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是指生长在有害于人类生存和活动场地的植物,一般是非栽培的野生植物或对人类无碍用的植物。这就要求除草剂的品种和剂型向低剂量、低残留的方向发展,同时力求与其他措施有机地配合,进行综合防除,以减少施药次数与用药量。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国家以生态学为 基础,对病、虫、杂草等 有害生物进行综合治理,研究探索在一定耕作制条件下,各类杂草的发生情况和造成经济损失的 阈值,并将各种除草措施因地因时有机结合,创造合理的农业生态体系,有可能使杂草的发生量和危害程度 控制在最低的限值内,保证作物持续高产。
杂草_杂草 -防除方法
1. 植物检疫
即对国际和国内各地区间所调运的作物种子和 苗木等进行检查和处理,防止新的外来杂草远距离传播。这是一种预防性措施,对近距离的交互携带传播无效,须辅以作物种子净选去杂、农具和沟渠清理以及施用 腐熟粪肥等措施,以减少田间杂草发生的基数。
2. 人工除草
包括手工拔草和使用简单农具除草。耗力多、工效低,不能大面积及时防除。现都是在采用其他措施除草后,作为去除局部残存杂草的辅助手段。
3.机械除草
使用畜力或机械动力牵引的除草机具。一般于作物播种前、播后苗前或苗期进行机械中耕耖耙与复土,以控制农田杂草的发生与危害。工效高、 劳动强度低。缺点是难以清除苗间杂草,不适于间 套作或密植条件,频繁使用还可引起耕层 土壤板结。
4.物理除草
利用水、光、热等物理因子 除草。如用火燎法进行垦荒除草,用水淹法防除旱生杂草,用深色塑料薄膜复盖土表遮光,以提高温度除草等。
5. 化学除草
即用除草剂除去杂草而不伤害作物。化学除草的这一选择性,是根据除草剂对作物和杂草之间植株高矮和根系深浅不同所形成的“位差”、 种子萌发先后和生育期不同所形成的“时差”、以及植株组织结构和生长形态上的差异、不同种类植物之间抗药性的差异等特性而实现的。此外,环境条件、药量和剂型、施药方法和施药时期等也都对选择性有所影响。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 安全剂,用以拌种或与除草剂混合使用,可保护作物免受药害,扩大了除草剂的选择性和使用面。由种子萌发的 一年生杂草,一般采用持效期长的 土壤处理剂,在杂草大量萌发之前施药于土表,将杂草杀死于萌芽期。防除 根状茎萌发的 多年生杂草,则采用输导作用强的 选择性除草剂,在杂草 营养生长后期进行叶面喷施,使药剂向下传导至根茎系统,从而更好地发挥药效。 化学除草具有高效、及时、省工、经济等特点,适应现代农业生产作业,还有利于促进 免耕法和 少耕法的应用、水稻直播栽培的实现以及密植程度与 复种指数的合理提高等。但大量使用化学物质对生态环境可导致长远的不利影响。这就要求除草剂的品种和剂型向低剂量、低残留的方向发展,同时力求与其他措施有机地配合,进行综合防除,以减少施药次数与用药量。
6.生物除草
利用昆虫、 禽畜、病原微生物和竞争力强的置换植物及其代谢产物防除杂草。如在稻田中养鱼、鸭防除杂草,20世纪60年代中国利用真菌作为 生物除草剂防除大豆 菟丝子,澳大利亚利用昆虫 斑螟控制仙人掌的蔓延等。生物除草不产生环境污染、成效稳定持久,但对环境条件要求严格,研究难度较大,见效慢。
7.生态除草
采用农业或其他措施,在较大面积范围内创造一个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不利于杂草繁生的生态环境。如实行水旱 轮作制度,对许多不耐水淹或不耐干旱的杂草都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在经常耕作的农田中, 多年生杂草不易繁衍;在 免耕农田或耕作较少的茶、桑、果、橡胶园中,多年生杂草蔓延较快, 一年生杂草则减少。 合理密植与间作、套种,可充分利用光能和空间结构,促进作物 群体生长优势,从而控制杂草发生数量与为害程度。
8. 综合防除
农田生态受自然和耕作的双重影响,杂草的类群和发生动态各异,单一的除草措施往往不易获得较好的防除效果;同时,各种防除杂草的方法也各有优缺点。综合防除就是因地制宜地综合运用各种措施的互补与协调作用,达到高效而稳定的防除目的。如以化学防除措施控制作物前期的杂草,结合栽培管理促成作物生长优势,可抑制作物生育中、后期发生的杂草;在茶、桑、果园及橡胶园中,用输导型除草剂防除 多年生杂草,结合种植绿肥复盖地表可抑制杂草继续发生等。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国家以生态学为 基础,对病、虫、杂草等 有害生物进行综合治理,研究探索在一定耕作制条件下,各类杂草的发生情况和造成经济损失的 阈值,并将各种除草措施因地因时有机结合,创造合理的农业生态体系,有可能使杂草的发生量和危害程度 控制在最低的限值内,保证作物持续高产。
杂草_杂草 -小故事
“十年 游历,你们已经是 饱学之士了。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你们坐在什么地方?学生们说坐在 旷野上; 哲学家又问:旷野上长着什么?学生们说长满杂草;哲学家接着说: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一个学生说:“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哲学家微笑一下。
第三个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第四个仔细想了想说:“斩草除根,只要把草根挖出来就是了。”
等学生讲完后,哲学家站起来说:“你们回去吧,按照各自的方法去除一片杂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相聚;除掉的,就不用再来了。”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 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学生们围坐在谷子地旁,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哲学家始终没来。学生们后来终于明白老师的用意。
几年后,哲学家去世。学生们在整理他的着作时,在最后私自补上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好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故事挺简单,但值得我们细细地咀嚼。在旷野地不种上庄稼,谁会专门为除草而去除草呢?只有种上庄稼,才会因收获的诱惑而乐此不疲,而 勤勤恳恳。故事或多或少带有点虚拟色彩,可它确实又是现实生活的一种折射。种庄稼如此,做人、养性、立志等何尝不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