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梁庄》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记述了河南穰县梁庄近30年来的变迁,以近似纪实手法呈现了梁庄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无望,农民养老、教育、医疗的缺失,农村自然环境的破坏,农村家庭的裂变,农民“性福”的危机,新农村建设的流于“形式”。在书中,梁鸿通过口述实录、现场调查等方式讲述了一个个具有典型性的人和人生故事,他们的情感和所面临的问题传达出了乡村内在的生存状态。去倾听、感受他们每一个人的悲欢离合:慈祥的五奶奶一提起他的孙子就掉泪,十年前,她的孙子宝儿下河洗澡被挖沙形成的大漩涡给激死了,儿子儿媳出去打工,她在家带着孙子生活,结果却把孙子给弄丢了;一个五岁的孩子对他的奶奶说,“奶,你别再说了,再说我就跳坑(坑,北方的村中池塘)”,他想念远在新疆打工的父亲;春梅因为想念长年在外打工的丈夫而得了花痴最终自杀;昆生把自己的家安在了墓地里;得了精神狂躁症的清立总是刀不离身;二伯父即使火化也要让人把骨灰在棺材里撒成人形……这是真实而又残酷的当代乡土中国生活史和生命史,在光鲜、亮丽、炫目的现代化发展背后,这样的“真实”和“残酷”被深深遗忘和抛弃。
中国在梁庄_中国在梁庄 -简介
梁庄
201
0年“人民文学奖”获奖作品
一部比《活着》真实的非虚构文本
温铁军、阎连科、李敬泽 倾情推荐
还原一个乡村的变迁史,直击中国农民的痛与悲
揭开社会温情的面纱,让你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乡村!
倾听农民在新时代发出的第一声呐喊!感受农民在新时期的悲欢离合!
作者多年深入农村,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家乡的每一寸土地,用自己的眼睛记录下那些惊人的故事:王家少年强奸了八十二岁的老太、昆生把自己的家安在了墓地里、即使火化了,也要把骨灰在棺材里撒成人形……通过这些真实的“个人史”,展现了中国农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的现实危机。
该书再现了一个真实的乡村。农村留守儿童的无望,农民养老、教育、医疗的缺失,农村自然环境的破坏,农村家庭的裂变,农民“性福”的危机,新农村建设的留于“形式”……当代中国农民的生存现状在作者的笔下一一显现出来。
通过此书,村庄的过去与现在、村庄所经历的欢乐与痛苦、村庄所承受的悲伤,都将慢慢地浮出历史的地表,我们会由此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
中国人在20世纪完成的,不过是一个产业资本从形成到过剩的历史进程;而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完成的,则是一个金融资本
梁庄
因产业过剩而异化,并且必然走向过剩的历史进程。在列强主导的资本主义文明阶段,各色人等都不得不半推半就地“被”纳入到历史进程中,对于被西方列强秉持弱肉强食之大型猫科动物理性暴打了差不多一百年的中国人而言,我们失去了太多东西!这本书,写梁庄,只是最近三十年“被”消灭的四十万个村庄的缩影。但愿读者不仅仅感受到其中的无奈。
――经济学家、中国研究“三农”问题专家 温铁军
在优美的散文抒写中读到了令人惊诧、震惊的中国现实;在残酷、崩裂的乡村中感受来自都市和欲望的社会挤压。这是一部具有别样之美的田野调查,又是一部与众不同的纪实文本,更是一扇认识当下中国独具慧眼锐思的理论之窗。从这里,正可以触摸今日中国与文学的心脏。
――著名作家 阎连科
梁庄质疑、修正了关于农村的种种通行定见。不曾认识梁庄,我们或许就不曾认识农村,不曾认识农村,何以认识中国?
