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的《野火集》,印行100版,销售20万册,曾风靡台湾,是80年代对台湾社会发生巨大影响的一本书。
野火集_《野火集》 -作品介绍
《野火集》
作者:龙应台
isbn: 780676724X
页数: 252
定价: 25.00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5-8-1
野火集_《野火集》 -内容简介
龙应台常常针对一种社会现象,一类具体事物,甚至于一个人、一句话、一件事,给予无情的透视和直接的批评,马上让人心有戚戚焉。这些事,就发生在周围,看得见,摸得着,那么具体、实在、确切;而内中的缘由、涵义、影响、作用,常人似乎无所感,一经点破;立时豁然开朗。
此次重新编整后推出的《野火集》,除了保留作者当年的“野火”文字,附加了作者对此文的感言,或对当时时代背景的补充说明,或观照了对文章产生的现实意义。并邀请二十位华语文学名人如柏杨、余秋雨等,为文或追忆或评析走过“野火时代”的台湾。
野火集_《野火集》 -著书背景
《野火集》是龙应台八十年代所写的,她的成名作。八十年代的台湾还处在蒋家王朝的统治下。从龙应台的笔下,还能感受到当时台湾的状况,和电视电影里面的民国时代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当时的台湾,自龙应台笔下,应该是满目疮痍的。民主自由缺乏,人们麻木,教育僵化,环境恶劣,这些都从她的笔下传达出来。这就是野火集出现的特殊的时代和背景。作者龙应台曾经说过,写《野火集》时是非常天真的,如果没有那个天真,知道有多少人做过徒劳的努力或者现状中有多少不可抵御的黑暗,你根本就不会写了。之所以会去继续写作,是因为你还认为文字可以产生什么影响,还认为这个世界可以因你而改变。“虽说这本书是天真的正义感的产物,但一个社会若无这种天真的正义感,就难以进步。”
对于《野火集》、充满感性色彩的写作风格,龙应台说,它之所以不是简单的一腔热血,而是一种策略性写作,是因为那是1984年的台湾,“表面上的文化问题、环境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教育问题,真正挖掘下去,背面都是政治问题。但政治氛围又不允许一个作者碰,那你怎么办?你只好从表面的经济问题、环保问题、社会问题、教育问题着手”,“台湾发展到现在当然完全不一样,需要我们沉静下来,非常深地去挖它背后的问题。社会更需要知识分子担当的,是沉稳平和的声音,而不是当年那种亢奋的、激昂的、革命式的声音。”
野火集_《野火集》 -著书目的
在书里,龙应台进一步强调了她写作的特别目的,就是希望在光明的可以合法的出版的地方赢取最多的可能,所以她没有过多的批评政治体制,民主体制,这不同于那些地下流传的党外刊物,因为她认为这样可以使野火集能尽可能多的传播。她的矛头指向了社会的丑恶现象,要求民众去呐喊而不是麻木,去争取权利而不是忍受欺凌,她的矛头更指向了对公民的批判,因为她认为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丑恶现象最终也源于放纵这些事发生的不反抗的人民。
野火集_《野火集》 -版本介绍
《野火集》
一本书,或一印再印,或易地而印,或增订重印,即产生不同的版本。
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年11月初版的《野火集》,首印六万余册,今天看来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在那个年代,却也算不上是“榜首”。那时的畅销书,销量动辄以几十万册论,相比时下印数过万即算“畅销书”,真有天壤之别。简体版《野火集》印制极简陋,又用了极粗糙的“压膜装”,但自有其开拓之功与文献价值。
《野火集》台北圆神版初版于1985年12月,一个月内重印24次,半年内重印超过50次,销量过10万,是台湾出版界罕见的奇观。许多买书人似乎带着“使命感”走进书店,常常是买两本,一本自己读,一本送朋友。一位医师曾告诉龙应台,他买了300本,四处寄发。学校老师也往往集体订购,给学生当课外指定读物。
《野火集》1986年中登陆香港,出版社是无线电视机构属下的出版企业“博益”。“博益”版有两个特色:首先,仍然维持香港坊间流行的口袋书尺寸大小,但出奇的厚,书架上跟“惯于单薄也乐于单薄”的口袋书并排而立,显得特别抢眼。其次,销路出奇地好,甫一出版即卖出万册,这对畅销量2000册即可荣登排行榜的香港市场来说,是一笔不容忽视的出版奇迹。
