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概况及历史沿革 北京医科大学 北京医科大学-历史沿革,北京医科大学-学校概况

您搜索的学校名称不在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名单中,媒体披露其虚假办学,请谨慎辨别!报考前可以到教育部官网查询具有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北京大学医学部(简称北医)位于学府林立的首都北京海淀区学院路,其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是中国政府教育部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开办的第一所专门传授西方医学的国立学校。1946年7月并入北京大学,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院。1952年独立建院,命名为北京医学院。1985年5月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是卫生部直属的国家重点医科大学。校舍面积24.38万平方米。

北京医科大学_北京医科大学 -历史沿革

北京医科大学其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是中国政府教育部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开办的第一所专门传授西方医学的国立学校

1903年,清朝政府在京师大学堂设立医学实业馆,1904年,医学实业馆改称医学馆,迁入北京和平门外八角琉璃井由兴胜寺庙宇改建的馆舍,1907年停办。1910年,此馆舍被施医总局(当时的卫生部门)买去,为日后创立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提供了条件。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在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风潮下,西医在中国的地位,有了明显的变化。一批从海外留学回来的医学教育家立志通过发展医学事业,增强人民的体质,以洗刷长期压在中国人头上的“东亚病夫”的耻辱。

1912年9月,中华民国教育部电召从日本留学归来正在筹建浙江省立医学专门学校的杭州人汤尔和到京,筹划创立医学校事宜。教育部以价银10,000两购买了已经停办的医学馆馆舍,划拨给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使用,10月16日,中华民国教育部任命组织学教授汤尔和先生为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校长,并于10月26日颁发校章。至此,中国第一所国立西医学校正式诞生。当时教职工9人,首批学生72人。汤尔和在开学典礼上以“促进社会文化,促进文明,减少人们痛苦,用学术来和列强竞争”,定位学校之办学目的。汤尔和在建校后当年,根据医学教育的需要,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了中国的《解剖条例》,多次呈文教育部请求公布,于1913年11月获准公布,这是中国第一个解剖法令,是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对中国医学教育的一大贡献,使中国的医学发展真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1915年2月,学校诊察所正式开业。

1923年9月,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奉命改建为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并首次将医学生学制设为六年制。

1927年北京医科大学校与北京所有国立高等学校被改组,合并成立国立京师大学校,成为京师大学校的一个科,更名为国立京师大学校医科。同年,学校附设的诊察所扩充为学校附属医院。

1928年11月,京师大学校改组为国立北平大学,医科改为医学院,成为北平大学医学院。1929年,根据北平大学的《组织规程》,规定医学院以研究高深学术,培养医学专门人才为宗旨。

1931年,建立中国医学校中第一个法医教研室。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立北平大学西迁,部分医学院师生一同西迁。留在北京的医学院院务完全停顿,1938年1月,当时的教育部将原北京大学和北平大学合并办起“国立北京大学”,医学院为下设的六个学院之一。5月复课,并接收燕京大学和协和医学院师生继续学院的教学。

1945年12月北京各公立大学被统一编为“北平临时大学补习班”,北平大学医学院被编为“临时大学补习班第六分班”。

1946年7月,北京大学在北平复校。北平临时大学补习班第六分班连同附属医院一同并入北京大学,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院。院长先后为解剖学教授马文昭先生、生理学教授沈钧淇先生和皮肤科学教授胡传揆先生。胡传揆教授同时任医学院附属医院(亦称北大医院)院长。从此,学校作为北京大学的一部分,开始了新的历程。

1952年,中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建院并更名为北京医学院,院长为胡传揆教授。直属中央卫生部领导,办学经费由中央财政部转中央卫生部拨付。北医校址迁至今日的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由此,医学院开始了较大的发展。

1959年北医被国家确定为中国十六所重点院校之一。

1984经国务院批准,在中国重点建设10所大学,北京医学院是唯一所医科学校,院长为医学教育专家马旭研究员。

1985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运动医学专家曲绵域教授任校长。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确立了教育发展改革纲要,明确提出“211工程”,即重点建设若干所大学,使之达到或超过世界一流水平。1996年8月28日,北京医科大学正式通过了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项目的论证,再次成为中国政府重点支持的医科大学。从1991年至2000年4月,校长为血液病学专家王德炳教授。

2000年4月3日,北京医科大学与北京大学正式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大学。2000年5月4日,北京医科大学正式更名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科学院院士、病理生理专家韩启德教授出任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并兼任医学部的主任。2003年,肿瘤分子生物学专家柯杨教授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常务副主任至今。

经过95年的建设与发展,北医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热忱献身的服务精神”的校风。

今日的北医--这所由中国政府创立的第一所医学院校,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正大鹏展翅,实现着她自己的最高目标:尽其所能,为了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创造世界一流的医学教育事业。

北京医科大学_北京医科大学 -学校概况


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地处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北医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以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为主,学科覆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预防医学、护理学等六大门类、专业齐全,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实行八年制。有9个本科专业: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应用药学、预防医学、护理学、英语(生物医学英语方向)、医学实验学,1个专科专业:护理学。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本专科专业9个。有12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权点,47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和5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流动站。北医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建设的高等学校之一。

学校设有6个学院: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公共教学部、医学网络教育学院,8家附属医院和13家教学医院,承担临床医学的教学、实习任务和向社会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学校共有在各类在校学生11000多人,其中博士生1145人,硕士生1562人,本专科生3652人。成人教育学生3500人,留学生549人。

北医拥有大批国际、国内知名的医学教育、研究、临床方面的专家,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866人,11位两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9人, 17位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27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6人,入选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19人。


