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 耕地红线 耕地红线-耕地面积,耕地红线-坚守红线

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 耕地红线 耕地红线-耕地面积,耕地红线-坚守红线

耕地红线,是指经常进行耕种的土地面积的最低值。它是一个具有低限含义的数字,有国家耕地红线和地方耕地红线。现行中国耕地红线是18亿亩。2009年6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土资源部提出“保经济增长、保耕地红线”行动,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保护的红线不能碰。

耕地红线_耕地红线 -耕地面积


耕地红线1996年中国耕地面积为19.51亿亩。耕地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年初耕地面积,加上当年增加的耕地面积、减去当年减少 的耕地面积。 当年增加的耕地面积是指本年度内因新开荒(本年度已种上农作物的新开垦荒地)、基建占地还耕、河水淤积、平整土地和治山、治水等原因而增加的耕地面积。 当年减少的耕地面积是指本年度国家基建占地(指经县以上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因兴修水利、修筑公路、铁路、民航机场、修建工矿企业、建筑机关学校用房实际占用的耕地)、乡村集体基建占地(乡村新建或扩建乡村企业、兴修水利工程、修筑公路、以及建筑办公室和生产设施,如晒场、畜棚、猪圈等基本建设而实际占用的耕地)、农民个人建房占地、退耕造林面积、退耕改牧面积,以及因自然灾害废弃而实际减少的耕地面积。

耕地红线_耕地红线 -坚守红线

国务院印发第三版《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对未来15年土地利用的目标和任务提出6项约 束性指标和9大预期性指标。6项约束性指标集中在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人均城镇工矿用地等主要调控指标中。其核心是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中国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确保15.60亿亩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耕地红线_耕地红线 -措施

1、要用基本农田围城包路
第三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始于2005年,2006年7月上报国务院。当年第149次国务院常务会讨论后决定暂缓批准,其中一个最为关键的指标就是,18亿亩耕地红线必须守住。中国耕地面积从2005年的18.31亿亩,到2020年的18.05亿元,差额只有2600万亩地,而这15年中国将新增建设用地1亿多亩,必然要突破占地红线。

《规划》预期新增建设用地2010年总量是2925万亩,2020年是8775万亩。至少得占用耕地8700万亩,《三版规划》给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确定的约束性指标是:2010年1500万亩,2020年4500万亩;此外,由国家整理复垦开发的重大工程补充耕地到2020年预期1210万亩。两项合计,15年间通过土地整理要补充耕地7210万亩。这样的平衡其实很难做,占的是好地,补的是差地,表面上看面积补上去了,但土地质量和产能能否保证,很难说。


耕地红线

2、用划定的基本农田圈住城市
包路、沿河,同时规并整理星星点灯的散乱农田,抑制城市的无序扩张。地方上反对的声音很强烈,说城市都被基本农田围住了,我们就是要用基本农田包围城市、道路,地方上只要动一动,都得找国务院,不这样就守不住。而现有15.6亿亩基本农田的分布格局也不容乐观,表现出划远不划近、划劣不划优、划零不划整等特点,上山下滩的问题非常严重。现在整个土地利用的格局和建设和谐社会、生态安全很不协调。农地不仅仅是粮食安全的保证,也是生态屏障,不能往山上赶,也不能切得太碎。他主张在农地的占补平衡中,全力保护优质、集中、连片的高产农田,特别是长江中下游、黄淮海平原和东北松嫩平原这三大农区,应给予高度重视,绝不能丢了。

3、土地整理后权益如何再分配
现有土地利用格局所体现出来的这些问题,实质上反映了国家与地方利益的对立。国家要保粮食安全,而地方要的是财政,产粮大县往往都是财政穷县,国家为缓解矛盾,每年给三农补贴,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利益对立的问题。
这次三中全会给农民以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权利,其最大的政策突破是允许农村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建设用地共计2.7亿亩,其中包括1.85亿亩宅基地。如果允许宅基地入市,将给农民带来13万亿的财富,如果仅仅是允许宅基地以外的农村建设用地入市,这笔财富也高达5万亿。

