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方位图 南香山 南香山-地理方位,南香山-历史

南香山湛子洞南香山位于广州的东部,它山峰独立,海拨约430米。若神游一马平川的珠江三角洲,悠然可见的高地便是南香山了。此时,这块平地耸起的山峰,便宛如珠三角的"南天之柱"。这或许便是它山势并不险峻,却能跻身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广东新语》中所说描述的鼎足南粤的三樵(东樵博罗的罗浮山,西樵南海的大科山,南樵新塘的南香山)的一个重要基础。

今天的南香山,古时又名南樵山,还曾名"南乡山"和相对于四川大峨眉山来说的"小峨眉山"。这座秀挺于珠江三角洲平川的高地,因靠近东江,山势突显巍峨,若峨眉耸翠,成为东江乃至珠江航船的天然航标灯,因此也被人称之为船桅山。

南香山_南香山 -地理方位

南香山位于新塘镇北部,坐落于增城市的宁西镇,新塘镇境内唯一的一座高山,也是“广东三樵”之一的南樵,海拔434.1米。距新塘镇18公里,朱村镇10公里,中新镇8公里,仙村镇10公里。

南香山_南香山 -历史

南香山濒临南海,山前平坦的珠江三角洲上东江、珠江日夜奔腾入海,其水路、陆路十分便利,南香山也因此成为古人较早踏足崇拜的山脉。有史料记载的,在南香山上便遗留下莲花书院、百花寺、莲洞书院、湛子洞、宋代探花李文溪和明代尚书霍韬的墓葬等诸多先人古址遗迹,年代可谓历史悠久绵延千年。

站在南香山若隐若现的残砖碎瓦的遗迹边上,伸手触摸那千年寺观古院的残壁断垣,便不由然地会为那其所承载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怦然心动。

当地政府部门的朋友介绍,上世纪七十年代在百花寺旧址上曾挖掘到一只柱础,经文物部门鉴定为隋唐之物。解放初,当地一些人以破除迷信为由将寺庙拆除,现如今,仅存下"百花古寺"四字。与百花古寺关系影响较大的则是康熙初年的和尚"巢僧",他曾在其废圯上居住,后在附近的华峰山建成海门禅院,从此华峰山逐渐成为南方著名佛教胜地。

据百花古寺修碑记,莲花书院始建于东汉永平(公元58-74)年间。她是百花古寺的前身,为今天增城最早的文化教育圣地。《增城志(明版)》记载:"未有增城,先有百花。"到明初,一代大儒湛若水晚年在此开坛授学,始建莲洞书院,并留下手书"湛子洞"。

南香山因此成为融道教、佛教与儒教三教合一的福地。这些先人的"神物"也成为新塘、东莞等一带当地人的崇敬之物。

但如今,"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残瓦砖"。由于历史战乱等诸多原因,莲花书院、百花寺、莲洞书院等名胜古址尽遭败毁,令人扼腕叹息。不过,即便这些遗址古迹早已挂满尘烟,其承载的厚重历史文化底蕴并不会因时间的变迁而消失。

南香山_南香山 -南香山名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秀挺耸立于平川之的南香山,历经两千年历史的宗教历史文化的浸淫,刻画了一幅"三教合一""天人合一"的历史文化图腾。而其中最为醒目的莫过明初大儒湛若水。这位新塘土生土长的一代大儒宗师,在晚年回到家乡办学,给南香山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铸就了南香山一段新的辉煌和传奇。

沿着南香山的南面山路拾级而上,行程至小半山腰,抬头便可望见几个苍劲有力的崖刻大字"湛子洞",这便是当年湛甘泉(若水)先生亲手所书。如若再朝上行进一段,便是甘泉先生当年所办莲洞书院的遗址了。不久前,几位湛氏同宗后人曾在此时,竟然还发现了一段长四米、宽一米、高一米左右的院墙,令人振奋不已。

初冬的下午,冷风来袭的南国已有些寒意。但在南香山"湛子洞"的遗址边,却不时可见三两成行前来膜拜的人们,他们无一例外地都会触摸湛若水先生当年手书的"湛子洞"大字,似乎是想由此来感悟这位先贤的育人智慧和灵气。

