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概述,伽利略卫星导航系

伽利略定位系统(Galileo Positioning System),是欧盟一个正在建造中的卫星定位系统,有“欧洲版GPS”之称,也是继美国现有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及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外,第三个可供民用的定位系统。伽利略系统的基本服务有导航、定位、授时;特殊服务有搜索与救援;扩展应用服务系统有在飞机导航和着陆系统中的应用、铁路安全运行调度、海上运输系统、陆地车队运输调度、精准农业。2010年1月7日,欧盟委员会称,欧盟的伽利略定位系统将从2014年起投入运营。

伽利略系统_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概述

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是由欧盟主导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耗资30亿欧元,共发射30颗卫星。包括韩国、中国在内,日本、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也在参与该计划。当初的完成目标是2008年,但由于技术等问题,延长到了2011年,最新消息推迟到2014年。中国也向伽利略计划投资了296万美元。

伽利略系统_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简介

说起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人们就会想到GPS,但是现在,伴随着众多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兴起,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有了一个全新的称呼:GNSS。当前,在这一领域最吸引人眼球的除了GPS外,就是欧盟和我国合作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的“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


卫星定位

“伽利略”计划是一种中高度圆轨道卫星定位方案。“伽利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建立将于2007年底之前完成,2008年投入使用,总共发射30颗卫星,其中27颗卫星为工作卫星,3颗为候补卫星。卫星高度为24126公里,位于3个倾角为56度的轨道平面内。该系统除了30颗中高度圆轨道卫星外,还有2个地面控制中心。

“伽利略”系统将为欧盟成员国和中国的公路、铁路、空中和海洋运输甚至徒步旅行者有保障地提供精度为1米的定位导航服务,从而也将打破美国独霸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格局。按计划,首批两枚实验卫星将于2005年末和2006年发射升空。

1996年7月23日,欧洲议会和欧盟交通部长会议制定了有关建设欧洲联运交通网的共同纲领,其中首次提出了建立欧洲自主的定位和导航系统的问题。这一共同纲领成为日后“伽利略计划”出台的基础。

1999年1月13日,欧洲议会批准了由欧洲委员会提交的名为《建立一个欧洲联运定位和导航网:欧洲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发展战略》的报告。1999年2月10日,欧洲委员会在其名为《伽利略(Galileo)――欧洲参与新一代卫星导航服务》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伽利略计划”。

伽利略系统_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实施背景

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概述,伽利略卫星导航系

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欧洲航天业过去一直专注于卫星制造和火箭发射,避免参与美俄卫星定位系统等项目的竞争。如今欧洲几乎“全面出击”,尤以在卫星导航领域的“伽利略”计划引人瞩目,其中有深刻的经济和政治考虑。

伴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经济利益成了欧洲希望发展卫星定位系统的首要动机。航天工业一直被誉为“下金蛋的鸡”。一项调查显示,发展“伽利略”卫星定位技术每年将带来90亿欧元的效益,出售各种航空和航海导航终端设备可在2008年至2020年间收入150亿欧元,这还不算各种太空探索、科学试验间接带来的效益以及可观的卫星研制和发射市场。

此外,随着欧洲经济实力的壮大,欧盟的独立意识大大增强,政治上越来越用一个声音说话,安全上也力图减少对美国的依赖。独立探索太空以及与其他航天大国频繁合作,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欧洲全力推进自己的各种航天计划。

具体地说,欧洲发展“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可以减少欧洲对美国军事和技术的依赖。从商业角度讲,要利用美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就要购买美国的信号接收设备,欧洲的航天工业如空中客车公司必须完全依赖美国系统。有了欧洲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后,欧洲航天业就可以发展自己的卫星定位用户,并出售设备。

法国总统希拉克曾表示,没有“伽利略”计划,欧洲“将不可避免地成为附庸,首先是科学和技术,其次是工业和经济”。

2003年3月,“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计划正式启动。

伽利略系统_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计划阶段

论证阶段(2000年―2001年),论证计划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落实具体的实施措施;伽利略卫星效果图
系统研制和在轨验证阶段(2001年―2005年);