4、土地整理方面
土地整理方面也同样需要处理好农民的权益分配问题。郧文聚说,国家的农村政策是多予少取,土地整理体现了多予的一面,但是在操作中要把农地集中起来进行规并整理时,需要暂时冻结农民的承包经营权,这要取得农民的同意才行。农民最担心的是土地整理好以后,权益再分配时存在的不公正,这是土地整理在推进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立法来解决。在关注《土地管理法》修改的同时,土地整理中心准备推《土地整理法》。立法工作以国土资源部为主,郧是参与起草人之一。

耕地红线_耕地红线 -保线行动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9年6月23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国家土地副总督察鹿心社和国家土地副总督察、部党组成员甘藏春介绍“保经济增长、保耕地红线”行动进展与成效等方面情况,国土资源部在全国范围部署开展“保增长、保红线”行动。

1、保障发展。
从土地规划、计划和审批等方面,通过扩增量、挤存量、调结构、快审批等方式,优先保障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重点建设项目及时落地。2009年1~5月份,已通过预审的建设项目涉及用地面积有351万亩,占全年用地计划指标总量的55.7%;其中,交通、水利、能源用地占83%。全国批准建设用地面积309万亩,比去年同比增长40%;其中国务院批准的重大项目用地面积165万亩,同比增长17%。这就表明,保障发展的项目用地得到了落实和保障。

2、严格把关。
从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耕地占补平衡、征地补偿安置四个方面,严把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审查关,坚决纠正不符合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的供地、用地,坚决纠正搭车用地。2009年1~5月,国土资源部审查退回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用地报审要求的建设项目报件91件,占受理总量的41%。审查退回不符合要求的建设项目用地报件3件,涉及用地2.2万亩。同时审查核减建设项目不合理用地0.9万亩(8914亩)。


国务院举行新闻发布会

3、坚守红线。
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保护的红线不能碰。层层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国土资源部会同农业部、国家统计局对责任制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国土资源部与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出台了《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办法》规定每年违规违法占用耕地超过建设占用耕地总量的15%,就要对这个地方的主要政府负责人进行问责。2009年年2月,国土资源部部署了2008年度卫片执法检查,对北京等172个城市(包括140个50万人口以上城市和32个重点城市)2008年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卫片执法检查。初步汇总结果表明,与上年度检查相比,土地执法形势总体趋好,违法用地宗数、面积和耕地面积比例分别下降15%~20%。

4、是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整治。
农村土地整治是保发展、保红线的结合点,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平台,当前还能有效地拉动农村投资和消费需求。农村土地整治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活环境,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1999年至2008年,中国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4163万亩。国土资源部将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大规模地推进这项工作,启动“万村土地整治”示范工程,统筹规划,整村推进,实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国土资源部将重点抓好1000个国家级示范点,各省区市建设9000个省级整治示范工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10103/120905.html

更多阅读

姚洋:“把房价拉下来”是美国梦,不可能在中国实现

     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土地红线问题是绕不过去的问题。日前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发布的《土地制度改革和新型城镇化》的报告,提出“改变严守耕地红线的思路,扩大城镇建设用地规划”。再次引发了对18亿亩耕地红线的争论。那么,在新型

张晓山:“放弃土地红线”?理论丰满,现实骨感

     城镇化需要土地,而无地可用已经成为让许多地方头疼的心病。面对18亿亩土地红线的“破”与“守”,争议从未中断。近日,金融四十人论坛在全国城镇化会召议开之前提出了《土地制度改革与新型城镇化》的报告,建言放弃死守红线。 

我国耕地保护红线 GDP主义让“18亿亩耕地红线”形同虚设

2008年底中国国内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者茅于轼对“18亿亩耕地红线”提出质疑以后,国内学界更多的是在为这个农业土地面积的底线做出合理性地辩护,但是却很少有人对这个“18亿亩耕地红线”到底能否受得住做出详细的分析。茅于轼从市场经

18亿亩红线 18亿红线是腐败的温床吗?

  矛于轼的《18亿亩耕地红线助推中国房价上涨》的谬论遭炮轰后,矛老又出惊人之语:“18亿红线是腐败的温床”!把“助推房价上涨,阻碍城市化进程”、“腐败的温床”的罪名全安在了18亿红线上了!   腐败之于中国人可以说没有不痛恨的了

声明:《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 耕地红线 耕地红线-耕地面积,耕地红线-坚守红线》为网友如山中清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