这是当地人对"神人"的顶礼膜拜,也是对湛若水这位大儒的至高崇敬。在当地广为流传一个有关湛若水"九学子'十状元'"的传说,这个传说讲的是,湛若水当年在南香山开办莲洞书院的时候,最初只收授了九位学子,然而在一同赴考的时候却中举十人。原来有一个每天为这些学子送水做饭的伙夫,由于也天天耳闻目睹湛若水生先的教学,竟也神奇地应试中举。不知从何开始,此事一传十,十传百,湛若水这位大教育家也成为当地读书人的书圣。

在南香山上,湛若水的亲书的"湛子洞"也可谓是神来之笔。据湛氏同宗后人介绍,"湛子洞"三字中,"湛"和"洞",本来是两个"三点水"即"六点水"。但如果仔细数一数,便会有趣地发现这其中包含有"十一点水"。这是因为"甘泉公"爱山喜水,故用其特制的"茅龙笔"挥写的缘故,从而将"两个三点水"挥成了"十一点水"。

南香山_南香山 -故事

南香山上的百花寺,在当地民间流传的故事里,相传它的开山始祖是与广州光孝寺同属一门的远尘和尚,而与百花古关系影响较大的"巢僧"则来自江西一座寺庙,原名叫融老和尚。相传融老和尚在退院休闲后,一时无拘无束,听人都说广东好,就想趁身体尚好前往一行。经数月跋涉来了广东增城县境内的南樵山。他细看此山很有气势,遂攀上峰巅四眺,只见西北兵陵起伏,层峦迭翠;东南一望平川,阡陌纵横,村庄错落;山林幽深,流泉清沏。融老和尚为之陶醉,乐极而忘返,就想在此住下清修。

他见南香山中有座破庙,虽是残垣断壁,荒草离离,略经收拾,倒也可以栖身。融老和尚遂安顿下来,取山泉为号,改名为"南樵老僧"。每日念经打坐,饥吃野果,渴饮山泉,"南樵老僧"大号逐渐为世所熟悉,上山来百花寺的人便络绎不绝。

相传融老尚当初曾是独自攀上深处,选棵大树砍些茅草,在树上搭了个简易巢,权作居住和修行之用,"巢僧"别号也由此而来。说来也怪,起初,一群老虎在树下转来转去,对树上的老僧虎视眈眈。后来受"巢僧"的影响,一个个变得温驯贴服,视巢僧如同老朋友般,常常一起玩乐。有一天一只老虎离开禅区,暴死于山口,村民发现后欲将其剥皮取骨,巢僧以好生之德说服村民,就地埋葬死虎。传说此后,再无老虎伤人之事发生。

明代始建莲洞书院以后,南香山更是一度重现辉煌。然而到了清代,很多反清的绿林汉子,又看中南香山的地形优势,占据山上的书院庙寺为巢宇,与清兵作殊死的抗争。战火屡起,八方学子望而却步,四面香客闻之生畏,历经兵匪之乱把南香山糟塌得面目全非。

此番重上南香山收益良多,离不开新塘当地的几位文人朋友,他们是增城作协副主席湛汝松、原新塘副镇长兼增城文联副主席陈裕荣、湛若水同宗后人湛柱辉和湛凌松。他们算得上是代表了目前对南香山最为痴情的人。几十年来,他们利用业余时间收集整理了民间流传的关于南香山的许多资料,但终因年代久远差强人意。

沧桑变化,兴废盛衰。像南香山这样身上承载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人文,并融道教、佛教与儒教在此"三教合一",这在全中国也是不多见。这也分外让人对何时重建百花寺、莲花书院和莲洞书院翘首以待,毕竟它已成为悠久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鼎足南粤三樵的历史盛名有一天也终将完满而名至实归。

