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城第一中学是安徽省重点示范高中。1906年留日学生、中国同盟会早期会员王雪渔先生在旧时书院的基础上创办官立正宜中学堂,成为皖北地区第一所近代中学,1952年定名为安徽省宿城第一中学,1960年被确定为首批省重点中学,1999年10月被省政府命名为“安徽省示范高中”。
宿州一中_宿州一中 -学校简介
学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大力提高办学水平。校党委明确提出新的工作思路:围绕一个中心(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二项改革(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学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营造三个环境(营造能够使人才脱颖而出,发挥每个教师聪明才智的工作环境;营造能够使学生刻苦努力的学习环境;营造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抓好六项工程(体育馆建设工程;百年校庆工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育人工程;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加强安全教育系统工程)。 正确的办学思想,明确的办学目标,科学的管理方法,浓郁的学习氛围,结出丰硕的办学成果。
宿州一中
宿州一中_宿州一中 -历届英才
2005年
2005年高考,本科达线总人数2152人,考取清华、北大等重点大学人数565人,两名同学进入全省文科前十名,以上三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为此市政府专门发贺电以示祝贺,宿城一中连续25年应历届本科达线率,重点达线率均居全省前列。
2006年
2006年高考再创辉煌,本科上线总人数2368人(不含艺体),再居全省第一。其中全市理科前十名,宿城一中占6人;全市文科前7名,宿城一中占6人,李梁同学以649分位居全市文科第一名,被北京大学录取。
2007年
2007年高考中,宿城一中本科上线总人数为2687人(含艺体类),比去年增加319人。600分以上的考生共有165人,其中,文科高考总分600分以上的考生有7人;理科高考总分600分以上的考生全市共有445人,该校占158名。该校一本上线总人数为635人,比去年增加了35人,再次居全市第一。 该校臧雨晴同学以627分获得宿州市文科第一名,进入北京大学学习;刘尧同学以673分获得宿州市理科第一名,进入清华大学学习。
2008年
2008年高考再创佳绩,本科上线总人数(含艺体)突破3000人大关,再次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全市文、理科第一名再次双双花落宿城一中。在2008年高考中,宿城一中应届本科上线突破1000人(含艺体),应届本科上线人数占全市20所省、市示范高中达线总人数的20.52%。据市招办数字统计,宿城一中为全市2008年高考达线人数全市增幅最高的学校。该校高三(1)班苏东睿同学以632分摘取市文科第一名,被北京大学外语学院英语专业录取;高三(28)班宋良丰同学以671分摘取市理科第一名,被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录取。
2009年
2009年高考本科达线总数再次突破3000人大关。应届本科达线再次突破1000人.应届计划内本科达线率96.8%,其中高三(27)班本科达线率100%.高三(24)班本科达线率100%.全校600分以上461人,比去年增加251人,其中高三(40)班魏方方同学以628分的优异成绩,获全市文科状元,居全省第5名,赴港求学;高三(33)班陈昌国同学以688分获全市理科状元,名列全省第29名,被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录取;高三(27)班杜禹贤同学以687分名列全市理科第二名,名列全省第38名,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录取。
2010年
2010年的高考中,应届本科达线人数1199人,居全市第一。其中,孔鲁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王成林(671分)同学和曹方圆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张凯琳同学以642分获全市文科第一名,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全市高一期末考试中宿城一中高一(22)班叶雨翔同学以958分的高分夺取全市第一名。、
2012年
2012年高考再创辉煌!应届本科上线人数1282人,600分以上考生占全市总数的35.64%,全市文科前10名,宿城一中占7人。高三(1)、(14)、(15)、(16)、(17)五个班二本达线率均100%;其中高三(1)(文科)50人参加考试,600分以上26人,高三(15)班50人参加考试,600分以上31人,48人达一本线,重点达线率96%。高三(1)班张硕同学以653分的优异成绩摘取2012年高考全市文科第一名;高三(16)班吕淳朴同学以671分的优异成绩获取2012年高考理科全市第一名。
宿州一中_宿州一中 -校园文化
【传统文化】
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复、酒令、歇后语等等。
【领导文化】
领导文化是指领导者群体或个体在领导实践中形成并通过后天学习和社会传递得到发展的,关于领导活动的过程、本质、规律、规范、价值以及方式方法等各方面内容的综合反映形式,是客观领导过程在领导者心理反映上的积累或积淀,是领导者开展领导活动和从事领导行为的内驱动力和精神导向。
领导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类型,无疑具有不同于物质、制度的文化特征;领导文化作为文化的某种类型,又必然具有不同于其他文化类型的领导文化特征。其具体表现如下:
模式性:一定时期、时代或一定社会、国家由于历史背景、民族性格、地理环境和生活状况等条件的不同,其领导文化也将表现出各自的特色。这种特色就是领导文化的模式性。就时期、时代而言,革命时期的领导文化强调激情,建设时期的领导文化注重理性;传统领导文化封闭守旧,现代领导文化开放创新。就社会、国家而言,东方社会的领导文化注重等级,西方社会的领导文化强调平等;美国领导文化表现为民主化、分权化、专业化;德国领导文化倾向于军事化、官僚化、集权化、理性化;中国领导文化积淀为官治主义和德治主义。
连续性: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任何具体的领导文化,都是以往存在的领导文化的某种延续、继承或扬弃,同时又都具有时间与空间上的推移性,具有向其他类型领导文化渗透、转移和演变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作为人类社会整体的领导文化,从量上看,只要存在领导活动,领导文化的延续便是无限的,其发展也是不可间断的;从质上看,优秀的领导文化最终将能沙里淘金,得到人们的继承、弘扬和发展。
变化性 :领导文化虽然是前后相继、相对固定的取向聚集和取向模式,但是,这种取向聚集和取向模式并非僵化不变的“ 死”的物质,而是能够发展变化的“活”的文化。从根本上说,一定的领导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适应一定方式的领导活动而产生、形成的,当然也要随着历史条件和领导活动的变化而变化。领导文化的变化性可以是滞后的,也可以是前瞻的。滞后的变化往往是被动的,有时是由于难以及时适应社会的变革而成为历史前进的阻力。前瞻的变化往往是主动的,一般是对社会走向的自觉意识和适应,并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积极的引导、促进作用。
政治性:在国家诞生之后直至国家消亡之前的一切社会中,领导文化往往与政治密切相关,表现出浓郁的政治性特征。领导文化的政治性特征是与民众文化或低层管理文化相比较而突显的。一方面,政治领导文化、行政领导文化固然与政治直接相关;另一方面,即使是非政治、行政领域的领导文化,如企业、事业单位的领导文化甚至于私人企业、私立学校的领导文化,虽然不一定具有政治性,但也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领导者的职位、职权和职责,决定了领导者必须具有敏锐的政治意识、政治嗅觉和政治头脑,总是能够站在政治的高度高屋建瓴地处理问题。
构成领导文化的主要心理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