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师范学院是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建校最早、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是黑龙江省省属普通本科高等师范学校;是黑龙江省东部地区中等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和教育理论研究中心。学院创建于1958年8月,经历了东北农学院嫩江分院、北安师范专科学校、宁安师范专科学校和牡丹江师范学院四个发展阶段。1995年9月,学校迁入牡丹江市办学。2001年10月,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6年1月,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牡丹江师范大学_牡丹江师范学院 -学院简介
牡丹江师范学院
牡丹江师范学院(英文名Mudanjiang Normal College ),座落在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牡丹江市,是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建校最早、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省属本科院校,是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和继续教育培训中心。
学校占地10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近36万平方米,是省级花园式单位。学校面向全国招生,设有16个系,1个国际教育交流中心、1个继续教育学院,共计18个教学单位,拥有38个本科专业,涵盖8个学科门类。有1个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4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门省级精品课程。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16000余人,成人教育在册学员2880人。
建校以来,共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24379名毕业生,在毕业生质量反馈调查中,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满意率在95%以上,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几年位于省属高校前列。毕业生中考取博士、硕士研究生600余人。学校主办的《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和《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学校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经济社会建设为目标,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线,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深化改革和加强管理为动力,以党的建设为保障,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增强内涵、提高质量、强化管理、突出特色,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强校之路,努力把学院建成优势明显、特色鲜明、质量较高、综合实力较强的省属重点大学。
牡丹江师范大学_牡丹江师范学院 -校史沿革
牡丹江师范学院9号公寓楼
牡丹江师范学院是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师范院校,现址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兴中路文化街19号,牡丹江西山的脚下。学院前身是东北农学院嫩江分院,创建于1958年9月,1964年停办。在停办的嫩江分院的基础上成立了北安师范专科学校,1965年1月国务院下文批准。1964年北安师范专科学校迁至原宁安县良种繁育场,更名为黑龙江省宁安师范专科学校,1970年12月经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扩建为牡丹江师范学院,当时只有农教、数学和中文3个专业。
牡丹江师范学院经历了30年的农村办学,终于在1995年7月迁入牡丹江市,步入了健康、快速、协调发展之路,迎来了再创辉煌的历史新时期。学校现具有硕士、学士两级学位授权体系。2001年10月,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6年1月,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1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
牡丹江师范大学_牡丹江师范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牡丹江师范学院实验楼
学校现有中文、生物、政治法律、数学、体育、化学、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历史、管理、教育、音乐、美术、英语教育、商务英语、欧亚语16个系;
学校有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育、化学、英语、物理学、历史学、俄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音乐学、美术学、教育技术学、小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17个教师教育本科专业。
学校有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俄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音乐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艺术设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舞蹈学、社会体育、信息与计算科学、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园林、法学、日语18个非教师教育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牡丹江师范学院体育场
学校固定资产总值逾4.5亿元;教学科研设备总值8574万元;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建有先进的数字图书馆和国际联机文献查新检索系统,藏书100.5万册,中外文期刊3000余种。校园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处于省内先进水平,实现了万兆核心、千兆楼宇、百兆桌面的网络环境,建立了面向世界的信息窗口。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院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学院大力开展师资队伍建设,一支素质良好、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学校现有教职工1151人,其中专任教师730人,专任教师中正、副教授31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339人。有5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拥有国家和省部级优秀教师7名,其中,国家级优秀教师2名,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院级教学名师5人。