地理方位图 南香山 南香山-地理方位,南香山-历史

南香山_南香山 -有关南香山的文章

登上南香山

增城三月红荔枝刚熟的季节,我们为了制定新产业园的总体规划,在市领导带领下,登上了广东省增城市南部的最高处――南香山顶峰。

巍然山势号娥眉,

胜概天生景物奇。

花木芳菲三月节,

烟霞缭绕九秋时。

……

这是六百多年前,明代洪武年间增城县学训导温裕登上南香山后留下来的诗作。南香山,古称南樵山,又名娥眉山,南乡山。据古书记载,巍巍屹立于珠三角平原之北的南樵山,山中有白花古寺、丹室、石庵、莲花书院等胜迹,曾是粤中有名的胜地,与南海西樵山、东樵罗浮山鼎足而峙,颇有名气。很多年以前,我就萌发过攀登南香山的念头,无奈同伴难寻,志未实现。如今,遂我所愿,自然兴致十足。

上八时半,我们已来到南香山的西麓,永和镇公安村一个游泳池的旁边。登山就从那里开始了。

春未夏初,清风习习,碧绿满野,繁花点点,幽香阵阵,对于长期坐机关的我们,实在心旷神怡。我们沿着迂徊的小径往山上走去,走不多远,山路就越来越陡了。它一会儿在长满荆剌的草丛中穿行, 一会儿在高高的山崖上悬挂,一会儿在天梯般的峭壁上攀缠。这时,我们的衣服被汗水渗湿了,我的双腿也开始有点酸累。但当我抬头看见漫山青翠欲滴的林木,遍野千姿百态的芳草,沿途嫣红姹紫的山花,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就使我忘记身上的疲劳。特别是头上的声声鸟语,脚下的淙淙泉响,随着缕缕清风扑面而来的时候,更有一种被大自然天籁之美所陶醉的感觉。我大口大口地吸入新鲜的空气,仿如炎炎盛夏裸身泡在清凉透彻的山泉之中。

顺着山林防火界萦纡而上的山路突然中止了。永和镇的响导告诉我们,往上就是封山育林区了。如果说,因为有前人给我们踏出一条小路,让我们很快地登上了半山;那么,后面的路就需要我们去开辟。虽然,后面的路会更加艰辛,但我们早有充足的思想准备,不管前路多艰险,不达山顶绝不罢休。

经过了短暂的徘徊,我们终于用带来的弯刀,在探索中劈出了一条通道。前进的路在灌木草丛中通过,我们常常会被一种带刺的藤蔓绊倒。往上的路在密密的树林中攀登,厚厚的落叶就象铺在路上的地毯,又浮又滑,我们只能一步一隈,稍有不慎,就会滑倒,甚至掉下深深的山谷。当道路从茂密的芒草地穿过时,是我们登山最艰难的时刻。长长的芒茅,比人还高;人钻到芒草地里,不但茅叶给人们的身上划上一道道伤口,而且芒林密不透风,周围弥漫着令人难受的霉味,让你呼吸也感到困难。正当人人汗水淋淋,个个气喘吁吁之际,响导告诉我们,脚下的地方,就是当年明代大儒湛若水的跑马地。人们的精神又振奋起来了。

脚下的土地是否就是当年的跑马地?我一下无法考证。但当年湛若水为修莲花书院,曾攀登南香山却是历史的真实。“天路入虚无,地势干碧落;三心浣飞泉,千仞书石壁。”这就是当年湛若水笔下南樵山的真实写照。今天,南香山东麓的宁西镇路边村的莲花座上,有一块增城最大的摩崖石刻,十米高六米宽的石壁上,“湛子洞”三个大字就是他“千仞书石壁”的真实手迹。

“凌空入鸟道,绝境寻吾庐;入暮迅登陟,志往忘崎岖。”湛若水时届七十有余,为了修莲花书院,为了兴办教育事业,竟能忘却崎岖山路的艰险,攀登南樵山。我们都比他年轻,为了建设现代化工业园的理想,又有什么困难能阻挡我们前进呢!