――文学评论家、《人民文学》主编 李敬泽
中国在梁庄_中国在梁庄 -作者简介
梁鸿,1973年出生。文学博士,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教授。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乡土文学与乡土中国关系研究。非虚构文学作品有:《出梁庄记》《中国在梁庄》;学术着作有《黄花苔与皂角树――中原五作家论》《新启蒙话语建构:〈受活〉与1990年代的文学与社会》《外省笔记:20世纪河南文学》《灵光的消逝:当代文学叙事美学的嬗变》;学术对话有《巫婆的红筷子――作家与文学博士对话录》。曾在《南方文坛》《当代作家评论》等核心学术期刊杂志发表论文四十余篇,数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转载。曾获“《南方文坛》优秀论文奖(2011、2009)”、“《当代作家评论》奖(2008)”。
《中国在梁庄》获“2010年度人民文学奖”、“新浪2010年度十大好书”、“新京报2010年度文学类好书”、“《亚洲周刊》2010年度非虚构类十大好书”、“第七届文津图书奖”、“第二届朱自清散文奖”等。
因《出梁庄记》获第十一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首届青年作家、批评家主题峰会“年度作家”、“首届非虚构大奖?文学奖”。《南方人物周刊》2013年度“中国娇子青年领袖”。
2012年,入选中国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中国在梁庄_中国在梁庄 -目录
前言 从梁庄出发
梁庄
第一
章 我的故乡是梁庄
梦回穰县
“迷失”在故乡
梁庄的如烟往事
一个村庄的生存镜像
第二章 蓬勃的“废墟村庄”
第一代打工者:还愿意在村庄盖房子,那里才是家
我的族人:在黑色的淤流之上建立的幸福生活
老贵叔:砖厂是老百姓遭殃的铁证
县水利局副局长:我管水,我也只能让孩子站在岸边
第三章 今天的“救救孩子”
建昆婶:王家少年强奸了八十二岁老太
芝婶:我这奶奶活成了爹妈、老师和校长
五奶奶:老天爷,把我的命给孩子吧
万明:梁庄猪场,教书育人
第四章 离乡出走的理想青年
毅志:再也不去北京过那种非人的生活
菊秀:世界上最坏的东西就是理想
春梅:我不想死,我想活
义哥:我原来是被抓的人,现在咱是名副其实的企业家
光河:儿女的命换来了一幢房子
第五章 守在土地上的成年闰土
清立:无论走到哪儿,刀不能离身
昆生:把自己的家安在墓地里
姜疙瘩:领回来的老婆最后还是跑了
清道哥:我这支书干了一辈子,可自己的家都没管好
第六章 被围困的乡村政治
梁光正:我没当过官,“政治”却处处找我的麻烦
老支书:选举给钱都找不来人
现任村支书:让谁干这活就是让谁累死
第七章 农村的“新道德”之忧
明太爷:我这一辈子算是叫“主”给坑了
焕嫂子:我是七仙女的命
巧玉:回来送前夫一程
赵嫂:现在不管孙子,以后还想不想活
万会:在棺材里把骨灰撒成人形
第八章 乡村的未来梦想
困在泥淖中的乡村
他们在被世界遗忘的角落里
梁庄的“华丽”转身
寂寞的文化茶馆和戏台子
再见,故乡!再见,妈妈!
后记
中国在梁庄_中国在梁庄 -社会评价
梁庄
梁鸿对河南故乡
的田野调查,以社会学工作方法为基础,以对故乡、对农村、对中国的理解与同情为底蕴,看似客观的笔触之中,凝聚的是深情,更是诘问。这是一年来最具独创性的散文写作之一,作者以冷静的观察和思考剖析故乡,剖析中国,而书中呈现的现实,则触目惊心。 作为一位年轻学者,梁鸿走出书斋、走向故乡是为了使学术与言说回到坚实的土地与活的人生。现代背景中的故乡书写,是五四以来中国文学的焦点之一,但“梁庄”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仍显出迫切的意义。梁鸿以复杂多端的角色和角度,呈现当下的、具体的村庄,在忠直而谨慎的描述中,梁庄成为了认识中国乡土之现在与未来的醒目标本。
中国在梁庄_中国在梁庄 -编辑推荐
《中国在梁庄》一部比《活着》真实的非虚构文本,一部唤醒中国人集体乡愁记忆的读本,一部获得十几项文学大奖的书,一部引发300多家国内外媒体争先报道的书。
有些中国在北京
有些中国在上海
有些中国在广州
有些中国在沿海
但,更多的中国在梁庄!