鼓励教师参加进修培训和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是学院建立高水平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学院在师资培训方面投入经费额逐年增加,许多年轻教师通过学院资助的学历教育或者进修,成为学院教学与科研的骨干力量。学院还加大了人才引进的力度,实施了百名硕士引进工程,共引进毕业硕士研究生150余人,给予引进的高素质人才一系列的优惠待遇。在职培训和人才引进,极大地改善了学院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学院教师中近一半具有硕士和博士学历。学院还有一支学科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的教授队伍,编著出版了一批学术水平高的著作和教材,为学科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学院已经建立了一支由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学术梯队,形成学科建设、科研工作的中坚力量,极大地促进了学院教学科研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学院还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努力探索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学院每年开展“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和“教学优质奖”等评奖活动,这些措施在广大教师中形成了钻研业务、奋发有为的风气。
学科建设
牡丹江师范学院文科楼
学院根据全面建设、突出重点的原则,对凝聚态物理学、动物学、文艺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育训练等几个学科进行了重点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文艺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凝聚态物理、体育教育训练学5个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校现有化学(J)、思想政治教育、英语(J)、物理学(J)4个省级重点专业,有思想政治教育1个“黑龙江省第一类特色专业”;有凝聚态物理和思想政治教育2个省级重点学科;有文学理论、法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数学分析、结构化学、现代汉语、基础英语Ⅱ、高师教育学8门省级精品课程。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实验室的管理,规范了实验室的建设工作。2007年,超硬材料与新型碳基功能实验室被批准为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2007年,物理、生物2个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合作办学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生公寓
学校不断加强与国外的科技合作与交流,通过学术交流、学者互访、合作办学、培养与互派留学生等多种方式与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几十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并有多名海外知名学者受聘担任学校兼职教授或特聘教授。
学校先后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韩国清州大学、英国西敏斯特大学和布鲁内尔大学开展联合办学,与日本富士大学、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国立师范大学等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
从1996年起,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先后有俄罗斯、格鲁吉亚、韩国、日本等国的学生来校学习进修。学校还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访问,对外交流与合作活动日益增多。
办学成果
牡丹江师范学院校训
学校多次被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黑龙江省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黑龙江省十大杰出志愿服务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学校开展的“四进社区”活动在《中国青年报》进行了深入报道。
在保证科研成果数量、争取高层次、高级别的科研项目同时,学校加强校际、校企之间的合作研究,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科研工作成果显著。近五年来,学校通过“内引外联”、“借船出海”等方法,并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激励政策,促进科研成果向高级别、高层次、高水平方向迈进。学校有教师教育、生物技术、渤海文化、民俗学、数学、应用化学6个研究所,承担或参与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及教育部青年教师骨干项目等各类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承担和参与科研项目220项。其中,国家级12项,省级115项,市级7项,校级86项。获得专利4项,各级科研成果奖励201项。共有13项教学成果和20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
出版专著、教材108部;公开发表论文1,142篇,其中,在国外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445篇,被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50篇。
牡丹江师范大学_牡丹江师范学院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牡丹江师范学院科研处是在分管科研工作的副校长领导下的负责学校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科技开发、科技情报、科研成果统计等科研日常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现下设高教强省对外开发办公室和科研管理科,共有5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管理人员。研究中心
牡丹江师范学院澳大利亚研究中心成立于2009年8月2日。牡丹江师范学院副校长、澳大利亚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梁中贤教授任中心主任。梁中贤教授现为中国澳大利亚研究会会员,黑龙江省外语学会理事,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访问学者,西澳大利亚作家协会会员,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教学名师。近年来出版专著《伊丽莎白・乔利小说的符号意义解读》(2007),英文专著《边缘与中心之间――伊丽莎白.乔利作品的符号意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博学文库)(2009)等多部。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语》《当代外国文学》《外语界》等期刊上发表40余篇学术论文。先后获黑龙江省教育厅优秀教学成果奖和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先后主持省级科研课题5项、澳中理事会项目1项。中心有研究人员16人,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6人,助教3人。中心现有中英文澳大利亚研究图书、音像资料800余册。论著成果
疯癫在小说《牛奶与蜂蜜》中的文化符号意义梁中贤外语学刊2006-05-20权力阴影下沉默的符号意义――析《斯可比先生的谜语》梁中贤当代外国文学2006-10-15伊丽莎白・乔利身份观的多重解析梁中贤北方论丛2007-01-15澳洲巨星陨落人性光芒不灭――伊丽莎白・乔利作品评析梁中贤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6-30伊丽莎白・乔利人格符号意义解读梁中贤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07-20“生存”的符号意义――评伊丽莎白・乔利《克莱蒙特大街的报纸》梁中贤外国文学评论2007-11-18梁中贤教授著《伊丽莎白.乔利小说的符号意义解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牡丹江师范大学_牡丹江师范学院 -历任领导
历任党委书记
于志远张学礼
李天伶
刘祥
刘东辉
高文满
励树武
张凤
荣广明
张国柱
修朋月
历任校长
