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履历简介 徐才 徐才-人物简介,徐才-个人履历

徐才,山东邹城人,历任《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国家计委研究室负责人,《体育报》总编辑、社长,国家体系副主任、武术研究院院长,中共国家体委纪律检查组组长,中国体育记者协会主席,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武术协会主席,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


1987年,在日本横滨成立亚洲武术联合会上,他当选为主席,并主持了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 .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委会成立,他被推选为主任,并主持了第一届国际武术邀请赛。
1987年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委会成立,他被推选为主任,并主持了第一届国际武术邀请赛。

徐才_徐才 -人物简介

徐才原名韩文才。山东省邹县人。北平中国大学肄业。1945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日本投降后,曾在北平、天津从事党的地下工作。解放后,长期从事青年工作和新闻工作,曾任共青团天津市委委员、宣传部副部长、天津青年报社社长。后到北京参加《华北人民》杂志创刊工作。1951年调中国青年报社参加创刊工作,曾任编委、副总编辑。1964年当选为团中央委员。1974年调国家计委任政策研究室负责人。1977年调国家体委任中国体育报社社长,兼任人民体育出版社社长。1981~1986年任国家体委副主任兼中国体育报社社长,在主持体育报刊工作中,积极贯彻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推动拨乱反正,宣传中国体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发扬拼搏精神”等口号。1980年撰写的《我们时代需要最佳精神》,在全国好新闻评选中获“好评论奖”。他倡导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活动,支持评选“全国十名最佳运动员”、“全国优秀体育教师”等。他倡导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新闻学,曾当选为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体育记者协会主席。70年代末,他开始关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武术的振兴与发展,视武术为一个“体育性”、“文化性”及“世界性”的事业,可以造福人类,愿为它奋斗终生。


徐才

自1982年冬起,先后担任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主席。1986年中国武术研究院成立,他出任院长。1982


1990年在北京主持国际武术联合会成立。翌年主持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年受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委派,主持召开了全国武术工作会议,代表国家体委作了《开创武术运动的新局面》的报告,全面提出发展武术的10个方面,包括武术的普及与提高、继承与发展、竞赛改革、挖掘整理、门派团结、崇尚武德武风、开展理论研究、队伍建设以及积极稳步地走向世界等。这次会议获得成功,是中国武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他积极推动了1983~1986年全国武术遗产的挖掘整理工作。这项工作在全国除西藏和台湾外的28个省、区、市投入了近8000人深入基层进行调研、挖整,取得了丰硕成果。初步查明“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129个,征集到近千件珍贵武术文献与实物,成功地抢救出70岁以上老拳师的技艺,录制成功技术录像近400小时。1978年出访欧洲,耳闻目睹武术在异国他乡的魅力。回国后即提出“让武术”‘征服’“世界”的口号,并为此作了长期的不懈努力。1985年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委会成立,他被推选为主任,并主持了第一届国际武术邀请赛。1987年,在日本横滨成立亚洲武术联合会上,他当选为主席,并主持了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1988年倡议举办了中国国际武术节,主持了在杭州举行的第三届国际武术套路邀请赛与在深圳举行的国际武术散手擂台邀请赛。1990年在北京主持国际武术联合会成立。翌年主持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曾多次率领中国武术代表团出访亚洲、欧洲、美洲等国家和地区,传播推广中国武术,加快了武术走向世界的步伐。他在武术理论研究与队伍建设上也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1987年中国武术学会成立,他当选为主任,并主持第一届全国武术学术研讨会。提出“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多次在国内外报刊发表专文,阐述武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涵盖着我国古典的哲学、美学、兵法学、伦理学、史学及中医学等博大精深的文化内容”。他十分重视传统武术,提出既要发展竞技武术,又要弘扬传统武术,要“两条腿走路”。为适应当代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他提出要树立武术新意识、研究武术文化、开发武术资源、发展武术经济等新概念。其论著《徐才武术文集》对上述观点均有阐释。1989年主持并参与2000年中国研究(体育),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工作荣誉奖章、体育工作贡献奖章;1995年获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授予的“奥林匹克勋章”。他主编了《武术科学探秘》、《中国武术拳械录》、《武术学概论》等。曾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国家体委党组纪检组组长。现为亚洲武术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武术协会顾问,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特邀理事。

