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基本情况概述 乔金岭 乔金岭-基本资料,乔金岭-个人概述

乔金岭,男,河南长葛人,河南黄河实业集团总裁,全国人大代表。2003年9月7在别墅内自缢身亡。

乔金岭_乔金岭 -基本资料

姓名:乔金岭
生卒:
描述:河南黄河实业集团总裁
籍贯:河南长葛

乔金岭_乔金岭 -个人概述

性别:男
年龄:52
教育背景:大学
主要公司:河南黄河实业集团
总部所在地:长葛市
首次证券市场融资:上海(1998年10月)
主要行业:工业钻石
财富:7亿

个人基本情况概述 乔金岭 乔金岭-基本资料,乔金岭-个人概述

乔金岭_乔金岭 -生平经历

32岁的乔金岭带领20多个农民,开办了一家名叫“长葛县第二化工厂”的企业,一年干下来,“第二化工厂”盈利10多万元,工人月工资达到49元,是当年该县农民人均收入的3倍多。在乔金岭的领导下,塑料制品厂本来办得红红火火,但“一场来自当地社队企业局的政策性干预不期而至,乔金岭‘靠边站’了,并在接受长达半年的审查后,被迫离开了该厂”。

此后,乔另创黄河磨具厂。十几年后,这样一个内地县级市的乡镇企业已成为仅次于美国GE、英国戴比尔斯的世界第三大金刚石制品企业。当黄河模具厂已发展为黄河集团,并运作“黄河旋风”股票上市后,在对内和对外讲话中,乔仍然多次心有余悸地提到当初这次“清产”,它让乔金岭切切实实地感到了私有财富的不安全性。

在黄河集团壮大的过程中,当地政府、银行起了很大的作用,对此,乔金岭曾在多个场合予以说明:“黄河集团的发展若没有党和政府的支持是绝对不可能的,是党和政府批给了我们厂房用地1平方公里;是党和政府在1992年银根很紧的情况下,给我们1980万元政府贷款,后来又陆续支持贷款3亿元;还是党和政府,在1998年批准我们这家民营乡镇企业股票上市,募集资金5.27亿元,有力地支持了我们进行的第二次产品结构调整……”

因此,黄河集团发展到今天的巨大规模,并不是乔金岭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他和政府、银行方面等共同经营的结果,即是说,乔金岭不仅是黄河集团的利益代言人,他还是政府、银行以及其他参与黄河集团进程的人们的代言人;他不仅是自己财富的守护者,也是以上这个利益共同体的财富守护者。但这或许是他无法长期承受的任务。

1985年,他购买了生产工业钻石的技术后,企业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如今,黄河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工业钻石生产商。乔金岭是全国人大代表。

乔金岭_乔金岭 -家庭情况

乔金岭有三子一女。儿女都已成家另过,只有他和老伴住在“迎宾园”的别墅里。“迎宾园”本是乔金岭为聘请来的外国专家安排的住所,里面有3幢别墅,乔金岭夫妇住在其中一幢。这个花园位于黄河集团厂区的最西头,从黄河集团的大门进来,顺着35米宽的水泥路,要走3里多地,才能来到这里。

乔金岭_乔金岭 -自缢身亡

2003年9月7日,拥有10亿元身家的“河南首富”乔金岭,在他位于长葛市黄河集团的别墅内自缢身亡。

乔金岭的自杀,在当地引起了巨大震动。很多人,包括他的家人、朋友、同事及地方官员都迷惑不解:为什么乔金岭在贫穷困厄、创业坎坷之时尚且热爱生命,而在他日益富有、声誉日隆、事业也蒸蒸日上的今天,却要突然弃世而去?

关于乔自杀的诱因,当地公安部门正在调查中,所以目前还不明朗。对于媒体猜测及当地流传的几种说法,比如“官司说”、“亏损说”、“政治说”、“家庭说”等等,长葛市政府官员及黄河旋风公司高层均明确表示,这些说法都不确切。

乔金岭_乔金岭 -自杀心理分析

20岁时就曾自杀过一次

令人惊讶的是,1966年,20岁的乔金岭就曾自杀过一次,而在这之前3年,从小把他抚养成人的奶奶已自杀身亡了。

跟国内许多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一样,乔金岭出身低微,自幼贫苦。他的母亲是父亲的第二任妻子。在乔金岭小时候,父亲外出做生意时,淹死在黄河里,尸骨无存。生母随之改嫁他乡,乔金岭从小跟着爷爷、奶奶一起长大。

在黄河集团的宣传材料中,乔金岭身世的坎坷成就了他伟大的人格。但幼年生活的不幸,并不会只是给人带来好处,也许幼年的恐惧和不安全感所形成的焦虑对一个人心灵的戕害更应引起重视。因为一个人如果能将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固然可以成就一番事业,而只有在他对自己的人格弱点加以了解及预防的基础上,方能建立起幸福生活的底线。

乔金岭的奶奶是怎么死的呢?

