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大观楼,在大观公园,位于滇池北滨,距市中心约6千米。始建于康熙年间,因其面临滇池,远望西山,尽揽湖光山色,园内建有一座附长联的三层楼和楼前的三潭印月而得名。入园后可游览涌月亭,凝碧堂,揽胜阁,观稼堂等楼台亭榭。园中最具观赏价值的大观楼临水而建,楼高三层,其中题匾楹联佳作颇多。与滇池西面苍翠的太华山隔水相望,中心游览区称“近华浦”。乾隆年间,孙髯翁为其撰写长联,由名士陆树堂书写刊刻,大观楼因长联而成中国名楼。道光八年(1828年)修葺大观楼,增建为三层。咸丰三年(1853年)咸丰帝题“拔浪千层”匾,咸丰七年(1857年)长联与楼毁于兵燹。同治五年(1866年)重建,复遭大水,光绪九年(1883年)再修。光绪十四年(1888年)赵藩重以楷书刊刻长联。大观楼1983年被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七批)。
昆明大观楼_昆明大观楼 -昆明五景(世博园、金殿、野生动物园、西山、大观楼)联票位置
昆明大观楼,在大观公园,位于滇池北滨,距市中心约6千米。始建于康熙年间,因其面临滇池,远望西山,尽揽湖光
昆明大观楼
山色而得名。入园后可游览涌月亭,凝碧堂,揽胜阁,观稼堂等楼台亭榭。园中最具观赏价值的大观楼临水而建,楼高三层,其中题匾楹联佳作颇多。 与滇池西面苍翠的太华山隔水相望,中心游览区称“近华浦”。大观楼及孙髯翁长联,属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昆明大观楼_昆明大观楼 -简介
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已经世界闻名。而昆明大观楼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历史较短,因为有清朝孙髯翁所作的“天下第一长联”,而驰誉九洲,跻身中国名楼之列,成为与黄鹤楼、岳阳楼及滕王阁齐名的我国四大名楼之一。毛泽东对孙髯翁长联高度评价:“从古未有,别创一格。”郭沫若在诗中赞誉“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
昆明大观楼_昆明大观楼 -历史文化
大观主景
大观楼,又称近华浦,在昆明城西南,濒临滇池草海北滨。清同治五年(1866年)马如龙《重建大观楼记》载:“昆垣多山而少水,故滇池称巨浸焉,池之湄有浦,曰近华,因其近太华而名。”
近华浦开拓于何时,明末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云南纪要》载:“西湖,在府城西,即滇池上游也,亦名积波池,俗曰草海子,又曰青草湖。周五里,蒲藻常青,为游赏之胜。”万揆一先生在《昆明古城拾遗》一书中说:在云南古地名中,云南府城(昆明)也有个西湖,明万历《云南通志》记载:“西湖在(云南)府治西,周四里,即滇池上流,蒲藻长青,人多泛舟,俗呼为草海子。中有黔国莲池,匾曰水云乡。”证实了滨临近华浦的草海在明代又称西湖,明代世袭黔国公沐氏曾在此建水云乡莲池。
何时开挖大观河,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舒藻《创建重建大观楼碑记》载:“国朝,以吴三桂为平西王镇滇,乃由近华浦东向会城,开挖一河,计长十里有奇,曰运粮河,复于会城小西门外里许,开一塘,曰篆塘。塘之前建盖仓廒,粮船由滇海进运河,直抵篆塘,粮米入仓甚为便捷也。由是迤西州县沿海一带,官商客旅楫楫而来,帆帆而去,荟萃于篆塘,称巨津焉。”其实,清初吴三桂疏浚运粮河之前,这条河可以通船却是事实,明崇祯年间徐霞客《游太华寺山记》载:“出省城,西南二里下舟,两岸平畴夹水。十里田尽,萑苇满泽,舟行深绿间,不复知为滇池巨流,是为草海。”
关于楚僧乾印和尚创建观音寺的时间,也有两种说法:一是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舒藻《碑记》称:“前明有楚僧卓锡于此,结茅讲经……”说的是明代。一是清雍正《云南通志》载:“观音寺在城西近华浦,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楚僧乾印始创庵一区,讲妙法莲华经,听者常千人……”这里明确说是“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清道光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