孙玉恩
娄国卿
刘华山
刘东辉
张凤
修朋月
历任领导
于志远,黑龙江省泰来县人。1946年参加革命,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泰来县政府财政科副科长、科长、政务秘书兼财粮科长;中共泰来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县委委员;中共富裕县委副书记、代理书记、第一书记;1959年10月,任东北农学院嫩江分院党委副书记、1961年任代理书记,1964年春调离。张学礼,山东省临沭县人。1940年参加革命,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志愿军某团副政委、政委;铁道兵某师干部部部长;东北农学院农学系党总支书记。院党委副书记;1963年起任东北农学院嫩江分院党委副书记,北安师范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牡丹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顾问,1983年离休。
李天伶,黑龙江宾县人,1947年2月参加革命,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黑龙江省宾县民运部(县委)文书、组长;宾县糖满区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共青团学校学员、组长;共青团松江省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青农部长、副书记;共青团黑龙江省委员会秘书长、副书记;黑龙江省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政治部主任;省进驻呼盟军工宣队副政治指导员;满洲里市革委第一副主任;1975年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任党委副书记,1978年调离。
刘祥,黑龙江省明水县人。1947年参加革命,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共青团黑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共青团牡丹江地委副书记,团中央组织部副科长,中共牡丹江地委组织部副部长,中共鸡东县委副书记、书记,1978年10月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任党委书记,1985年11月任调研员,1990年离休。
刘东辉,黑龙江省兰西县人,中共党员。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省建设兵团一师一团一营一连,历任副连长、司令部参谋、连政治指导员、代教导员、副团长;国营锦河农场党委副书记、副场长;1978年考入黑龙江大学哲学系,毕业后任黑龙江大学党办副主任;1985年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任党委书记,1987年任院长,1990年调离。
高文满,黑龙江省林口县人,中共党员。1964年大学毕业,历任宁安县渤海公社副社长,党委副书记;牡丹江地委组织部干事,组织科副科长、副处级巡视员、副部长;牡丹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1985年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任党委副书记、书记,1991年调离。
励树武,黑龙江省阿城市(今为哈尔滨市阿城区)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后,历任牡丹江地委组织部干事、穆棱县磨刀石公社社长、革委副主任;穆棱县革命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牡丹江地委组织部科级干事、副科长;中共林口县委副书记;东宁县委书记;牡丹江市委常委、秘书长;牡丹江市副市长;1991年6月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任党委书记,1993年8月调离。
张凤,黑龙江省泰来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后,历任东北农学院松花江分院、嫩江分院、北安师专、宁安师专教员;牡丹江师范学院中文系副书记、副主任;政治系副书记、副主任;马列教研室副主任;政教系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处长;1983年任牡丹江师范学院副院长、1991年任党委副书记、院长;1993年9月至1996年11月主持党政全面工作,1998年11月退休。
荣广明,黑龙江省巴彦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后,历任嘉荫县公社秘书,教育局副局长;团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县委副书记、书记;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二院党委书记、医学院纪检委书记;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党委书记;1996年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任党委书记;2000年3月调离。
张国柱,黑龙江省双城市人,中共党员。1971年12月参加工作。历任双城市希勤乡中学教师;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二一三部队文书;希勤公社农建干事;1978年考入黑龙江大学经济系;1982年毕业后,任松花江地委宣传部干事、副部长;五常县委副书记;松花江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局局长;黑龙江团省委副书记;松花江地委副秘书长、宣传部副部长;呼兰师范专科学校党委书记、校长;2000年3月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任党委书记,2002年10月因公遇难。
修朋月,黑龙江省巴彦县人,中共党员。1968年9月参加工作,197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并留校工作。历任哈尔滨师范大学《北方论丛》编辑部副主编;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木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1998年11月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任党委副书记、院长,2002年10月至2003年12月主持党政全面工作;2003年12月任牡丹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付军龙,湖南湘乡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教授。付军龙同志1977年3月参加工作,1975年7月入党。1983年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83年7月分配到呼兰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任教。历任呼兰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副主任、主任、校办主任兼产业总公司经理、呼兰师范专科学校副校长、校长兼副书记、哈尔滨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08年7月任牡丹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2011年1月调任哈尔滨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现任领导
张金学,男,1955年5月生,汉族,山东嘉祥县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现任牡丹江师范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张金学同志1973年6月参加工作,1982年1月毕业于辽宁阜新矿业学院采矿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2年10月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采矿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82年2月分配到黑龙江矿业学院任教,198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晋升为教授职称。历任黑龙江矿业学院教师、系主任助理、教务科长、教务处长。2000年3月调任黑龙江省鸡西大学任校长、党委副书记。2009年11月调任牡丹江师范学院任院长、党委副书记。
