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诗译文 反七步诗 反七步诗-作品原文,反七步诗-作品译文

《反七步诗》,作者郭沫若(1892年-1978年),写于1943年7月7日,当时郭沫若居重庆,抗日战争正处相持阶段,“大后方”的文坛上,刮起一股“厚古薄今,尊崇先人”的邪风,但郭沫若敢于迎流而上,扬起“以事求是,古为今用”的旗帜,因而作了一首《反七步诗》。

七步诗的作者_反七步诗 -作品原文

反七步诗


郭沫若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七步诗的作者_反七步诗 -作品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豆茎在锅下燃烧,等豆子熟透了的时候,豆萁早已化为了灰烬。熟了的豆子变成席上的佳肴,变成灰烬的豆萁则成了田中的肥料。如果不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怎么会愿意牺牲自己呢?

七步诗的作者_反七步诗 -赏析

附:曹植《七步诗》原文

其一: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其二: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七步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这是诗人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之事的悲愤与斥责。《七步诗》千百年来使人们对曹植抱着深切的同情,而在道德上对曹丕多怀厌弃,并一定程度影响到在文学上对曹植、曹丕的评价。《七步诗》用比喻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兄弟骨肉相残的悲哀指责,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现代著名文学家、学者郭沫若在史实与文学的方面,对“抑丕扬植”提出反对。他认为在文艺批评和七言诗的发展史上,曹丕占有开山地位,是三国时期重要的诗人,并认为南朝梁・刘勰的评价:“文帝以位尊减才,子建以势窘益价”是较为公允的。

郭沫若的看法

郭沫若1943年写了文章《论曹植》,重新考察、论证曹丕、曹植在人品与文学方面的评价,并对《七步诗》是否曹植所作提出了质疑:

“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多因后人同情曹植而不满意曹丕,故造为这种小说,其实,曹丕如果要杀曹植,何必以逼他做诗为借口?子建才捷,他又不是不知道,而且果真要杀他的话,诗做成了也依然可以杀,何至于仅仅受了点讽刺而便‘深惭’?所以这首诗的真实性比较少。然而就因为这首诗,曹植却维系了千载的同情,而曹丕也就膺受了千载的厌弃。”

曹植《七步诗》的立意是站在“豆”的立场(自己的立场)写“萁”的煎迫(曹丕的迫害)是过火和无情的。郭沫若则认为如果从“萁”的角度来思考,“萁”是具有成全他人,牺牲自我的精神的。因此,基于这种理解,郭沫若仿《七步诗》写下了一首立意不同的“翻案剥皮诗”――《反七步诗》。他认为,对于“豆”,“萁”的煎迫是过火无情的;而对于“萁”,这是富于牺牲精神的表现:豆萁燃烧自己是为了成全同根而生的豆子,它身上有一种“零落成泥碾作尘”、“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这是兄弟一场,互助友爱的生动写照。

郭沫若的《反七步诗》则一反曹植《七步诗》的诗意,变为赞颂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诗以新旨,另铸新词。华罗庚的《赠诸弟》与郭沫若诗异曲同工:“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乐。不惜身成灰!愿弟早成熟。”“成熟”一语双关,赞扬甘为人梯的精神。

七步诗的作者_反七步诗 -作品评价

陈志岁《论郭沫若〈反七步诗〉》:

郭沫若《反七步诗》云:“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豆是一种生态,是生命的一种形式,以与他物互适共生为原则。粗看郭诗似借物倡扬自我牺牲,细味却是一种以个人拗见强加于物的言不传心的种类共灭思想。郭沫若《反七步诗》写于1943年7月7日,是其《论曹植》一文的尾笔。当时我国正处抗日战争社会背景下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大后方”的文坛上,刮起一股“厚古薄今,尊崇先人”之风,身居重庆的郭沫若,在其逆风所举“以事求是,古为今用”帜下作此《反七步诗》。郭沫若对历代被人传诵的曹植《七步诗》的论说可归为两点:一是有着“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的认为。二是操“古为今用”器,对诗中“豆”、“萁”所代表的两种事物分别提出自己的看法。只不知自称以“人民本位”标准研究历史人物的郭沫若,在《反七步诗》中,斯“豆”何指?斯“萁”何指?“萁”以己故灭“豆”之性,“豆”有何幸?“萁”有何德?“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国共共“自毁”乎?或中日共“自毁”乎?!