理想是前进的目标,意志是攀登的动力。十时三十八分,我们终于登上了海拔433.2米的南香山顶峰公明顶。

南香山的公明顶,原来不是山峰,而是一块地势十分平坦的高地,一个遍野葱绿而又万紫千红的绿色世界。漫山遍野的山稔花,一团团,一簇簇,象一片片紫色的云霞在山中飘逸;成行成垅的台湾相思,用一串串纤巧秀丽的小黄花,点缀着婀娜多姿的春装;一种不知名的阔叶灌木铺天盖地,满树白花,素洁典雅,香气袭人。还有绽出无数红丝的龙船花,吐着金缕银丝的金银花,串着紫蓝喇叭的牵牛花;以及清纯的野兰花,淳扑的野蔷薇,热烈的野杜鹃……它们互相辉映,各领风骚。身处山花烂漫的南香山上,呼吸着纯净清心的天地灵气,我肉体的劳累消失了,内心悠然地津生出一种回归本朴的感觉。

站在高高的南香山上,背北朝南俯瞰大地,眼下就是新产业园区的建设用地。低矮的山岗透迤起伏,平坦的田畴阡陌相连,余家庄水库等湖泊,更让这块美丽而富饶的土地增添了迷人的秀色。东边的沙宁公路,西边的新新公路和南边的广惠高速公路、荔新公路,四条交通干线拥抱其中;再往前望,就是充满灵气的东江了。多好的一块风水宝地,交给我们去规划,去建设,任重而道远啊!

站在南香山上,我拿起望远镜,沿着规划中80米宽南北走向的香山大道走向望去。蓦地,我仿佛看见眼前新的产业园区正冉冉地升起,最后变成了我们前边一座新的南香山。这不是我的幻觉,而是我的大悟。因为,现代产业园的建设,就是我们事业中一个新的高峰。登上南香山,只是这个新高峰的开始。我知道,攀过长长一段山路的我,精力已有限了。但我们有很多有志有为的后来者,他们一定能携手合力往前走,一定能攀上一个又一个新的南香山。

新塘南香山,一座千年名山的传奇

【新华智库・发现广东】永和系列之六

初登南香山是在今年的春末夏初时分,时隔半年,再次登上南香山已是秋末冬初的日子。凑巧在一年四季交换之际去领略这座鼎足南粤三樵之一--南樵名山的魅力,在我来看来,也是一种缘份。细品之下,南香山堪称是一块尘封的魄宝,它有着秀挺珠江三角洲平川的卓姿风貌,更散落着绵延千年的古物遗址,其中承载着厚重的人文历史,也蕴藏着无数"道不尽,理也乱"的传奇。

“神地”秀挺于珠三角平川 神物"承载千年厚重历史

南香山位于广州的东部,它山峰独立,海拨约430米。若神游一马平川的珠江三角洲,悠然可见的高地便是南香山了。此时,这块平地耸起的山峰,便宛如珠三角的"南天之柱"。这或许便是它山势并不险峻,却能跻身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广东新语》中所说描述的鼎足南粤的三樵(东樵博罗的罗浮山,西樵南海的大科山,南樵新塘的南香山)的一个重要基础。

今天的南香山,古时又名南樵山,还曾名"南乡山"和相对于四川大峨眉山来说的"小峨眉山"。这座秀挺于珠江三角洲平川的高地,因靠近东江,山势突显巍峨,若峨眉耸翠,成为东江乃至珠江航船的天然航标灯,因此也被人称之为船桅山。

古往今来,这座突兀于平川之上的高地,在当地民间百姓心中是一块福地。在当地民间传说中,就有称之为玉帝身上落下的玉坠;还有传说是老君路过南海掉下的炼丹石;更有说是两天女贪玩凡间回不了天庭,一位就变成南香山,一位变相隔不远的四望岗。凡此种种,皆指天上之物而福落人间。

站在南香山高处朝南俯览,真可谓是海阔天空。平坦的小珠三角尽收眼底,眼前的东江恰似一条美丽的银线充满灵气。东边是沙宁公路,西边有新新公路,南则有广惠高速公路、荔新公路,这几条宽敝便利的交通干线把南香山拥抱其中。

