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Stephen Hymer)在麻省理工学院完成的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率先对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首次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是由麻省理工学院C・P・金德贝格在70年代对海默提出的垄断优势进行的补充和发展。它是一种阐明当代跨国公司在海外 投资具有垄断优势的理论。此理论认为,考察对外直接投资应从“垄断优势”着眼。 鉴于海默和金德尔伯格对该理论均做出了巨大贡献,有时又将该理论称为“海默-金德尔伯格传统”(H-K Tradition)。
垄断优势理论_垄断优势理论 -评价介绍
1、贡献:
垄断优势理论突破了国际间资本流动导致对外直接投资的传统贸易理论框架,突出了知识资产和技术优势在形成跨国公司中的重要作用。
因而,垄断优势理论在20世纪60-70年代中期,对西方学者产生过较深刻的影响。?垄断优势论从理论上开创了以国际直接投资为对象的新研究领域,使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开始成为独立学科。这一理论既解释了跨国公司为了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垄断优势而进行横向投资,也解释了跨国公司为了维护垄断地位而将部分工序,尤其劳动密集型工序,转移到国外生产的纵向投资,因而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2、不足:
这一理论也存在一些缺陷,如不能很好解释对外直接投资流向的产业分布或地理分布;它以美国为研究对象,对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缺乏指导意义。
?垄断优势理论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和原因作了科学的分析和说明。?
垄断优势理论突破了传统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束缚,指出对外直接投资是以不完全竞争为前提的,是一种企业寡头垄断和市场集中相联系的现象。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垄断优势理论奠定了当代跨国公司与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基础,并对以后的各种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垄断优势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它缺乏普遍意义,由于研究依据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对西欧大量投资的美国跨国公司的统计资料,因此对美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有很好的解释力,但却无法解释60年代后期日益增多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因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并不比发达国家有更强的垄断优势。而且,该理论偏重于静态研究,忽略了时间因素和区位因素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动态作用。
优势
?金德贝格通过研究,把美国的垄断优势概括为:
1.实行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的优势。前者使跨国公司对价格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后者使跨国公司获得外部规模经济的优势。
2.拥有市场的优势。如获得营销技术、专利、商标等优势。
3.由于跨国公司资金雄厚、技术先进和实行全球性经营战略使其在生产和管理技能、方式上占有绝对优势。
4.由于面向发展中国家投资,使其具有获得廉价劳动力的优势。
5.实行限制政策也给对外直接投资带来优势
国家交叉直投
1、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
可以绕过东道国的关税壁垒;同时技术等资产可以获得全部收益。
2、对发达国家之间的交叉直接投资
寡占反应现象,比如在某一个行业,只有一家经营相关业务,消费者或其他上下游产业没有别的选择余地,只能与他进行交易或者接受其商品或服务,这就叫垄断,而这一家公司就叫寡头。而二者结合就是寡头垄断
评价
贡献及缺陷
垄断优势论从理论上开创了以国际直接投资为对象的新研究领域,使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开始成为独立学科。这一理论既解释了跨国公司为了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垄断优势而进行横向投资,也解释了跨国公司为了维护垄断地位而将部分工序,尤其劳动密集型工序,转移到国外生产的纵向投资,因而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该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将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入生产领域,摆脱了新古典贸易和金融理论的思想束缚,为后来者的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但该理论无法解释不具有技术等垄断优势的发展中国家为什么也日益增多地向发达国家进行直接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