徐才_徐才 -个人履历


国家体委副主任,亚武联主席 徐才

让武术走进奥运 很多人以为,武术是2008奥运会的表演项目。徐才说,其实是一个特设项目。因为表演项目不能在比赛期间举行,而国际奥委会早已决定,以后的夏季奥运会不再设表演项目。
一场别开生面的武术比赛――北京2008武术比赛在奥林匹克体育馆举行。82岁的徐才,作为原国家体委副主任、中国武术协会主席、亚洲武术联合会名誉主席,为武术进奥运倾注了大量心血,他期待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武术比赛成特设项目已经难能可贵
这次武术比赛项目上分为套路和散手,设男女套路十项、男女散打五个级别,共产生15枚金牌。但这些金牌不记入奥运会的奖牌中。
很多人以为,武术是本届奥运会的表演项目。徐才说,其实是一个特设项目。因为表演项目不能在比赛期间举行,而国际奥委会早已决定,以后的夏季奥运会不再设表演项目。
但武术比赛是经过国际奥委会批准的。因为没有经国际奥委会正式批准的话,奥运会举办城市不能在奥运会期间举办非奥运项目的比赛。
这已经难能可贵了,非奥运项目没有在奥运期间举办的。”武术虽说只是“走近”,不是真正“走进”奥运,但毕竟迈出了重要一步,徐才对此很高兴。
让武术进奥运,是他的一个夙愿。“我的理想就是要把武术推向世界,走进奥运会。”
说起武术文化,他滔滔不绝。他说,武术涵盖了中国古典哲学、美学、伦理学、兵法学、中医学等博大的文化内涵,绝不是简单的踢踢打打。“我本身不会武术,但我是把它作为一种文化看的。它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让我心之所系、情有独钟。”
错失最好契机十分遗憾
奥运会是国际赛事,武术要想成为奥运会正式项目,必须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得国际奥委会三分之二的委员投票同意,一个项目才能进入奥运会。而没有很多国家练这个项目,奥委会是不会批准的。”
武术进亚运会和国际武术联合会,是武术走向世界的重要进程。1990年北京亚运会,经过一番努力,武术成为正式项目。“但也经历了一番波折。”徐才向我们讲述了那段幕后的故事。
他说,北京亚运会上,武术金牌都被中国拿了。到了下一届日本举办亚运会时,日本方面对是否继续保留武术项目就有了不同意见。当时日本武术联盟的负责人做了不少工作,武术才得以保留。“武术在我们办的亚运会上进来,如果下一届没有的话,以后就坚持不下去了。”那以后,届届亚运会都有武术,一直到现在。
武术能进亚运会是个很重要的成果,同一年,国际武联也成立了。现在,已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国际武联的正式会员,处于国际单项组织中的中上游水平。这些年来,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武术推广取得可观成绩。 但徐才说,“要想成为世界性项目,武术必须进奥运会。”
而北京奥运会无疑是最好的契机。“奥运会在哪个国家举办,哪个国家就有些便利条件,可以进些项目。”徐才讲了柔道和跆拳道的例子。1964年东京奥运会时,柔道成为正式项目。1988年汉城奥运会,已是表演项目的跆拳道,经过三届奥运会的努力,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终于成为正式项目。
武术进奥运可以说是错失良机。一个大项要进入奥运会必须在7年前提出申请并被项目委员会通过,武术已错过了这一时机,进北京奥运会已不可能。
“北京奥运会真是最好的契机,现在失去了,我非常遗憾。”他感叹道。他一再强调时机问题,日本和韩国抓住了时机,而我们失去了时机。他甚至自责说,是自己在任时做的工作力度不够,他应该反思、自省。其实我们都知道,他已为武术进奥运尽心尽力了。
武术进奥运才刚刚起步
让武术进奥运,困难不小,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除了时机因素,武术与奥运结缘还要解决很多具体问题。一个项目必须有一套统一标准,有打分方法,而武术流派众多,打分困难。
奥运会的28个项目基本都是发源于欧美,发源于亚洲的就是柔道、跆拳道。国际奥委会也是欧美委员居多,对武术不够了解。“这就需要我们多做工作、多宣传、多推广”。
徐才说,我们还要进一步提高对武术进奥运重要性的认识。为了让柔道、跆拳道进奥运,日本、韩国是举全国之力。韩国把韩服、泡菜和跆拳道作为国家标志,虽然世界上一说起中国就提到功夫,但我们把武术作为国家标志了吗?现在中国的跆拳道培训班很多,武术培训班相比之下太少了。
武术必须走进学校,不然没有普及之日。”徐才语重心长地说,武术进学校有三大好处:一是可强身健体,对国民健康大有好处;二是可塑造民族形象;三是振奋民族精神。
徐才说,武术本身也要改革。武术太丰富多彩了,仅拳种就有一百多个。但它的科学研究不够,应该对武术进行“简易化、科学化”,和现代体育理念结合,和奥运要求结合,便于评判、打分。 /来源:齐鲁晚报 高园 郝东智


原国家体委副主任 亚武联前主席 徐才
原中国武术协会主席徐才先生、原北京武术队总教练吴彬先生、监事长张有峰先生

徐才作为我国八十年代武术工作的主要领导者,对我国武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徐才_徐才 -战略思想

