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产不毁乡校 子产不毁乡校 子产不毁乡校-基本介绍,子产不毁乡校-读解

子产不毁乡校,作品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故事包涵着典型的公共关系思想。对于乡人聚会议政的乡校,然明主张毁掉,子产不同意,他说,“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用今天的话来说,子产把乡校作为获取群众议论政事的反馈信息的场所,而且注意根据来自公众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政策和行为。子产执政后,重视听取百姓的议论,还把刑书铸在鼎上公告于世,努力疏通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颇得百姓的爱戴,从而使郑国强盛起来。

子产不毁乡校_子产不毁乡校 -基本介绍

资料

子产不毁乡校 子产不毁乡校 子产不毁乡校-基本介绍,子产不毁乡校-读解

【作品名称】子产不毁乡校

【作品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作品体裁】历史散文

【创作年代】春秋

原文

郑人游于乡校⑴,以论执政⑵。然明谓子产曰⑶:“毁乡校,何如⑷?”子产曰;“何为⑸?夫人朝夕退而游焉⑹,以议执政之善否⑺。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⑻,不闻作威以防怨⑼。岂不遽止⑽?然犹防川⑾也: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⑿,不如吾闻而药之也⒀。”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⒁。小人实不才⒂。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⒃?”

仲尼闻是语也,曰⒄:“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译文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易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然明说:“我从现在起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大事。小人确实没有才能。如果真的这样做,恐怕郑国真的就有了依靠,岂止是有利于我们这些臣子!”

孔子听到了这番话后说:“照这些话看来,人们说子产不行仁政,我是不相信的。”

【破题】

子产名公孙侨,春秋时政治家。他任郑国卿后,实行一系列政治改革,承认私田的合法性,向土地私有者征收军赋;铸刑书于鼎,为我国最早的成文法律。他主张保留“乡校”、听取“国人”意见,善于因才任使,采用“宽孟相济”的治国方略,将郑国治理得秩序井然。本文说的就是子产主张将乡校作为获取群众议论政事的反馈信息的场所,从而根据公众的意见来调整自己的政策和行为。这在当时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

注释

⑴乡校;古时乡间的公共场所,既是学校,又是乡人聚会议事与娱乐的地方。古代养老兼校舍的地方。

⑵执政:指掌握政权的人。

⑶然明:郑国大夫,姓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10103/122514.html

更多阅读

“子产不毁乡校”到底是什么涵义? 子产不毁乡校翻译

“子产不毁乡校”的故事,想必许多人都略有所闻了。“乡校”是先秦时的学校,因乡人常聚于此议政,又具有公共舆论平台的功能。春秋时候,郑国人就时常“游于乡校,以论执政”。郑国的大夫然明看不惯,对执政(行政首脑)子产说:“毁乡校,何如?”子产不

在蜜桃之乡沙岭子村,体味蜜桃成“灾” 体味文化ppt

在蜜桃之乡,体味蜜桃成“灾”文 图/北寒在我很小的时候,家乡句流传着这么一句谚语:“四月半,五月红子,六月仙,七月核桃,八月的梨,九月的柿子去赶集。”这谚语的前三句说的全是桃子。《诗经•周南•桃夭》中记载:“桃之夭夭,灼灼其

声明:《子产不毁乡校 子产不毁乡校 子产不毁乡校-基本介绍,子产不毁乡校-读解》为网友黑名单上的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