野火集_《野火集》 -作者简介
龙应台,祖籍湖南衡山,1952年生于台湾高雄。
1974年毕业于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深造,攻读英美文学。
1982年获得堪萨斯州立大学英文系博士学位后,一度在纽约市立大学及梅西大学外文系任副教授。
1983年回台湾,先在中央大学外文系任副教授,后去淡江大学外国文学所任研究员。
1984年出版《龙应台评小说》一上市即告罄,多次再版,余光中称之为“龙卷风”。
1985年以来,她在台湾《中国时报》等报刊发表大量杂文,小说评论,掀起轩然大波,成为知名度极高的报纸专栏作家,以专栏文章结集的《野火集》,印行100版,销售20万册,风靡台湾,是80年代对台湾社会发生巨大影响的一本书。
1986年至1988年龙应台因家庭因素旅居瑞士,专心育儿。
1988年迁居德国,开始在海德堡大学汉学系任教,开台湾文学课程,并每年导演学生戏剧。1988年底,作为第一个台湾女记者,应苏联政府邀请,赴莫斯科访问了十天。
1996年以后龙应台不断在欧洲报刊上发表作品,对欧洲读者呈现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见解,颇受注目。
自1995年起,龙应台在上海《文汇报》“笔会”副刊写“龙应台专栏”。与大陆读者及文化人的接触,使她开始更认真地关心大陆的文化发展。在欧洲、大陆、台湾三个文化圈中,龙应台的文章成为一个罕见的档案。现定居德国法兰克福。
野火集_《野火集》 -书籍评价
1985年的《野火集》是在台湾威权政治的环境下,极其谨慎地出版的,笔法迂回、隐晦,使用了很多技巧使之可以公开出版。在那样的环境下,《野火集》所发出的声音,自然很容易引起公众关注。现在威权政治在台湾已经不存在了,但台湾的一些学者认为,反而更需要这样的声音。在价值多元化的冲击下,令人清醒的文章同样具有价值。而令人感叹的是,2005年版《野火集》中所谈到的劣质奶粉、毒油、毒米等现象恰恰是当下内地的热点问题。
野火集_《野火集》 -编辑推荐
1984年的台湾,正处于热切希望突破现状,冲撞权威的八十年代,20年后看来,那也是充满了台湾命运的种种契机的时代。一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的个人投书会演变成一股燎原野火,借着口传、影印本、大字报,一个学英美文学批评的女子成了推动社会说真话的能量来源!1985年《野火集》成书上市,不到一个月再版24次,后势野火更惊人,说野火是一个时代的共同符号一点不为过。
《野火集》从当年一篇篇发表到成书畅销,至今已有20年了。这些文章(包括《野火外集》)记录了20年来台湾曾经的青春炙热,重新编整后的《野火集――二十周年纪念版》,除了保留作者龙应台当年27篇野火文字,并有作者回忆当年每篇文字发表后的背后故事,一则则都是风声鹤唳的时代痕迹,新版中更盛大邀请了海内外最具代表的20位华人伯杨、余秋雨等,为文或追忆或评析走过野火时代的台湾,共同见证这一场20周年大事纪。
野火集_《野火集》 -目录
纪念版序
天真女侠龙应台――走过野火时代
新的“野火”,从哪里开始?――写给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
八○年代这样走过
从“一九八四”出发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生气,没有用吗?
生了梅毒的母亲
难局
美国不是我们的家
幼稚园大学
不要遮住我的阳光
不一样的自由
正眼看西方
“对立”又如何?
焦急
机器人中学
我的过去在哪里?
以“沉默”为耻――为高雄市民喝彩
啊!红色!
不会“闹事”的一代――给大学生
自白
欧威尔的台湾?
精神崩溃的老鼠
台湾是谁的家?――啊!光复节!
容忍我的火把――与一位告密者的沟通
在“一九八四”以后
野火现象
又是公假
天罗地网
弱者,有没有说“不”的权利?
民主?理直气壮罢了!
文化的困境
野火二十年
从“当家”到“作主”
不能熄火
第三度成功
野火不尽
龙应台的启示
期待新加坡的龙应台?
直言不讳与包容同等重要
三月的杜鹃
期待“新火”相传
龙应台如何在香港放火?
一把野火烧出一片天
非线时代的线性记忆
现在,龙应台正“舍末逐本”
海外,留一星火种
检验龙时台
自由精神与文明标准
再点野火
且赋招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