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紫荆木,属山榄科乔木,高9-30米,胸径达80厘米。子京为海南特有树种,分布于坝王岭、尖峰岭、吊罗山等地。材质极韧且坚硕,特重,干后少开裂,稍变形,极耐腐,为海南木材中最重者。种子可榨油,含油率50-55%,油可食用和工业用。为国家二级保护珍稀树种。
紫荆木_海南紫荆木 -种属概述
海南紫荆木
拉丁名:MadhucahainanensisChunetHow
中文名:海南紫荆木
拉丁科名:Sapotaceae
中文别名:海南刷空母、马胡卡,铁色、子京
保护级别: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分布:广东(海南岛)
现状:渐危种。为海南特有种,木材为海南特类材。由于过度采伐利用,致使分布区不断缩小,资源急剧下降。如不合理利用,加强保护,将陷入濒危的境地。
海拔下限(米):300
海拔上限(米):1100
年降水量:1600-2200
土壤PH值:4.5-5.5
土壤类型:山地黄壤和砖红壤
紫荆木_海南紫荆木 -形态特征
海南紫荆木
常绿乔木,高达30米,胸径达1米;树皮暗紫褐色,具纵裂纹或成长方状开裂,内皮粉红色,砍后流浅黄白色粘性汁液;幼枝密被锈红色柔毛。叶聚生小枝顶端,革质,长圆状倒卵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长6-12厘米,宽2.5-4厘米,先端圆而常微缺,中部以下渐狭,上面有光泽,无毛,下面初被锈红色短绢毛,后变无毛;叶柄长1.5-3厘米,被毛。花1-3朵腋生,下垂;花梗长2-3厘米,密被锈红色绢毛;萼片外轮2片较大,内轮的较小,两面密被毡毛;花冠白色,冠管长约4毫米,裂片10,长约8毫米;雄蕊28-30,3轮排列;子房被粗毛,8室,长约2毫米,花柱长约12毫米。浆果近球形,直径约2.8厘米,被短柔毛;果梗粗壮,长3-4.5厘米;种子长圆状椭圆形,两侧扁,长达2厘米,种皮黄褐色,光亮。
紫荆木_海南紫荆木 -生长习性
海南紫荆木
海南紫荆木为海南山地雨林乔木上层的组成部分。分布区年平均温18--22℃,最冷月(1月)平均温14-18℃,极端最低温达0℃,年降水量1600-2200毫米,月平均相对湿度不低于80%。土壤为山地黄壤和砖红壤,pH值4.5-5.5。海南紫荆木常与陆均松DacrydiumpierreiHickel、杏叶柯Lithocarpusamygdalifolius(Skan)Hayata、竹叶青冈Cyclobalanopsisbambusifolia(Hance)Chun等混生。为阳性树种,主根发达,侧根稀少,在郁闭的林冠下更新困难,只有在林冠稀疏的局部空地上才有生长良好的树苗。7-8月开花,次年3-4月果熟。
紫荆木_海南紫荆木 -分布范围
分布于海南中部以南山区,如坝王岭、吊罗山、毛瑞岭、甘什岭、罗蓬岭、泽林岭、尖峰岭、卡法岭等地,其中尤以尖峰岭最为普遍。生于海拔300-1100米山地,以600米以上山坡中上部和较宽的山脊上较为长尖。
紫荆木_海南紫荆木 -濒危及保护
保护价值
为海南特有种,材质特重而坚韧,结构密致而均匀,极耐腐,切面有光泽,为优良用材。适作机械器具、运动器械、轴承、造船、桥梁、车辆等用。
保护措施
分布区内已建立了一些保护区,如尖峰岭、坝王岭和吊罗山等,应列为保护对象,林业生产部门应选为造林树种,在适宜地区发展人工林。
紫荆木_海南紫荆木 -栽培方法及注意事项
当果实呈草绿至浅黄色时即可采收,以防鸟兽为害。种子富含油脂,寿命短,采回的果实放在水中除去果肉,洗净阴干后即行播种。一般采用散播,播后10-14天发芽,发芽后约二个星期展开第一对真叶时,可分床移植,需要短期遮荫。用1年半生苗造林,造林地宜选择土层深厚,肥力较高和排水良好的山坡中上部,能与盘壳栎、陆均松、杏叶柯、竹叶青冈等树种营造混交林最为理想。如在择伐迹地上即行人工更新时,可采用直播法。
紫荆木_海南紫荆木 -木材价值
海南紫荆木