星座布设阶段(2006年―2007年);

运营阶段(从2008年开始)其任务是系统的保养和维护,提供运营服务,按计划更新卫星等。

伽利略系统_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目的

1、为用户提供更准确的数据

2、加强对高纬度地区的覆盖,包括挪威、瑞典等地区。

3、减低对现有GPS系统的依赖,尤其是在战争发生时。

伽利略系统_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系统优势

“伽利略”系统是世界上第一个基于民用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投入运行后,全球的用户将使用多制式的接收机,获得更多的导航定位卫星的信号,将无形中极大地提高导航定位的精度,这是“伽利略”计划给用户带来的直接好处。另外,由于全球将出现多套全球导航定位系统,从市场的发展来看,将会出现GPS系统与“伽利略”系统竞争的局面,竞争会使用户得到更稳定的信号、更优质的服务。世界上多套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并存,相互之间的制约和互补将是各国大力发展全球导航定位产业的根本保证。


伽利略卫星定位“伽利略”计划是欧洲自主、独立的全球多模式卫星定位导航系统,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定位服务,实现完全非军方控制、管理,可以进行覆盖全球的导航和定位功能。“伽利略”系统还能够和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实现多系统内的相互合作,任何用户将来都可以用一个多系统接收机采集各个系统的数据或者各系统数据的组合来实现定位导航的要求。

“伽利略”系统可以发送实时的高精度定位信息,这是现有的卫星导航系统所没有的,同时“伽利略”系统能够保证在许多特殊情况下提供服务,如果失败也能在几秒钟内通知客户。

与美国的GPS相比,“伽利略”系统更先进,也更可靠。美国GPS向别国提供的卫星信号,只能发现地面大约10米长的物体,而“伽利略”的卫星则能发现1米长的目标。一位军事专家形象地比喻说,GPS系统,只能找到街道,而“伽利略”则可找到家门。

伽利略系统_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系统组成

卫星

该系统计划将由30颗中高度圆轨道卫星和2个地面控制中心组成,其中27颗卫星为工作卫星,3颗为候补。卫星高度为24126km,位于3个倾角为56度的轨道平面内,该系统除了30颗中高度圆轨道卫星外,还有2个地面控制中心。当时预计系统于2008年建成,总投资36亿欧元,以商业运营的模式全部民用。

伽利略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用户三部分组成。空间段由分布在3个轨道上的30颗中等高度轨道卫星(MEO)构成,每个轨道面上有10颗卫星,9颗正常工作,1颗运行备用;轨道面倾角56度。地面段包括全球地面控制段、全球地面任务段、全球域网、导航管理中心、地面支持设施、地面管理机构。用户端主要就是用户接收机及其等同产品,伽利略系统考虑将与GPS、GLONASS的导航信号一起组成复合型卫星导航系统,因此用户接收机将是多用途、兼容性接收机。

服务

免费的定位服务。借助“伽利略”可实施自动交通指示,在事故盲点、道路转弯处及危险路口及时提醒司机,提高交通安全。同时,在发生紧急事件时,医疗、消防、警察公共服务部门可以利用更准确信号及时到达目的地。

需要付费的商业服务。随着“卫星导航”能力的慢慢拓宽与深入,将拓展诸如移动通讯等新领域。尽可能开发联网手机卫星定位的潜在用途,比如帮助使用者找到最近的旅馆或者提款机。

用于高精度项目研究服务。

为数据库专营公司提供巨大商业契机。

特许经营服务,用于政府、军队,成为政府的大规模道路改建的参考工具,加强欧洲新航天交通的控制系统,可为飞行员及时调整飞行路线。

伽利略系统_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的参与

目前全世界使用的导航定位系统主要是美国的GPS系统,欧洲人认为这并不安全。为了建立欧洲自己控制的民用全球导航定位系统,欧洲人决定实施“伽利略”计划。2003年9月18日,欧盟和中国草签了中国参与“伽利略”计划的协议。2004年10月9日,双方又签署了此项目的技术合作协议;因而引发美国媒体发出美国可能击毁“伽利略”卫星的报道。可见,此项目不但具有极高经济价值,也深具政治和军事战略意义。

