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名书简介,《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季氏》篇,文中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及治国策略:“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_《季氏将伐颛臾》 -名书简介


《季氏将伐颛臾》作者:孔子
类型:语录体散文
成文时间:战国时期

季氏将伐颛臾_《季氏将伐颛臾》 -作者小传


孔丘画像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孔子早年曾经从政,周游列国,不能推行自己的学说,最后讲学而终。相传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极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

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礼”与“仁”,主张恢复西周制度,有保守的一面。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建立了系统的教育理论,总结出不少可贵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他对我国教育的普及、发展及古代文化遗产的保存、整理有巨大贡献。他的思想主张, 经过后世儒者的发挥, 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维护封建统治的学说, 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

《论语》是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记录,大约在战国初年由孔子的弟子后学编纂而成。《论语》二十篇,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教育、礼仪、文化等多方面,是研究孔子生活、思想及儒家学说的重要文献。它不仅是儒家崇奉的经典,也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其章节简短,语言精练、形象,含蓄隽永,富于哲理;还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现人物的个性特征,颇具文学意味。《论语》虽然不是文学著作,但历来家喻户晓,对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季氏将伐颛臾_《季氏将伐颛臾》 -原文


孔子季氏将伐颛臾(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2),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 “求!无乃(3) 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4)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为?”

冉有曰:“夫子(5) 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6) 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7)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8) 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9),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10)。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11) 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12)。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13) 不服,则修文(14) 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15) 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16) 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17)也。”

季氏将伐颛臾_《季氏将伐颛臾》 -注释


孔庙棂星门(1) 季氏:即季孙氏, 鲁国权重势大的贵族。这里是指季康子, 名肥。颛臾:小国名,是鲁国的附庸国家,风姓,相传为伏羲之后,故城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北。(2) 冉有、季路:孔子弟子,在当时同为季康子的家臣。冉有:名求,字子有。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一字季路。(3) 无乃:不是。(4) 先王:已故的国君,这里指周之先王。东蒙主:主祭蒙山者。东蒙即蒙山,在蒙阴县南四十里。主,主持祭祀之事。(5)周任:古代的一位良史。(6) 夫子:指季康子。(7) 陈:施展。列:职位。(8) 相:扶相,搀扶照顾盲者行路的人。(9) 兕: 独角犀牛。柙:关猛兽的木笼。龟:占卜用的龟甲。玉:祭祀用的物品。椟:柜,匣。(10) 费:地名,季孙氏的领地,在今山东省费县。颛臾距费仅七十里。(11) 家:指大夫的采邑。(12) 贫:指百姓财用缺乏。寡:指人口因逃亡而稀少。(13) 远人:本国以外的别国人民。(14) 文:指礼乐教化。(15) 相:辅佐。(16) 干戈:武器,这里比喻战事。干:盾;戈:戟。(17)萧墙之内:指鲁国国君。萧墙,面对国君宫门的小墙,人臣到此,便肃然起敬,故名。

季氏将伐颛臾_《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


孔子雕像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颛臾。冉有、子路两人参见孔子,说道:“季氏将对颛臾使用武力。”

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颛臾,先王曾经任命他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中,这正是跟鲁国共安危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

冉有说:“那个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人都不想呢。”

孔子说:“冉求!贤人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栅栏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冉有说:“颛臾的城墙坚固,而且离季孙的采邑费地很近。现在不把它占领,日后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


明・孔子访道图孔子说: “冉求!君子讨厌那种避而不说自己贪心却一定另找藉口的态度。我听说过: 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封地的大夫, 不必担心财富不多, 只需担心财富不均; 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 便不会人少; 安定, 便不会倾危。做到这样, 远方的人还不归服, 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 就得使他们安心。如今仲由和冉求两人辅佐季孙, 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用文治教化招致;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境以内使用武力。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萧墙里面。”

季氏将伐颛臾_《季氏将伐颛臾》 -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以为:古义:以之为的省略,可译为“把它作为”;今义:认为)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古义:用兵;今义:泛指有事情。)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不能:古义:没有能力;今义:办不到。)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古义:邦国;今义:国家;家:古义:诸侯的封地;今义:家庭)