七步诗的作者_反七步诗 -作者简介

七步诗译文 反七步诗 反七步诗-作品原文,反七步诗-作品译文

郭沫若(1892~1978),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动家。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清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七(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县观娥乡沙湾镇。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1919年9月开始发表新诗。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同年8月,第一部诗集《女神》出版。“皖南事变”后,他写了《屈原》《虎符》等六部历史剧。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多种国家行政、科学文化方面的领导工作,同时坚持文学创作,出版了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多部诗集等作品。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七步诗的作者_反七步诗 -鲁迅作品

鲁迅的“反七步诗”,题为《替豆萁伸冤》: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这首诗写于1925年6月5日,发表于1925年6月7日《京报副刊》,是附在杂文《咬文嚼字(三)》中问世的。此诗涉及的历史背景是:1925年春,不学无术、专横跋扈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与段祺瑞政府沆瀣一气,专事迫害进步学生,学生忍无可忍,奋起自卫,并由刘和珍、许广平等倡导组织了学生自治会,与其展开斗争,是为女师大学生风潮。杨荫榆为了制造舆论,责令其亲信哲教系代主任汪懋祖于1925年6月2日在《晨报》上发表致全国教育界意见书,极力颂扬杨荫榆功德,指责反杨学生,谓之“今反杨者,相煎益急”,将杨荫榆压迫进步学生,说成是“兄弟相煎”。鲁迅当时在女师大任教,他对于受迫害的青年学生深表同情,对于封建余孽杨荫榆之流深恶痛绝,而对于帮闲文人汪懋祖之辈的奇谈怪论则嗤之以鼻,以其子之矛攻子之盾,遂撰反七步诗一首,旨在为“豆萁”鸣屈伸冤。诗中的“办教席”,指的是1925年5月7日杨荫榆在北京西安饭店宴请女师大评议员之举。在此宴席中商议开除刘和珍、许广平等六位学生自治会负责人之事。汪懋祖当时也出席宴会。鲁迅借此“反诗”,以辛辣的笔触,针对杨、汪者流,投以绝妙的讽刺和鞭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50103/133912.html

更多阅读

七步成诗 倚马可待——浅谈公文的快速写作之道 浅谈公文写作

《秘书之友》 2012012期 作者/孙卓名《世说新语·文等》中记载:“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意思是说,东晋司马桓温领兵北征,命令袁虎速拟公文,袁虎靠着战马,运笔如风,一气写下七张纸

七步诗的意思 七步诗赏析 曹植希望? 曹植写七步诗是希望

七步诗的意思 七步诗赏析曹植希望?2012-06-05 17:05:22 来源: Tag:七步诗,赏析,意思(转自商都网)曹植雕像“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是谢灵运对曹植的最高评价,王世贞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避父

曹植七步诗原来有两个版本,摘抄转藏下 曹植七步诗原文

我原来只知四句版本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现在才知还有个六句的版本,源自《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曹植七步诗的故事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译文] 我们俩都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现在烧起猛火来煎熬我,你怎么这样急迫,这样残酷呢![出典] 三国 魏 曹植《七步诗》注:1、《七步诗》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

七步诗与曹植墓 七步诗

七步诗可谓家喻户晓,曹植墓在哪里知道的人恐怕就很少了。在我故乡南十二里,前后有三个村庄都叫七步,只是分前中后。这三个村与曹植的七步诗及曹植墓关系密切。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子,字子建,他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

声明:《七步诗译文 反七步诗 反七步诗-作品原文,反七步诗-作品译文》为网友荼靡花事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