1962年,在乔金岭的出生地―长葛县乔黄庄,家家户户都在“大食堂”吃饭。由于饥荒,社员们每天都是喝稀汤、吃糠团,即使这样,乔金岭一家也吃不饱。乔的奶奶为了省出一个人的饭量,决定到西安女儿家住一段日子。她到司务长那里领了7天的口粮―7个菜团子。但在火车上,这7个菜团子被人偷走了。忍饥挨饿的奶奶到了女儿家,迎接她的是冷灶和白眼。女儿早在3年前就已去世了,正喝着刷锅水的女婿、外孙自然不希望外人再来分一杯羹。奶奶忍饥挨饿地又回来了。她到生产队讲述自己的遭遇,但队长和司务长都认为她已领过7天口粮,这7天内不会再为她供应任何饭食。于是,乔的奶奶就在食堂院子里跳了井。

榜样的感染力是可怕的。乔金岭看到了奶奶自杀的悲惨情景,并且这情景肯定长久地萦绕在他心中,难以摆脱。奶奶的自杀是因为屈辱和绝望,有朝一日,当乔金岭遭遇相似的处境时,这种记忆就会成为他不可抗拒的自杀冲动的根源。

这一天很快就来了。1965年8月,在“四清”运动中,乔金岭被工作队队长看中,当上了乔黄村第四生产队的队长。一年后,“文化大革命”开始,乔队长被造反派赶下台,成了“牛鬼蛇神”,陪着那些被揪出来的县领导们挨斗。他当队长时得罪过的人,在批斗会上编排他母亲改嫁的故事,对他极尽谩骂、污辱之语。几十年后,当乔金岭回忆起此事时,仍然愤慨地说:这是比韩信“胯下之辱”还要严重的侮辱!

同时,根据刚刚结束的“四清”运动的经验,乔金岭深信,“坏分子”的帽子一旦戴上去,就难以摘掉了―不仅是他,他的子子孙孙也将一代一代地戴下去,这使他深深地感到绝望。

在一个等候通知去陪斗的早上,乔金岭决定自杀。他选择了上吊―这是当地农村通行的自杀方式,这种方式使他在生命即将飘然而逝的时候得救了:邻居王双林老人到他家串门,看见了吊在房梁上的乔金岭。王双林赶快割断草绳,将乔金岭放下来。

据说乔金岭非常后悔这场自杀。因为获救之后不久,他就看到这场运动像烙饼一样,今天翻过来,明天翻过去,今天你斗我,明天我斗你。仅仅一年之后,乔金岭又成了“革命干部”,而那些“革命对象”们早已视挨斗为家常便饭,毫无屈辱之感了。
然而,这次未遂自杀的经历,能不在乔金岭的心中留下阴影吗?既然家庭和个人的苦难造成了乔的心理素质对自杀趋势缺乏坚强的抵抗力,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性格中的自杀倾向会像变戏法一样地消失了吗?当然不会。王双林老人割断了套在乔脖子上的有形绳索,但那根无形的绳扣仍会摆荡在他心中,难解难分。除非引起乔金岭自杀冲动的处境永不再来,否则,他和他的生命之间就仍然只有一条随时可能拉断的脆弱细丝相连。

在此后的历程中,乔金岭仍然命途多舛,比如1972年,县里要从农村选拔一批基层干部转为“国家干部”,条件完全符合且渴望当上“国家干部”的乔金岭,被一个县领导的亲戚给顶了名额,这次打击使乔金岭对官场深深地感到寒心,他立下绝誓:“25岁以后,不入仕途不当官!”又比如1984年,他所创办的塑料制品厂被“收归集体”,自己被上级审查半年且“靠边站”,对他也是一次惊心动魄的打击。更何况,在这些时候,他还处于相对贫苦、整日要为全家稻粱谋的生活中。但乔都未再尝试过自杀,也许他根本未再产生过自杀的念头。

以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在这个历程中,正是贫困,以及为摆脱贫困所产生的渴望和努力对乔起了保护作用,帮助他抗拒了自杀的诱惑。乔金岭是个聪明人,他不会看不到自己已然具备了“出人头地”的能力,即使这能力在某个地方遇到阻滞,只不过是把它引向另外一个地方爆发而已。因此,在这时候,即使遇到再重大的挫折,即使忍受着哪怕是最强烈的痛苦,也因为他能从中看到巨大而可靠的补偿,而变得无足轻重,可以忍受了。

20年过去了,乔金岭成了身家10亿元的“河南第一富豪”,这也可以看作命运对他曾经有过的多重打击的补偿。然而,现在他所拥有的金钱、地位、名誉都达到了人生的顶峰,如果再次遭到打击,还有什么补偿是他所期望、是他所在乎的呢?他比以前更在乎的恐怕只会是“打击”本身,特别是当他认为这打击将确凿无疑地给他带来屈辱和绝望时,早年的自杀记忆肯定会像幽灵一样重回他的心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40103/129998.html

更多阅读

个人基本情况概述 杨燕 杨燕-基本资料,杨燕-个人概述

杨燕,电影服装指导杨燕_杨燕 -基本资料图片姓名杨燕生卒:描述:籍贯:杨燕_杨燕 -个人概述杨燕_杨燕 -职业生涯杨燕_杨燕 -个人荣誉杨燕_杨燕 -个人影响杨燕_杨燕 -人物评价杨燕_杨燕 -相关链接杨燕参与制作过的电影:无罪杀

个人基本情况概述 杨元 杨元-基本资料,杨元-个人概述

杨元,男,演员,曾经拍摄过的电影:《双孝子月宫救母》 (1960) 雨师。杨元_杨元 -基本资料图片姓名: 杨元性别:生日:星座:籍贯:身高:血型:杨元_杨元 -个人概述喜好:专长:习惯:其他:杨元_杨元 -成长经历杨元_杨元 -个人荣誉作为演员,曾经拍摄过

个人基本情况概述 冯慧文 冯慧文-基本资料,冯慧文-个人概述

冯慧文,女,演员。作为演员,曾经拍摄过的电影:天从人愿 (1964),济公活佛 (1964)。冯慧_冯慧文 -基本资料图片冯慧文姓名:冯慧文性别:生日:星座:籍贯:身高:血型:冯慧_冯慧文 -个人概述喜好:专长:习惯:其他:冯慧_冯慧文 -成长经历冯慧_冯慧文 -

声明:《个人基本情况概述 乔金岭 乔金岭-基本资料,乔金岭-个人概述》为网友把梦拆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