【词类活用】: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使动用法,使┅┅来)

既来之,则安之。(安,使动用法,使┅┅安定)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来:使动用法,使┅┅来)

【句式特点】:

1、宾语前置

“求!无乃尔是过与?(古汉语中以“是”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句,“尔是过”“过尔”,责备你)

何以伐为?(古汉语中,疑问代词作介词前置宾语句,“何以”即“以何”)

2、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季氏将有事于颛(zhuān)臾(yú)(“于颛臾”做动词“有事”的补语,翻译时应放到动词的前边,译作状语)

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于柙”“于椟”做动词“出”、“毁”的补语,翻译时应放到动词的前边,译作状语)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于费”做动词“近”的补语,翻译时应放到动词的前边,译作状语)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于邦内”做动词“谋动干戈”的补语,翻译时应放到动词的前边,译作状语)

3、固定句式

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表示推测语气,即“恐怕『该不会,莫不是』┅┅吧”;译为“恐怕应该责备你吧?”)

何以伐为?(何┅┅为,表示反问语气,即“为什么┅┅呢?”译为“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又如“何以见放为?;夫子何命焉为?”)

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比喻?

将季氏比作虎兕,颛臾比作龟玉,季氏讨伐颛臾就好比虎兕从笼子里出来伤人,颛臾被攻灭,就好比龟玉在匣中被毁,会造成严重后果。其次,将冉有,季路比作看管人,是看管人的失职。

季氏将伐颛臾_《季氏将伐颛臾》 -作品赏析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名书简介,《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伐颛臾一事,是在“陪臣执国政”的鲁国的特殊背景下发生的。“陪臣”指的是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他们的先祖即庆父、叔牙和季友都是鲁桓公(前771---前694在位)的儿子、鲁庄公(前693---前662在位)的弟弟,号称“三桓”。到孔子这时,“三桓”执鲁国国政已达一百六七十年之久。在这一百多年间,公室(鲁君)和私室(三桓)之间的主要斗争有:①前594(鲁宣公十五年)针对三家分地扩展颁布了“税亩”制度;②前562(鲁襄公十一年)三家“作三军,三分公室,各有其一”;③前517(鲁昭公二十五年)欲诛季,三桓联合进攻,昭公被迫逃亡。这斗争一直继续到战国初年,《史记・鲁周公世家》说:“悼公之时,三桓胜,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

季氏将伐颛臾一事,不见经传。后世注家以为是子路、冉有向季氏转达了孔子的意见,季氏惧祸而止。《史记・孔子世家》载:“仲由为季氏宰”在前497(定公十三年);季康子召冉有在前492(鲁哀公三年),其时子路随孔子在陈。至于二人何时同为季氏家臣,则不得而知。《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有季康子向孔子询问季路、冉有才能的事,也不著年代。据推测当在鲁哀公初年。

孔子一贯反对“陪臣执国政”,对三桓的指责在《论语》中就有许多记载。

文章主要记录了孔子就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发表的三段议论。第一段话说明了他反对季氏攻打颛臾的理由;一是“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即颛臾在鲁国一向有名正言顺的政治地位;二是“且在邦域之中矣”,即颛臾的地理位置本就在鲁国境内,对鲁国一向不构成威胁;三是“是社稷之臣也”,意即颛臾素来谨守君臣关系,没有攻打的理由,孔子的话体现了他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反对强行霸道,诉诸武力。第二段孔子引用周任的名言:“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批评冉有、季路推卸责任的态度。第三段话孔子正面阐述他的政治主张。

此文是篇驳论,借对话形式展开批驳,破中有力,运用了历史材料,“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现实事例,颛臾在“邦域之中”,“是社稷之臣”;名人名言,“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三种论据,立论坚实可靠,驳斥也有理有据。

文中的比喻句形象表达孔子的观点。“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用盲人搀扶者的失职来比喻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而没有尽到责任。“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比喻有双重喻义:一是将季氏比作虎兕,将颛臾比作龟玉。季氏攻打颛臾,好比虎兕跑出笼子伤人;颛臾如被攻灭,好比龟甲、玉石毁于盒中,二是将冉有、季路比作虎兕、龟玉的看守者,虎兕出柙伤人,龟玉毁于椟中,是看守者的失职。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若不能劝谏季氏放弃武力,致使颛臾被灭,也是他们的失职。