南香山是罗浮山脉的延伸,山色秀美。其山脚下不远便是古海岸。据当地史料记载,在古时,这里也是梅州通往广州的主要的"商贸之道"。山岭下也曾有过一处人口达万人的村庄,有小广州之称。如今,森林茂密的南香山也早规划成为森林公园加以保护,可以说古往今来,南香山都是广州东部乃至珠三角的一块黄金宝地。

“神物”承载千年厚重历史

南香山濒临南海,山前平坦的珠江三角洲上东江、珠江日夜奔腾入海,其水路、陆路十分便利,南香山也因此成为古人较早踏足崇拜的山脉。有史料记载的,在南香山上便遗留下莲花书院、百花寺、莲洞书院、湛子洞、宋代探花李文溪和明代尚书霍韬的墓葬等诸多先人古址遗迹,年代可谓历史悠久绵延千年。

站在南香山若隐若现的残砖碎瓦的遗迹边上,伸手触摸那千年寺观古院的残壁断垣,便不由然地会为那其所承载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怦然心动。

当地政府部门的朋友介绍,上世纪七十年代在百花寺旧址上曾挖掘到一只柱础,经文物部门鉴定为隋唐之物。解放初,当地一些人以破除迷信为由将寺庙拆除,现如今,仅存下"百花古寺"四字。与百花古寺关系影响较大的则是康熙初年的和尚"巢僧",他曾在其废圯上居住,后在附近的华峰山建成海门禅院,从此华峰山逐渐成为南方著名佛教胜地。

据百花古寺修碑记,莲花书院始建于东汉永平(公元58-74)年间。她是百花古寺的前身,为今天增城最早的文化教育圣地。《增城志(明版)》记载:"未有增城,先有百花。"到明初,一代大儒湛若水晚年在此开坛授学,始建莲洞书院,并留下手书"湛子洞"。

南香山因此成为融道教、佛教与儒教三教合一的福地。这些先人的"神物"也成为新塘、东莞等一带当地人的崇敬之物。

但如今,"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残瓦砖"。由于历史战乱等诸多原因,莲花书院、百花寺、莲洞书院等名胜古址尽遭败毁,令人扼腕叹息。不过,即便这些遗址古迹早已挂满尘烟,其承载的厚重历史文化底蕴并不会因时间的变迁而消失。

“神人”演绎非凡育人魅力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秀挺耸立于平川之的南香山,历经两千年历史的宗教历史文化的浸淫,刻画了一幅"三教合一""天人合一"的历史文化图腾。而其中最为醒目的莫过明初大儒湛若水。这位新塘土生土长的一代大儒宗师,在晚年回到家乡办学,给南香山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铸就了南香山一段新的辉煌和传奇。

沿着南香山的南面山路拾级而上,行程至小半山腰,抬头便可望见几个苍劲有力的崖刻大字"湛子洞",这便是当年湛甘泉(若水)先生亲手所书。如若再朝上行进一段,便是甘泉先生当年所办莲洞书院的遗址了。不久前,几位湛氏同宗后人曾在此时,竟然还发现了一段长四米、宽一米、高一米左右的院墙,令人振奋不已。

初冬的下午,冷风来袭的南国已有些寒意。但在南香山"湛子洞"的遗址边,却不时可见三两成行前来膜拜的人们,他们无一例外地都会触摸湛若水先生当年手书的"湛子洞"大字,似乎是想由此来感悟这位先贤的育人智慧和灵气。

这是当地人对"神人"的顶礼膜拜,也是对湛若水这位大儒的至高崇敬。在当地广为流传一个有关湛若水"九学子'十状元'"的传说,这个传说讲的是,湛若水当年在南香山开办莲洞书院的时候,最初只收授了九位学子,然而在一同赴考的时候却中举十人。原来有一个每天为这些学子送水做饭的伙夫,由于也天天耳闻目睹湛若水生先的教学,竟也神奇地应试中举。不知从何开始,此事一传十,十传百,湛若水这位大教育家也成为当地读书人的书圣。

在南香山上,湛若水的亲书的"湛子洞"也可谓是神来之笔。据湛氏同宗后人介绍,"湛子洞"三字中,"湛"和"洞",本来是两个"三点水"即"六点水"。但如果仔细数一数,便会有趣地发现这其中包含有"十一点水"。这是因为"甘泉公"爱山喜水,故用其特制的"茅龙笔"挥写的缘故,从而将"两个三点水"挥成了"十一点水"。