徐才武术发展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把武术推向世界。(二)树立大武术观。
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大幕初启时,武术的世界前途尚未得到国人的足够认识。一九七八年徐才访问欧洲看到功夫和功夫影片在国外的影响。归国后,他在原国家体委领导层的会议上提出了「让武术征服世界」的观点。从此,他一而再、再而三地阐述把武术这块民族传统文化瑰宝献给世界的现实性和可行性。他说:「源于中国的武术自不待言也是属于世界的。」「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这是对武术历史性追根溯源和最终归属的准确定位,属于在宏观意义上对武术的全面概括和认识。一九八三年,徐才时任国家体委副主任兼中国武术协会主席,他在出席全国武术挖掘成果汇报会开幕式上指出:「武术工作也要有战略观点,要积极发展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逐步走出一条中国式的体育发展道路,从这个战略观点着眼,我们有责任把武术推向世界。」这可以看作是徐才武术发展战略思想的早期雏形。
武术从中国走向世界一九八八年,徐才在为《武术科学探秘》一书写序的时候,概括了「武术从中国走向世界」的问题,这时可以看作是徐才武术发展战略思想趋于成熟和完善的阶段。可以说,这一理论思想既是徐才实践工作积累的结晶,也是他实际工作中的行动指南。
树立大武术观,是徐才武术战略思想的第二个方面的主要内容。这一部分是对武术的发展性探讨和自身拓展的阐释,属于在微观意义上对武术的重新界定和解构。徐才认为,从一招一式的技术动作或者是从健身防身的功能作用来观察论断武术,这是一个「小武术」。其实武术不仅只是多种门派的技术源流,更重要的是她是一个涉及哲学、伦理学、美学、文学、医学、经济、宗教、兵法等诸多门类和社会领域的「独特的文化品种」。基于这种认识,他提出要树立「从小武术走向大武术」观,「从小武术需要规范化、科学化,大武术也需要理论工作者、文艺工作者和经济工作者大力去探讨,去开拓。」在后期的研究中,徐才就「武术经济」的研究提出了很好的思路和主张。这一观念的确立,标志着徐才武术发展战略思想的最终成熟和完善。
徐才武术发展战略思想的特点在于它超前的战略性、浓厚的民族性和科学的系统性。把武术放在一个战略地位去考虑,这是武术理论研究和武术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全新的突破。武术根植于中国,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徐才不止一次地强调和宣传武术的民族性,其目的在于大力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武术发展战略思想的两部分内容分别从两个角度对武术事业的发展指出了方向,二者互为补充,紧密结合,从而使得整个理论思想具有了科学的系统性以及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徐才与中国武术/李成银
2009年李德成、林素朴看望-前中国武术院院长,前亚武联主席84岁的徐才老领导;他以高瞻远瞩,敏锐的思路讲述着中国武术的发展;收益良多。

个人履历简介 徐才 徐才-人物简介,徐才-个人履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30103/128040.html

更多阅读

徐曦 徐曦-中国教学会会员-徐曦-个人履历,徐曦-中国教学会会员

徐曦,1937年生,云南楚雄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大理州下关一中数学教师,中国教学会会员。下关一中官网_徐曦 -中国教学会会员-徐曦-个人履历1937年生,云南楚雄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大理州下关一中数学教师,中国教学会会员。曾任该校数学教研组

个人履历简介 赵双连 赵双连-简介,赵双连-个人履历

赵双连,男,蒙古族,1957年4月生,内蒙古科右前旗人,毕业于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中央党校在职大学文化程度,1974年12月参加工作,1980年6月入党。曾任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现任中粮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赵双连_赵双连 -简介

个人履历简介 姜峰 姜峰-简介,姜峰-个人履历

姜峰,中国吉林长春人,职业足球运动员,姜峰很早就在足坛成名,1992年他从吉林队“转会”到了辽宁队,完成了中国足球职业化俱乐部化之前很少发生的球员流动,并且辽宁队还为此支付了费用,更属罕见。不过1993年国内足球联赛因为全运会而停办,而姜

个人履历简介 志尹南 志尹南-个人简介,志尹南-个人履历

志尹南是朝鲜国脚,司职左边后卫。志尹南_志尹南 -个人简介中文名:池胤南英文名:Ji Yun Nam国家队:朝鲜生日:1976年11月20日出生地:朝鲜、平壤身高:1米76位置:边后卫、前卫俱乐部:四二五政治背景:朝鲜劳动党党员代表国家队:出场7次,进1球(2010南

个人履历简介 李世默 李世默-个人履历,李世默-人物简介

李世默,男,汉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士,斯坦福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及公共事务学院博士,是一名风险投资家和政治学学者,春秋综合研究院研究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董及中欧出版集团副董事长,中欧创业营讲师、成为资本创始

声明:《个人履历简介 徐才 徐才-人物简介,徐才-个人履历》为网友老酒续老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