文中有三处用了反诘句,“何以伐为?”“则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反诘句的运用使句子感情色彩强烈,批驳力较强;也使肯定的答案寓于反问当中,使肯定更为有力,语气亦更加含蓄,引人思索。

季氏将伐颛臾_《季氏将伐颛臾》 -影响与传播


《孔子言行录》儒学思想的经典《论语》中的论说文都很短,亦少反复辩证,本篇是选自《论语・季氏篇》,标题为选者所加,本篇是其中较长的。《论语》是语录体散文,是我国散文最初的一种形态。多以三言两语为章,言简意赅,发人深省,许多已成为至理名言。《论语》里许多精彩的语言经过长期的疑难或沿用已成为今天习见习用的成语,如三思而行,过犹不及,择善而从,见贤思齐,因材施教。当仁不让,色厉内荏,朝闻夕死,功亏一篑,还有本文中的“祸起萧墙”, “既来之,则安之”,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等等。语言流畅通达,活泼生动,语气词,叠句,排比,对偶适当运用,感情色彩很浓。比如: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充分表现了孔子循循善诱和为人师表的高尚风范。孔子的治国思想,对于孔子的教育艺术,一直为后人所推崇。孔子也被推上“为人师表”的宝座,奠定了孔子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崇高地位。

孔子的思想引起了世界的瞩目和关注,不少外国学者也纷纷加入中国的孔学会,进行研究孔子、学习孔子。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及其学说不断在海内外进行广泛传播,受到世界许多国家人民的喜爱和学习,孔子是中国的孔子,又是世界的孔子。孔子思想具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极高的研究价值,也充分显示了孔子思想在世界上的位置。

季氏将伐颛臾_《季氏将伐颛臾》 -专家点评


《论语》孔子生活的时代是动荡、变革的时代,“礼崩乐坏”,诸侯纷争。对此孔子提出了他的政治理想:修文德,行仁政,使近者悦,远者来。本篇的论述,也清楚地反映了孔子的这种政治理想。

季氏将要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听到冉有、子路所报告的这个消息,很是不以为然。他首先责备了冉有和子路,说:“这难道不是你们的过错吗?”然后指出季氏不该对颛臾动用武力的原因:颛臾本为鲁国的附庸小国,又在鲁国境内,周朝的先王分封颛臾,是让他主持对蒙山的祭祀,为什么要伐这样一个国家呢?对孔子的责难,冉有辩解说,这是季氏所想做的,其实我与子路并不情愿。

对于子路的回避,孔子进行了有力的反驳。他通过引用古语指出,你们既然不想这样做,就应据理力争,否则就应辞职,而不能一味苟且。如果主人遇到危险或要做蠢事时,辅佐者不设法挽救而任其胡为,那还要辅佐者做什么。像猛兽出笼为患,贵重之物被损坏,有关管理者难辞其咎一样,作为季氏的家臣,就应对季氏的行为负一定责任。连用两个比喻,层层深入,进行了有力的驳斥。


孔子面对孔子的严辞斥责,冉有强辞夺理,说颛臾城池坚固离费很近,若不攻取,必成后患。对此孔子引用古语,表示君子最憎恨像子路这样不说“自己想要如何”,却另外找一套理由来掩饰的自欺欺人的行为,批评子路推诿的态度,可谓一针见血。接着正面提出自己的政治理想:治理国家,不怕财富少,而怕财富不均。要推行仁义礼乐的教化,招致并安抚远方的人。如今仲由和冉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用文治教化招致;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境以内使用武力,指出冉有等人在这件事上有着无法推卸的责任。最后指出这种“谋动干戈于邦内”的行为会导致祸起萧墙。