参与“伽利略”计划是迄今为止中国与欧洲最大的合作计划。


中国与欧洲的合作

导航定位系统的应用十分广泛,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等各方面来考虑,我国都应该建立自己的全球导航定位系统。比如,将来我们建立起全国的车辆定位系统后,如果我们没有其他导航定位系统而只依靠GPS系统,那么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将使整个交通系统瘫痪。“伽利略”计划总值36亿欧元,2004年10月9日,中欧伽利略计划技术合作协议在北京正式签署,中国将投入2亿欧元参与“伽利略计划”,约5%。据悉,中国是正式加入“伽利略计划”的第一个非欧盟国家,这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在国际合作领域迈出走向欧洲化的第一大步。

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特许经营说明会,日前在京举行。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向中国各界全面推介伽利略系统特许运营的概念,为伽利略系统在中国的运营准备条件。包括欧洲伽利略联合执行体、国家遥感中心、中国伽利略卫星导航有限公司,以及由Alca-tel和EADS在内的欧洲7家集团组成的全球伽利略系统特许运营商(GOC)参加了会议。中国政府相关部委、中外工业界、科技界、金融界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也派代表出席了说明会。

伽利略系统_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历史

伽俐略计划的时间表:

定义阶段:已经完成

开发阶段:2002-2005年(延期)

部署阶段:2006-2007年(延期)

商业运作阶段:2008年起(延期)

伽利略系统_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推迟

伽利略卫星导航正式运营时间被一再推迟,从最初预计的2008年推迟到2011年,最近又被推迟到2014年。

伽利略系统_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近况


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近况

2010年1月欧盟签署的合约,表示延迟已久伽利略系统终于有所突破,同时也标志着伽利略系统的性能会更加优秀,相比美国的GPS系统要更加可靠,但是正式运营时间被进一步推迟到2014年。

根据合约内容,德国OHB空间技术公司获得为该系统制造第一批14颗卫星的合同,合同金额达5.66亿欧元;意大利泰利斯阿莱尼亚航天公司获得为该项目提供系统支持的合同,金额为8500万欧元;而法国阿丽亚娜太空公司则获得了发射卫星的合同,金额为3.97亿欧元。

伽利略系统_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其他卫星导航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GPS)

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30103/126787.html

更多阅读

北斗卫星导航 北斗导航现在能用吗

北斗系统不断开拓新市场 产业链将迎爆发增长为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中国位联于近日启动了“百城百联百用”行动计划。8月9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与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北斗精准位置

伽利雷·伽利略 伽利略导航系统

伽利略·伽利雷百科名片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人们争相传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中文名: 伽利略·伽利雷外文名: Galileo Galilei国籍: 意大利出生地: 意大利西海岸比萨

伽利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_PureSky 北斗导航定位卫星

2002年3月,欧盟不顾美国政府的阻挠,决定启动伽利略(Galileo)系统的组建计划,以便使欧洲拥有自己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这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 的计划,不仅能使欧洲在安全防务和军事方面保持主动,在航天领域内继续充当重要角色,而且可获得很

北斗望2020年实现全球导航定位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雷凡培9日接受采访时说,下一步将建成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2020年左右实现全球导航定位,为全球用户提供导航定位服务。雷凡培说,截至目前,我国已成功发射4颗北斗导航

GPS及SINS导航系统简介 gps卫星导航系统

导航是指将运动体从甲地导引到目的地乙地的过程[1],在舰船、飞机、火箭等运动载体上导航系统是必不可少的装置。导航系统所需的导航参数通常为载体的瞬时速度、姿态及位置信息等。导航系统按其采用的导航原理的不同可大致分为天文导

声明:《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概述,伽利略卫星导航系》为网友長頸麓仯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