反思的第一步。能争取到了这个机会,我很珍惜。”
忏悔也好,反思也罢,唐清威和侯盼还表示,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准备进行善款的募集,希望能在张宁海就读过的小学或者是他家乡的某所希望小学创建一个以烈士名字命名的奖学金。另外,我们还希望能在户外活动上进行一些公益事业。”唐清威表示,他们目前还未从事件中平复下来,只是刚刚商讨了一下未来的思路。侯盼则补充道:“我们18个人每年还将去看望张宁海的父母。他走了,本该他尽的孝道,我们一定会代他完成的。”
张宁海_张宁海 -获救学生忙夺权
获救复旦学子杜彬在网上谈公关
十多名复旦大学的学生被困黄山一段未开放的区域,为救学生一名民警坠崖牺牲。一个生命的逝去,换来的不是复旦学子的反思和感恩,而是在论坛大谈面对媒体如何公关,登山社谁来掌权,以及冷漠的“你们就该为纳税人服务”。
复旦学子的冷漠寒了网友的心,高校学子对待生命缺乏基本的尊重和敬畏,引来网上批评如潮。“一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网友“Z思沫”说,中国走到该重读鲁迅的时候了。
记者语录
“下午采访时,复旦学生冷漠的样子让我心寒。他们甚至连张宁海的追悼会都没参加,就匆匆回去了。”12月14日1时,安徽媒体记者“淡淡esse香”在微博中对复旦学生的冷漠提出了谴责。
“淡淡esse香”记录说,张宁海的遗体被搜寻出来,抬下山的时候,18个复旦大学生,并不是像报纸写的那样痛哭流涕,他们很平静。“甚至连我们的采访都是追着问的,他们说要回上海。一路跟到他们临行的车前,一个男学生过来说,不好意思,要上车了。接着,把车门重重地关上。”
这位记者说,那一刻,有些东西比天气还冷。
“淡淡esse香”随后连续更新了数条微博,为张宁海的牺牲感到不值,揭露了复旦学生在获救现场的无情无义,微博转发达4800多次。
这些获救的学子,回到学校后,已经不再是山上恐慌的迷路人,摇身又成了校园精英。18人获救名单中的杜彬是复旦登山协会成员,他在网上与同学的一段对话,12月15日被网友截屏放上微博。刚刚获救回校的杜彬“心理状态还可以”,与同学在留言对话中透露出“校方让大家克制”,“石翔”提醒杜彬“要学学危机公关,经过这次,登协就是你的了”,“你要学着去建立秩序,去控制老人,去协调关系,去利用资源,这是这个协会可以给你的”,杜彬回应“嗯,还得靠你们,我经验太不足”,“先度(渡)过这次难关吧”。
校园网谈公关
有网友在天涯论坛贴出了复旦大学bbs的几封站内信,发信人ciang在信中说,“现在媒体都在宣扬复旦学生的推卸责任,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因此ciang想,“复旦的新闻人若能在更广泛的媒体上客观地报道这件事,针对复旦的情绪就会很快消失。”他还表扬了上海某记者(复旦毕业)的报道,对复旦效果好,如果换另一个记者写,绝对是反效果。
ciang指出,通过这件事,看出复旦对新闻媒体的控制力有所下降,建议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多去几家报纸,而不是集中在一两家报社,阵地要多占领,会有很好的效果。这封信中还提到,“黄山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共品的提供和个人自由的矛盾,也是中国收入差距扩大必然经过的阶段,没什么可讨论的。
这位学生建议,复旦应该趁此“黄山事件”机会将安徽以前的关系巩固起来,民警的追悼会可以有一些校长或副校长参加,在此基础上,顺便争取生源和巩固其他关系。要多带几个院长和系主任去,让人看出诚意。最终,化坏事为好事是必然的,也考验校方的公关水平。
除此之外,复旦论坛上还出现了事件中最不负责的表现是警察找到队伍后,要求立即下山,导致了警察坠崖,“做这个决定的人就是最大责任人”,“危险区不能进去是不成立的,爬雪山的人怎么不禁止”等说辞。
网友热议
网友不谅解的,并不是学生要去探险,并不是学生获救,不是救援导致民警牺牲。网友不谅解的,是一个学校学子对生命表现出的漠然。微博网友“电气虎”气愤地指出,复旦登山人的观点就是:“千错万错,错在你们要收门票钱,又不去开发那一片山区;错在你们搜救人员还不够专业;我们的领队够专业,所以我们可以穿成去郊游野餐的样子去丛林大冒险;人都有原罪,所以你不能骂我们。”就是这样的一批高材生,“仅凭他们的任性、无知和不负责任,让一名年轻的民警无辜失去了生命”。
网友“我是你认识的王小能”无奈地说,“有复旦的学生在论坛上嘲笑那个警察身体素质不好,还说警察就是人民养着关键时刻用的”,正常人骂两句复旦还要反省自己是不是过激,他们用愚蠢断送人家一条命倒理直气壮无比坦然。
正如猫扑网友“埃拉尼”所说,被救后,没有道歉、没有哀悼。回学校后,不反思反而公开在讨论所谓的危机公关、推卸责任。中国如此著名高校的学生,不知道责任也不知道尊重生命,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