本篇中,孔子除引用古语,运用比喻以增强说理力量外,语言亦十分精练生动, 其中“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 “既来之, 则安之”, “祸起萧墙” 等都是至今仍富有生命力的成语。另外通过二人的对话, 可以看到孔子和子路的不同的性格。孔子刚开始只是对季氏将要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这一举动表示不以为然, 并对子路的失职提出批评,虽然用的是反问句表示肯定, 但语气还是比较平和的。面对老师的责备,子路采取了推卸责任的做法,想就此蒙混过关。孔子很严肃地指出子路作为辅佐者对这件事难辞其咎, 表现了他对于为政的严肃认真的态度。为了说服子路, 孔子连用了两个比喻。对于孔子语重心长的教诲,子路还不虚心认错,而是强词夺理为自己辩护。这时候孔子对他的态度已经很不满意了,他说君子憎恨不说“自己想要如何”,却另外找一套理由来掩饰的自欺欺人的行为; 言下之意是自己憎恨子路这样一味推诿责任的做法, 虽然没有指名道姓, 但在场的子路和冉有都能听出来所指为谁, 这个批评已经很严厉了。接着话题又回到治国上来, 再一次说明子路和冉有的失职, 并表达了对于国事的忧虑。由此我们不但可以窥见孔子的治国思想,对于孔子的教育艺术的精湛也能够体会一二。

季氏将伐颛臾_《季氏将伐颛臾》 -相关词条

孔子;语录体散文;战国;《论语》;孟子;儒家

季氏将伐颛臾_《季氏将伐颛臾》 -相关资料

《论语》;《孔子言行录》;《孔子评传》;《中国名人百传》

季氏将伐颛臾_《季氏将伐颛臾》 -词条分类

孔子;语录体散文;战国;《论语》;儒家;世界历史名文;传世经典文学

季氏将伐颛臾_《季氏将伐颛臾》 -相关链接

http://www.hongen.com/proedu/zxks/kcfd/dxyw/html/dxy41801.htm
http://emuch.net/fanwen/273/38236.html
http://www.hengqian.com/html/2007/2-24/r221029934.shtml
http://www.oldq.com.cn/Soft/mokuaisi/200805/20080527084346.html
http://www.lifeall.com/mem/773/main.ahtml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20103/123985.html

更多阅读

无限生机续——第二季《将幸福进行到底》一 无限生机下载

写在前面的话:这篇文是我自己写的《无限生机》的续的第二季,是接着前面的《将爱情进行到底》(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9426140100h977.html)“宁宁,你别走那么快啊!你得小心啊!”急诊室里,丁宁忙得团团转,余昆却一步不停地跟

从《季氏将伐颛臾》看孔子的思想 如何看待孔子政治思想

《季氏将伐颛臾》是整部《论语》中篇幅较长的少数几章之一,主要记载了孔子的三段话,这三段话都包含着对季康子的谴责和对自己学生的批评、教诲。孔子以充足的理由谴责了季氏伐颛臾的战争决策,宣传了行仁政施教化的政治主张和“均无贫,和

《双面女间谍》1-5季资源 双面女间谍第1季

《双面女间谍》是我读书年代的美剧回忆之一,也是我对谍战剧的兴趣启蒙之一,它将间谍、家庭与考古结合,角色的忠奸变幻莫测,对间谍家族成员间关系的表现,都是非常吸引人的剧情元素。动作场面毫不含糊,印象深刻的有各色近身格斗,也有卫星坠落

《英国好声音》第二季即将回归英国观众不买账 好声音观众

和《中国好声音》一样,《英国好声音》也将开始第二季,但鉴于第一季另观众失望的总决选和对导师风格的不满,媒体对第二季并不看好,甚至评价它为枯燥的、虚张声势的、浪费时间的节目,《中国好声音》你准备好了吗?周六晚开始的《英国好声音》

《舌尖上的中国 第二季高清版 》第1-3集 舌尖上中国第一季全集

   名  称:《舌尖上的中国 第二季(高清版)》分  类:社会集  数:导  演:内容简介:《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依然定位为一部美食纪录片,并将延续第一季的主题,探讨中国人与食物的关系。150多个人物,300余种美食,一张张餐桌,见证生命的诞生

声明:《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名书简介,《季氏将伐颛臾》》为网友梦太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