希望通过这本书,通过这些照片,读者们能和作者梁鸿一起走进穰县梁庄,去看看后工业时代的中国乡村有着怎样的生命、情感和命运。大家一块儿站在村头,走到田埂上,坐在乡亲们的家里,和他们聊天,看他们的神情、动作和眼睛里那储积了几千年的从未释放过的悲哀。去倾听、感受他们每一个人的悲欢离合:慈祥的五奶奶一提起他的孙子就掉泪,十年前,她的孙子宝儿下河洗澡被挖沙形成的大漩涡给激死了,儿子儿媳出去打工,她在家带着孙子生活,结果却把孙子给弄丢了;一个五岁的孩子对他的奶奶说,“奶,你别再说了,再说我就跳坑(坑,北方的村中池塘)”,他想念远在新疆打工的父亲;春梅因为想念长年在外打工的丈夫而得了花痴最终自杀;昆生把自己的家安在了墓地里;得了精神狂躁症的清立总是刀不离身;二伯父即使火化也要让人把骨灰在棺材里撒成人形……这是真实而又残酷的当代乡土中国生活史和生命史,在光鲜、亮丽、炫目的现代化发展背后,这样的“真实”和“残酷”被深深遗忘和抛弃。
大家再一起去看看梁庄的“风景”:那已经变成垃圾场的、散发着臭味的坑塘,曾经长满荷花,风吹过,清香满村;那因为烧砖而被挖几丈之深的整整三百亩的田地,再也无法生长任何植物,它们曾经是肥沃的、长着金黄麦穗的黑土地;那从梁庄后面流过的宽阔的大河“湍水”,清澈优美,现在变成了乌黑发亮的工业废水和城市建设的原材料基地。在《水经注》中,“湍水”两旁曾经开满奇葩般的菊花,“潭涧滋液,极成甘美,云此谷之水土,餐挹长年”。
梁庄的故事并不独特。在中国的当代乡村,有无数个梁庄和梁庄的故事,有无数条被污染的大江大河,有无数被关闭的“梁庄小学”,有无数孩子、老人失去了健康、温暖的生长地和家园。村庄变为“废墟”,小学沦为“猪场”,亲情越来越淡漠,曾经凝聚过一个村庄的礼俗、道德也都逐渐失去,大家互不相干,只为自己而活。古老的中国文明,它的道德结构、情感方式和文化礼俗正从根本上断裂,因为村庄是中国文化形态的最基本单位,它的丧失,意味着最彻底的失去。
“梁庄是我的家乡,也是你的家乡,是我的乡愁,也是你的乡愁,是每个中国人化不开的心结。”
亚马逊编辑推荐:
“对中国来说,梁庄不为人知,因为它是中国无数相似的村庄之一,并无特殊之处。但是,从梁庄出发,却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的形象。”中国以农立国,说农村是孕育文化的子宫也不为过;今日的农村,村里只剩老人和孩子;而青壮年农工飘流到城市中载浮载沉,在城市、工厂中贡献他们的青春年华…。
这不是一本讨论乡村问题该如何解决的图书,作者单纯的想记录梁庄在面对农村经济转变的过程中,那些不被看见的风景,“像那夏天暴雨后的植物,以一种荒凉的方式显示出顽强的活力”。
梁鸿在书中以自述性的方式呈现说话者的原音和语气,让阅读的过程宛如面对这些受访者,娓娓道出他们的故事。她的文字优美流畅,自然又亲切的将梁庄人物介绍到读者面前,读者仿佛也深入梁庄走了一回,去观察、倾听现代农村遇到的问题。
――亚马逊编辑李思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