张金学同志是教育部聘任的本科教学评估专家、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黑龙江省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大学生就业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博士研究会副会长、黑龙江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研究会副会长,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先后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主编、参编教材3部,在国家级、省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级攻关项目5项。在高等教育评估、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等方面造诣较深,取得丰硕的成果。
2001年以前,被评为(黑龙江)省教育系统劳动模范、(黑龙江)省级优秀教师、原煤炭部东煤系统优秀教师,并多次受到市政府和学院表彰。成为原国家煤炭部和省内高教界知名的教育管理专家,是鸡西市高教管理学科的后备学科带头人。
2009年获得中国职业教育100名杰出校长荣誉称号。
左春生,男,汉族,1954年2月出生,黑龙江省密山市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高级政工师,现任牡丹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左春生同志1972年4月参加工作,197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7月毕业于牡丹江师范学院并留校工作。历任牡丹江师范学院人事处干事;组织部干事、副科长、副部长;学生处处长;党委宣传部部长等职。1997年11月任牡丹江师范学院工会主席。2000年3月任牡丹江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2007年3月任牡丹江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2011年2月任牡丹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左春生同志参编出版了《青年学生课外活动学》、《大学生学习生活指南》等2部著作。同时还发表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等多篇论文。
牡丹江师范大学_牡丹江师范学院 -校园文化
学校校训
牡丹江师范学院的校训是:崇德尚学、厚积薄发。
崇德,出自《论语・颜渊》:“主忠信,徙义,崇德也。”“崇德”即推崇道德;“尚学”即崇尚学问。崇德尚学内涵为立德于学、修德积学。
厚积薄发出自苏轼《杂说 送张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即日积月累、求博达深、蓄势而发。
学校期刊
牡师院学报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本刊办刊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空争鸣”方针,开展学术讨论,交流教学和科研成果,发现和扶植人才,培养学术理论队伍,为提高牡丹江师范学院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服务,为发展和繁荣中国社会科学学术研究事业服务。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自然科学学术刊物。发表学院和省内有价值的自然科学论文,交流学术信息,从而为高校理科以及中学数理化、生物教学和科研服务,为培养高质量的教学、科学人才服务。
牡丹江师范大学_牡丹江师范学院 -知名校友
关伟军
关伟军,男,1966年9月生,博士生导师,教授,韩国庆尚国立大学医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双重博士后,现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从事动物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学科带头人。我校1979级体育系学生。国家863重大项目、国家标准项目和国家动物技术规程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标准委员会和国家农业行业标准委员会评审专家;国家归国留学基金、国家博士后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高技术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建设等科研项目评审专家。黄万华
黄万华教授,浙江上虞人,1948年出生于上海,现为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学科带头人;1980年在牡丹江师范学院中文系提前毕业后留校任教;1985年曾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生班;1991年至1996年调入国立华侨大学,任中文系常务副主任、华侨大学对外汉语教学部副主任、华侨大学台港暨海外华人文学研究所所长;1993年至今,曾应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马来西亚留台校友会、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岭南大学、台湾大学等邀请前往短期讲学;兼任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教学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等职。
韩乃寅
韩乃寅已出版了《远离太阳的地方》、《燃烧》、《高天厚土》、《城府》、《岁月》、《破天荒》、《龙抬头》等十几本共1000多万字的作品,并先后荣获东北地区首届文学大奖一等奖、丁玲文学奖一等奖、黑龙江省文艺作品精品工程奖、中国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优秀作品奖等。
李洪智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汉语文字学(含书法)专业博士,艺术学博士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字学会会员。
宁慧坚
宁慧坚,男,普通教师世家,青年励志讲师,曾师从于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老师,中国青少年责任与成长大讲堂组委会主席张立勇等名师。大学期间创办疯狂英语社团,现担任疯狂英语高级助教,北京市民奥运口语推广宣传阳光大使,高校天天英语角联盟负责人。并担任多家企业英文广告配音员,特约培训师,宁慧坚还被上百所中学,大学邀请做感恩励志演讲和学习报告,他补习三年高考三百分进入普通大学后仍自强不息,奋斗到底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青少年和同龄人。
臧廷强
臧廷强,男,1984年出生于山东阳谷,国内资深SEM运营专家,ZY-MEDIA团队、众音网络传媒创始人。致力于研究SEO、网络营销、盈利模式等领域研究,是中国早期研究SEM营销方向的著名专家之一。曾任天津网络协会理事,天津网营协会主席等职务。发表有影响力的网络文章上百篇,著书有:《搜索引擎排名与营销》、《海外网络营销模式全书》。对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网站运营,搜索引擎,网络品牌等方面有较深研究。
范永平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杰出中青年陶艺家,1985年起,就从事于紫砂艺术行业,20年的职业生涯,对壶艺的苦练与揣磨,手法娴熟,再加上勤思好问,敢于实践,渐渐脱离了一般的石膏模型的成型手法,能够熟练地制作全手工壶艺,而且器形美观,形气合一。
潇湘冬儿
潇湘冬儿(1987年10月8日-),原名赵娜,“新穿越”小说代表作家,她用自己的灵魂书写着一个又一个感人心肺的故事。爱旅行的她将所见沉淀于心底,又将思绪飞驭其上;她将时间写进文字,将现实融入梦想;她在人生旅途中跋涉感知,编撰献于他人的写意人生。其作品《暴君,我来自军情9处》《11处特工皇妃》等一经发表立即受到万千读者的狂热追捧,被誉为“女性特工穿越小说”第一人,在网络文学中掀起了一番特工穿越小说的浪潮。