海南子京木―绿色钢材,亦名海南紫荆木,斥榄科植物,英文名:Madhucahainanensis产于海南的西部和南部。子京是海南特有的树种。因它的树汁呈血红色,故又名龙血树。相传,其树汁能补血健身,当地少数民族在生育时,常剥其树皮煮水喝。子京属常绿乔木,木质特别坚硬,不怕蛀虫,又耐腐烂。子京的木质红褐色,纹理直,结构密致,材质坚韧,甚重,干燥后不收缩,少开裂,耐腐能力强,为重要的商品材之一,子京百年不腐,坚硬如铁,入水不浮,压不变形,千年都能保持完好,素有绿色钢材之称。在海南坡垒、子京、母生、花梨与野荔枝被列为国家特一类的5种商品材,它们都具有材质坚韧、色泽鲜艳、经久不腐、永不变形的特点,均可与世界针材桃花芯木、柚木、酸枝木等相媲美。实属古典家具上乖材料,具有收藏价值。
紫荆木_海南紫荆木 -药用价值
海南紫荆木
【药材名】紫荆皮
【英文名】KadsuraRoot-bark
【拉丁名】CortexKadsuraeRadicis
【名称考证】肉红,内消,紫荆木皮,白林皮
【科目来源】双子叶植物药豆科植物
【药用部位】紫荆的树皮。本植物的根皮(紫荆根皮)、木部(紫荆木)、花(紫荆花)、果实(紫荆果)亦供药用。
【性味归经】苦,平。
①《开宝本草》:"味苦,平,无毒。"②《滇南本草》:"性温,味辛苦,有毒。
①《滇南本草》:"入肝、脾二经。"②《纲目》:"入手、足厥阴血分。"
【功效分类】清热药,清热解毒药
【功效主治】活血通经,消肿解毒。治风寒湿痹,妇女经闭、血气疼痛,喉痹,淋疾,痈肿,癣疥,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浸酒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用药忌宜】孕妇忌服。
【炮制方法】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块晒干。《滇南本草》:"烧酒炒过用。"
【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药材鉴定】干燥树皮呈长简状或槽状的决片,均向内卷曲,长约6-25厘米,宽约3厘米,厚约3~6毫米,外表灰棕色,有皱纹,内表面紫棕色,有细纵纹理。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灰红色。对光照视,可见细小的亮星。气无,味涩。以条长、皮厚、坚实者为佳。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同属植物云南紫荆Cercisyun-nanensisHuetCheng叶呈心形或近于心形,下面被较少的短柔毛。总状花序,有8-24朵花,花玫瑰红色,长15毫米。荚果较短,有种子1-2粒(分布云南、四川、湖北、陕西)。药材呈圆筒状或块状,外表皮橙红色或橙黄色,有横纹,内表面深棕色具纵纹。
显微鉴定:根皮横切面:木栓层为6-10列扁长方形细胞,外侧数列细胞含紫棕红色物,壁木化及木栓化。皮层细胞壁稍厚,含黄棕色树脂样物;分泌细胞散在,类圆形或长圆形;近木栓层,散有较多大的石细胞,三角形或不规则形,壁极厚,嵌满多面形或类方形的细小草酸钙方晶;有少数纤维散在,胞壁嵌有草酸钙结晶。韧皮部占根皮大部;薄壁细胞有的含有棕色物;分泌细胞类圆形,嵌晶纤维单个或成群散在,壁厚而木化;韧皮射线宽1-3列细胞。本品薄壁细胞含单粒淀粉粒,也有复粒,由2-7分粒组成。
海南紫荆木
【古籍考证】出自《日华子本草》。
①《纲目》:"紫荆,其皮入药,以川中厚而紫色味苦如胆者为胜。"
②《植物名实图考》:"紫荆,《开宝本草》始著录,处处有之。又《本草拾遗》有紫荆,子圆紫如珠,别是一种,湖南亦呼为紫荆。《梦溪笔谈》未能博考,李时珍(紫荆、紫珠)并为一条,亦踵误。"
【化学成分】紫荆含鞣质。种子含微量游离的赖氨酸和天门冬氨酸。根含挥发油腔滑调1.10%,油中主要有α-蒎烯、β-蒎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