"神话"讲述曾经沧海故事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南香山给当地人的影响是深远的。随着世间的变迁,南香山也几起沉浮。如今,围绕它的故事在当地民间是广为流传。其中有些故事传说甚至存在年代上的冲突,但这本身也是南香山传奇的一部分。

南香山上的百花寺,在当地民间流传的故事里,相传它的开山始祖是与广州光孝寺同属一门的远尘和尚,而与百花古关系影响较大的"巢僧"则来自江西一座寺庙,原名叫融老和尚。相传融老和尚在退院休闲后,一时无拘无束,听人都说广东好,就想趁身体尚好前往一行。经数月跋涉来了广东增城县境内的南樵山。他细看此山很有气势,遂攀上峰巅四眺,只见西北兵陵起伏,层峦迭翠;东南一望平川,阡陌纵横,村庄错落;山林幽深,流泉清沏。融老和尚为之陶醉,乐极而忘返,就想在此住下清修。

他见南香山中有座破庙,虽是残垣断壁,荒草离离,略经收拾,倒也可以栖身。融老和尚遂安顿下来,取山泉为号,改名为"南樵老僧"。每日念经打坐,饥吃野果,渴饮山泉,"南樵老僧"大号逐渐为世所熟悉,上山来百花寺的人便络绎不绝。

相传融老尚当初曾是独自攀上深处,选棵大树砍些茅草,在树上搭了个简易巢,权作居住和修行之用,"巢僧"别号也由此而来。说来也怪,起初,一群老虎在树下转来转去,对树上的老僧虎视眈眈。后来受"巢僧"的影响,一个个变得温驯贴服,视巢僧如同老朋友般,常常一起玩乐。有一天一只老虎离开禅区,暴死于山口,村民发现后欲将其剥皮取骨,巢僧以好生之德说服村民,就地埋葬死虎。传说此后,再无老虎伤人之事发生。

明代始建莲洞书院以后,南香山更是一度重现辉煌。然而到了清代,很多反清的绿林汉子,又看中南香山的地形优势,占据山上的书院庙寺为巢宇,与清兵作殊死的抗争。战火屡起,八方学子望而却步,四面香客闻之生畏,历经兵匪之乱把南香山糟塌得面目全非。

此番重上南香山收益良多,离不开新塘当地的几位文人朋友,他们是增城作协副主席湛汝松、原新塘副镇长兼增城文联副主席陈裕荣、湛若水同宗后人湛柱辉和湛凌松。他们算得上是代表了目前对南香山最为痴情的人。几十年来,他们利用业余时间收集整理了民间流传的关于南香山的许多资料,但终因年代久远差强人意。

沧桑变化,兴废盛衰。像南香山这样身上承载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人文,并融道教、佛教与儒教在此"三教合一",这在全中国也是不多见。这也分外让人对何时重建百花寺、莲花书院和莲洞书院翘首以待,毕竟它已成为悠久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鼎足南粤三樵的历史盛名有一天也终将完满而名至实归。(李建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00103/118189.html

更多阅读

南红玛瑙5年价格涨百倍图 南红玛瑙

南红玛瑙5年价格涨百倍(图)  ---------“疯狂”的南红南红玛瑙  5年价格涨百倍,市场混乱缺行业标准  电影《疯狂的石头》再次照进现实。这一次,不是家喻户晓的翡翠、和田玉,而是尚不被多数人熟悉、但一出山就被快速打造成收藏

圆环图做南丁格尔玫瑰图 南丁格尔玫瑰图

圆环图做南丁格尔玫瑰图文/ExcelPro的图表博客 本博曾介绍过多种形式的玫瑰图做法,见日志1、2、3,都是使用面积型雷达图来实现。今天介绍另外一种作图思路,使用圆环图。http://excelpro.blog.sohu.com/16490

声明:《地理方位图 南香山 南香山-地理方位,南香山-历史》为网友如梦初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