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砚石_端砚石 -端砚石
英文
Duanzhow ink-stone 释文:占端州(即今广东省肇庆市)端溪砚坑一带产的砚石。端砚始于唐朝武德年问,已逾1300多年,其石质柔润、发墨不滞、三日不涸,被尊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端砚石_端砚石 -端砚石特点
石质细腻、滋润,发墨不损毫,呵气能研墨,石品花纹丰富多彩,研出的墨汁油润发亮,层次丰富,虫蚁不蛀等特点名列中国石砚之首。硬度适中;端砚石硬度为摩氏(2.8至3.5),比墨条的硬度(2.2至2.4)稍硬,但比刻刀的硬度(约5)低1倍左右。致使端砚下墨快、易雕刻。不吸水;端砚石显孔隙率小、饱和吸收率低,说明砚石的矿物细、粒间间隙小,开型或小开型裂隙不发育,使砚石蓄水不涸。端砚石_端砚石 -端砚石的形成
端砚石属沉积岩,它的原始母岩形成于4亿年前泥盆纪中期。当时肇庆一带以西是海洋,当时大量沉积物聚集在这一地带,古陆风化剥蚀下来的大量泥砂被河水带到滨海岸停下来,按比重和粒级的大小依次堆积成层,从端砚石的原始物质聚集到变成可以制作端砚的端砚石矿,经历了4个阶段。一、物质聚集阶段
紫(绿)砚石的原始物质来源于肇庆东南的古陆。风化剥蚀作用将古陆岩石分解成为碎屑物和金属离子,部分矿物如白云母等被水溶解成为胶体,雨水将这些物质搬运到河口三角洲和滨岸,其中呈胶状的泥质则聚集在潮坪区,并与混入胶泥中的少量石英碎屑,有机质及其它铁、镁、钙、硫等元素沉积下来,这就是紫(绿)砚石的母岩物质聚集阶;二、深埋成岩阶段
地壳不断地在运动、升降,经过数次反复的物质集后,到了泥盆纪晚期,大约距今3.6亿年上下,肇庆这个地方开始变成浅海,后又经历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等地质时代的不间断连续下降沉积,中间约经历了1.7亿年,主要沉积物有碳酸盐类、砂,()等,这时紫(绿)砚石母岩深深地被埋在地下,总厚度达3000--5000米,深埋地下的砚石母岩,初始时,环境温度不高,压力不大,沉积物内的厌氧细菌使有机质腐烂分解,产生H2S、CH4、NH3、CO2等气体,将变价金属元素的高价氧化物还原成低价硫化物,如高价铁(Fe3+)被还原成低价铁(Fe2+),胶泥脱水变成软泥,水的矿化度增高,介质使酸性氧化环境转变为碱性还原环境,在此情况下,胶泥中的物质重新进行分配组合,再经压缩结晶,生成水白云母和白云石等矿物,最终固结为含铁或含铁含砂的水白云母型泥质岩以及以白云石为主的泥质白云岩(绿端石)。 第一、二阶段形成的砚石石品花纹有青花、石眼(原型)、火捺(原型)、天青、鹧鸪斑、黄龙、翡翠纹、彩带、虫蛀(原型)、金星点、同心纹、五彩钉等。三、褶皱隆起变质阶段
地质学上所称的变质作用,指的是地壳中的岩石由于受到地壳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或地壳内热液充填及交代等内动力的影响,以致它们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有时甚至还有化学成分)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变化统称为变质作用。肇庆这个位置在距今约2.31亿年的时候,海水退出成为陆地,深埋地下的泥盆纪等地层亦开始上升,并发生断裂。距今约1.44亿年的一次强烈地壳运动(地质学称燕山运动),将泥盆纪等地层褶皱隆起成山,还有深部的岩浆往上涌,使地壳受到强烈挤压,较软的岩石产生劈理、矿物重结晶,如水白云母重结晶为绢云母,含矿物质的岩浆汽水热液沿已破碎的岩石裂隙充填,形成细脉。这个阶段形成的砚石花纹有蕉叶白、冻、冰纹、冰纹冻、银线、玉带、玉点等。四、表生成岩(矿)阶段
表生成岩(矿)作用,地质学又称“退后生作用”,是紫(绿)砚石形成的重要阶段,指沉积岩层被地壳运动抬升至地壳表层后,在潜水层层面以上发生的胶结交代,以及其些物质再重新聚集的作用阶段。水的作用和强氧化环境使砚石发生变化,低价铁矿物大部分转为高价铁矿物,如菱铁矿、黄铁矿绿泥石转变为褐铁矿、赤铁矿,钛变为白钛石等,并形成新的砚石花纹,如鸲鹆眼、鸡眼、石皮、金线、铁线、玫瑰紫、铁捺、油涎光、虫蛀、朱砂钉以及绿端石中的木纹、山水纹、水草纹等。端砚石_端砚石 -端砚石分类
端砚石分紫端、绿端、白端三种,其中紫端石为富铝、钾、铁的硅酸盐类岩石。绿端石和白端石为富钙、镁的碳酸盐类岩石。紫端石和绿端石形成于同一个泥盆纪。白端石形成于比紫端石晚7000万年石炭纪。端砚石_端砚石 -端砚石成分
紫端石的矿物主要是粘土矿物类的水白云母以及由水白云母变质的绢云母。还有少量的铁矿物、高岭石和石英碎屑。铁矿物主要为赤铁矿,其次为磁铁矿、菱铁矿、绿泥石及褐铁矿等。砚石中含微量的白云母碎片、长石碎屑、锆石、电气石、金红石等。白端
白端石就是白色的端砚,产于肇庆七星岩,地质图上为壶天灰岩。白端石属碳酸盐岩,为准同生泥晶--粉晶白云岩。岩石呈白色或浅灰白色,主要矿物成分,白云石98%,方解石等。绿端
绿端石主要由白云石组成,次为水白云母、石英碎屑、磁铁矿、方解石等矿物。端砚石_端砚石 -端砚石眼
端砚石眼是生长在砚石中,形状似动物眼晴的球状石核。原型为绿色豆粒沉积作用形成,地质学称豆粒构造,中心一粒为铁矿物,外壳包裹不含磁铁矿和赤铁矿等铁矿物的绿色粘土。颜色晕圈于砚石形成的最后阶段因中心铁矿物氧化,铁质扩散浸染作用形成的。眼的基本特征是球状,由球体和核部的瞳子,边缘的眼皮三部分组成。端砚上的自然球形点,其外形、大小等均与鸟、猫、鸡等的眼很相似,古人将它称为石眼。长期来,人们在赞扬端砚石质的时候,对端砚上的石眼也大加赞赏。端砚上的石眼,硬度稍大,有碍于磨墨。端砚石_端砚石 -砚坑分布及主要砚坑
端砚自唐初开采至今,断断续续基本上没有停止过开采。清代开采的砚坑最多,据清道光何传瑶《宝砚堂砚辨》记载,约有70余处。现在可找到具体位置并在国家地形图上定位的新旧砚坑口约有42处,目前在开采的砚石有十多种。端砚石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地段:1.
西江羚羊峡以东斧柯山一带,即端溪水以东地段,连绵10多公里,端砚最优质的砚石主要集中在这一带,主要砚坑有老坑(又称水岩、皇坑)、朝天岩、宣德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