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是中国福建省最大河流,发源于福建、江西交界的建宁县均口乡,建溪、富屯溪、沙溪三大主要支流在南平市附近汇合后称闽江,穿过沿海山脉至福州市南台岛分南北两支,至罗星塔复合为一,折向东北流出琅歧岛注入东海。
闽江_闽江 -概述
武夷山
闽江,闽江总长2959公里,干流长577公里,流域面积6.09万平方公里,流域位于中国东南部,约占福建省总面积的一半,闽江发源于武夷山脉杉岭南麓,全长541公里,流经35县市,流域面积6.1万平方公里,上游有沙溪、富屯溪和建溪3大支流,由水口镇入福州市境,在福州市境内150公里,经闽清县、闽侯县,在淮安分为南北港,北港称闽江,南港称乌龙江,两江环绕南台岛后汇合于马尾港,向东北方向流经闽安峡谷,在亭江又分南北2支,分别从长门水道和梅花水道注入台湾海峡。
闽江_闽江 -生态资源
闽江
闽江上游有“绿色金库”之称,由于生态环境优越,林木生长迅速,树木种类繁多,仅木本植物就有1200多种,其中用材树种有400多种,尤其是杉木,为全国最多,原来坐落在闽清县坂车镇坂中村,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的四乐厝轩,占地2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352平方米,是福建省最大的古民居。
闽江是一条既秀丽又雄浑的河流,两岸青山如黛,风景宜人,尤其福州至闽江入海处,江面宽阔,水流平缓。沿江有金山寺、江心公园、罗星塔、金刚腿、青芝百洞山等名胜古迹。闽江水力资源丰富,而且水量变化较少,即使在枯水期也有较多的水量。
含沙量在全国几条大河流中也是最少的。水口水电站是目前华东地区最大的水电站。闽江流域自然资源丰富,森林和毛竹蓄积量丰富。主要矿产有煤、铁、石灰石、硫铁矿、重晶石及钨、铌、钽等有色金属、稀有金属。闽江下游沿岸风光秀丽,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
闽江流域的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呈阶梯状降低,最高一级为武夷山、杉岭和仙霞岭组成的闽西北大山带。武夷山脉北起浦城,向西南延伸至闽粤交界,蜿蜒于闽赣边境,海拔700~1500米,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为流域境内最高峰。河流流经地区由于构造和岩性的不同,以及外力作用的差异,河网呈格子状,河谷盆地似串珠状,形成内陆地区的河谷盆地既与狭谷相间排列,又与山地丘陵相交错。沿海地区则是低山、丘陵、平原,福州平原面积489平方公里。
闽江_闽江 -水量分布
全流域由降水形成的地表水总量424亿立方米,占全流域降水总量的40.7%。由降水形成的土壤水和地下水总量619亿立方米,占全流域降水总量的59.3%。全流域河川年径流量586亿立方米,其中由地下水补给的基流量162亿立方米,占全流域降水总量的比例分别为56.1%和15.5%。全流域蒸发总量457亿立方米,占全流域降水总量的43.8%。
闽江流域径流深分布,在武夷山主峰附近多年平均年径流深达2,000毫米,为全流域最大值,在武夷山脉形成了闽北径流丰水带。随着山地高程递减,径流深也随之减少,至沿海地区只有600毫米左右。
闽江_闽江 -流域治理
建闽江源自然保护区
流域治理之本在于保护水资源闽江流域天然水源的时空分布很不均衡,由此形成了缺水季节和缺水地区。气候季节性干旱会波及全流域,在此期间主要靠流域天然动态蓄水量的补给和蓄水工程的供水,来维持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以及发电、航运、水产养殖、环境保护等基本要求。但由于闽江流域森林植被几度受到破坏,从而不断削弱了流域天然动态蓄水能力,水工程可利用的河流基流量也不断减少,效益受到影响。
闽江流域保护水源的主要系统:一是保护和增强流域天然蓄水功能,切实保护自然植被,大力植树造林,促使更多的地表水转化为土壤水和地下水,丰富河流基流量;二是保护和兴建蓄水工程,拦蓄更多的地表水,使之细水长流。
防治污染,保护水质也是闽江流域的重要任务,利用的水源不但不足,而且水质污染日益严重。污染源主要来自城镇工业、生活排放的废污水和农业高残留的农药的流失。全流域已设立水质监测站30处,开展常规、生化、毒物等30个项目监测,在局部河段时有检出超标的项目。控制水质污染的根本,在于治理污染源,工业要结合技术改造,把废水消除在生产过程中;城市要推进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农业要推广使用高效低残留的农药等措施。
闽江_闽江 -泄露事故
乳化液流入闽江
2011年12月19日9时35分左右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马尾港附近的中铝瑞闽铝板带有限公司发生乳化液泄漏事故,大量的乳化液从生活区排污口流入闽江,预估入侵闽江2公里。由于公司热轧地下室乳化液管网法兰脱落,泄漏的乳化液流入地下室地坑,在公司将废乳液通过污水泵抽到废乳液调节池过程中,发生了废乳液从调节池溢出事件。
公司在事件发生后,立即采取措施,停止排污,并对废乳液进行清理。在发现闽江江面出现废乳液等漂浮物后,马上组织人员进行处理,用吸油棉等方法进行清理。环保部门已组织专家对油污清理工作进行监管,并对水质加强监控,确保闽江水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