北京医科大学学校拥有2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部级重点实验室。1981-2006年的25年间,承担了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的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项目及“863”、“973”等相关重点项目,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十五”期间,医学部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99项,总经费达3.827亿元人民币;发表的SCI收录论文1347篇,连续数年在中国医学学科领域排名第一。在国际顶尖级杂志如《Nature》及其系列杂志、国际著名医学期刊(New Engl. J.Med 、Lancet、British Medical Journal)发表了一批高水平论文或综述,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及药学等学科领域取得了多项标志性成果。多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和北京市级精品课程。

北医与国际上著名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研讨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如互派人才进修与交流、举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国外、境外知名学者作各类学术报告、与国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已与海外75所学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如Duke(杜克大学)、Yale(耶鲁大学) John Hopkins(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Columbia(哥伦比亚大学大学)、Emory(爱默里大学)、(WHO)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等。建立了5个中外合作中心和58个学生交流活动项目,设立了22项国际学生交流奖学金项目,搭建起国际医学教育资源共享的平台。通过与中华医学基金会、WHO、NIH、CDC、世界银行、霍普金斯基金会等国际机构保持的良好工作关系,获得科研与人才培训基金。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北医的人才培养与医学科学研究的进展。


北京医科大学2000年与北京大学合校后,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着“实事求是”与“发展是硬道理”的原则,采取以条块结合,逐步融合为方针的管理体制,利用合校后的学科综合优势,不断发展学科建设,推动医学教育改革与科学研究,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启动并不断探索医学、药学与预防医学学生长学制的培养模式,大力推进医学学科与理科、人文社会学科的交叉,学科建设更是得到有力加强,学科布局进一步优化,促进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和药学、预防和治疗的结合,促进了生物医学与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电子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形成了人体干细胞工程研究与应用、人类功能基因和疾病基因研究和循证医学等若干个新兴的交叉学科群。在此基础上,医学部完善和建立了一批科研和技术平台,同时根据学科发展和重大疾病防治研究的需要,利用北京大学学科齐全的综合优势,成立了糖尿病研究中心、医学遗传学中心、衰老研究中心、感染病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北京大学生物医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也得到了发展,为开展多学科或跨学科合作研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与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今天的北京大学医学部正在飞速发展,这所由中国政府创立的第一所医学院校,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秉承“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热忱服务的献身精神”的校风,以更坚实有力的步伐,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再创辉煌,实现她自己的最高目标:尽其所能,为了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创造世界一流的医学教育事业。
(上述文字中的数字统计截止到2007年7月)

北京医科大学_北京医科大学 -临床医院

所属医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北大医院)
第二临床医学院(人民医院)
第三临床医学院(第三医院)
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
精神卫生研究所(第六医院)
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
首钢医院
深圳医院

教学医院:

哈尼族概况及历史沿革 北京医科大学 北京医科大学-历史沿革,北京医科大学-学校概况

第四临床医学院(北京积水潭医院)
第五临床医学院(卫生部北京医院)

第九临床医学院(北京世纪坛医院)
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北京航天中心医院)
北京大学中日友好临床医学院(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
北京地坛医院教学医院(北京地坛医院)
北京大学民航临床医学院(北京民用航空总医院)
北京大学首都儿科研究所教学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
北京大学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教学医院(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
北京大学北京仁和医院教学医院(北京仁和医院)
北京大学解放军306医院教学医院(解放军306医院)
北京大学解放军302医院教学医院(解放军302医院)
北京大学北京回龙观医院教学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

北京医科大学_北京医科大学 -图书馆


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始建于1922年。该馆于198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医学图书馆馆舍面积为10200平方米,提供阅览座位600余个。藏书以生物及医药卫生类为主,截止到2007年,共有各类藏书54万余册。图书馆收藏有中外文纸本期刊4000种,其中中外文现刊1000余种。该馆有电子期刊10000余种,其中生物医学类电子期刊5000余种。为方便读者,除特藏书外,各阅览室和书库均实行全方位的开架服务。除书本式藏书外,图书馆还收藏有其它多种类型载体的文献资料,如磁带、录象带、缩微平片、多媒体光盘等。不断引进多种光盘数据库及网上数据库供读者检索使用。

医学图书馆文献资源与北京大学各附属医院图书馆文献资源协调配套,共同形成全校医、教、研工作所需的医药卫生文献保障系统。图书馆特藏有珍、善本古代图书,其中有中国大陆唯一珍善本――手抄本《太平圣惠方》一部十函共100卷100册。

图书馆设有馆长室、办公室、采访编目部、自动化部、图书流通部、期刊流通部及信息咨询部。
自1993年起,图书馆各项工作全面实行计算机自动化管理。

1985年,国家教育部在医学部建立了中国唯一的医学外国教材中心。该中心设在图书馆。中心积极引进国外优秀医学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为中国医学教材的研究与发展提供文献信息保障。

1991年被卫生部确定为文献资源共享网络系统华北地区中心馆。


图书阅览室1993年被卫生部医学情报工作管理委员会确认为科研成果查新定点单位(北京大学医学信息咨询中心)。

1998年教育部决定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设立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国医学文献信息中心,作为“211工程”医药重点学科所需文献的保障基地。该中心也设在本馆。

本馆提供的主要服务内容有:馆内阅览、图书外借、信息咨询、科研立项及成果鉴定查新、定题服务、计算机光盘与网络数据库检索、计算机操作与Internet浏览、听音、多媒体光盘阅览、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文献缩微与幻灯片制作、文献复印等。

本馆同时承担各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和部分进修生的医学文献检索与利用教学,并不定期地举办各类计算机检索培训班。图书馆还将根据读者的要求不断扩大业务范围,改进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

北京医科大学_北京医科大学 -相关词条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北京工业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20103/123947.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哈尼族概况及历史沿革 北京医科大学 北京医科大学-历史沿革,北京医科大学-学校概况》为网友英雄累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