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1907清宣统帝的老师陈宝琛创建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的国文系科,是全国较早创办的中文系学科之一。建国以后,福建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福建学院等单位经过调整合并成立福建师范学院,保留发展了中文系,1972年改为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_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学校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人才荟萃,曾有许多著名学者在此任教,叶圣陶、郭绍虞、董作宾、章靳以、胡山源、严叔夏、黄寿祺,俞元桂等先贤在此任教,为中文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000年5月,在原中文系的基础上组建成立文学院,增设传播学系。2004年10月,在传播学系的基础上,独立成立传播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_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师资队伍
现有在岗教职员工114人,其中专任教师93人,正高28人,副高44人,具有博士学位64人,在读博士2人,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了77.42%,博士学位占专任教师比例为67.74%。另有返聘教授3人及学科关系在我院的汪文顶、马重齐、张帆等3人。博导:32人,其中我院23人。
硕导:70人,其中我院49人。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_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学生规模
全日制研究生551人(硕士451人,博士102人),非全日制研究生166人。
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112人(2007级271人,2008级252人,2009级302人,2010级286人),另有双学位双专业98人。
函授生、复合型人才班(自考生)1068人。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_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学科建设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2007年)。
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2004年)。
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点(中国语言文学,2003年)。
12个博士点与博士招生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少数民族语言学、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专业、现代写作学、文化与传播、文学语言学)
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中国语言文学)。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_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专业设置
13个硕士点和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戏剧戏曲学、中文学科教育硕士、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现代写作学、文化与传播、文学语言学)
2个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硕士(语文)、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1个国家文科基地(中国语言文学)。
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项目(校级)(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
3个省级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3个服务海西重点项目(海峡西岸濒危语言学文献及资料的挖掘、整理与研究、福建海洋文化与海西文学研究、两岸人民共有的文化亲缘和精神家园――闽台文学的百年流变)。
3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福建省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福建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福建省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创新基地)。
1个省级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人文福建研究中心)。
3门省优质硕士课程(汉语史研究、福建区域文学史、汉字学)。
1个校级重点学科(文艺学)。
1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文本文体学)。
2门校级优质硕士课程(汉语修辞学、中国文学批评史)。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_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科研成果
(2007.1--20010.11)
发表AB类、CSSCI论文281篇:AB类论文122篇,CSSCI论文159篇。
出版学术专著目录89部。
省部级以上立项项目86项:国家社科基金1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1项,高教古籍11项,省社科49项。
部级以上获奖情况33项:荣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9项。
博士学位论文奖(省级)9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6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_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学质量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汉语言文学)。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中文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郑家建:国家文科基地(中国语言文学)主干课程教学团队)。
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2009:汪文顶“实施‘1+4’模式教改,提升师范生语文阅读教学能力”,2001:郭丹)。
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1门全日制精品课程;3门网络教育精品课程)。
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2项)。
省级教学名师3人(2003:孙绍振;2007:郭丹;2008:陈庆元)。
省级精品课程4项(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语文)、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
校级精品课程3门(修辞学系列课程、汉语言文字学、比较文学、古代汉语等)。
校级教学团队1个。
校级教学名师4人(齐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